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漢語人稱后綴“子”的色彩意義

2016-11-24 13:11李楠李杰
考試周刊 2016年88期
關鍵詞:詞綴方言

李楠+李杰

摘 要: 本文先對詞綴“子”的研究歷程和現狀做了簡要介紹,然后從色彩意義的角度對漢語詞綴“子”和英語詞綴“-er”在構成名詞結構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異同進行了比較,進而說明了漢語詞綴“子”只有成詞性,而沒有附彩性功能。詞綴“子”不具備附彩性功能還可以從方言中找到證據,主要是在“子”詞綴缺失的方言中貶義色彩并沒有缺失;硬性強加“子”詞綴后方言中并沒有出現或者增加貶義色彩。

關鍵詞: “子”綴詞 詞綴“子” 方言 跨語言比較

漢語形態變化不豐富,從語言類型學上看屬孤立語。在詞匯層面,漢語構詞以復合法為主,詞根加綴法很少使用。但詞綴稀少的語言事實并沒有降低語言學家對漢語詞綴的研究興趣,各家看法不盡相同。對詞綴的界定主要有三個視角:語義上虛化;形式上位置固定;語音上輕聲化。因“子”幾乎完全迎合了以上三點,因此被界定為漢語名詞的典型后綴(力量,2006,楊振蘭,2007b,楊賀,2014)。

對漢語詞綴“子”的考察多建立在歷時比較上(郭錫良,2000,郭作飛,2004,楊賀,2014),偶有共時研究,也是在漢語內部(力量,2006,楊振蘭,2007b),語際比較很少。詞綴“子”和“-er”在兩種語言中都具有成詞功能,漢語學界普遍認同的觀點是“子”有感情意義和語體色彩。本文擬通過對中英文后綴的對比,以“子”和“-er”為比較焦點,在說明兩者共同點的同時,進一步論證現代漢語詞綴“子”本身是否具備色彩意義。

一、跨語言比較的啟示

根據生成語法,所有語言的內部機制在原則上是保持相當大的一致性的,只是在具體參數設置上有所差異。喬姆斯基將這種現象形象地描述為控制電燈開關的黑匣子。這種一致性是語言的共性,漢語詞綴和英語詞綴也不例外。

1.騙v.+子:騙子n.

2.販v.+子:販子n.

3.戲v.+子:戲子n.

漢語動詞“騙、販、戲”加詞綴“子”后分別變成了相應的名詞,并且該名詞都具有貶義色彩。楊振蘭認為這是漢語稱人后綴“子”的感情色彩標記,體現了“‘子的色彩標記功能”。從“子”綴詞整體角度看,貶義色彩說是沒有問題的,“騙子、戲子、販子”的確具有貶義色彩。但我們認為詞綴“子”本身是否具有貶義色彩標記功能仍有待商榷,至少從現有證據上說尚難定論。下面看幾個英文例子:

4.lie v.(撒謊)+ -er:liar n.(撒謊者,騙子) (-ar為變體,因已有lier一詞,表達“躺臥者”之意)

5.deal v.(交易,經營,處理)+ -er:dealer n.(經銷商,交易商,中間商)

6.dance v.(跳舞) + -er:dancer n.(跳舞的人,舞者)

4—6例中,我們感覺不到-er的貶義色彩,“dealer,dancer”至少是中性意義的,而liar的貶義色彩明顯來自動詞根“lie”。因此,-er只有成詞性功能,而沒有附彩性功能。其成詞性具體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改變詞類,由名變動,同時語義發生延續性改變(與詞根有密切關系,可看做一種意義延伸);二是擴充音節,上例中均是由單變雙。音韻在詞匯演變過程中的作用我們將另文闡述,此處只看語義。

英語后綴-er沒有附彩性的語言事實提示我們對例1—3進行再思考:“子”是否具有附彩性?我們再看一組漢語例子:

7. 拐 v. + 子 : 拐子 n.

8. 剪 v. + 子 : 剪子 n.

9. 矮 adj. + 子 : 矮子 n.

10. 樂adj. + 子 : 樂子 n.

例7—10中最后生成的名詞結構似乎色彩意義不像1—3那樣統一了,“拐子”和“矮子”貶義色彩比較明顯;“剪子”就沒有貶義色彩了,其色彩意義為中性;而“樂子”也沒有明顯的貶義色彩。這樣,漢語詞綴“子”的貶義色彩說就站不住腳了,對“騙子、拐子、混子、矮子、戲子、販子”等詞的貶義色彩只能從其詞根找淵源,即其貶義色彩來源于“騙、拐、混、矮、戲、販”等詞根。這其實不難理解,“騙、拐、混”本身就是貶義色彩濃厚的動詞;“矮”是用來形容人體型不好的形容詞;而“販、戲”在歷史上都是低下卑賤的職業,表達其從業人員的“子”綴詞帶有貶義色彩是自然而然的結果。與之形成對應的是“剪、樂”二詞根,其本身感情色彩就是中性的,加詞綴“子”后形成的表達仍然是中性的,故可以推斷“子”不是感情色彩的來源。

