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傳播視角下的復合型翻譯人才觀

2016-11-23 20:35王芳舒冷冰冰
戲劇之家 2016年21期
關鍵詞:語言服務

王芳舒+冷冰冰

【摘 要】本文從技術傳播的內涵、范疇和技能角度闡述了其價值以及同語言服務的聯系,提出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培養具有技術傳播能力的翻譯人才具有現實意義,并就此提出了推進今后MTI培養目標的建議。

【關鍵詞】技術傳播;語言服務;復合型翻譯人才;MTI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1-0224-02

翻譯是把一種語言信息轉變為另一種語言的過程,是一種信息轉換與信息傳播的行為。隨著語言服務行業的不斷發展和翻譯技術的不斷進步,僅僅關注翻譯文本本身,在語言服務發生巨大變革的新時代已經略顯乏力。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與高新技術雙重驅動下,技術傳播開始面臨一個“井噴”的發展趨勢,而與語言服務相比,技術傳播目的性和針對性更強,因此對于翻譯人才的職業前景未嘗不是一種新的方向。本文將從技術傳播的內涵、傳播形式以及所需能力進行探討,以期對我國現階段的MTI教育從新的角度提出有價值的建議。

一、技術傳播的內涵

技術傳播是為某一特定目的,向特定受眾對象傳遞特定信息的過程。這三個“特定”體現了技術傳播的特殊性質,這種以需求為基礎的特性令其不同于普通傳播和文學傳播。根據美國技術傳播學會的定義,技術傳播是通過各種形式的媒介(如書籍、手冊、項目報告、網站、圖片、視頻等),針對目標受眾,創造與傳遞技術或特定領域的產品和流程信息(如通過網站傳遞醫療程序信息)。

技術傳播19世紀起緣于美國工程英語,二戰后逐漸開始走向專業化,出現專業技術傳播者。通用電器、通用汽車等大型企業先后設立了技術寫作部門。技術傳播雖然在美國發展日臻成熟,但在中國卻剛剛起步,尚處于萌芽期。隨著中國加入WTO,中國有大量企業開始意識到技術傳播的重要性,如中興、聯想集團成立了文檔部,華為也有資料構架部。但是由于我國技術傳播領域教育幾乎空白,教育與應用的脫節致使沒有專業的技術傳播人才供應市場,因此技術傳播工作質量并不高,大大降低了企業競爭力,阻礙了中國企業“走出去”。

雖然技術傳播與語言服務相比有其自身的特點,但技術傳播也可稱之為實現語言服務的一種重要手段。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第一,技術傳播的傳播方式與語言服務實現方式十分契合,如技術寫作、本地化等。

第二,技術傳播所具備的技能與語言服務業涉及的大部分技能不謀而合,如寫作能力、排版能力、計算機運用能力等。此外中國企業走出去所需的語言服務類型也屬于技術傳播的范疇。

二、技術傳播的范疇

一般而言,以下學科皆屬于技術傳播范疇。

(一)技術寫作。這是技術傳播最主要最常見的一種傳播方式。其實質可理解為將復雜的內容簡單化,令專業的技術信息能夠被特定讀者理解和接受。技術寫作涵蓋一切傳遞技術信息的文本類型和文本格式,包括技術報告、操作手冊、商品目錄、各種說明書,等等。

(二)技術編輯。屬于質量控制工作,除了保證行文清晰流暢,語言具有說服力之外,主要關注文檔的技術內容,確保技術信息清楚、準確,能為讀者所理解。能夠處理印刷、電子、視頻腳本等各種格式的材料。

(三)技術插圖。依靠2D或3D圖像將所要傳遞的信息內容或過程可視化,直觀準確地呈現給讀者。一般分為手繪和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如CAD)兩種方法繪制。

(四)翻譯/本地化。本地化即對客戶提供的產品或服務項目的語言材料、程序、包裝方案、用戶界面等在另一種不同的語言文化環境下進行翻譯和改編設計,以適應特定國家和地域的市場需求的過程。

(五)信息構建。信息空間構建是以建筑師的眼光,從宏觀方面利用美學原理、實用效率原則對信息空間的整體外觀、功能進行規劃。目前主要針對網站信息進行構建,典型體現信息空間構建的元素包括導航工具和圖標、瀏覽式等級體系、站點地圖等,即了解用戶對信息的需求和體驗,然后對信息進行組織、規劃,令其合理地表達出來。

