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金融內含機理與體系界定

2016-11-24 14:46靳峰
價值工程 2016年30期
關鍵詞:科技金融體系

靳峰

摘要: 科技金融的概念提出的時間不長,但日益受到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等有關各方的重視。本文在文獻梳理的基礎上,通過對國內外相關經驗的總結試圖厘清科技金融的內含機理,進而從創新體系、服務體系兩個方面界定科技金融的范圍,然后對科技金融發展的思路進行了討論。

Abstract: The time of the concep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proposed is not long, but it has been increasingly concerned by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other relevant partie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through relevant experience at home and abroad, try to straighten out the inclusion mechanis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then define the scope from two aspects of innovation system and service system, finally discuss ideas develop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關鍵詞: 科技金融;體系;政策意義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system;policy significance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30-0231-04

0 引言

技術進步、技術創新是決定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1]。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堅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并指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是抓好“三去一降一補”①。這為十三五時期國家主推的供給側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因為改革主要從資本、創新、政府和勞動力四個方面發力,這意味著技術創新及財稅金融改革需要持續深入推進。技術進步、技術創新與科技產業息息相關,同時離不開持續的研發投入,而研發投入的資金主要來源于金融產業及政府財稅支持。因此,技術進步、技術創新與科技產業、金融產業及政府支持緊密聯系??萍冀鹑?,通常被理解為科技和金融的融合。因此,科技金融的發展,取決于科技產業和金融產業的發展,進而直接影響技術進步、技術創新。

科技金融的概念提出的時間不長②,但在各國的相關實踐早就開展,并且日益受到企業、政府、金融機構等有關各方的重視。進入本世紀后,科技金融成為重要的研究焦點,有關文獻層出不窮。不過,由于科技金融是較新的概念,各方對其內涵和外延還沒有達成完全的共識,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科技金融理論與實務的發展,例如政府過度的投資主導甚至對科技創新企業來說具有負面影響[2]。

因此,本文擬在梳理相關文獻的基礎上,通過對國內外相關經驗的總結試圖厘清科技金融的內含機理,進而從創新體系、服務體系兩個方面界定科技金融的范圍,然后對科技金融的發展思路進行討論。

1 文獻綜述

國內率先提出科技金融的概念,并圍繞科技金融進行了一定的相關研究。而國外盡管沒有明確提出科技金融的概念,圍繞科技金融的針對性研究也不多見,但是國外關于技術創新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起步很早,有關金融對經濟增長和技術創新支持作用方面的研究也不少??梢哉f科技金融相關的研究起步很早,研究文獻很豐富。本文進行如下梳理:

1.1 技術創新與經濟增長

西方經濟學界圍繞著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討論了很久。大致而言,西方經濟學界的討論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在熊彼特以前,西方經濟學理論通常將經濟產出所依賴的生產要素簡化為資本和勞動,對技術因素予以省略。熊彼特首先將技術創新與經濟增長聯系起來進行研究[3],他的做法也被其后誕生的宏觀經濟學所吸收。

熊彼特提出了創新理論,認為只有生產要素在創新過程中實現優化組合,經濟才能不斷增長。后來的學者將創新理論進一步發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門施的周期理論、弗里曼的技術創新政策理論和卡曼的市場理論[4]。這些觀點都基本認同技術創新是一個科技、經濟一體化過程,是技術進步與應用創新“雙螺旋結構”共同作用催生的產物。

1.2 金融支持與經濟增長

20世紀以來,西方經濟學界就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作用進行了很多研究。這些研究認為:貨幣、信貸與利率對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并證明經濟發展階段越高,金融的作用就越強[5];另外,針對發展中國家全面論證了金融與經濟發展的辯證關系,認為發展中國家應該摒棄金融抑制而采取金融深化,使金融資產以快于非金融資產積累的速度增長,例如允許按照金融方式動員與分配儲蓄,促使產出與就業穩定增長等[6]。

