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調研與思考

2016-11-19 16:02徐曉媛史代敏
成才之路 2016年32期
關鍵詞:拔尖創新人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徐曉媛++史代敏

摘 要:拔尖創新人才是各個領域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優秀人才,既可以是復合型人才,也可以是學術型、技能型、應用型人才。關于我國高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對 67所高校的處級管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拔尖創新人才主要是依托基地班、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某個創新學院或某一特色專業等平臺來展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既包括來自學生本身的因素,也包括來自教師層面的因素,還有來自學校層面的因素。根據調研結果,提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路徑選擇:改革教學方法;讓學生盡早參與科學研究活動;實行本科生導師制,推動產學研合作。

關鍵詞:創新人才;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調研

中圖分類號: C961;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8-3561(2016)32-0003-02

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 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多種培養方式,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币虼?,培養拔尖型創新人才已成為我國教育工作的一項戰略任務,如何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未來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核心問題。針對我國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問題,課題組通過調研的方式對目前我國高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情況進行了研究。調查涉及67所學校,涵蓋了全國不同地域、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院校,調查對象為所在高校的處級管理人員。共發放問卷67份,回收 67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64份,有效率為95.52%。問卷中提供了所在單位信息的有50份,層次分布大致如下:“985”院校11所、“211”院校14所、一般本科和其他院?;騿挝?5所;地域分布情況:東部沿海地區8所、中部地區27所、西部地區15所。在有效問卷對應的64所院校中,已經或正在開展拔尖型創新人才培養工程的院校有33所,約占總數的52%;即將開展的有7所,約占總數的11%;尚未開展的有24 所,約占總數的37%。

一、拔尖創新人才的特征

創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通常表現出靈活、開放、好奇的個性,具有精力充沛、堅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豐富以及富于冒險精神等特征。拔尖創新人才,是指在創新人才培養基礎上,在各個領域特別是科學、技術和管理領域,有強烈的事業心和社會責任感,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為國家發展做出重大貢獻,在我國特別是在世界領先的帶頭人和杰出人才。高水平學術研究型人才是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高水平的學術研究,就沒有原始性創新。本研究中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是指在大學中選拔小部分優秀學生進行創新性和個性化培養,使其既具有較高的智力因素,又具有較高的非智力因素,既有創新能力又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激情。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拔尖創新人才的需求是多樣化、多層次的,這就需要高校根據社會需求培養符合各行各業的各級各類人才。拔尖創新人才是多種類型創新人才的總稱,包括復合型、學術型、管理型和應用型等多種類型人才。但是,每一種創新人才都需要具備一些基本的能力和素質。本研究中所指的拔尖創新人才概括起來有四個主要特征:一是健全的身心素質,主要包括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二是基本的知識結構,主要包括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跨學科或交叉學科知識的涉獵程度、 人文素養及科學研究能力的形成等。三是創新精神與意識,主要包括開拓創新意識、 頑強拼搏精神、堅強的意志力等。四是組織協作能力,主要包括組織協調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創業與就業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等。

二、我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現狀

在被調查的已經開展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三十三所院校中,依托基地班開展的高校約占45%,依托人才培養實驗區的約占 27%,依托本校創新學院開展的約占18%,依托特色專業進行的有10%。平臺建設的選擇大多是由本學校類型定位或現有的資源決定的。從開展的時間跨度來看,十年以上的約占15%,5年~10年的約占21%,2年~5 年的約占54%,1年~2 年的占10%。從開展成效來看,79%的高校管理者認為已經收到了比較好的的效果。拔尖創新人才是各個領域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優秀人才,既可以是通才,也可以是專才; 既可以是復合型人才,也可以是學術型、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在已經開展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33所院校中,約24%的高校將培養目標定位在復合型人才上,55%的高校定位在學術型人才培養上,21%的高校定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上。被調查院校中一半以 上的高校將拔尖創新人才定位于學術型人才,從某種程度上說,這與我國長期以來所形成的重教學輕實踐、重科研輕能力的教學傳統是密不可分的。在進一步的調查中, 管理者幾乎普遍認為我國的“985”院?;揪邆渑囵B拔尖創新人才的能力,90%左右的管理者認為部分“211”院校也具備一定的實力,僅有35%的管理者認為除“985” 和“211”院校以外的本科院校只在某一方面具備培養此類人才的能力,20%左右的管理者認為高職院校具有培養拔尖應用型創新人才的潛在能力。我國高校在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能力上有差距,一方面是由于我國高校辦學水平,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另一方面則是我國重點高校間、重點高校與普通高校間經費劃撥不等,差距過大所致。

