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俄南海聯合軍演的三個“門道”

2016-11-23 12:04李大鵬左錦濤閆嘉琪
報刊薈萃·非常關注 2016年10期
關鍵詞:門道課目中俄

李大鵬+左錦濤+閆嘉琪

9月12日至19日,中俄兩國海軍在南海相關??沼蚺e行了代號為“海上聯合-2016”的聯合軍事演習,引發各方極大關注。美國廣播公司甚至用“南中國海的戰爭游戲”來定義此次中俄聯合軍演。那么,一場年度例行軍事演習到底能看出什么門道?

演習:俄羅斯感受到國力差距

本次演習,中俄雙方共派出水面艦艇13艘、潛艇2艘,固定翼飛機11架、艦載直升機10架,以及部分兩棲裝甲裝備。這些裝備均為中俄現役主戰裝備。

中方參演兵力分別來自南海艦隊、東海艦隊和北海艦隊,包括導彈驅逐艦、導彈護衛艦、兩棲登陸艦、新型常規潛艇以及新型島礁補給艦等10艘海軍主戰艦艇。中國海軍航空兵派出殲-11B戰機、殲轟-7A飛機、預警機及多型艦載直升機等共計19架。參演的中方官兵共4000多名,其中包括海軍陸戰隊特戰隊員和兩棲裝甲團官兵。俄方參演兵力主要包括反潛艦、登陸艦、拖船、油船等5艘艦艇,兩架艦載直升機,以及96名海軍陸戰隊員和部分兩棲裝甲裝備。

與以往中俄海上聯演不同,這次演習首次以紅藍方“背靠背”對抗的方式展開,演練全程雙方不見面,對抗性很強。中俄兩軍全程嵌入式混編展開、首次啟用海上聯合專用指揮信息系統、形成一整套演習的規范文書和指揮流程。

軍事專家張軍社認為:“這些課目的演練只有在戰略互信水平很高的海軍之間才能進行?!币驗樵谶M行這些課目的演練時,雙方要相互向對方展示己方艦機、雷達和聲吶的性能數據、作戰效能和戰術水平。

就演習課目而言,除了常規的聯合防空、聯合反潛、聯合??諏?、聯合搜救、聯合登臨檢查等課目外,演習還首次設置了“聯合立體奪控島礁”課目,這也是引起各方極大關注并引發西方媒體多種解讀的關鍵所在。

但通過分析我們就可以看到,此次軍演雖然有不少新內容,但歸根結底還是在中俄原有軍事合作的框架下進行;而且從俄羅斯派出軍事裝備和規模來看,此次的主角是中國,俄羅斯充當了一個并不引人注目的配合者角色。

此外,聯合軍演的俄羅斯軍艦大都在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服役。唯一較新的大型登陸艦由波蘭建造,1991年加入太平洋艦隊。相比之下,中國海軍是目前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艦隊。中國正在大批量建造各種型號的新式戰艦。去年首次駛入黑海軍港參加兩國海軍演習的中國軍艦讓俄羅斯刮目相看。

在太平洋地區的美中俄三國海軍,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狀況最差。最近幾年,僅有一艘在近海地區使用的輕型護衛艦加入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服役。而中國幾乎每年都有新軍艦下水。目前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水面主要戰力是有30多年艦齡的“瓦良格”號導彈巡洋艦、1艘“現代”級驅逐艦以及4艘大型反潛艦。

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軍艦制造業經歷了十余年的停滯,直到幾年前才開始批量建造新式軍艦,但建造規模無法同中國相比。一名俄羅斯退役高級海軍將領說,大批量建造軍艦可節省艦艇維修和水手培訓等領域的成本,更能反映出一個國家的技術,特別是經濟實力。同中國演習讓俄羅斯感到國力上的差距。

普京:對中國支持是法律上,而非政治性

當然,這并不是中俄海軍的第一次聯合演習,自2005年起中俄已經舉行了六次海上聯合軍演;“海上聯合”系列的主辦權一直在中國和俄羅斯之間輪轉,今年恰巧輪到由中方主辦。但與以往不同的是,南海仲裁案結果出爐之后本地區局勢微妙,因而此次軍演被各方解讀為“具有多重特殊含義的行動”,從而引發了各方關注。

外媒將中俄聯合軍演解讀為“中俄聯手對抗美國及其盟友”,并大肆渲染,但這種猜測是缺乏根據的。

單從俄羅斯的立場來看,它在本地區除了中國也有其他的合作伙伴,其中不乏與中國有爭端的國家;此外,俄羅斯近年來加強與東盟的聯系、拓展在本地區的影響力,因此制造“中俄聯手針對美國”的印象并不符合俄羅斯的戰略利益。

