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捉迷藏》類型搶眼 細節牽強

2016-11-22 17:04劉倩
南都娛樂周刊 2016年41期
關鍵詞:類型化保鮮膜兇手

劉倩

“躲藏在別人家中生活的陌生人、發生在尋常身邊的都市怪談”。從《捉迷藏》的故事大意來看,電影類型化明顯。在中國電影并未真正實現類型化進程的當下,國產片《捉迷藏》進行了一次寫實驚悚類型的實驗,但從整個故事來說,邏輯和細節都存在多處bug,在翻拍的基礎上,是否可以做得更好?

一部翻拍

只有一些細節上的改動

2013年的韓國電影《捉迷藏》源自真實事件,影片以驚悚的表現手法,剖析了深層的社會問題,獲得了韓國歷史上同類型影片的票房冠軍。中國版《捉迷藏》完全翻拍自韓版,由執導過《馬背上的法庭》的劉杰操刀。

從兩部片子來看,除了一些細節上稍有改動外,整個故事和人物關系大體上相同。從國產《捉迷藏》來說,“嚇人”的方式終于擺脫了純氣氛式攝影機主觀引導,故弄玄虛和虛張聲勢的嚇人氣氛有所減少,而是從故事情節的推測上引導驚悚的危機。在血腥暴力的層面,《捉迷藏》沒有亂力鬼神,保鮮膜木乃伊式裹尸體的呈現已經算是偏重最重口的鏡頭展示。嚴格來說,《捉迷藏》的驚悚心理戰仍舊是建立在劇情設定的節奏推進中的,而不是一味出現嚇人的鏡頭來制造驚悚。

一點不足

是否可以忽略邏輯細節?

在節奏的把握、驚悚的氛圍、打斗的場面和音效都可圈可點的情況下,一個不能忽略的問題:驚悚片是否可以忽略邏輯細節?一個例子,女主角在營救小孩和自救中多次忘記關家門,讓兇手有機可乘,這是有多缺乏社會安全常識???另一個例子,驚悚片始終主角光環,男主角已經被打殘并被嚴實裹上了保鮮膜,突然就復活了,被打爆了頭還能開車,并且對于已經殺了兩個人的兇手來說,怎么說也算是有了殺人經驗,下手如此不縝密可信么?又一個例子,已經接到室內報案的110是否不能破門而入?只能傻傻在門外等待?

如果說因為是驚悚片,重在驚悚而這些bug就可以忽略不計,翻拍或許喪失了一些意義。

一點突破

驚悚片首次與現實結合

2012年,全國電影總票房170億,驚悚懸疑類的電影票房占7.9億,2013年,全國電影總票房218億,其中驚悚懸疑類票房12.5億,2014年,全國電影總票房296億,驚悚懸疑類票房占14億,相對來說,驚悚類題材的票房發揮一直比較穩定,由于驚悚類型拍攝周期短大部分都是在室內拍攝、投入小,加上此類題材又具有天生吸引力,使得驚悚片反倒成為了電影投資方眼中發揮穩定的對象。雖然《捉迷藏》基于翻拍,也有值得承認的突破點,在內地大銀幕上,驚悚片首次將現實題材與社會生活,以一種懸疑驚悚的氣氛結合在一起,使得觀眾進入電影院不再只是觀看由于精神分解導致的神神鬼鬼。

一點遺憾

國產驚悚片存在的意義

《捉迷藏》劇作的零散性、邏輯的隨意性拉低了電影的質量,最終給人一種只是“裝深沉”的感覺。仔細看下去,該片只有兩個人物具有人物小傳:霍建華飾演的不死男主角(弟弟)、以及被誤以為是兇手的哥哥。弟弟患有潔癖和精神分裂,在片中不斷洗手,時不時產生幻覺,然而這個精分的設置很雞肋,似乎只是為了利用精分出現一些類似幻覺的驚悚畫面而已,最后不了了之。而在殺人兇手這里,整部戲里并沒有呈現出她的人物小傳,以及戲里時不時出現的瘋子這條線索(瘋子坐在男主店門口,擄走男主孩子),最后也不知所終。所以,在《捉迷藏》做了些突破的同時,還有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如何在驚悚的類型上做出一個完整的故事,如何做到在一個好故事的基礎上類型化?《捉迷藏》邁出了一小步,在中國電影類型化的未來,還有一大步的空間需要去努力,值得期待。

猜你喜歡
類型化保鮮膜兇手
處死“兇手”
安全存疑、加速腐敗,你家的保鮮膜“保險”嗎
我國警察盤查行為類型化分析
為什么保鮮膜具有吸附能力?
行政訴訟類型化之批判——以制度的可操作性為視角
民事一審撤訴的類型化研究
新都市愛情電影的類型化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