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教學是生命教育的沃土

2016-11-24 13:16蔣白園
考試周刊 2016年88期
關鍵詞:意識生命情感

蔣白園

生命像幽谷爛漫的桃花、海上無垠的雪浪,曼妙美麗,雄壯激越。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青少年不了解生命,不珍愛生命的現象屢見不鮮。為什么年輕的生命如此脆弱?《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突出強調語文教學要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它包含對人的生存狀態(形式)、生命意識、生命價值的思索與理解),“高中語文課程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使學生通過優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深刻地認識到這一特點,對于教師正確實施語文教學,增強語文教學的人文魅力,高揚人文旗幟,塑造學生高尚的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挖掘滲透,在審美中感悟生命意識

文章不是無情物,文章通過語言表達情感,可以說語言就是生命意識的符號,是流淌著生命意識的汩汩清泉。中學語文課本中的許多文章向學生展示美的生命和生命的偉大,是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教育的載體,語文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有關內容讓學生感悟生命意識,“體會對生命的熱愛和感激之情,感悟嚴肅認真的人生思考,形成堅強不屈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有的課文揭示了生命的珍貴、生命的美麗,可以用來引導學生感悟生命的意義。有的課文揭示了對于生與死的認識,可以進行生死觀的教育。司馬遷的《報任安書》通篇傾訴人生處境屈辱孤寂的悲情,而又處處閃爍著作者人格力量的光輝。中學語文新課程所選錄的許多文本(材料)都不同程度地含有(蘊藏)對生命意識的體驗與思考?!肚f子》中的《秋水》、《逍遙游》和鮑鵬山的《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讓我們了解到道家“生死齊一”的自然生命觀;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和《歸園田居》為“自然與生命的和諧”添上了色彩濃重的一筆;沈從文在《邊城》中構建了一個未被現代文明浸染的封閉的湘西鄉村社會,勤勞、善良、樸實、勇敢的鄉村人安分守己的生活……

語文新課程教學就應根植于這一片生命的沃土,在審美中讓學生感悟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進而欣賞生命、珍惜生命,最后學會包容、接納尊重他人的生命。

二、平等對話,在互動中喚醒生命意識

中國古代把兒童的教育稱為“發蒙”或者“啟蒙”,其意思是說,教育是使生命敞亮,是生命從晦暗走向光明亦即覺醒的過程。馬棚起火,孔夫子問人不問馬;孟子認為“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洞髮W》開頭便說:“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彼^“明德”,只是對自身“德”的喚醒。這些都閃耀著人本主義思想,表現出深厚的生命意識。西方教育的本義,也有引出和喚醒的意思,即“認識你自己”。柏拉圖的心靈轉向或心靈喚醒,其本質是對受教育者自身的生命意識的喚醒。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互動,是師生間平等的對話,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其教學中的對話更是一種師生情感的交流。教師要主動創造對話的機會,盡其所能地讓課堂成為師生互相交流、平等對話、思想碰撞的場所。教師要以民主的態度組織教學活動,以平等的心態尋求師生間的對話,通過舉證、剖析,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及對生命意義與價值的深沉思考,使之真正領悟到生命的珍貴與價值所在,使教學成為知識傳授與拓展、情感交流與互補的享受,讓學生感受到生命是平等的,生命是重要和珍貴的,從而喚醒生命意識,“提高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三、人文關懷,在情感交融中激活生命意識

語文教學“通過適當的活動體驗,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對自我、青春的思考與認識,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語文是人文學科,語文教師就有更多機會努力創設與學生進行靈魂平等交流的時空,比如開講座、辦報紙、搞社會實踐……在這樣的情感交流中,可讓學生對生命的感悟、認識不斷提升,從而激活其生命意識。

對學生的關懷不僅表現在與學生形式多樣的交往中,更表現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比如尊重學生的學習特長;認同、激勵每一個學生;包容、關心在學科學習上暫時有一定困難的學生,都會讓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有他(她)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只要他為實現自身的價值努力了,就激活了生命意識。

“點化和潤澤生命是教育之核心,是教育之本”,生命不僅需要知識,需要健全,需要快樂,更需要燦爛,要讓生命的靈光熠熠生輝,教育就應當致力于搭建燦爛生命的舞臺,老師是搭建這舞臺的建筑師。在情感交融中加強生命教育,激活學生的生命意識應該成為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正是語文新課標、新課程對客觀世界、生命世界起到的獨特的教育作用。

四、激發活力,在閱讀賞析中獲取生命意識

閱讀賞析是憑借閱讀材料中具有客觀意義的文字符號,通過感覺、知覺、思維和想象等多種心理活動理解閱讀材料的意義,掌握閱讀材料的內容和形式,它是幫助學生獲取信息、積累知識、開發智力、培養能力、陶冶性情、塑造人格的重要途徑。把獲取生命意識與閱讀賞析結合起來,就是充分利用閱讀教學這一有效的途徑,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的熏陶,培養學生優良的品格、聰慧悟性、豐富的情感和敏銳的感覺,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生命觀。

“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道統一”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義之一,“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了解先哲們經世濟民的思想和為人類進步事業奮斗的精神”,是充實生命質量的一種享受?!叭绻麤]有藝術的慰藉,人就會厭世而自殺?!钡聡軐W家尼采的這句話充分強調了審美享受在生命中的價值。文學閱讀不僅是一種簡單的學習活動,我們完全可以把它當成一種生命狀態,一種特殊的生命狀態。它是一種心智的交流,就像朋友間的傾心暢談,與我們暢談的是古代圣賢或是當今才俊。

滲透在語文新課標中的人文思想的教育,正是語文課在新課標理念的感召下的“豐富的人文內涵”的基點與歸宿。泰戈爾說:“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苯逃坝睉撚蒙绊懮?。語文是文化的載體,記錄著一個民族生命發展的歷程,自古至今,奔騰不息,沒有一個波瀾不是生命的躍動。語文教學必須深刻領悟新《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精髓,把生命意識的教學扎實有效地開展起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學生的心靈烙上生命是偉大的、生命是可貴的、生命值得珍惜、要使生命更燦爛輝煌的印記。

猜你喜歡
意識生命情感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增強“四個意識”發揮“四大作用”
意識不會死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情感移植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