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香格里拉伊隆邁勘查區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

2016-11-24 16:37李芙蓉
價值工程 2016年30期
關鍵詞:均勻分布綠泥石斑巖

李芙蓉

摘要:為了給云南省香格里拉伊隆邁勘查區的找礦工作提供一定的地質依據,通過系統總結礦區基本地質特征及巖石學特征,并與周圍3個典型斑巖銅礦床的成礦地質特征及巖石地球化學特征作對比分析。結果表明,該勘查區具有一定的斑巖型礦床的潛力,下一步工作應以有利于成礦的石英二長斑巖體為主要的勘查對象。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geological basis for further prospecting work of Yilongmai exploration region in Shangri-La,Yunnan province,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bas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exploration region, and compared and analyzed from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features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typical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is exploration region has certain potential of porphyry deposit, and the next step should be in favor of the mineralization of quartz-monzonite porphyry as the main exploration target.

關鍵詞:找礦方向;成礦條件;地質特征;香格里拉伊隆邁

Key words: prospecting direction;metallogenic condition;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Yilongmai in Shangri-La

中圖分類號:P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30-0077-05

0 引言

云南省香格里拉市伊隆邁銅多金屬勘查區位于義敦島弧南段中甸弧,紅山-普朗多金屬成礦亞帶的南緣,距離普朗超大型斑巖銅礦床北西約4km,具有一定的區位找礦潛力[1-3]。隨著外圍找礦工作的開展,近年來高山公司、云南省地調院、云銅勘查公司等多家地堪單位先后進行了區域地質調查、礦產地質勘查、物化探等工作。但仍存在以下問題:①前期工作以區域調查為主,礦區范圍內的地質研究程度較低;②缺乏對勘查區出露的火山巖及淺成侵入巖的成礦地質條件較為系統的研究,礦產分布規律研究較為薄弱。因此,本文在前人的工作基礎上,對勘查區地質特征進行了系統總結,并與周邊典型斑巖銅礦床進行對比,評價該區找礦地質條件且提出了一定的找礦方向。

1 區域地質背景

該區大地構造位置位于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域(Ⅰ級),松潘-甘孜鉛鋅銀金銅成礦區(Ⅱ級),德格-鄉城-中甸溝弧盆系銅鉛鋅金銀成礦帶(Ⅲ級),屬揚子地臺西緣義敦島弧南端,區域構造格架總體呈NNW向[4]。中甸弧晚古生代為碳酸巖臺地,二疊紀隨著甘孜-理塘洋盆的發育轉變為被動大陸邊緣,中晚三疊世隨著甘孜-理塘洋向西俯沖轉變為主動大陸邊緣。晚三疊世中晚期為該區巖漿弧發展階段,發育了一套巨厚的火山巖-碎屑巖-碳酸鹽巖建造,巖性主要為砂板巖夾灰巖、變質砂巖、玄武巖-安山巖等,是區內印支期-燕山早期淺成中酸性礦化斑巖(玢巖)的直接圍巖[5]。

2 礦區地質概況

2.1 地層

勘查區主要出露三疊系中-上統地層,由老到新依次為尼汝組(Tn2)、曲嘎寺組(T3q)、圖姆溝組二段(T3t2)、第四系(Q),如圖1所示。尼汝組分布于勘查區西南部,熱絨一帶,為碳酸鹽巖夾碎屑巖建造,巖性為灰色中厚層狀微晶灰巖夾白云質結晶灰巖;曲嘎寺組分布于除北東、南部之外的絕大部分地區,為區內最主要地層,分為一段和二段,兩段之間為整合接觸。主體為前島弧淺海-半深海相沉積、碎屑巖夾基性火山巖建造,巖性為板巖、變質砂巖夾玄武巖及凝灰巖,與下伏尼汝組呈整合接觸,厚度大于800m;圖姆溝組二段分布于西北部、普朗河以東,瑪塔決崗一帶,與下伏曲嘎寺組呈斷層接觸(F1紅山斷裂),為主島弧期的淺海-半深海相沉積、碎屑巖夾中性火山巖建造,巖性為灰色-深灰色板巖夾安山巖;第四系沉積物較為復雜,總體以冰川堆積物為主,為變質砂巖、砂板巖、玄武巖及石英閃長玢巖等大小不等的碎塊,碎塊呈次圓-圓狀,厚度0-70m。