三、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制約因素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需要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多種培養方式,培育與造就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環境。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既包括來自學生本身的因素,如生源質量、學生興趣和大學前教育,也包括來自教師層面的因素,如師資隊伍水平、教學方式與方法以及對學生的考核方式等,還有來自學校層面的,如學科水平、課程設置、教材選擇、領導重視程度、國際交流平臺建設以及校園文化氛圍等。 對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影響因素的權重的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人認為學生興趣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因素,也是決定學生成才的關鍵因素之一。學生的興趣一方面具有與生俱來性,同時也需要后天的培育。這就需要教師因材施教,具備較高的教育與教學能力。在過去三十多年的改革進程中,經濟改革和社會發展對高層次人才需求的數量不斷增加、結構不斷變化。為應對這些變化,各高校在產學研合作培養應用人才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與教育部等主管部門及時通過持續的學科專業目錄調整、多次增加學位點與培養機構、增設專業學位、下放部分學位點授權權力給地方政府和高等院校等質量保障和監督手段來滿足上述需要。但從我國目前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類型來看,應用型人才仍是我國人才培養中的“軟肋”,主要表現為行業單位的合作意愿不強、社會和學生對應用型人才的理解存在誤區、專業學位授予配套制度跟不上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和產學研合作缺乏實質性進展等。

(1) 改革教學方法。改革目前的大學教學方法已經成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改革的重點。教學中要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同時還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環境。

(2)讓學生盡早參與科學研究活動。讓大學生盡早參與科學研究活動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很多高校實施了大學生創新計劃,通過讓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或自主立項,在項目研究中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在實驗中獲取知識的能力,讓學生養成團隊協作共同攻關的習慣。在本次調查中,87% 的高等院校已經開展大學生創新計劃,也積極地在參加各種創新活動。其中75%管理者認為實行大學生創新計劃項目對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是重要的,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但對于一所院校應該有多大的學生比例參與大學生創新計劃項目觀點不一。15.6%的管理者認為大學生創新計劃是精英計劃,參與人數比例應該控制在10%以下;35.9 %的管理者認為這個比例應該控制在11%~20%左右;31%的管理者認為應該在21%~30%左右;其他管理者認為大學生創新項目應該是一種大眾化項目,應該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

(3)實行本科生導師制。本科生導師制源于英國牛津、劍橋大學,由 14 世紀初創辦“新學院”的溫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所首創,是指在師生雙向選擇的前提下, 由專業水平高、品德兼優的老師擔任本科生的指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品德、生活以及心理進行個別指導的一種教學制度。本科生導師制是彌補傳統本科生教育管理模式不足,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起著重要作用。通過導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次調查中,87.5%的管理者認為,在本科階段實行導師制,對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對培養拔尖創新型人才的效果將十分顯著。但目前僅有32所院校實行了本科生導師制,約占所調查院校的48%。就實施效果而言,大多數管理者認為一般。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國傳統的教學理念難以轉變,重“傳授”而輕“啟發”,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意識,學生對如何“學會學習”比較茫然,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 性。與此同時,導師對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不明確。在師資建設上,導師資源相對匱乏,隊伍質量參差不齊,管理體制上,缺乏完善的導師績效評價體系,致使本科生導師制在很大程度上形同虛設。37%的管理者認為,在大學三年級實行本科導師制較為適宜,因為學生經過前兩年的學習已基本適應大學生活,初步掌握了專業基礎知識, 開始有了研究的興趣點,再經過導師的指導或引導,能夠較快地進入狀態。由于導師的精力有限以及培養質量的要求,55%左右的管理者認為,一位導師所指導的學生應該控制在5人以內,這樣既有利于形成合作團隊,進行小組討論與交流,也有利于導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另外,從指導教師的數量和研究水平考慮,62%左右的管理者認為,副高職稱的教師更適合作為大學生的指導教師。

(4)推動產學研合作。產學研合作是指企業、大學、科研單位在技術創新過程中,運用各自資源相互協作所進行的優勢互補的經濟和社會活動。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環節,也是產學研合作教育繼續深化的重要前提。利用產學研合作優勢,在合作中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這就需要在學科發展的實踐中培養人才,鼓勵優秀人才脫穎而出,要把人才培養和國家的事業緊密結合在一起,在成就事業的過程中,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在人才培養中,產學研合作使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交叉、學校學習與企業實踐交錯進行,實現了校企互動,創新創業型高級人才培養的一貫性。實踐證明,要想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贏,應該建立“創業導向、企業參與、滾動分流、綜合評價”的創新創業型人才選拔評價機制。

本次調查中,95%的管理者對產學研合作有利于拔尖創新人才,尤其是應用型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持肯定態度,并且指出讓學生參與企業與高校的共同合作項目對于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效果最為明顯,高校還可以聘請企業資深人員擔任兼職指導教師, 并且可以實現與企業聯合培養應用型研究生人才。

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到企業實踐和參與產學研合作的科研課題的機會仍然比較有限,一方面原因來自高校本身,另一方面是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的積極性不高。在對制約本科生參與課題研究因素的調查中,70%的管理者認為指導教師數量不足是首要問題,經費不足、科研場所欠缺和教師積極性不高也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學生的課題參與率。提高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積極性,政府的政策引導是關鍵,建立一批“人才培養基地”是有效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姚剛.試論創新型大學生教育體系的構建[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5).

[2]張秀萍.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與大學教育創新[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05(03).

[3]潘云鶴.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二十年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5(11).

猜你喜歡
拔尖創新人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青年農民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高校全員育人的三級管理體系新探
電子信息類大學生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