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研究

2016-11-22 00:18彭維捷
儷人·教師版 2016年14期
關鍵詞:社會需求教育領域核心素養

彭維捷

【摘要】迎接21世紀的挑戰,提出了重點發展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核心素養”迅速成為了基礎教育領域關注的熱點,本文基于如何發展學生的思維方式,即創造性、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決策和學習能力;工作方式,即溝通和合作能力;工作工具,即信息技術和信息處理能力;生活技能,即公民、變化的生活和職業,以及個人和社會責任等十大核心技能出發,研究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滿足社會需求。

【關鍵詞】核心素養 教育領域 社會需求

一、概述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征求意見稿)》,提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應綜合表現為九大方面,具體為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從此,“核心素養”迅速成為了基礎教育領域關注的熱點。

回顧國際社會對于學習目標定位的歷史變遷,我們基本可以確認,自二戰后,全世界都經歷了一個從“知識取向”到“能力取向”再到“知識”“能力”“價值觀”三位一體的過程,而當下我們所處的時代就是這個對“知識”“能力”“價值觀”要求都很高的時代,國際社會也因此出現了“21世紀核心素養”這樣的概念,并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學者的認可。

二、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越來越扁平的經濟全球化時代,特別是交通的便捷、信息的透明、國際人口和資金的快速流動正在使我們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如果說20年前經濟全球化、國際化似乎還停留在國家競爭、跨國公司經濟運作的層面,離我們個體的生活比較遙遠;那么20年后我們無論愿意與否,將毫無選擇地參與這個扁平的國際就業市場的激烈競爭。

而與此同時,人類社會又面臨著很多全球性問題,如環境污染、戰爭沖突等。另外,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改變著這個時代社會價值的生產鏈條。以往,工業時代的價值鏈條是一個生產資料驅動型的,首先開采物質和生產資料,通過加工、組織市場推廣和分發,最后提供產品服務和創造社會價值。而現在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的價值鏈條則是數據驅動型的。數據其實就是我們的想法、我們的創意。創造性將在未來社會的價值鏈條中發揮原點作用。這意味著我們人才培養的目標也必然根據時代發展的需求而變化。

三、際社會探尋核心素養之路

國際社會對于這個問題的思考可以追溯到21世紀之前。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應對21世紀對教育提出的挑戰,出版了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該報告首次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學會認知、學習做事、學會共處、學會成為你自己。這四個“學會”雖然未冠以21世紀核心素養的名稱,但卻為回答21世紀需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指明了方向。

進入21世紀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方面致力于在世界范圍內推動教育機會公平,另一方面開始思考核心素養的問題。

201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全民教育全球監測報告》明確提出,所有年輕人都需要具備三類主要技能。第一,基本技能,包括找到能夠獲得滿足其日常所需的工作要求的識字和計算能力。第二,可轉移技能,包括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地交流思想和信息、具有創新意識、表現領導力和責任感,以及展示創業能力。第三,技術和職業能力,要求有特定的技術專業知識。

近年來,世界各國的學者也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美國學者伯尼·特里林和查爾斯·菲德爾在2011年提出了“21世紀知識技能彩虹結構圖”,認為21世紀的知識和技能應該包括生活與職業技能,學習與創新技能,信息、媒介與技術技能這三個模塊。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的賴莫斯教授認為,21世紀核心技能包括三大部分:自我技能、人際技能和認知技能。其中自我技能包括開放靈活、好奇心、積極主動、堅持不懈、自我效能等,人際技能包括共情、溝通、團隊合作、信任、協商、解決沖突、服務導向、人際互動和領導力;認知技能包括知識、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分析、邏輯推理、解釋、決策、執行功能和創造力等。

四、價值觀是發展原動力

盡管不同學者、不同國際機構對于21世紀核心素養的解讀和具體指標維度不同,但我們不難發現其中有很多相通之處,并呈現了以下兩個基本趨勢。第一,價值觀是“21世紀核心素養”的核心。如果將21世紀核心素養比喻成為一個人成長的發動機,那么價值觀就是這臺發動機的引擎,它不僅為人的發展提供最初的原動力,而且也是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方向的重要保障。第二,強調真實情景和非常規復雜思維的重要性。未來社會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使得解決社會問題、創造社會價值都更為復雜,需調度多學科的知識和多方面的能力,非常規的人際互動能力和可遷移技能,將是確保人們有效合作并解決問題的關鍵。

此外,在21世紀核心素養中,還有以下三種關系值得討論。第一,專業學科學習和跨學科主題學習的關系。真實情景和非常規復雜思維必然要求學生進行跨學科的主題性學習,這不僅能培養學生跨學科解決真實情景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可遷移技能的重要平臺。第二,認知技能和非認知技能的關系。21世紀核心素養強調了很多非認知技能,如社會情緒、團隊合作、可遷移技能等,但這并不意味著認知技能重要性的下降。第三,本土性與國際性的關系。在經濟全球化時代,我們總認為二者的關系是此消彼漲的,但事實上,所謂國際首先是有國才有際,如果要提升國際能力,首先要確保具備強大的本土能力,特別是強烈的民族文化的認同。世界文明的多樣性必然要求不同的文明各自發展、彼此交流,這樣才能創造出更新、更持續的文明樣態。如果國際性變成了一種文明的代名詞,那么這種文明的樣態在人類歷史上的價值也基本走到了盡頭

【參考文獻】

[1]滕珺. 21世紀核心素養,再不學習就要被淘汰了. 中國教育報,2016.03.10

[2]王月玲.高職院校校本培訓理論與實踐探. 科教文匯,2010.03

[3]楊令芝.談高職雙師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企業家天地,2010,(4)

猜你喜歡
社會需求教育領域核心素養
3D顯示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研究
關于休閑體育專業人才社會需求及能力培養研究
淺議適應社會需求能力評估與管理水平提升
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成功運行的三大機制
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初步認識
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需要全民戮力而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