2.2 構造

區內主要出露紅山背斜,分布于西北部岡措一線,軸向北西,核部為板巖,兩翼為板巖夾變質砂巖、灰巖及角礫巖。

紅山斷裂(F1)為區內一級斷裂,自普朗河西岸通過勘查區,總體呈北西走向,傾向南西,傾角65°,為一張扭性正斷層。斷層東盤地層為T3t2,西盤地層為T3q;F2位于勘查區東南角,北西走向,為碎屑巖系為主的T3q2與碳酸巖系Tn2的分界線;F3位于勘查區中部,近東西走向,為T3q2與T3q1的分界線。F4表現出隱伏斷裂的特征,呈近東西向斜穿勘查區中部溝-河谷負地形地貌單元組合,將曲嘎寺組二段切割成南北兩個巖性及形態差異較大的塊體。

2.3 巖漿巖

區內火山巖以上三疊統曲嘎寺組和圖姆溝組中玄武巖、安山巖及凝灰巖為主,此外還分布少量淺成-超淺成中酸性玢(斑)巖體,紅山閃長玢巖體向南延伸至勘查區,在北部中央有小范圍出露,總體呈南北向的巖枝形態,中部地表見石英二長斑巖脈產出。

3 巖石學特征

區內主要發育弧玄武巖、安山巖、凝灰巖等火山巖和少量中酸性淺成-超淺成侵入巖。主要分布于上三疊統曲嘎寺組和圖姆溝組中,曲嘎寺組火山活動強度總體超過圖姆溝組,往往表現為下部為火山熔巖,上部為火山碎屑巖,總體構成火山溢流相-火山沉積相的噴發韻律。

3.1 火山熔巖

曲嘎寺組火山巖主要為二段中致密塊狀玄武巖,并有少量杏仁狀玄武巖,構成火山溢流相-火山沉積相的噴發韻律,圖姆溝組火山巖以安山巖為主,未見基性火山巖出露。

玄武巖:主要分布于曲嘎寺組二段中,斑狀結構,基質具交織結構。斑晶由粒徑≤1.0×0.5mm的斜長石、輝石及少量角閃石組成,斜長石呈半自形板狀,個別呈它形粒狀,弱絹云母化,晶形保留完整,分布不均勻,少部分呈聚斑產出,輝石呈自形-半自形粒狀,正高突起,大多綠泥石化?;|主要由粒徑≤0.2×0.02mm的斜長石和綠泥石化輝石、石英、鐵泥質組成,大部分雜亂分布,局部定向分布構成交織結構。綠泥石呈顯微鱗片狀,少數集合體呈粒徑≤0.2×0.1mm的半自形柱狀,不均勻分布。副礦物由不透明礦物組成,呈它形粒狀,含金屬礦物,不均勻分布。巖石中可見次棱角狀、不規則狀孔洞不均勻分布,含量1-2%,僅個別被石英、綠泥石不完全充填。

安山巖:分布于圖姆溝組二段中,灰黑色塊狀,斑狀結構,基質具交織結構。斑晶由粒徑≤1.5×0.1mm的斜長石、角閃石組成,斜長石呈半自形板狀,大多碳酸鹽化,晶形保留完整,分布不均勻,長軸整體定向產出。角閃石多呈長柱狀,大多綠泥石化;基質主要由粒徑≤0.2×0.01mm的斜長石和綠泥石、石英、鐵泥質組成。紅褐色隱晶質鐵泥質零星分布。副礦物由不透明礦物和綠簾石組成,不透明礦物呈它形粒狀,含金屬礦物,不均勻分布。

3.2 火山碎屑巖

凝灰巖:主要分布于曲嘎寺組二段,通常分布于火山噴發韻律玄武巖的上部。深灰至灰黑色塊狀,凝灰質結構,成分以晶屑為主,含少量玻屑,巖石中普遍含主要呈立方體單晶分布的黃鐵礦。

