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生流失現象的原因探析和應對策略

2016-11-23 17:01趙楠楠
人間 2016年24期
關鍵詞:農村對策

摘要:隨著《義務教育法》頒布以來,我國義務教育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和變化,越來越多的學生可以因“義務教育”走進夢寐以求的學校進行學習。但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生流失現象也在教育發展的過程中愈發嚴重。本文從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生流失現象的成因進行分析入手,提出一系列的應對策略,以便解決此類問題,保障農村中小學生的學習權利,讓《義務教育法》可以在農村得到更好更真實的實施。

關鍵詞: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流失;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8-0140-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指出,到 2020 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具有強制性[1]。自從 1986 年國家頒布《義務教育法》以來,我國的義務教育在教育的大發展進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所以,對于農村地區教育落后的狀況,義務教育的發展極大的改善了這一狀況。然而,目前在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地區尤其是貧困農村地區的學生仍存在流失的現象。大量的學生流失會帶來多方面的負面影響,不僅會對下一代的教育發展產生影響,還會給社會的發展中帶來困難和矛盾,從而制約國家的發展。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生流失現象?國家應該用什么方式和對策來應對這一現象呢?

一、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生流失的原因分析

造成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生流失的原因有許多,這些原因相互交叉使得流失現象嚴重,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學校的原因。

1.農村學校師資薄弱。

農村中小學師資力量薄弱,教師素質普遍不高,這是造成學生流失的原因之一。大部分的農村教師缺乏系統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基本沒有進行專門的培訓,且不懂得把握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這就導致學生也無心聽講。除了教師素質之外,農村教師對待學生的方式也是有不可取之處,變相的體罰在農村學校中十分常見,這對于造成學生對學習、教師、學校的反感也是其中的原因。

農村學校師資薄弱的另一方面原因主要是,農村學校的教師流失現象也十分嚴重,有人將其比喻成“孔雀東南飛”[2]。農村教師不滿足于自己所教學的環境,不滿足農村學校與城市學校的差距,不滿足于農村教師的工資水平,尤其是不滿足于農村教師工資不能按時發放、工資偏低等,這些現象也會影響農村教師的工作熱情,導致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降低。

2.農村學校設施落后。

農村學校的教育環境與教學設施雖然有所發展,但與城區的學校相比差距仍很大,許多農村地區的教育教學環境十分簡陋,教室破舊不堪,沒有一些現代化教學設備,因而導致在教學上,教學效果達不到期望值,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村中小學生的求學念頭。

3.農村學校教育管理缺乏吸引力。

農村學校的課程開展是單調的,基礎課程中的音體美等課程缺乏專業的教師進行教學,學生期盼開展有活力的課程,但礙于農村學校資源的匱乏,這些課程無法開展,并且作為考試升學的科目,學校會開設,而不作為考試科目的課程,許多農村學校并不開設,以免浪費資源。在農村學校里,教育教學管理的方式和觀念是傳統、簡單的,雖然強調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在課堂和教學中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但實際上,農村學校的教學中,教師仍處于主導的地位,學生還是處于被動學習的位置之上。這種應試教育下,農村教師一昧的抓升學率而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久而久之,造成學生厭煩學習的心理,從而導致農村學校學生流失現象的出現。

(二)家庭的原因。

1.家庭經濟負擔過重。

農村地區家庭中,獨生子女的情況較少,每家基本都會至少有兩個孩子,對于以農活收成作為全家整個收入的家庭來說,學雜費在農村貧困地區家庭中也是負擔較重的。近些年,越來越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都涌入城市打工,這就出現了許多的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的學習無人照看,加上兒童自身控制力比較弱,導致學生的學習跟不上,從而對學習徹底失去信心和希望[3]。

2.農村家庭觀念的落后。

部分農村家庭觀念較為落后,仍然持有“讀書無用論”這一落后的思想[4],認為賺錢才是最主要的,所以不支持自己的孩子繼續受教育。還有些家庭會因為孩子讀書而“算賬”,他們認為孩子讀書并不能找到很好的工作,也無法把曾經讀書的錢賺回來,所以他們會讓自己的孩子出去打工,早點掙錢。這些落后的觀念也導致農村地區學生流失嚴重的現象。

3.農村地區重男輕女現象嚴重。

在農村地區的學生流失中,過多的女學生大量的輟學,這其實與農村重男輕女的觀念密切相關。他們的父母認為女孩讀書是在浪費時間與金錢,這種觀念并不是一時形成,而是深深扎根于根深蒂固的封建文化中。

