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型期大學生不良心態的表現與解決對策探討

2016-11-24 14:51何亮云
考試周刊 2016年88期
關鍵詞:表現解決對策

何亮云

摘 要: 本文從轉型期大學生的不良心態表現入手,闡述其產生原因,提出詳細的解決對策,對解決大學生不良心態進行研究。

關鍵詞: 轉型期大學生 不良心態 表現 解決對策

近年來,大學生因心理問題導致的違法事件頻繁發生,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而受到社會的廣泛熱議。針對此類現象,對社會心態研究進行一系列的研究調查,調查結果發現,轉型期大學生普遍存在不良心態,為了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筆者就轉型期大學生不良心態解決對策進行探討。

1.轉型期大學生不良心態的表現

1.1傳統道德觀念缺失。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提高,社會道德建設逐漸深入,單從僅近幾年我國道德觀念的建設看我國傳統道德建設的進展較緩慢。近年來,社會個人主義滋生,就價值觀來說,到底是以個人為中心,還是以集體優先沒有確切的立場,在這種價值觀的影響下,大學生對自我道德觀念把控存在問題。同時,“官二代”、“星二代”、”農二代”等名詞如雨后春筍般大量涌現,大學生受到社會輿論的影響,尤其是轉型期的大學生,在面對社會就業等問題時,容易產生負面消極心理,從而容易走上歧途,做出有違傳統道德觀念的事情。除此之外,隨著世界各國的聯系越發密切,在國外其他思想教育的影響下,西方文化對中國的傳統道德文化造成一定沖擊,大學生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接受者,更容易被西方文化吸引造成傳統道德觀念的缺失。

1.2炫富與仇富心理滋生。轉型期的大學生即將步入社會,需要面對就業等社會現實問題,在面對金錢的時候,究竟是選擇物質還是精神,對絕大多數大學生來說是難以抉擇的。正是因為大學生的價值觀念不夠成熟,容易滋生炫富心理,因此造成轉型期大學生的不良心態,那些“高富帥”、“白富美”、“窮屌絲”等層出不窮的稱呼,就是大學生劃分社會階級的具體表現。轉型期的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沒有經濟實力,尤其是以月光族為代表的大學生,更是缺乏金錢管理能力。所以,面對社會成功人士時,大學生容易滋生仇富心理。

1.3懷舊心泛濫。這些年來,青春懷舊電影頻頻被搬上銀屏,從《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致青春》、《誰的青春不迷?!返健墩l在我上鋪的兄弟》,影視圈刮起一股懷舊風,而眾多的影片都是以大學校園為題材,大學生看到影片時容易帶入自我,衍生出懷舊心理。適當的懷舊心理是好的,但是過滿則虧,造成懷舊心泛濫。大學生過于沉醉于過去舒適美好的生活,將會遺憾現實的殘酷,持弱勢之態,遇到困難逆境時,只會一味地躲避逃跑,依賴家人朋友,不能在社會的考驗中成長起來。

1.4情緒焦慮,缺乏心理承受力。面對社會現實和繁忙的工作,大學生難免情緒焦慮,許多對職場懷有幻想的大學生在步入職場后,擔心工作做得不好被上司批評,害怕丟了飯碗,因此患有心理焦慮癥,容易睡覺失眠,上班沒精神。而真正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大學生缺乏心理承受能力,當離開溫室保護后,外面的一點風吹雨打都將造成傷害,引發精神焦慮。大學生的校園生活只需要面對學業問題,沒有過多的心理負擔壓力,許多大學生養成好吃懶做的習慣。這種現象會造成學生自身面對困境的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導致學生出現心理問題。

2.轉型期大學生不良心態的成因

大學生不良心態將對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工作帶來煩惱,要解決問題需要先對問題的成因進行分析,總結造成大學生不良心態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大學生自主能力弱,缺乏主觀意識,不能進行正確判斷;二是大學生過渡受保護,依賴外界環境,形成慣性思維;三是大學生缺乏自主認知,對外界事物沒有清晰的認識,不能辨別事物;四是中國制度體制的教育模式容易導致大學生缺乏實踐能力,造成轉型困難;五是文化的多元化與個人價值觀沖突,大學生不能將文化與個人價值進行整合。

3.轉型期大學生不良心態解決對策

3.1豐富校園生活,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校園是大學生從學生向社會人士過渡的時期,在校園里大學生可以學到專業知識,提高社會交際能力及社會技能,但是不能在職場中站穩腳步,職場不像校園那么溫和包容,在職場中除了要有過硬的能力外,還要具備良好的心態?,F代大學校園普遍存在過于注重知識傳播而忽視精神文明建設的現象,造成大學生的校園生活枯燥乏味,因此,豐富校園生活,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將大力推動大學生良好心理狀態的建立。

3.2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推動良好品德的形成。大學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群體,應當具有較高的品德。雖然品德是在日常中逐漸積累起來的,但還是需要學校給予幫助以維護良好品德的形成,大學可開設思想品德政治等理論課程,通過老師的指導和大學生的切身體會,加強大學生的思想品德建設,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大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調控能力,改變不好的行為習慣和錯誤的觀念,能正確辨別是非,進行自我教育。

3.3掌握大學生的心理活動規律,進行心理疏導。當代大學生多為“90后”,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往往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會選擇較消極的處理方式,而這樣的處理方式往往會給學生的心理帶來負擔造成心理問題。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社會輿論傳播速度不斷加快,微信、微博、人人網、百度貼吧等社交工具更是為人們提供信息傳播的途徑,網絡上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造成轟動。大學生在社會信息傳播中扮演主要角色,容易受網絡信息的影響,一旦出現對大學生不利的消息,都將對大學生造成不可估量的精神傷害,因此,大學除了教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外,更應該關注大學生的心理活動,一旦發現大學生存在心理問題,就要及時對大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大學生走出困境。

4.結語

大學生是中國未來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者,其心理狀態不但關系到大學生的個人生活,更關系到國家的發展,良好的心態是一切的源頭,沒有心理狀態的支持,大學生將無法走出生活的逆境,因此,加強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建設,提高大學生的自我控制、調節能力,對建設大學生精神文明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偉,王桂菊.轉型期大學生不良社會心態的表現、成因與治理[J].中國青年研究,2013(09).

[2]周惠玉,梁圓圓,曲長海,周恩遠.轉型期大學生社會心態的內涵和表現形式[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2014(12).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項目(XJK016CGD005)

猜你喜歡
表現解決對策
明代容像的繪制表現及技法淺析
美術審美特征論
攝影藝術中的美學探討
我國就業中的性別歧視問題探究
余額寶的理財方式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論中小型企業成本會計核算及分析研究
對影響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的原因及對策的研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應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