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型期完善公共危機管理路徑淺析

2016-11-24 15:25董蕾
2016年32期
關鍵詞:轉型期

董蕾

摘 要:公共危機是人類的一場災難,尤其是轉型期,公共危機事件頻發,桎梏了我國的穩定與發展。因此,對公共危機管理的研究刻不容緩。本文首先介紹了公共危機管理的一般概述,之后分析存在的問題以及原因,最后從意識、法制、體制、機制、制度五個方面對轉型期公共危機管理路徑進行淺析。

關鍵詞:公共危機管理;轉型期;路徑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公共危機事件頻繁發生,例如:非典、9·11、搶鹽風波等危機事件,嚴重影響國家安全、穩定與發展。本文通過對中國轉型期公共危機管理路徑進行研究,使得社會、政府以及民眾在面對危機事件時能夠從容應對,處理好危機,為構建和諧社會、美麗中國提供條件。

一、公共危機管理的一般概述

危機最初源于西方,《韋伯辭典》將“危機”一詞定義為有可能變好或變壞的轉折點或關鍵時刻。[1]羅森塔爾(Rosenthal)認為危機是一個過程,他認為危機是對社會系統的基本價值和行為準則架構產生了嚴重的威脅,所做出的關鍵性決策事件是在時間壓力和不確定性極其高的情況下進行的。[2]張成福認為:“危機是這樣一種緊急事件或者緊急狀態,它的出現和爆發嚴重影響社會的正常運作,對生命、財產、環境等造成威脅、損害,超出了政府和社會常態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會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應對?!盵3]

一般而言,無論哪種危機,只要涉及到較大規模的公共利益,需要公共部門的介入,便可劃入到公共危機的范圍。本文認為公共危機就是指發生的危機事件,需要政府等公共部門運用公共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迅速及時作出決策,應對和處理的危險境況和非常事態。

那么公共危機管理就是以政府等行政部門以及其他公共部門利用公共權力,有組織、有計劃的整合公共資源,有效預防、處理和消弭公共危機的管理過程。從其含義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公共危機管理的政府主導性;應急和預防性;權變性;公益公共性等特點,這些特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公共危機管理的性質。

二、公共危機管理現實性淺析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我們分析中國轉型期公共危機管理的路徑,就要對其現實性狀況進行探究,下面分而述之:

(一)轉型期中國公共危機管理現狀

美國學者塞繆爾·亨廷頓曾指出:“現代化孕育著穩定,而現代化過程卻滋生著動亂”。[4]充分認識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期這一國情,大大便利了我們分析公共危機管理目前所面臨的境況。

首先,公共危機應急預案體系已經基本建立,卻忽視預警機制構建

公共危機應急預案的構建已經引起了政府的重視,特別是SARS后,“一案三制”計劃及時提出并得到有效實施。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公共危機應急預案體系基本建立,卻缺少對危機的事前預防,缺乏公共危機管理戰略規劃。

其次,公共危機管理組織部門體系漸趨完善,但存在各自為政,缺乏整合

建立公共危機管理組織體系是完善政府職能的基本要求。在社會轉型期,為應對公共危機管理要求,政府各部門之間、政府與政府之間必須權責明確、職能分離、各部門協調統一,運轉高效的結合在一起。但中國長期以來就沒有一個專門獨立設置的公共危機管理機構,所以當公共危機事件爆發后政府各部門往往各自為政,缺乏整合、高效的管理。

再次,公共危機管理法律法規體系初具規模,但缺乏統一的緊急狀態法

面對公共危機事件,實現政府危機管理的法制化是必須和必要的。建國后我國從出臺戒嚴制度,與公共危機管理有關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以及規章條例等相繼頒布并不斷完善,中央到地方的公共危機法律規范體系初步構建。但缺乏統一的緊急狀態法。

最后,公共危機信息發布體系初步建立,但信息監督制度缺位

隨著信息渠道的增加,公共危機管理取得信息的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公共危機災害數據庫已經在部分城市和地區建立起來;同時公共危機信息發布制度已經建立。但為了自己的仕途,某些官員,往往對一些危機信息采取壓制甚至隱瞞的做法,這樣就造成了信息渠道不暢通,另外信息監督的缺失也使危機信息的獲取喪失了真實性。

(二)轉型期中國公共危機管理缺位因由

1、政府與公眾的公共危機意識薄弱

長期以來,政府或公眾在面對危機時總是存著一種僥幸的心理,認為危機輕易不會發生或者即使發生了也不會造成多大的損失,殊不知正是這種僥幸的心態,有多少危機事件在萌芽時期未被消滅,最后演變成災難,損失慘重。而正是因為政府的輕視思想,缺乏對社會公眾危機意識的教育,使得社會公眾的危機防范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十分薄弱。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加強國民的危機風險防范意識的培訓。

2、公共危機應急組織管理體制不健全

雖然我國的公共危機應急組織管理體系已經基本建立,但是絕大多數城市往往設立一個沒有獨立的辦公地點,缺乏獨立辦事的空間以及專業的辦事團隊的應急指揮中心。因此在面對危機時,各種社會力量和公共資源很難被統一起來有效利用。這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而且因為應急組織機制構建的不完善,領導組織很難樹立其權威,更不利于各個組織的協同合作了,所以目前當務之急是要重建國家應急管理體制。

3、政府信息公開度和透明度不足

在危機事件爆發后,越早發現、越早報告、越早處理可以高效的減少危機所帶來的危害以及損失。那么信息及時、可靠真實的獲取至關重要。但是受到政績與仕途掛鉤的傳統觀念的影響,一些官員有可能會隱瞞某些重要的信息,更有甚者,捏造信息,從而造成信息源的失真,使得政府或者社會公眾在獲取信息時出現懷疑的心態,那么,在面對危機時,受信息權威性的缺失,很難根據現有的信息作出高效而迅速的反應,應對危機。信息渠道的受限以及信息可信度的降低,都會造成公共危機管理的困難。

