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如何通過語文實踐性教學提升小學生語言交際能力

2016-11-24 13:25熊水蓮
考試周刊 2016年88期
關鍵詞:實踐性教學語文教學

熊水蓮

摘 要: 與其他學科不同,語文不但是一個應試學科,還是我國的國語教學。正是由于此種特性,語文教學特別強調實用性,包括寫、聽、說都應當作為語文教學的教學重點。但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主要側重漢字讀寫、閱讀理解、解題技巧等內容,顯然此種忽略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是十分片面的?;诖?,本文就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加入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實踐性教學新模式,旨在促進小學生國語的聽、說、寫能力全面發展。

關鍵詞: 語文教學 實踐性教學 交際能力培養

新課改指出語文雖然是一門學科,但更是交流工具,是中國人相互交流、表達情感的基礎媒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忽視交際能力的培養,僅重視語文解題教學,那么無疑是舍本逐末,違背語文學科的設立初衷。小學生的詞匯量較少,語言思維能力、邏輯組織能力等均尚未薄弱,因此為提高語言交際能力,必須在增加學生詞匯量的基礎上,加強語文思維能力、邏輯組織能力的培養?;诖?,以下以增強小學生語文口語交際能力作為教學改革重點,提出一種“練于課堂,鑒于生活”的教學新模式,具體如下。

一、情景中拓展,打造實踐性交際空間

1.自編自演,形成實踐性語言對話空間。

雖然低年級小學生的詞匯量較少,但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往往具有較強的表現欲,極富童趣,特別容易被童趣十足的內容吸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借助學生的這一特性,激發學生形成對話空間,以此開展語言口語能力的鍛煉培養。例如在進行《保護有益小動物》的教學時,首先進行常規的生字及文章理解教學,在此之后筆者決定結合教學內容創設口語鍛煉的情境。筆者首先提出:接下來要召開一次動物運動大會,這里有大象、獅子、小白兔、老虎、豹子、長頸鹿、猴子等,大家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的小朋友分別作為一個小動物,各自以自己所扮演的小動物的角度,說說自己都擅長哪些運動、優勢是什么,如扮演豹子的學生說自己擅長賽跑,因為跑得快、買的步子大;扮演猴子的學生說自己擅長爬高,靈活,胳膊長等。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各組分別進行表演,由教師點評,并在學生表達的過程中適當給予提示。綜上,此種教學模式,即通過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創設對話情境,讓學生在興趣的趨勢下,大膽鍛煉語言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僅起到組織及引導的作用,將學生作為語言能力培養過程中的主體,改變以往完全由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聽講的模式。

2.借助多媒體技術,提升對話情景的真實性。

低年級小學生存在渴望通過語言進行交流溝通的欲望,但學生的詞匯量有限,對于很多抽象的詞匯難以有效理解,這就需要由教師不斷引導。傳統的引導方式,主要是教師講授重點,學生被動聽講,這對于小學生來說,顯然過于枯燥乏味,教學效果有限?;诖?,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通過學生感興趣的圖畫、視頻、圖片等,加深學生的理解,明確詞匯的正確用法,讓學生強化語言口語表達能力。例如一些小學生不能分清溫暖和炎熱、涼爽和寒冷此類意思相近,程度存在差異的詞匯區別,在語言表達時時常用錯。對于這種抽象類的詞匯,教師難以通過語言表述清楚。此種情況,可以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將抽象的詞匯直觀地通過圖片、視頻等呈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有效掌握抽象性強的詞匯的正確含義及用法。

例如為了讓學生明確涼爽與寒冷的區別,教師可在網絡中篩選或自己制作一些圖片、視頻、音頻等??蔀閷W生播放夏天夜晚吃著雪糕、西瓜的圖片及視頻,讓學生說說看到這個圖片的感受,學生會紛紛說“覺得很涼快”,“讓人舒服”。教師聽到學生的回答后,應先給予肯定,然后總結:“這種讓人覺得舒服的涼快感覺就是涼爽?!?/p>

接下來,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營造出寒冷的感覺,播放冬天寒風凜冽聲音的音頻,以及風雪、冰山的視頻及圖片,讓學生說說看此時的感受,學生回答“特別冷”、“受不了,感覺自己要被凍上了”,這時教師立刻進行總結:“大家說得都對,這種特別冷、感覺要被凍起來的感受就叫寒冷!”