(六)信息/文檔設計。為滿足用戶實現某一特定目的的需求而定義、規劃、塑造信息內容,使之便于用戶訪問和使用。包括文本文檔、數據、圖片等信息的設計。

三、技術傳播所需的技能

作為一項專業的信息傳遞與交流活動,技術傳播需要傳播人士具備一定技能支持完成,筆者將這些技能按不同傳播形式進行劃分和總結。

在技術傳播所需的上述技能中,與語言服務相關的技能涉及技術寫作、本地化的全部技能,編輯排版技能,計算機應用技能和使用工具的技能,而網頁設計、圖形設計等技能也是與本地化密切相關的技能。

CSA在2015年《語言服務市場報告》中的數據顯示,2014-2015年,語言服務市場增幅較大的業務有多媒體本地化、軟件本地化、桌面排版、機器翻譯譯后編輯、手機軟件本地化。

此外,2016年《中國企業走出去語言服務藍皮書》中提到,中國企業走出去需求最大的服務類型包括文案寫作和文檔排版。

可以說,近年語言服務業和中國企業走出去所涉及的大部分技能與技術傳播的實現方式和具備技能不謀而合。因此筆者認為,技術傳播可以稱之為實現語言服務的一種重要手段和形式。

在語言服務類型趨于多元化的今天,僅關注文字本身的翻譯已無法滿足行業需求。編輯排版等技能看似與翻譯無關,實際上卻處處相關,并與譯者不可分割。如今技術傳播越來越為企業所重視,在即將面臨“井噴”的發展時機,譯者應該利用專業優勢,牢牢抓住發展契機,將自己塑造成為具有技術傳播能力的復合型翻譯人才。

四、對MTI教育和復合型翻譯人才培養的啟示

目前MTI的學校教育以培養筆譯與口譯人才為主要目標,對翻譯技能的培養也大多局限于語言技能和文本文字的翻譯策略,充分關注翻譯技術類課程的院校為數不多,少數學校開設CAT、技術寫作、本地化、術語管理等課程,但是許多課程尚處在開發階段,涉及內容并不深入,僅停留在最為基礎的知識技能上,如CAT課程。多數學校目前只教授CAT工具的基本操作,諸如復雜的翻譯記憶技術,用輔助工具轉換格式、排版、處理亂碼、分析文本等深入的研究并未充分涉及。

反之,境外院校翻譯技術類課程的開設比之國內深入且細化。

其中不乏涉及技術傳播所需具備的技能,如計算機編程、數字出版、網頁軟件本地化、術語管理、信息挖掘、圖形編輯等,翻譯人才已然在潛移默化中具備了一定的技術傳播能力。此外MTI課程若能與技術傳播涉及的技能相結合,則比按語言服務領域構建課程更有優勢,因為語言服務涵蓋技能多,針對性不強,難以實現培養目的,而且目標分散,不便評估,而技術傳播更具目的性,適合MTI的培養計劃和目的。

五、結語

作為技術與信息之間聯系的橋梁,技術傳播的價值正在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和利用,在國內對技術傳播的急切需求與專業人才稀缺的雙重驅動之下,培養具備技術傳播能力的復合型翻譯人才無疑將成為譯者未來的發展契機。

然而,復合型翻譯人才的培養需要MTI教育的支持,與境外高等院校相比,國內MTI的課程開發還有待深入,與技術傳播相結合的課程體系構建也需繼續探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 Rizvi, M Ashraf. Effective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M]. Tata McGraw-Hill Publishing Company Limited, 2005:10-18.

[2] Carliner,Saul. Physical,Cognitive,and Affective.A Three-part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Design[J].Technical Communication,2000,47(4):561-576.

[3] 苗菊,高乾.構建MTI教育特色課程——技術寫作的理念與內容[J].中國翻譯,2010,(2):35-38.

[4]苗菊,朱琳.本地化與本地化翻譯人才的培養[J].中國翻譯,2008,(5):30-34.

[5]李箐,賴茂生.“信息空間構建”初探[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2,(4):79-81.

[6]徐奇智.美國技術傳播的發展及其對中國的啟示[D].2006.

[7]王華樹.語言服務行業技術視域下的MTI技術課程體系構建[J].中國翻譯,2013,(6):23-28.

猜你喜歡
語言服務
哈長城市群經濟外向化背景下區域性語言服務
淺談中國文化“走出去”國家戰略下的公示語英文譯寫
中國企業國際化背景下語言服務企業應對挑戰的有效措施
西安市外國籍留學生語言生活滿意度提升策略研究
“亞投行”建設的外語人才需求及服務對策
高校英語專業計算機輔助翻譯課程探索
提升河南博物院對外語言服務能力 促進河南良好國際形象建構
基于實踐基礎上的陪同口譯特征分析及相應建議
《中國企業“走出去”語言服務藍皮書》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