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電視真人秀節目同質化的表現及成因

2016-11-24 17:40張丹旭
2016年32期
關鍵詞:內容創新同質化真人秀

張丹旭

摘 要:隨著真人秀節目在熒屏網絡上的火爆,主題形式各異的真人秀節目逐漸映入觀眾眼簾,據統計顯示,除了《奔跑吧兄弟》《兩天一夜》《極限挑戰》等節目繼續播出之外仍將有近40擋新的節目即將播出。多檔節目內容形式大同小異,以明星為看點加以競賽環節成為近期真人秀節目的基本模式。如此表現無利于真人秀節目的發展,就此現象本文將從真人秀節目同質化的表現、原因、改進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真人秀;同質化;內容創新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尹鴻教授認為:電視節目中的真人秀,是參與者要在規定的情景中,為了某一個目的,按規則所進行的競賽活動。[1]所以,真人秀節目一般是指相關電視媒體及制作方設置一定的特殊情境加以比賽任務,并選擇符合節目要求的素人或明星,使用攝像機錄制其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并通過剪輯制作出的電視節目?,F如今幾檔真人秀節目霸屏成為收視冠軍,獲得了較好的口碑和豐厚的廣告回報,使得多家媒體電視臺制作公司紛紛效仿,多檔真人秀節目陸續登場,導致同質化現象日趨嚴重。

同質化是指在同一類型中的不同品牌的物品在外觀內容等方面相互模仿具有相同現象。國內現在的真人秀節目從節目名稱、節目類型、內容題材、游戲設置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同質化現象。

一、真人秀節目同質化表現

真人秀節目出現時間較早,但近兩年火爆銀屏。它吸引的廣告商、收視群體的數量都飛速增長,眼紅的節目制作方就開始依葫蘆畫瓢進行“復制”。

(一)節目名稱

響亮的名字會幫助一個節目一炮而響,巧妙的名字會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名字對于一檔節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F在的電視傳媒市場競爭異常激烈,電視節目如此之多,根據先入為主的競爭原則,觀眾很容易記得最先看的節目名稱。而相近的節目名稱也帶給觀眾一些迷茫和誤會?!栋职秩ツ膬骸泛汀栋职只貋砹恕?,《我們約會吧》、《我們相愛吧》、《我們結婚了》等節目名稱偶爾會使觀眾摸不著頭腦將節目內容進行混淆。

(二)內容設置

許多真人秀節目的內容設置都極其相似。如相親類節目《我們約會吧》與《非誠勿擾》,極其相似的男女嘉賓的出場方式,心動女生的選擇和最匹配女生的名字雖然不同,但差別不大,滅燈環節都是從女嘉賓對男嘉賓第一印象的滅燈再到后來權力反轉然后請出心動女生或最匹配女生,內容的相似性使節目有了替代性,看哪個都可以。明星競賽類真人秀節目,從《我是歌手》的引進到《歡樂喜劇人》的原創,能看出不同類型競賽項目中賽制的相似性。戶外競技類體驗類節目也都是以闖關或做任務的形式為主,成功后會給予一定的獎勵或下一環節的提示,失敗則懲罰等。

(三)嘉賓選取

在人物設置方面從早期以素人為主到現如今多選用明星做嘉賓,節目嘗到了明星效應的甜頭。對于電視節目來說,明星的粉絲就是潛在的收視率。各類真人秀節目常設置6-8個常駐明星嘉賓,有些節目甚至多達10幾個,明星選取大多是由當紅小鮮肉、人氣歌手及實力演員或者是搞怪藝人組成的。通過明星的光環效應,節目可以提前吸引大量粉絲的關注,從節目策劃、節目制作到節目播出,明星的一舉一動都牽動粉絲的心。而網絡媒體上,節目相關的熱門話題總能在節目播出前后出現在微博話題的排行榜、搜索榜的前列。每一檔節目中成群體性的嘉賓無疑為節目帶來巨大的關注度,廣告商、投資商也會隨之而來。例如《爸爸去哪兒》第一季開播時,由于節目類型的在國內屬于首見,許多明星家庭不敢輕易嘗試,而廣告商也紛紛望而卻步,可隨著它的熱播,第二季《爸爸去哪兒》所收取的廣告費、贊助費、冠名費比之第一季來說高達數倍,明星嘉賓也不再猶豫,加入了“爸爸+孩子”組合模式的大家庭。在之前其實也有類似的親子節目《飯沒了秀》在省級衛視播出,但是反響平平,主要是因為節目所邀請的嘉賓都是草根素人,無法引起更廣泛受眾的關注,因此影響力不大。所以明星作為真人秀節目的嘉賓也是節目成功的一大因素。除此以外,一個明星參與多檔節目的情形屢見不鮮?!翱缃纭背蔀榱爽F下流行的趨勢。一個演員可以唱歌、跳舞、演小品相聲,再參加幾檔戶外競技類節目是再正常不過的。不可否認,明星的參與會給受眾帶來強烈的新鮮感和娛樂感,并可以滿足受眾對于明星真實生活狀態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大量重復性的節目嘉賓和節目內容,遲早會使受眾產生審美疲勞。

(四)主題類型

在不同時期,不同主題的真人秀節目均有扎堆現象。最早模仿國外優秀節目所制作的唱歌選秀節目大行其道,成為了素人成名的一條便利通道,幾年內外國引進的各種歌唱節目就扎堆出現。當《非誠勿擾》《我們約會吧》兩檔相親類節目風靡時,類似的相親節目如雨后春筍般紛紛上線,除了省級上星衛視的主推欄目以外,地級市的“相親”舞臺也一個一個搭建起來。戶外體驗類的真人秀節目更是近期的收視冠軍。以《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極速前進》為代表的優秀的節目各有各的閃光點,成為了別的節目學習的楷模。但節目主題較為類似,其他新的節目又缺乏創新,使得節目成為了不同外衣包裝下的“兄弟”。

