?

將“旋律——感受”反饋機制融入中學生物課堂的嘗試

2016-11-19 12:28陳柃伊
中學生物學 2016年10期
關鍵詞:反饋機制感受教學評價

陳柃伊

摘 要 從提升學生審美與人文素養的角度出發,嘗試將音樂元素融入生物教學反饋機制,提出在中學生物課堂中使用“旋律——感受”反饋機制,并結合實例著重分析了該反饋機制的適用條件及操作要點。初步嘗試表明,該反饋機制在較為全面地獲得大多數學生即時學習信息的同時還能調節學生的學習狀態,但仍存在準備過程較為繁瑣、反饋信息時有偏差、占用課堂時間較長等不足。

關鍵詞 “旋律——感受”反饋機制 中學生物教學 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教學反饋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學目標為依據,通過觀察、測試等多種方式評價學生的學習,進而調整自身教學行為與方式的過程。及時、準確、有效的反饋能幫助教師捕捉學生的學習狀態與學習效果,反思教學過程,提升教師教學方式的適切度,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均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中學生物教師普遍采用“直接尋問學生是否理解某一教學內容”“從學生的表情、神態中獲知學生即時學習狀態”“借助提問、隨堂練習等方式了解學生階段性學習成果”等方式收集學生的即時學習信息。這幾種方式雖各具優勢,但均無改善課堂氣氛的作用。因此,下面嘗試將能營造輕松氛圍的音樂元素融入生物課堂,提出“旋律——感受”反饋機制,以期促進教學反饋方式多元化,推動教學反饋體系的發展。

1 音樂元素在科學學科教學中的運用

理性主導的科學與感性至上的藝術看似大相徑庭,實則相通。著名學者李政道先生曾說:“科學與藝術不可分割,就像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它們共同的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笨茖W成果的表達有時需要藝術審美的雕琢,而藝術的創作也常要求各種科學原理的支撐。故某種意義上,“聆聽”的藝術——音樂,于科學學科的教學而言有著其不可替代的價值。

因此,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嘗試將音樂元素融入科學課堂,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王傳俊在《音樂暗示法在科學教學中的運用》中把音樂與暗示教學法相結合,形成音樂暗示法,并將其運用于科學教學。實踐表明,音樂暗示法在課前準備、穩定情緒、激發潛能等方面分別起到了營造氛圍、平和氣氛、啟迪靈感等多方位的作用,對科學教學實踐以及學生科學素養的養成均頗有幫助。同時,學生也樂于接受這種藝術與科學相融合的新穎教學方式。

2 “旋律——感受”反饋機制的提出

綜上所述,將音樂元素融入教學反饋,與中學生物課堂相對接,提出“旋律——感受”反饋機制。該反饋機制是指教師通過學生對代表不同心理狀態的旋律的選擇獲得學生當前學習狀態進而調整教學的過程,其主要內容為:當教師需要獲得學生即時學習信息時,暫停教學,根據實際需求依次播放2~3段不同的旋律,且每段旋律分別對應歡快(代表學生能較輕松地理解當前學習內容,并可能對自己的理解感到自豪、興奮,或對該內容有較大的興趣)、平靜(代表學生可能對當前學習內容興趣乏乏,并不在意自己是否理解)、沉悶(代表學生對當前學習內容理解困難,并可能伴隨著郁結、煩躁)等情緒。在旋律播放的同時,學生選擇更符合自己當前情緒的旋律拍打節奏。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即何種狀態的學生較多)調整教學進度。

2.1 價值與優勢

在生物課堂中使用“旋律——感受”反饋機制能使學生在科學的氛圍中培養美學的感悟,轉變審美態度、提升審美能力,使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在相互碰撞中和諧并進。此外,該反饋機制還具有以下優勢。

(1) 獲得學生即時學習信息的同時,調節學生的學習狀態。

“旋律——感受”反饋機制可獲得學生即時的學習信息。另外,研究表明,音樂在表現人們內心情感的同時又會反作用于人的心理狀態,適當的旋律可以放松學生的心情,緩解其壓力。課堂中,學生可能會因學習倦怠、學習瓶頸而引起暫時的高壓情緒。此時,若能給予簡短的旋律緩沖,則這種壓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緩解,甚至,音樂的刺激還可能在解壓的同時激發并保持學生興奮的學習狀態。

(2) 活躍課堂氛圍。

“旋律——感受”反饋機制以一種自然、和諧的方式為生物課堂帶來了音樂。對學生而言,生物與音樂的組合本就新奇、精彩,而在生物課堂中出現音樂則更是奇妙而驚喜,這就足以為課堂增添色彩,幫助學生放松心情。此外,該反饋機制要求學生以隨旋律拍打節奏的方式選擇旋律,多感官參與可以強化刺激、增加興奮,帶動課堂氣氛。

(3) 面向全體。

“旋律——感受”反饋機制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的反饋機制。相較于直接尋問學生是否理解某一教學內容和面向全體學生的檢測類提問,音樂更能弱化性格內向學生的膽怯心理,一定程度上幫助這部分學生表達自己,輔助教師搜集到更多、更為全面的反饋信息。