總之,低年級小學生的詞匯量不足,與此同時對于詞匯的正確用法也理解得不夠到位,導致在口語表達的過程中,時常出現表達不當,甚至鬧笑話的情況。針對這一問題,教師除了課堂講授知識點外,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有效理解詞匯的正確表達含義。

3.嘗試對話實踐,夯實交際的基礎。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除以上方式外,還可以采用最基本的手段——模仿,即是給出豐富、生動的口語作品,讓學生嘗試跟著這些作品進行模仿訓練。語文教材選取了很多通俗易懂、易于上口的兒歌、詩句,這些都可以作為學生模仿的例文。例如在課文《比尾巴》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嘗試模仿說說老牛的尾巴(好像一條鞭子)、燕子的尾巴(好像一把剪刀)、啄木鳥的尾巴(好像小板凳)等。在《菜園里》讀完兒歌后,可讓學生嘗試模仿:蘋果紅紅掛燈籠,西瓜綠綠賽皮球,香蕉黃黃像小船,葡萄紫紫掛藤上等。

此種方法主要適用于低年級的小學生,是實現基礎積累的過程。

二、聽與說的融合,提高雙向互動的應對實踐

1.開展“聽”的實踐性教學。

語言交際能力是雙向的,除了組織自己的語言表達出所想所感以外,還要有效理解對方的說話含義。詞匯是語言表達的基礎,但并不是全部,說話人的語調、語氣的差異也會一定程度地改變詞匯本身的含義。在書面表達中,不同的語氣、語調可用標點符號的方式表示,但在口語中,需要通過“聽”區分。在聽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求學生懂得聽的禮儀,即當別人對你說話時要看著對方,認真聽,不要心不在焉,也不能隨意打斷,這不但是正確領悟對方說話含義的方法,更是人際交往中必須有的素質。在語氣、語調的聽力教學時,教師可通過例句的形式,先讓學生有大概區分意識,分別對同一個句子在不同語氣下的表達進行列舉。然后讓學生進行模仿。例如李老師,王老師在上課。(兩名老師都在上課)李老師,王老師在上課?(向李老師詢問,王老師是不是在上課)李老師,王老師在上課?(向第三方詢問,李老師和王老師是不是都在上課。)每種表達方式的說話語氣、語調、停頓都存在差異,教師應當在需要注意的地方,在說的時候特意加重語氣,讓學生充分明確每種表達的差異,最后再由學生模仿。

2.布置關于“聽”的實踐性作業。

課堂教學的時間畢竟有限,要想提升語言交際能力,很大一部分取決于學生自己?;诖?,教師可布置一些關于“聽”的作業,例如要求學生借助網絡、家長的手機小說軟件等方式,聽一段新聞事件或童話故事、或由家長講個故事等,第二天讓學生說自己聽的故事是什么、講的內容是什么,以及自己有什么感想等。

三、課堂中提煉,著眼生活化實踐

1.結合實際,協力提升。

在交際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教師可盡量列舉緊扣生活的教學案例,因與生活聯系緊密的內容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借助切身實感,增強理解與運用效果。例如在《美麗的小路》教學中,教師可要求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以自己經常走的小路作為描述對象,描述周邊的景物、這條路的起點與終點,走這條路的目的等??梢允菍W生每天上下學走的路,也可以是去姥姥家、奶奶家、朋友家走的路。因為學生十分熟悉,往往在講述的過程中十分流暢、信手拈來,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稍加糾正,就能幫助學生進行一段思路清晰、流程的口語表達。

2.組織活動,體驗情境。

傳統應試教育下的填鴨式教學,已經不能實現新課改的教學目標。新課改強調要以學生為主體,且口語教學還應從實踐的角度出發進行教學,因此在口語能力培養中教師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參與教學,成為學習的主體。從此角度出發,筆者曾經嘗試過一次游戲式活動教學。在《有趣的游戲》的教學中,我將課堂移到室外,首先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后向學生提出,這節課讓學生以組的單位玩自己喜歡的游戲,學生興高采烈,有踢毽子、打口袋、摸瞎子的等。在學生玩得興起時,我突然要求學生停止游戲集合。學生十分失望,于是我問大家:“大家是不是想接著玩?”“是!”“那么每組說一下自己玩的是什么,有什么感受,說得好的同學可以接著做游戲?!庇螒虻恼T惑成為激勵,學生紛紛用自己現有的詞匯,組織出清晰的語言邏輯,對游戲進行描述,生怕說得不清楚、邏輯胡亂,導致不能繼續玩。然后筆者先進行示范,再由各組的學生分別描述。其實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只要經過系統的指導,運用科學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理解與運用能力,通過有效的激勵手段,就必然能夠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本次活動式教學起到的是激勵作用。

四、結束語

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應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滲透學生的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的生活環節,經過“細水長流”的口語交際訓練,實現“潤物細無聲”的交際能力鍛煉目標。

參考文獻:

[1]劉偉偉.讓語文課堂成為孩子閱讀的樂園[J].教育,2016,0(27):122-122.

[2]王淑平.試論小學語文動態課堂的構建[J].未來英才,2016,0(6):46-46.

[3]王瑜.對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評價策略分析[J].教育,2016,0(27):303-303.

猜你喜歡
實踐性教學語文教學
中職畜牧獸醫專業實踐性教學創新分析
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性教學模式
高校思政理論課實踐性教學思路探討
高中思想政治課實踐性作業的設計和反思
三環滲透三段交互三實體驗
高年級古詩詞教學藝術之我見
精心設計:培養語文興趣的土壤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