4、政府與社會公眾的協作機制闕如

政府與社會公眾之間的協作機制也就是政府與政府、政府與社會公眾之間相互的組織與協調、合作。針對我們對公共危機事件原因以及現狀的分析,它的解決處理不能僅靠政府部門一部之力,需要其他部門或者組織的通力合作,但就目前情況而言,我國的社會公眾的參與程度較低,參與意識匱乏,還沒有形成人人參與的救援隊伍。而且我國目前的政策制度對非政府組織、智囊團、盈利性組織等等第三方組織它們的發展都有相應程度的限制,這也是在完善危機管理需要關注的地方。

三、轉型期完善公共危機管理路徑淺析

通過以上的研究分析,了解到我國公共危機管理面臨著多種問題,那么我們采取什么措施來解決呢?下面簡要述之。

(一)增強公民與政府的公共危機意識

意識的能動性告訴我們公共危機意識薄弱會加重危機的破壞力,而公眾公共危機意識是可以通過學習來提高的:首先,我們可以增強公民學習意識,通過積極的培訓、訓練將公共危機意識、管理理念逐步滲透到公眾的生活中,增強對公共危機的認知。另一方面,可以搭建危機管理教育機制。通過危機案例教學,了解各種危機產生、發展與消亡,通過不斷的學習,增強危機應對能力。

(二)加強公共危機管理的法制建設

我國是法治化國家,但是危機應急法制不健全,缺乏統一的緊急狀態法是我國目前面臨的一大難題。為此,我們可以一方面,完善公共危機管理法制化的憲政基礎。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公共危機管理法制化建設也要以憲法為根本,相應增加公共危機管理條款,為政府依法實施危機管理提供母法法源。

另一方面,對政府在進行公共危機管理時責權利進行規定。使得政府享有的權力不被濫用,同時明確其程序可以使政府在處理危機時有序可循。

(三)加強公共危機管理的體制建設

當前中國的危機管理體制主要面臨各自為政,缺乏整合的難題,因此,我們可采取如下措施:首先,完善公共危機管理的領導組織體制。由于公共危機管理的突發性,在面對時需要迅速作出決策,這就需要一個能夠統一指揮的領導機構,并且該組織要能夠使的各個職能部門合理分工,明確各部門責任。其次,建立完善的公共危機管理組織網絡系統。從組織的角度來講,危機發生后政府及其他公共組織能否及時、高效的處理危機有賴于危機管理的組織網絡,這種網絡以政府為核心,并能夠最大可能調動社會資源,形成社會整體的危機組織網絡。

(四)加強公共危機管理機制建設

目前我國危機管理預警機制遭到忽視,而這卻是我們處理危機的先機。首先,建立公共危機管理預警機制。政府管理的目的是“使用少量錢預防,而不是化大量錢治療?!盵5]預警機制正是體現和實現了這個目的。防患于未然,可以培養危機意識或對危機進行監測來預防危機的發生。其次,建立公共危機管理救治機制。危機發生后政府及社會的及時處理是危機管理的核心。政府應采取果斷措施力圖消除危機帶來的損失或恐慌。我們可以實施危機隔離、啟動應急計劃、安撫民眾心理等措施達成目標。最后,建立公共危機管理恢復機制。危機是一個具有生命周期的階段性過程,救治結束并不意味著危機階段的終結,而是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恢復階段。在此階段,我們要通過調查危機根源、建立和健全災害心理援助制度、實行國家援助來恢復社會秩序。

(五)完善公共危機管理信息披露制度

由于政府信息公開度和透明度不足是我國目前公共危機管理面臨的一大難題,所以我們要完善公共危機管理信息披露制度。首先,建立公共危機管理的信息匯報制度。無論是危機的預警,救治還是重建,必須有準確而全面的信息作為支撐。我們可以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建立高效的信息收集系統,確保信息的時效性、準確性、多途徑性。其次,建立公共危機管理新聞發布制度。危機信息的獲取渠道太多,作為普通大眾的我們很難識別真偽,建立公共危機新聞發布制度,可以通過確定危機事件發言人是否有代表性,確認其信息是否真實可靠,是否具有權威性。并且還能夠建立與廣大新聞媒體的良性互動關系。

綜上,面對國際和國內許多嚴峻的問題和中國的現實情況,轉型期完善公共危機管理的路徑研究刻不容緩。(作者單位:蘇州大學)

參考文獻:

[1] 薛瀾、張強、鐘開斌.危機管理——轉型期中國面臨的挑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 Rosenthal Uriel,Charles Michael T.,ed.Coping with Crisis:The Management of Disasters,Roits and Terrorism[M].Springfield:Charles C.Thomas,1989.

[3] 張成福.公共危機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與中國的戰略選擇[J].中國行政管理,2003,(7).

[4] 塞繆爾·P·亨廷頓著,劉冠華、劉為譯.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11.

[5] 戴維·奧斯本、特德·蓋布勒.改革政府——企業精神如何改造公營部門[M].周敦仁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6.

猜你喜歡
轉型期
企業黨委在轉型期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調研與啟示
論我國社會轉型期的預算改革
社會轉型期的法國大革命及其啟示
商業健康險已到轉型期
高等教育轉型期大學人文課程及其教育的質量隱憂
轉型期西藏公共圖書館人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應用轉型期師范院校大學生的心理調適
論轉型期中國政治意識形態建設
轉型期非公有制經濟文化的偏離與矯正
社會轉型期人民調解制度面臨的挑戰與進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