此外,普京總統在杭州G20峰會上也明確表示,俄羅斯對中國在南海仲裁案上的支持是“法律上,而非政治性的”。

盡管如此,但不可否認的是當下的中俄關系確實迎來了一段“蜜月期”。中俄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正從政治和外交層次上的協作,逐漸向安全和戰略方面拓展。這其中,聯合軍演是一個最為顯著的觀察指標。

值得關注的是5月舉行的中俄聯合反導演習。這雖然是一次計算機模擬演習,但不同于以往戰役規模的聯合軍演:反導合作是具有戰略安全意義方面的深度合作,因此這是從戰術合作向戰略合作的一次跨越。但我們也應該看到,中俄雖然在反導這樣的戰略安全上進行深度合作,可在對方有爭議的地緣主場上“低調行事”。

就中國而言,俄羅斯與東歐、中亞等一些國家有著扯不清理不順的利益糾葛和歷史恩怨,因此在涉及俄羅斯的地緣舞臺(例如烏克蘭和克里米亞問題)中國在照顧俄羅斯感受的基礎上,竭力避免“選邊站”,然后拓展自己在這一地區的利益;當然,俄羅斯在南海問題上也會持對等的考慮,在“法律意義上”支持中國的基礎上也避免“選邊站”,同時加強與東盟國家之間的關系。因此就這個意義上看,中俄更樂于維持現有這種不結盟的狀態。

大局:南海應“維權”和“維穩”并行

從南海問題在中國戰略中的地位來看,眼下中國正在積極尋求在國際舞臺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作為一個崛起大國當然要有通盤的戰略規劃。南海戰略作為一個子部分,應服從于中國的大戰略。

有學者指出中國在南海應當追求“維權”和“維穩”并行。一方面,伴隨著中國尋求國際影響力,美國及其盟友必定會將南海作為介入和制衡中國的一個著眼點,中國也必須在各方徹底以條約形式解決爭端之前,保持足夠強硬的“維權”立場;但另一方面,中國在維權方面也要注意“維穩”,一則不過度刺激多方、多線出擊,二則避免將局勢引向擦槍走火。因此考慮到大戰略,中國應當盡量選擇那些“維權”和“維穩”并重的政策工具,避免戰略資源在南海問題上被拖累過多。

就這次演習而言,中俄雖然是在一個相對敏感的時間宣布,但一則確為例行演習,二則不針對第三方、挑釁意味不濃,俄羅斯的參與為這次演習的柔性色彩作了背書。因此雖然不免還會被美國及其盟友“說三道四”,但這類例行演習確實是一種在維穩前提下合適的維權選擇。

對比美國來看,美國與中國周邊的許多國家都有著定期或不定期聯合軍演的合作機制,因此一旦西太平洋地區“有事”,美國就可以在其軍演日程表上挑一場加以渲染,一邊可以聲稱這是“已經預定好的、不針對中國的”,一邊又對中國形成實際上的“敲打”(例如幾乎與中俄軍演平行開始的美印“例行”軍演)。中國顯然可以“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在今后的南海問題和其他問題上應多創造類似的“年度例行”的政策工具,在回擊有力的同時讓對方無話可說。

總而言之,這樣一場年度例行的軍事演習并沒有創造新的歷史,但卻忠實地反映了中俄在合作領域和深度上的默契。俄羅斯已經掌握了在南海問題上的“分寸”;在可預見的未來里,俄羅斯也樂得在南海扮演一個受邀“參觀”的客人而非介入者。

對于中國來說,南海問題終究是要依靠中國和東盟國家等本地區的成員來解決,俄羅斯的支持姿態是一種默契,但卻不是應當引入的助力。當然,如果這樣的“年度例行活動”能夠多一些,在面對某些域外介入力量時中國也能夠有更多的政策選項。

(綜合摘編自環球網2016年9月19日《中俄軍演讓俄感到國力差距 中方都是新船》;觀察者網2016年9月20日《南海聯合軍演反映中俄合作默契》;《中國青年報》2016年9月22日《“實戰化”,中俄“海上聯合-2016”軍演的第一主題》)

猜你喜歡
門道課目中俄
俄羅斯快遞與中俄國際快遞
薛范:畢生譯配只為中俄文化交流
強強聯合!中俄將在航天領域深度合作
房屋租賃、買賣過程中的常見“門道”
人才測評有“門道”
美想用亞洲反導網罩住中俄
蘇幕遮(般涉調)
找門道(新寓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