2.2 適用條件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曾利用課堂剩余的4 min播放了一個由周杰倫的《愛在西元前》重新填詞配圖改編的《減數分裂》小視頻,希望能以一種輕松的方式歸納、回顧減數分裂。但出乎意料的是大多數學生興趣乏乏。上述行為雖不屬于“旋律——感受”反饋機制的運用,但同為生物教學與音樂元素的融合,對該機制的使用有一定的啟發意義,引發了筆者對該反饋機制適用條件的一些思考。

(1) 使用對象。

在上述實例中,教學對象為一個成績優異、安靜且心理年齡較成熟的班級。班級中的大部分學生通過幾節課的學習已能以自己的方式歸納減數分裂,所以,用歌曲歸納減數分裂可能會令其感覺多余、偏幼稚從而產生排斥心理。同理,“旋律——感受”反饋機制也不適用于高年級或心理年齡較成熟的班級。相對地,它更適合用于低年級或心理年齡較低的班級(如初中、高一等)。其中,由常在各門學科中融入藝術元素的小學剛升到初中的初一、初二學生更能接受該反饋機制。

此外,該反饋方式不適合思維活躍,理解能力強的班級。對于這種班集體而言,平時的課堂氛圍與學習狀態已較佳,一般無刻意調節氣氛的需要,若在課堂中加入反饋機制反而容易破壞課堂連貫性。

(2) 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的選擇失當是上述教學行為失敗的另一個原因。減數分裂的過程與要點較為復雜,將其套入歌詞,邏輯難免有些混亂,對學生回顧減數分裂的幫助不大。

相應地,“旋律——感受”反饋機制的使用亦受課程內容的限制。它更適合用于概念性知識較多、散,內容較復雜、枯燥的課堂。學生易在這類內容的學習過程中遇到理解困難、出現學習倦怠,而非常規的刺激能為沉悶的課堂帶來一縷清新,緩解這種壓力。相對的,對于趣味性強且強調邏輯連慣性的探究型課程,該反饋機制的使用反而容易打斷學生思路。

(3) 使用時機。

使用歌曲的時機不當是上述教學行為失敗的又一原因?!稖p數分裂》由于受曲子的限制,對減數分裂的總結并不全面,相鄰兩句歌詞間的邏輯也不夠嚴密,并不適合作為歸納出現在課堂中。但如果將其置于復習課的開始,喚起學生對該部分內容的記憶,將可能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對于“旋律——感受”反饋機制而言,它的使用也需要把握合適的時機。它更適合在學生學習興致較低,課堂氛圍沉悶時使用,借助即時反饋的形式調節課堂氣氛。若學生學習興致高漲、課堂氛圍活躍,則無畫蛇添足的必要。

2.3 操作要點

依據以上“適用條件”,下面將以“尿的形成和排出”為例,闡明“旋律——感受”反饋機制的操作要點?!澳虻男纬珊团懦笔瞧吣昙墸ㄏ拢┑膬热?,該年級的學生屬低年級,是理想的使用對象。這節課主要包含泌尿系統的組成、腎臟的結構、腎單位的結構和尿液的形成過程等幾個教學重點。其中,泌尿系統的組成于學生而言并不陌生,模型教學配合小孩尿失禁、憋尿的壞習慣等生活實例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迅速掌握要點;而腎臟的結構則可結合豬腎的解剖實驗引導學生在觀察中理解概念;關于尿液的形成過程的教學,可利用尿液化驗單點撥學生梳理前面所學知識尋找答案。這三部分內容的活動均能調動課堂氛圍,營造活躍氣氛。然而,腎單位是一個較為微觀的結構,涉及腎小體、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等多個學生從未接觸過的概念,為節約時間,選擇對照“腎單位結構模式圖”說明相關概念較為適宜,但解釋過程相對枯燥,加之新概念多而雜,學生理解阻力可能較大,課堂氣氛也可能會遭遇低潮,此時正是應用“旋律——感受”反饋機制的恰當時機。

(1) 課前準備。

① 旋律的選擇與截取。

課前,截取Capo Productions的《Rise Up》01:53-02:17作為歡快的旋律;截取Candy Wind的《拂曉車站》00:15-00:34作為平靜的旋律;截取鄧偉標的《粵之城之二 沉淪》00:00-00:15作為沉悶的旋律。這三段旋律均為特點鮮明、易于區分情緒的冷門純音樂。情感鮮明的旋律可以減少因不同個體對旋律主觀感受的差異而引起的誤判。不熟悉的旋律能預防由于旋律耳熟能詳而出現的不確定狀況(如學生可能會因為對旋律熟悉而將關注點轉移到旋律本身,忽略了情緒的對應性選擇;也可能會因為熟悉的旋律易于短期內在腦海中回放而使學生分心,影響后續課堂效率)。當然,若在一段時間內連續多次使用該反饋機制則應及時更替旋律,防止不熟悉的旋律轉變為熟悉的旋律。而沒有歌詞一方面能減少無關文字的干擾,另一方面方便教師使用語言提示不熟悉“旋律——感受”反饋機制的學生進行合理選擇。

