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響多民族地區族際政治整合的變量

2016-11-24 15:17董藝朱圓
2016年32期
關鍵詞:族際少數民族民族

董藝 朱圓

摘 要:族際政治整合,即多民族國家內將組成多民族國家的各個民族維持在統一的國家政治共同體中和鞏固、強化各個民族的政治整合的過程,也是多民族國家通過協調族際政治關系來維持國家的統一和穩定的過程。多民族地區實行族際政治整合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多民族地區各個民族,都自覺把國家看做自己的政治屋頂和利益保障,情愿與其他民族共同建立統一的國家政治共同體,主動維護國家的統一與穩定;二是多民族國家背景下的生活于多民族地區的各個民族(主要是非主體民族),不發生成果莫的民族分裂主義運動。本文將圍繞這兩個基本條件具體從以下三個方面研究影響多民族地區族際政治整合的變量,為多民族地區進行政治整合提供相關依據。

關鍵詞:族際政治整合;變量

近年來,中國對外開放與全球化的進程加快,經濟發展處于重大轉型時期。隨著經濟發展的開放性進一步增強,西方價值觀與意識形態的影響日益加深,國內外分裂勢力借機重新抬頭,企圖分裂我國國家統一,破壞國家安定,對我國進行族際政治整合形成了巨大的挑戰。同時,國外分裂勢力為達到分裂目的,一般會選擇從中國邊疆,少數民族聚集區等成分較復雜地區入手實行分裂計劃,所以,多民族地區的族際政治整合相對于整個國家而言則面臨著更加特殊、更加嚴峻的挑戰。

民族分裂勢力,即從事對主權國家構成的世界政治框架的一種分裂或分離活動的團體或組織。極端民族主義,即只認同本民族,只擁護本民族,歧視甚至仇視其他民族,為維護本民族利益,不惜背離國家,出賣國家利益,使用一切手段甚至殘害屠殺其他民族,剝奪其他民族生存權,使用非法手段為本民族謀取利益,奪取生存與發展的一切機會與資源。民族分裂勢力破壞民族團結,損害無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擾亂國家穩定,企圖分裂國家,造成其他民族對新疆民族普通群眾的抵觸與反感。這種規模性、破壞力強的民族分裂運動嚴重損害多民族地區進行族際政治整合的前提條件,成為多民族地區進行族際政治整合的主要阻力之一。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政策幫助扶持少數民族發展,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民族政策,少數民族的族體規模不斷擴大,各民族的經濟文化都得到不同的發展,民族認同不斷增強。然而,與此同時,各民族間的族際差異擴大,這對于多民族地區族際政治整合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第一,各民族經濟社會發展的差異。雖然我國的政策是實行民族平等,盡力扶持少數民族的民族政策,并盡可能多的協調平衡各少數民族地區的資源。但是,各少數民族由于地緣差異,加之各地區的自然環境和原始經濟基礎的差異使得各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并不平衡,甚至出現了差距拉大的現象。這使得經濟社會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人民產生心里落差,有可能因為其經濟較為落后和生活水平較低而產生不滿情緒,給族際政治整合,政治一體化帶來了不小的障礙。

第二,各民族文化差異。隨著這會經濟的發展,族體規模的擴大,各民族的民族認同程度增強,其中對本民族文化認同尤為顯著。由于每個民族的文化各不相同,且都帶有濃郁的本民族色彩。具體顯現為維護本民族的風俗習慣,服裝衣飾,語言文字等。在我國的55個少數民族中,除了回族滿族使用漢語外,其余的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而且,絕大多數少數民族都只有自己本民族的服飾,傳統節日,甚至發飾,民族認同的增強更加促使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維護和保護各自民族的文化,并希望發揚光大甚至一枝獨秀,使得各民族文化差異擴大,給多民族地區族際政治整合帶來困難。

第三,各民族地區權利與義務的不協調。少數民族地區的權利與義務不協調使得少數民族地區產生一些懶散的行為。在我國,我國實施盡可能扶持少數民族地區的方針政策。該種政策傾斜給予了少數民族地區一些補償的幫助與鼓勵,能有效的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這些政策大多是給予少時民族地區特殊的權利,而關于義務的規定非常少,這就導致了少數民族地區容易滋生懶散的萌芽,不利于族際政治整合的發展。

民族與國家的發展與繁榮,使得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又一次成為熱點,而這兩者之間的對立統一是影響多民族地區進行族際政治整合的重要因素。國家認同,即一個國家的公民對自己歸屬哪個國家的認知以及對這個國家的構成,如政治、文化、族群等要素的評價和情感。是族群認同和文化認同的升華。民族認同,即一個民族內部的人民對個人所屬民族的認同與歸屬感。在多民族國家內部,隨公民民族認同的不斷增強,若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統一時,即使二者利益一致,族際政治整合就會發揮其功效,在經濟發展與政策實施的規劃上有一個整體性的布局,從而能推動多民族地區各民族社會與經濟的有序發展。若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發生沖突時,從國家立場則需要顧全大局,維護國家的利益,從而犧牲個別民族的利益,而從少數民族立場而言,則希望保護各民族的利益,從而產生矛盾,不利于族際政治整合發揮作用。同樣,當個民族地區資源分布不均時,也會使得各民族與國家利益發生沖突,阻礙族際政治整合。

綜上所述,為了能順利在多民族地區進行族際政治整合,維護多民族國家政治共同體,就應該從三方面進行加強。首先,我國應對國內外分裂勢力進行強有力的打擊,加強國際合作,堅決制止分裂民族與破壞國家統一的行為。其次,實施相應的政策措施,增強各民族族際交往,保護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促進各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協調平衡的發展。最后,統一國家與民族的政治認同,構建“國家主義”的價值取向,樹立以國家為重的價值觀念,促進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和諧統一。(作者單位:云南農業大學)

參考文獻:

[1] 周平.多民族國家的族際政治整合.[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

[2] 張會龍.當代中國族際政治整合結構、過程與發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3] 常士訚.族際政治整合的多維構成分析.[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0,(2)

猜你喜歡
族際少數民族民族
我們的民族
云南藏區流動人口族際結構性差異現狀分析——基于香格里拉縣建塘鎮的問卷調查
基于族際互動的甘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活基礎考察
越多接觸就越愿意接觸?取決于效價與效能*
我認識的少數民族
多元民族
少數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一)
少數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二)
試論西南民族地區的族際經濟交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