二、來自方言的證據

楊振蘭認為詞綴“子”的貶義感情色彩與其口語語體色彩是有機統一的,“對稱人的‘子綴詞而言,在蘊含感情色彩的同時……還體現出鮮明的口語體色彩”。這在慣用語當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如“眼珠子、使性子、護犢子、甩臉子、花架子”等。但是,這些證據都不能說明整個詞表達的貶義色彩來自于詞綴“子”,至多說明詞綴“子”傾向于與貶義色彩的結構相組合構成新表達式。力量指出“子”和“兒”等后綴的廣泛使用與“某些方言的影響也不無關系,北方多用‘兒,南方多用‘子”??梢?,“子”和“兒”同樣是具有成詞性的詞綴而已,新表達是否發生此類改變視具體情況而定,但其不具有色彩標記功能應該可以肯定。請看下例:

11.本來都是拉鋤把子種地的莊稼漢,到這種場合卻像很有紀律的人,大家看了會子,都默默地脫掉鞋子,在屁股底下一墊,坐下了。(馮志 敵后武工隊)

12.這四個人別看年輕,每個人的故事都夠說會子的。(劉流 烈火金剛)

13.等她說完了,歇了一會子,仍然不見王曉燕回答她,這才引起了她的注意。(楊沫 青春之歌)

以上各例中詞綴“子”均沒有貶義感情色彩,而且將“子”換成“兒”不會改變表達式的感情色彩。如:

14.等她說完了,歇了一會兒,仍然不見王曉燕回答她,這才引起了她的注意。

據此我們基本可以斷定“子”和“兒”的選擇更多的是體現了作者個人或者說故事情境中的語體特征,即方言,而沒有感情標記。

除了“子”、“兒”在南北方方言中的不同外,“子”詞綴貶義色彩說還有一個無法解釋的方言問題——方言中的“子”詞綴缺失現象?!白印痹~綴缺失現象導致兩個對于貶義色彩說來講很難解釋的問題,一是“子”詞綴的缺失并沒有消除該方言中貶義色彩;二是給該方言硬性強加上“子”詞綴后貶義色彩未得到增強,其口語語體色彩反而減弱了。這種“貶義色彩說所支持的“貶義語義和口語語體一致性”說法相矛盾。以魯中地區的淄博方言為例,“子”詞綴基本不出現,而是通過重讀并延長尾韻母的辦法表達動作執行人的意思。如:

15.拐 v.(guǎi):拐 n.(guǎiii 重讀并延長,指行拐賣勾當之人)

16.剪 v. (jiǎn) : 剪n. (jiǎnan 重讀并延長,指剪東西的工具)

17.俺這把刀(dǎoao,此處“刀”要重讀并延長,同時聲調由平聲變上聲)挺快。(我這把刀子很鋒利)

例17中,添加“子”詞綴后不僅沒有使整個詞表達的色彩意義向貶義方向發展,反而使其口語語體特征減弱,顯得與方言格格不入。

三、結語

現代漢語詞綴系統雖然呈封閉狀,但對其之研究卻有愈來愈大之勢。僅僅依靠歷時的溯源和漢語內部的比較有時候容易一葉障目,要想做到對語言現象解釋的充分性,跨語際比較和多語種預料支撐必不可少。本文通過漢英詞綴比較和漢語北方方言的證據,初步說明了詞綴“子”不具備決定“子”綴詞感情色彩功能的觀點。雖然詞綴“子”的感情色彩意義標記功不能確定,但其確實有與貶義詞根結合的傾向性,還有待進一步探索。同時,方言尾重音的現象提醒我們韻律制約是一個值得繼續深挖下去的方向。

參考文獻:

[1]Chomsky,Noam.Syntactic Structures[M].The Hague Mouton,1957.

[2]Chomsky,Noam.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M].Dordrecht:Foris,1981.

[3]Saussure,Ferdinand d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2001.

[4]郭錫良.漢語的同源詞和構詞法[J].湖北大學學報,2000,(5):62-65.

[5]郭作飛.漢語詞綴形成的歷史考察——以“老”、“阿”、“子”、“兒”為例[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4,(6):50-56.

[6]力量.近代漢語中詞綴“子、兒”等的獨特用法[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6,(2):168-170.

[7]楊賀.“子”綴語速“小稱”探源——修辭與派生構詞管窺[J].泰山學院學報,2014,(1):118-123.

[8]楊振蘭.漢語后綴“子”的范疇化功能[J].山東大學學報,2007a,(5):42-47.

[9]楊振蘭.漢語后綴“子”的感情色彩分析[J].民俗研究,2007b,(2):192-204.

本研究為2015年度山東大學(威海)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立項項目——“派生詞素視角下的外語詞匯教學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510。

猜你喜歡
詞綴方言
方嚴的方言
方言
從網絡語“X精”看“精”的類詞綴化
說說方言
留住方言
詞尾與詞綴的區別研究
哪些方言有利于經商
淺談現代漢語類詞綴
釋西夏語詞綴wji2
我家的方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