另外,三段旋律的曲長均控制在10~25 s之間,既能提供給學生充足的思考、反應時間,又不會過于拖沓致使反饋過程耗時太長。其中,歡快的《Rise Up》更能活躍氣氛、激發興奮的學習狀態,故截取24秒;而沉重的《粵之城之二 沉淪》易帶來負面情緒,故將曲長縮短至15 s。

② 節奏的設計。

Capo Productions的《Rise Up》對應的擊打節奏為“XX XX|XX XX‖”;Candy Wind的《拂曉車站》對應的擊打節奏為“X X|X X‖”;鄧偉標的《粵之城之二 沉淪》對應的擊打節奏為“X -|- -‖”。節奏與旋律節拍相對應,且從歡樂到平靜再到沉悶依次減慢。同時,在課件中標出這三段節奏并作簡要說明。

(2) 課堂使用。

“腎單位的結構”講解結束時,學生較為安靜,無法判斷學生是否理解,課堂氣氛略顯尷尬,于是,使用“旋律——感受”反饋機制。

① 規則的說明。

在播放旋律之前,展示設計好的三段節奏,并告知學生:旋律分歡快、平靜、沉悶三段,請在旋律播放的同時選擇更符合自己當前學習情緒的旋律跟隨節拍循環拍打課件上相應的節奏。

② 旋律的播放。

先播放沉重的《粵之城之二 沉淪》,后播放平靜的《拂曉車站》,最后播放輕松、歡快的《Rise Up》,使整個反饋機制結束于愉悅,為后續的教學提供愉快的基調。

③ 學生的反饋。

播放旋律的同時,適當帶領學生拍打節奏以防已作出選擇的學生由于對擊打節奏的迷茫而錯過拍打時間進而造成的反饋誤判。同時,迅速觀察選擇該段旋律的學生人數。觀察發現,超過半數的學生在《Rise Up》播放時拍打節奏,少數學生在《拂曉車站》播放時拍打節奏,而選擇《粵之城之二 沉淪》的學生則寥寥無幾。這說明學生對“腎單位的結構”已無太多疑問,于是直接進入“尿液的形成過程”的學習。

一堂課結束,學生們普遍反映當課上教師對照“腎單位結構模式圖”說明“腎單位的結構”時,他們能理解相關概念,但與此同時,由豬腎解剖實驗激發的學習積極性也差不多消耗殆盡,所以表現得十分安靜。后來,學生們受到了音樂的刺激,學習狀態也就恢復了。他們認為這種在生物課上播放音樂的反饋方式十分新鮮、有趣,能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

3 反思

初步實踐表明,在中學生物課堂中使用“旋律——感受”反饋機制能較為全面地獲得大多數學生的即時學習信息。而在獲取反饋的同時,音樂又將調整課堂氛圍,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與情緒表現,放松學生的心情,緩解學習倦怠與壓力,調節學生的學習狀態。此外,該反饋機制還能培養學生美學的欣賞能力與感悟能力,提升審美與人文素養。

然而,該反饋機制仍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問題:

(1) 準備過程較為復雜。該反饋機制要求教師在課堂中提供給學生選擇的旋律應是學生不熟悉的音樂。這使得教師幾乎每次使用該機制前均需準備新的旋律。實際操作極為繁瑣。

(2) 獲取的學生即時學習信息時有偏差。于學生而言,新穎的反饋方式往往伴隨著好奇與不明所以,其選擇標準易在喜好與當時的內心感受這二者中游離,導致其提供的反饋信息不準確。于教師而言,音樂是一種較為陌生的元素,它所帶來的影響是多元化的??赡軙黾咏處熍袛喾答佇畔⒌碾y度,致使其對接收到的信息判斷失誤。

(3) 所占用的課堂時間相對較長。該反饋機制的使用要求教師在課堂中播放幾段代表不同情緒的旋律。這使該機制在使用時必然會占用一定的課堂時間,拖延課堂節奏。

因此,“旋律——感受”反饋機制并不能替代幾種獲取學生即時學習信息的常用方式,而是作為一種補充,憑借其獨有的優勢在必要時靈活運用,促進教學反饋方式的多元化,助力教學反饋體系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彭豪祥.有效教學反饋的主要特征[J].中國教育學刊,2009,(04):54-57.

[2] Igal Galili.On the Power of Fine Arts Pictorial Imagery in Science Education[J]. Science & Education, 2013, 22(8):1911-1938.

[3] 王傳俊.音樂暗示法在科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4,(1):71.

[4] Levinson J. The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Music[J]. British Journal of Aesthetics, 2009, 49(4):415-425.

[5] 王純,周正猷.論音樂治療在大學生心理調節中的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1,9(6):433-435.

猜你喜歡
反饋機制感受教學評價
大學生課程考試反饋機制的研究
《一億有多大》教學設計與評析
關于小學數學單元感受小研究設計的思考
對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認識和看法
網絡環境下高職英語課程多維度評價方式研究
小學數學“反思型” 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