(三)社會的原因。

1.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

“讀書無用”的觀點在農村地區異常盛行,這也導致在社會層面來說,受到勞動力外出打工的影響,使得更多的農村地區學生并沒有進行完義務教育階段的讀書后,便進行打工掙錢。他們看不到長遠的效益,而是盯著眼前的利益,加之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許多義務教育階段的農村學生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學會一些不良行為從而輟學、棄學,甚至誤入歧途。

2.教育資源的傾斜。

長期以來,國家將優良的教育資源都投入給城市的學校中,這就導致農村教育嚴重滯后于城市的教育,使得城市的學生與農村的學生差別較大。國家教育資源的傾斜,讓農村學校享受不到優良的教學設施、教學設備,這樣,教育的吸引力對于農村學生來說大大地減弱,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生流失的現象。

3.教育投入不足。

國家對于農村學校的教育投入嚴重不足,儀器設備、教學設施十分簡陋,農村學校教育經費短缺,學校硬件設施與城區學校差距非常大,這也使得農村學校辦學質量不高。

二、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生流失現象的應對策略

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生流失現象的成因分別從學校、家庭、社會等方面進行分析,那么,應對策略也將從這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學校方面的應對策略。

對于農村學生流失嚴重的現象,學校應設置與農村生產生活緊密相聯的課程,可以開設文化課和實際操作課,這樣可以讓學生看到自己擅長的地方,從而產生對學習的興趣,發掘自己的潛能。

農村學校的管理應真正進入到體系中,在教師管理方面,要大力改變教師的管理觀念,激發教師的工作興趣和活力。教師素質的提高,也是教師管理提高的方面。教師素質的提升,識字隊伍的加強,這樣可以讓教師更熱愛自己的視野,才能使得教師隊伍得到穩定,這樣也可以留住學生,解決農村學生流失嚴重的問題。而且,農村學校應貫徹新的教育理念,對于農村學校,不能放松對學生勞動觀點、勞動技能、勞動習慣的培養。[5]

(二)家庭方面的應對策略。

對于存在流失學生現象的家庭來說,家長的觀念轉變是十分重要的,這就要求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的相互作用,幫助家長可以建立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圍。對于留守兒童,學校、政府要多關注此類群體,保證與他們的監護人的聯系。對于重男輕女的家庭來說,要盡力的轉變這些家庭的觀念,學校和社會要大力為女學生爭得讀書的權利和機會。配合《義務教育法》的宣傳和落實,讓家長明白他們令其孩子棄學、打工、務農等行為是違法的,責令其將自己的孩子送回學校接受教育。

(三)社會方面的應對策略。

社會綜合治理方面,要幫助農村貧困家庭,減輕他們的負擔,這就與國家的農村發展政策有關。只有農村經濟有所發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學生流失的問題。針對亂收費的現象,政府應該按照文件要求,規范收費行為,加強執法力度。對于真正貧困的學生,學校、政府應給予幫助和解決,從而減輕學生及家庭的經濟負擔。

《義務教育法》的宣傳,在農村地區也是十分重要的。此法具有強制性,但由于對法律知識的缺乏,導致《義務教育法》沒有很好的讓農村地區的少數家長接受。只有政府采取相應的宣傳措施,強制學生入學接受九年義務教育,才能更好的解決農村學生流失的問題。

三、總述

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生流失這一問題,一直阻礙中國義務教育的真正發展,農村學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就需要我們從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共同解決這一棘手的問題,從根本上解決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生嚴重流失的問題。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學校中學有所獲,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學校中享有他們應有的學習權利。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N].人民日報,2010-03-01(005).

[2]司馬義南.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輟學情況及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10.

[3]孟超群,孫江濤,吳巧珍.提升留守兒童自控能力的有效途徑[J].語數外學習·教學研究,2013.3:90.

[4]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理論部.話說中國人——漫談民族性與現代化[M].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1992.1:129.

[5]趙永軍.農村學生流失問題的思考[J],吉林教育科學·普教研究,1998.1:12-13.

作者簡介:趙楠楠(1991-),女,漢族,安徽淮北,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學教育。

猜你喜歡
農村對策
LabVIEW下的模擬電路實驗教學創新對策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走,找對策去!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十八大以來每年超千萬人脫貧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溶解度計算錯誤種種和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