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非會計學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革

2016-11-24 14:14王娜
價值工程 2016年30期
關鍵詞:改革

王娜

摘要: 會計學是經濟管理學科非會計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課程實用性較強但內容枯燥,造成學習效果較差。本文對非會計學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教學對象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考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措施,與各位同仁進行探討。

Abstract: Accounting is the basic course of the non accounting majors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iscipline. The course is practical, but the content is boring, and the learning effect is poo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accounting course for non accounting majors, and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measures of teaching objects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 and examination methods, and discusses the problems.

關鍵詞: 非會計學專業;會計學教學;改革

Key words: non accounting major;accounting teaching;reform

中圖分類號:G423.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30-0158-02

0 引言

會計學是經濟管理學科非會計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在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在學習會計學時普遍有一種矛盾心理,承認會計學這門課程實用性較強的同時,又覺得目前會計學學習的內容與自己的專業聯系不大,不愿意花費太多的時間放在枯燥的借貸記賬法、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等會計專業知識上,因此造成了會計學課堂教學效果較差。本文對非會計學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與各位同仁進行探討。

1 教學對象與教學目標

非會計學專業會計學課程的教學對象為會計學專業以外的其他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包括電子商務、市場營銷、旅游管理、國際貿易等專業的學生。這些學生學習會計學的目的是如何充分利用會計信息提高決策的正確性,為日后從事的經濟管理工作奠定基礎,并非像會計學專業的學生一樣要成為會計數據與信息的提供者。

基于非會計學專業學生學習會計學的目的不同,對其進行會計教育的教學目標就應該與會計學專業的學生有所區別。由于非會計學專業學生學習會計學側重于會計知識的應用,他們將來的工作也與會計工作相聯系并受到會計或者審計的監督。為了達到完善經濟管理類人才知識結構、提高學生應用能力,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對于經濟管理學科非會計學專業學生而言,會計學習就應該是一門會計知識的綜合性普及及應用教育課程。教學目標具體可設定如下:

使學生掌握會計基本理論知識與能力框架學習,能將會計基本概念及會計工作的內容與自身所學專業知識結合;使學生了解會計知識產生的基本流程,掌握自身在經濟管理活動中所涉及的會計信息的類型,能夠熟練應用會計信息為自己的本職工作服務。

總體來說,非會計學專業學生會計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是站在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減少產生會計信息的基本技能的講解,增加會計信息的理解與應用,強調綜合素質的提高。

2 教學內容

在以往的非會計學專業會計學教學中,理論教學基本上包括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會計基本理論,包括會計假設、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復式記賬的基本原理等。另一部分是會計循環,著重介紹六大要素的核算及會計報表的編制。而這種教學內容因為側重于會計信息生產的講解而與非會計學專業學生的教學目標不相符合。要培養主要能夠利用會計信息完成經濟管理工作的非會計專業學生,從教學內容安排上必須包括以下內容:

①會計學基礎知識。

包括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核算方法等知識,這些知識是學習會計學的基本常識,是奠定后續會計學應用學習的基礎。

②會計信息應用知識。

這部分內容要以制造業企業為例,按照其生產經營的幾個階段,確定有關企業管理的幾個專題進行介紹,具體包括如下幾部分:

企業創業與籌資:通過讓學生對周圍的公司進行調查,了解公司性質、所屬行業、發展歷史、組織結構、公司規模、產品類型、產銷情況、關聯企業、崗位設置、人員素質等方面情況,在此基礎上,掌握投資注冊類似的公司其籌資渠道與方式,設立條件與程序、注意事項、會計處理、稅務登記、涉稅種類等方面的內容,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企業投資與供應管理:了解企業投資方式與內容,投資項目回收期與利潤率資管理過程中的內部控制問題;企業生產供應過程中存貨會計處理問題以及企業最佳存貨持有量控制、存貨保管問題處理。

企業生產經營及日常管理:本部分內容涉及到企業貨幣資金管理的相關內容及制度,包括庫存現金及銀行存款的日常內部控制制度、日常管理的要求、銀行轉賬的方式及各自的特點等內容。同時也涉及到企業日常生產過程中生產費用的控制和會計處理問題,如何發現生產中的浪費現象并利用會計數據,提高管理決策的科學性。

產品銷售收入與財務成果核算:本部分內容主要涉及到產品銷售過程中關于發票及回款管理,銷售費用控制處理。年末結賬及所得稅的計算,公司利潤分配等相關問題,了解利潤分配對企業的影響,以及所有業務的會計處理。

財務報告的編制與分析:本部分內容主要包括主要財務報告的編制與分析的講解。重點針對財務報告中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編制的重點以及在財務分析中資產負債表中所能提供的主要信息。提高學生利用會計信息能力以及創新創業的科學決策能力。

3 考試方法改革

新的考試方式突出多樣性,除了筆試以外,還要采取課堂討論、課堂合作演示、閱讀書目、課后調研、形成調研報告等方式相結合??荚嚦煽優槠綍r成績、調研報告、課堂合作演示以及課堂討論、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幾項的加權平均成績。通過這種方式以達到以下教學效果。

①教、學、評有機結合。

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應用是學生學習本課程的主要內容。要求學生要合理調配課堂學習與課后復習的時間,掌握會計學六大會計要素的基本會計處理,最終達到學習目的。我們將課程考核嵌入學生學習過程,做到教學活動、學習活動、學習測評的有機結合。

②課堂講授和課后作業相結合。

課堂講授主要以理論學習為主線,同時附加課堂討論及案例教學,有利于同學們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同學通過課后作業的完成,進一步鞏固和加深會計學理論知識。

③強化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平時學習。

進行合理地教學過程設計,我們采用理論教學、案例教學、課堂討論、實地調研相結合的方式,這樣就強化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分析判斷和實踐操作能力,推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訓練和提高。

總之,通過教學改革,使學生在了解會計知識產生的基本流程的基礎上,能夠完善經濟管理學科非會計學專業學生會計知識結構,側重提高其應用管理能力,使其除了掌握自身在經濟管理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工作生活中所涉及的會計信息的類型,而且能夠熟練應用準確的會計信息為自己的本職工作服務。

參考文獻:

[1]王文.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教學改革[J].經濟師,2010(10).

[2]劉啟云.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5(12).

[3]謝品杰.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策略探討[J].人力資源管理,2016(8).

[4]顏轉運.淺析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經濟,2016(2).

[5]嚴紅梅.小組合作學習法在非會計學專業會計學教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才智,2014(9).

猜你喜歡
改革
不是改革的改革
改革之路
個稅改革,你的稅后收入會增加嗎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