1.3 金融支持與技術創新

20世紀90年代以后,關于金融對技術創新的支持作用的文獻開始涌現。這些文獻認為:在每次技術革命及其擴散過程中,金融和信用制度起到了關鍵作用;金融體系通過增加投入、提供風險分散工具和披露信息能夠選擇支持有前景的企業或項目以促進技術創新;強調金融資本對于重大科技創新的發生與擴散具有重要意義;金融市場的風險分散功能有利于使用風險較大但生產率較高的技術;資本市場交易的流動性變化對技術創新具有影響;金融產品的創新,有助于技術創新的加速推進;并通過實證證明金融對長期經濟增長的貢獻在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而不是資本存量[7-14]。

1.4 科技與金融的融合

國內率先提出科技金融的概念,并圍繞科技與金融的融合進行了研究。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

一是有關科技金融概念的討論。有人認為,科技金融是促進科技發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與金融服務的系統性、創新型安排[15];還有人從科技資本化、金融資本構成提高等方面進行了分析[16]。

二是科技金融發展現狀和運作模式的研究,這方面文獻多針對特定地區或區域進行考察,例如有人討論了武漢科技金融體系發展現狀[17-18]。

三是基于特定行業視角的分析。有的提出以科技銀行為核心發展科技金融體系[19];還有學者討論了科技金融的制度保障[20]。

四是考察科技發展過程中的金融支持。有文獻分別從影響經濟增長、科技創新的角度及科技與金融的動態關系進行考察[21-23];還有一些則偏重于實證分析,如考察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的協同等[24-25]。

上述文獻圍繞科技金融相關問題進行了不同角度、層面的分析。國內外學者都意識到科技金融對于技術創新和經濟增長的重要意義,只是國外學者沒有提出“科技金融”這一概念,更多的是從金融的角度來考察金融與技術創新、經濟增長的關系。國內學者雖然圍繞科技金融做了一些相關研究,但目前還沒有形成對科技金融的普遍共識。例如有人先提出科技金融創新體系,后又提出科技金融服務體系,但是兩者的范圍相差不多[18,26];同時,就科技與金融相互融合的討論并不多見。

顯然,在討論科技金融內含機理時,科技金融存在和發展的前提條件毫無疑問是金融與科技的存在和發展,并且科技金融的意義在于對技術創新和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因此,接下去在對國內外相關經驗進行總結的基礎上,將圍繞上述前提和意義對科技金融的內含機理進行分析,接著討論科技金融的范圍。

2 相關經驗總結

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超長期來看,經濟增長最終取決于技術創新、技術進步,而科技金融在引導資金支持并促進技術創新、技術進步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技術進步同時也為金融發展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持,即技術進步不但會最終促進經濟增長,也會驅動金融產業的發展。

2.1 科技與金融的互動融合

從國內外科技的發展歷史來看,至今人類社會在近現代文明時代經歷了三次科技革命或者說工業革命。其中,第一次是以煤炭為能源引發的蒸汽動力技術革命,第二次是以石油、電力為能源引發的內燃機動力技術及電氣化革命,第三次是正在發生的以新能源和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為代表的新經濟時代。從經濟角度看,每一次科技革命誕生時都具有巨大的收益前景,但同時伴隨的又是巨大的風險,包括龐大的研發資金需求和可能的高額虧損③??梢哉f,科技革命都對資金的供給和風險控制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從近代金融產業的發展歷史來看,第一次科技革命后,銀行信用與證券融資發展迅速,相比之前的高利貸信用,銀行業和證券業的發展為巨額資本積累及低成本投融資提供了可能,解決了科技創新對資金的巨大需求,同時以銀行信用與證券融資為代表的現代金融體系得以初步建立。

第二次科技革命后,為了滿足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發展的龐大資金需求,金融制度發生了革命性創新,即貨幣制度從實物貨幣時代邁入了信用貨幣時代。隨后,在低成本信用擴張的推動下,新的金融創新不斷涌現,金融產品和金融機構日益多元化并向全能型混業方向發展,金融市場的國際化程度也不斷提高。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以移動支付、比特幣等為代表的新支付手段對傳統信用貨幣制度提出了挑戰,金融機構越來越多地利用信息技術為客戶提供網絡金融、移動金融等低成本服務和相關增值金融服務,這些都促使金融體系在廣度和深度方面得以進一步發展。