火山角礫巖:巖石主要由粒徑≤7.2mm的火山角礫(占45-50%)、粒徑≤1.9mm的火山巖屑(占10-15%)、玻屑(占3-5%)和膠結物(占30-35%)以及少部分副礦物組成?;鹕浇堑[呈棱角狀、次棱角狀、不規則狀,成分為強絹云母化凝灰巖,主要由絹云母和少部分綠泥石、石英組成,局部可見絹云母定向排列呈現變余層理,而少數石英集合體呈斑塊狀產出,似杏仁構造,因蝕變強烈原巖不易恢復,不均勻分布?;鹕綆r屑呈棱角狀、次棱角狀,成分為強絹云母化凝灰巖巖屑,主要由絹云母和少部分綠泥石、石英組成,原巖不易恢復,不均勻分布。玻屑呈不規則狀、雞骨狀,主要由絹云母和少量綠泥石、石英組成,不均勻分布。膠結物由綠泥石和少部分石英、鐵泥質組成,不均勻分布于火山角礫、火山巖屑、玻屑粒間。副礦物由金屬礦物組成,呈它形粒狀,不均勻分布,部分呈斑塊狀產出。

3.3 中酸性玢(斑)巖體

閃長玢巖:巖石呈淺灰色,斑狀結構,基質具顯微晶質結構。斑晶由粒徑≤2.6×1.0mm的斜長石和蝕變暗色礦物組成,斜長石呈半自形板狀,大部分已完全絹云母化,個別疊加輕微碳酸鹽化,晶形保留完整,分布不均勻,部分呈聚斑產出。蝕變暗色礦物呈自形-半自形柱狀,已完全碳酸鹽化、綠泥石化,個別疊加硅化,晶形保留完整,局部可見黑云母殘余,不均勻分布?;|主要由粒徑≤0.2mm的斜長石和蝕變暗色礦物、石英、方解石、鐵泥質組成,其中斜長石呈它形粒狀,少數呈半自形板狀,普遍具輕微絹云母化,雜亂分布。副礦物由金屬礦物和鋯石、磷灰石組成,呈它形粒狀,不均勻分布。

石英二長斑巖:侵位于曲嘎寺組二段灰巖中,呈巖脈順層侵入,北西走向,北東傾斜,接觸界面總體較規則,局部呈舒緩波狀。巖石具斑狀結構,大部分長石、角閃石、黑云母等原生礦物已風化成粘土礦物,但部分斑晶仍保留板狀、長柱狀、不規則狀等晶形,石英斑晶呈不規則粒狀,含量較少。在局部風化較弱部位,偶見肉紅色鉀長石。

4 成礦地質條件

4.1 成礦地質特征對比

中甸弧在印支期俯沖造山作用下自西向東發育了西斑巖帶、屬都蛇綠混雜巖帶及東斑巖帶。通過對比伊隆邁勘查區與周圍3個典型礦床的地質特征(表1)表明,所有礦區含礦巖體均侵位于上三疊統地層,巖性以砂板巖、安山巖、灰巖及玄武巖為主,表明它們經歷了相似的地質構造事件。全部礦床的侵入巖均以中酸性淺成-超淺成侵入巖為主,石英二長斑巖或花崗閃長斑巖是礦區的成礦母巖。成礦時代均集中在215~238Ma之間,表明成礦作用均發生于印支期俯沖造山過程中,含礦巖石均為印支期中酸性淺成-超淺成侵入巖體,礦化類型均以細脈-浸染狀為主??傮w來看,伊隆邁所處地理位置成礦條件優越,具有一定尋找斑巖型礦床的潛力。

4.2 成礦巖體專屬性

與周圍3個典型礦床的含礦巖石地球化學特征(表2)的對比顯示,其基本特征較為相似,具富硅堿、貧鐵鎂特征,K2O+Na2O含量較高且K2O/Na2O比值較高,屬于I型花崗巖,鋁飽和指數(A/CNK)指示為準鋁-過鋁質,含礦巖體富集大離子親石元素而虧損高場強元素,指示為俯沖環境下的產物,稀土總量較高,配分模式均為輕稀土富集的右傾型,輕重稀土分餾明顯,Eu異常不明顯??傮w來說,伊隆邁玢(斑)巖體與區內典型的普朗、雪雞坪及春都斑巖銅礦床中含礦巖體在主量、微量元素的含量及組成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它們應該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巖漿源,都為甘孜-理塘洋向西俯沖消減過程中,導致洋殼板片脫水、含水地幔楔部分熔融及下地殼MASH作用后形成的巖漿房不同期次演化的產物。因此,伊隆邁勘查區優越的成礦地質條件表明該區具有一定的斑巖型礦床的潛力。