縱觀國內外科技和金融的發展歷史,容易發現科技與金融是處于互動融合過程的。一方面金融為科技提供資金供給,科技發展向金融提出融資需求;另一方面技術進步為金融發展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持,金融發展也要求采用新的技術手段。所以,科技金融作為科技和金融兩者的融合,不是簡單的混合,而是雙向互動的融合。上面提到的主要是革命性的技術創新與金融的互動,但容易理解的是,科技革命不常發生,但是漸進式的技術創新、技術進步是技術發展的常態,同樣也對金融產業提出資金需求。因此,科技金融的發展或者說科技與金融的融合是持續進行的。

2.2 科技金融內含機理

科技金融存在的前提條件是金融與科技的產生,科技金融的意義在于對技術創新和經濟增長的支持和促進,而技術創新的功效最終也通過經濟增長體現出來,因此討論科技金融的內涵機理需要從分析經濟增長的動因著手。

經濟增長問題是西方經濟學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也即經濟學理論中所謂的長期問題④。關于經濟增長問題的研究學說常被稱為經濟增長理論,該理論主流的派別從發展時間看先后有兩個,分別是新古典增長理論和內生增長理論。這兩個流派的主要分歧在于:前者認為技術因素是經濟增長體系中給定的變量,顯然這與現實是有悖的;而后發展的內生增長理論認為技術因素是經濟體系內生的影響變量,不過對技術與金融之間的互動未予詳細說明。但是這兩者都認為決定經濟增長的直接因素主要是技術進步、資本投入和勞動供給,其中勞動供給包括人力資本的投入。

因此,經濟增長問題相應的數學模型均可以表示為:Y=f(A,K,L)。其中Y為經濟總量,可以理解為宏觀經濟學中的總產出;K為資本投入,可以理解為金融資本;L為勞動供給,包括人力資本的供給;A為技術因素,也被稱為全要素生產率。

科技金融是由科技和金融這兩個相互聯系的系統構成的一個旨在支持科技創新功能的有機整體,是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的耦合??萍冀鹑诘闹攸c功能在于支持處于生命周期不同階段尤其是孵化期、種子期等初期階段的企業或科技項目以催生技術創新成果。因此,科技金融的核心在于解釋科技與金融是通過何種方式予以結合的。

由于科技金融發揮核心作用的過程就是技術創新成果產生的過程,考慮到內生增長理論,并結合經濟增長模型,本文認為科技金融的內含機理在于:科技與金融的融合。即首先是通過金融創新提供科技金融產品,接著企業或科技項目通過科技金融產品獲得所需的科技金融資本K,然后通過科技金融資本K和研發性勞動L的投入催生出企業的技術創新成果A,接著A一方面會反作用于K,另一方面A與L結合以提高勞動生產率,最后通過科技金融資本等形成的資本存量K和包含研發性勞動的勞動供給L增加企業產出,進而增加經濟的總產出。

因此,科技金融產品運作的全過程主要涵蓋從金融創新提供科技金融產品到供求雙方等相關主體參與產品的交易。

2.3 科技金融體系界定

沿著上面的思路,科技金融主要包括科技金融創新體系和科技金融服務體系??萍冀鹑趧撔麦w系主要負責科技金融產品的供給,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則為科技金融產品的市場交易提供相關服務。

由于科技創業企業多具有輕資產、高成長、高風險等特征,特別是處于生命周期初期階段的,對資金的需求往往是很迫切的。但是,從通常的金融監管要求和資本逐利的角度看,如果沒有政府的資金引導和政策支持,金融機構提供科技金融產品的動力未必很強,因而科技金融產品的供給主體主要有政府財政性機構和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包括間接金融機構和直接金融機構,前者主要提供信貸及擔保等金融產品,如商業銀行、信托公司、保險公司、擔保公司等,后者主要提供相關投資服務及進行直接投資,如證券期貨公司、風險投資基金等。從已有的實踐來看,政府財政引導與金融機構的配套投入及投貸聯動等科技金融產品是比較常見的類型,也得到了市場比較廣泛的認可。

作為需求方的企業或科技項目對科技金融產品的需求較迫切,如果有相應的供應,科技金融產品的市場化運作貌似較容易開展。但是從已有的科技金融實踐來看,其實不然,主要原因在于實踐中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首先,企業等需求方的技術創新進展直至資金需求并不易被金融機構等供應方所知曉;其次,需求方的資產構成中,技術創新形成的無形資產往往占據較大比重,其價值多少需要專業的服務機構提供鑒證意見;最后,由于需求方多為中小型科技企業,具有中小企業高成長、高風險的共性,資金供應方及政府相關機構對相關科技金融活動需要強化風險管理。因此在科技金融實踐中,需要著力推進相關的信息披露,提供專業的中介服務,提供涵蓋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預警等在內的一系列風險管理措施。這就有賴于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的建設。這一體系主要由金融機構、中介機構、政府監管機構等參與,能夠提供平臺讓企業和政府財政性機構、金融機構等供求雙方進行信息交流,提供相應的資產評估等中介服務,并對科技金融活動進行監管。

3 結論與展望

從科技金融發展來看,通過科技與金融的融合機理可以明確科技金融在整個金融產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從科技金融體系來看,科技金融的發展需要從創新體系和服務體系兩方面著手?;诳萍寂c金融的互動,未來著重要從新的信息技術環境的視角探討科技金融的發展方向和相關機理。

3.1 科技金融的發展定位

我國“十三五”處于經濟新常態、供給側改革的關鍵任務期,當下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就是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尤其是制造業的技術升級⑤。這些都對金融支持提出了迫切需求,也為科技金融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歷史機遇。

不論從科技和金融的發展經驗來看,還是從內含機理和體系界定來看,科技金融的發展都能為技術創新提供足夠的、成本較低的資金支持,滿足技術升級和經濟改革的要求,同時又可以為資金提供有吸引力的投資渠道,促進金融產業的深化發展。因此,在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下,未來金融產業發展的主要形式之一應當是科技金融。

3.2 強化科技金融創新

從國內相關金融數據特別是M2廣義貨幣供應量持續增長的態勢,以及國內房地產等資產價格的居高而下來看,資金供應是充足的,但是相關科技金融機構和產品的供給并不充足。就現有科技金融創新體系整體而言,供給方面仍然呈現政府財政支持和間接金融機構主導的局面,相關科技金融產品和人才還不夠豐富。

具體而言,首先需要進一步推進直接金融機構的發展,尤其是專業從事孵化期、種子期企業或科技項目投資的風險投資基金等金融機構的發展,以加強對科技金融的供給支持。其次,強化科技金融產品的創新。從目前實踐來看,較為常見的是財政支持、投貸聯動等科技金融產品。產品的形式和風險管理功能還不夠完善,金融機構可以用于風險轉移和風險管理的手段較少,尤其是相關科技金融衍生產品的供給不足。最后,科技金融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加強。

3.3 加強政府引導和支持

政府相關部門除了成為科技金融產品的供給者外,還要成為科技金融體系的服務者和監管者,因此政府應加強對科技金融體系的引導和支持。具體而言,應在政府引導和支持下,協調政府相關部門、金融機構等出資主體建設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和相關服務平臺機制。在平臺支持下,可以共享企業、金融機構、政府部門、中介機構等各方相關信息,從而改善相關信息不透明的狀況。同時,在信息透明度提高的情況下,還可以降低科技金融相關風險,提高對風險的預防和管理能力。就這一點而言,目前在科技金融投入方面,政府的投入和服務力度相對金融機構的投入而言仍顯不足。

3.4 云環境下科技金融的發展

云計算的技術環境使得信息技術從組織的內部職能演變為可以購買的外化服務,極大地降低了信息成本,同時也帶來了保障信息安全的風險管理問題。這既為科技金融體系的云化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支撐,也給相關風險管理和監管提出了挑戰。因此,在云計算為代表的新的信息技術環境下,科技金融體系的發展路徑、投融資模式和風險管理等關鍵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予以明確。