5 找礦方向

2014-2016年,云銅勘查公司先后投入大量勘查經費,在伊隆邁銅多金屬勘查區開展了礦產地質調查、土壤地球化學及物探工作,現階段工作成果表明勘查區存在地表露頭礦及淺部易識別礦可能性較小,找礦目標應為尋找深部隱伏礦。區內石英二長斑巖體的發現,在進一步表明找礦潛力的同時,也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鎖定了靶區。下階段工作,應以有利于成礦的石英二長斑巖為主要勘查對象,以鉆探為主要工作手段,對其深部進行揭露控制,以在石英二長斑巖體內尋找斑巖型銅-銅多金屬礦床為主,力爭早日取得找礦突破。目前設計的ZK0001為探索孔,設計孔深400m,方位60°,傾角-75°,如圖2所示。大致按從地表控制斜深200m,探索石英二長斑巖脈沿傾向的變化,大致查明其礦化、蝕變等特征,為預留鉆孔探索深部斑巖型礦體提供地質依據。

6 結論

①通過與周圍3個典型斑巖型銅礦床的成礦地質特征及含礦巖體地球化學特征的分析對比表明,其在主量、微量元素的含量及組成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它們應該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巖漿源,都為印支期甘孜-理塘洋向西俯沖消減過程中形成的巖漿房不同期次演化的產物。因此,伊隆邁勘查區深部具有一定的斑巖型銅礦床的潛力。

②伊隆邁勘查區下階段工作應以有利于成礦的石英二長斑巖體為主要勘查對象,以鉆探為主要手段,對其深部進行揭露控制,在石英二長斑巖體內尋找銅多金屬礦床為主要目的。

參考文獻:

[1]侯增謙,楊岳清,曲曉明,等.三江地區義敦島弧造山帶演化和成礦系統[J].地質學報,2004,78(1):109-120.

[2]曾普勝,莫宣學,喻學惠,等.滇西北中甸斑巖及斑巖銅礦[J].礦床地質,2003,22(4):393-400.

[3]曾普勝,王海平,莫宣學,等.中甸島弧帶構造格架及斑巖銅礦前景[J].地球學報,2004,25(5):535-540.

[4]楊岳清,侯增謙,黃典豪,等.中甸弧碰撞造山作用和巖漿成礦系統[J].地球學報,2002,23(1):17-24.

[5]李文昌,尹光侯,余海軍,等.滇西北格咱火山-巖漿弧斑巖成礦作用[J].巖石學報,2011,27(9):2541-2552.

[6]Lowell J D, Guilbert J M. Lateral and vertical alteration-mineralization zoning in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J].Economic Geology,1970,65:373-408.

[7]曹康,許繼峰,陳建林,等.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巖銅礦床含礦斑巖成因及其成礦意義[J].礦床地質,2014,33(2):307-322.

[8]劉學龍,李文昌,尹光侯,等.云南格咱島弧普朗斑巖型銅礦年代學、礦物學及地球化學研究[J].巖石學報,2013,29(9):3049-3064.

[9]吳靜,李峰,姜永果,等.云南香格里拉春都斑巖體巖石地球化學特征研究[J].礦物學報,2011,31(3):550-559.

[10]冷成彪,張興春,王守旭,等.云南中甸地區兩個斑巖銅礦容礦斑巖的地球化學特征—以雪雞坪和普朗斑巖銅礦床為例[J].礦物學報,2007,27(3/4):414-422.

猜你喜歡
均勻分布綠泥石斑巖
綠泥石弱酸性解堵劑的開發與性能評價
八一
八一
接觸壓力非均勻分布下彎曲孔道摩阻損失分析
斑巖型礦床含礦斑巖與非含礦斑巖鑒定特征綜述
巖型礦床含礦斑巖與非含礦斑巖鑒定特征綜述
煌斑巖的研究進展
電磁感應綜合應用檢測題
贛南黃泥湖鈾礦床綠泥石特征及其鈾成礦環境指示意義
內蒙古某低品位斑巖型銅鉬礦石浮選試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