3.5 加快科技資產評估發展

在科技金融實踐中,技術類無形資產評估往往是相關中介服務的核心環節。無形資產的評估,在理論上主要采用收益法和市場法進行評估,但在實踐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有:相關市場建立較為困難,即使建立后交易往往不夠活躍;從金融監管的要求來看,收益法評估的結果還不能得到銀行類金融機構的廣泛認可。因此,加快無形資產評估理論和實務發展,提高評估結果的普適性是推動科技金融體系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技術環節。

注釋:

①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②科技金融概念在1994年中國科技金融促進會首屆理事會上被首次正式提出。國外研究中,沒有文獻明確提出“科技金融”的概念。

③例如,1876年,愛迪生在門羅公園建立實驗室并組織研究團隊改進電燈技術時,每天耗費高達數百美元;而當時普通美國人月生活費不過幾美元。

④經濟增長是最古老的經濟學議題之一。

⑤目前,我國制造業整體呈現“三多一少”格局,即依靠壟斷政策和財政補貼的國企多、產品附加值低的“技術克隆”型企業多、完全無技術的“三來一補”型企業多、技術含量高并有強大市場競爭力的企業少。

參考文獻:

[1]高鴻業.西方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564.

[2]余泳澤.創新要素集聚、政府支持與科技創新效率——基于省域數據的空間面板計量分析[J].經濟評論,2011(2):93-101.

[3]Schumpeter.The Theory of Economy Development[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12.

[4]克瑞斯提諾·安東內利.創新經濟學、新技術與結構變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Gurley J G,Shaw E S.Money In a Theory of Finance[M].Washington,D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60.

[6]羅納德·麥金農.經濟發展中的資幣與資本[M].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7]Saint-Paul G.Technological Choice,Financial Market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2(36):763-781.

[8]King R G,Levine R.Finance,Entrepreneurship and Growth: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3(32):513-542.

[9]Bencivenga V Smith B Start R.Transactions Costs,Technological Choice,and Endogenous Growth[J].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995(67):153-177.

[10]Levine R,Louyza N,T Beck.Financial International and Growth:Causality and Cause[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0(46):31-77.

[11]Chou Yuan K. Chin M S.Financial Innovations and Endogenous Growth[A].Working Paper[Z],2001.

[12]卡蘿塔·佩蕾絲.技術革命與金融資本—泡沫與黃金時代動力學[M].田方萌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13]Aghion P,Howitt P.b Mayer Foulest.The Effect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Convergence:Theory and Evidence[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5:173-222.

[14]Chou Yuan K. Chin M S.Financial Innovations and Endogenous Growth[J].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Journal,2006,12(3):146.

[15]趙昌文,等.科技金融[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16]房漢廷.關于科技金融理論、實踐與政策的思考[J].中國科技論壇,2010(11):5-10.

[17]肖澤磊,等.我國科技金融體系的構建及實證研究——以武漢市為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9):6-11.

[18]王朝平,等.武漢市科技金融現狀及發展對策[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10):35-40.

[19]陸岷峰,等.構建以科技商業銀行為核心的科技金融管理體制[J].哈爾濱金融學院學報,2011(12):6-10.

[20]周昌發.科技金融發展的保障機制[J].中國軟科學,2011(3):72-81.

[21]劉文麗,等.我國科技金融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區域差異——基于東部、中部和西部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宏觀經濟研究,2014(2):87-94.

[22]趙丹妮,等.金融發展對科技創新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北京市和上海市的比較分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5(2):97-100.

[23]李健,等.科技與金融的深度融合與平臺模式發展[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4(5):23-32.

[24]徐玉蓮,等.區域科技創新與科技金融耦合協調度評價研究 [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1(12):116-122.

[25]王宏起,等.科技創新與科技金融協同度模型及其應用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2(6):129-138.

[26]肖澤磊,等.政府引導型區域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理論及實證研究——基于蘇州板塊的調研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10):50-56.

猜你喜歡
科技金融體系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探索自由貿易賬戶體系創新應用
“三位一體”德育教育體系評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