二、真人秀節目同質化的原因

(一)節目引進扎堆嚴重

歐美、韓國綜藝節目在中國的火爆現象,引發了電視節目引進模式的熱潮。各大電視媒體迎來綜藝PK戰,電視臺逐漸與“電視劇為王”的理念告別,而綜藝節目站上了主力位置,成為決定一家電視媒體在各大省級衛視脫穎而出的關鍵。央視也相繼引進了《幸運52》《謝天謝地你來啦》《喜樂街》《為你而戰》的國外原版節目《GO BINGO》《Thank God Youre Here》《Schiller Street》《You Deserve It》等節目。各大衛視的綜藝王牌節目,均屬于電視節目引進模式。2013年曾被稱為“版權引進年”,在當年,細數我國的電視節目,屬于引進模式的節目總數將近30檔,其中多半數都屬于真人秀節目。而國外引進的電視節目在經過本土化的制作后,能被認定為真正意義上的“成功”的節目也不過四五檔。而之后幾年節目引進現象依然火熱,甚至出現了幾家電視臺爭搶一檔節目的現象。引進節目模式成為了制作公司和電視媒體制作電視節目的重要方法,而原創節目制作模式受到冷落。

2016年6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出《關于大力推廣電視節目自主創新工作的通知》,其中除了要求提高晚間時段自主原創節目播出比重以外,還要求“各電視上星綜合頻道每年在19:30-22:30開播的引進境外版權模式節目,不得超過兩檔。每個電視上星綜合頻道每年新播出的引進境外版權模式節目不得超過一檔,第一年不得在19:30-22:30之間播出”,同時“同一檔真人秀節目,原則上一年內只播出一季”。

(二)成功節目的利益誘惑

自從《中國好聲音》《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兒》等真人秀節目陸續出現在各大一線省級衛視的電視熒屏上,獲得良好口碑和收視熱潮,其他衛視媒體也不甘示弱,相同類型的節目接連登場,出現在受眾眼前,造成這種現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成功真人秀節目所帶來的豐厚的利益回報。

在近年來,電視媒體逐步走入了商業市場化,我國傳媒體制的改革也在逐步進行,決定電視節目孰優孰劣的關鍵性因素也就是所有電視媒體最看重的收視率,高收視率帶來高回報,因此廣告費也可源源不斷、競價比高。就2015年湖南衛視《我是歌手》一檔節目的冠名費就高達3億,加上節目中插播廣告的收入,一檔節目當年廣告收益高達3.4億。而湖南衛視其它幾檔王牌節目的廣告收益也都在4億之上。而湖南衛視的有力競爭對手——浙江衛視,同樣憑借《奔跑吧兄弟》和《爸爸回來了》獲得上億的廣告收益。如此表現不免另其他省級衛視“眼紅”。引進之后的成功帶來更高的收視率,而國內本就缺乏創新的電視樣態在此環境下,就開始進行借鑒,而借鑒呼聲高、收視佳的節目無疑是制作節目的便捷途徑。各電視臺對娛樂節目都加大了投入,“山寨”現象就反復出現。一些制作公司和電視臺為了能夠繼續“生存”,開始抄襲復制別人的成果。而有了收視率,就有了廣告投資;有了廣告投資,最終才有經濟收益。

(三)制作團隊的創新缺失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出《關于大力推廣電視節目自主創新工作的通知》主要目的就是對于國內廣播電視節目加強自主創新進行明確的指示。我國的電視媒體機構存在過于依賴境外引進節目模式,原創節目比例較小同時精品不多、影響不大、動力不足的問題,影響廣播電視節目的健康發展。一些節目取得成功,大量的復制形成了固定的節目模式。節目模式的呈現形態多為依照其內容執行即可對某一電視節目形態進行復制的制作手冊,通稱為“制作寶典”(Format Bible)。通過形成“制作寶典”,節目模式獲得了固定的形態,從而與一般的節目構想和創意區別開來。[2]

創新意識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不可或缺的,它原本就是一種與時俱進、勇于探索、開拓進取的思想狀態和精神風貌。而我國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卻經常忽視這一成功的關鍵要素。而缺乏創新意識的原因之一就是可以坐享其成。模仿是一種快速成功的方法,回報速度快,制作節目風險小,在之前成功節目的基礎上完成任務即可。尤其是一些三級衛視,遵循他們的生存法則進行“攪局”。西南某衛視節目研發中心的程先生笑稱:“上位嘛,得瞅機會。但有的小衛視的確有著‘攪局心態,什么類型火他們就抄那種類型,一線衛視播親子,他們播親子,一線衛視打造戶外真人秀他們也推類似節目。就算不能與此抗衡,至少一定程度分流觀眾群。同時宣傳抱大腿,播放形式再與同地位衛視抱團取暖?!盵3]缺乏創意的節目一時可能搭一陣“順風車”,但絕不會長久。國內的綜藝節目雖然有了新的變革,登上綜藝舞臺,但是卻缺乏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開放和先進的制作觀念。

(四)迫切的市場需求

我國電視綜藝真人秀節目相對于國外來說起步相對較晚,基礎十分薄弱。而龐大的收視群體的觀看需求迫使其必須快速發展起來。電視真人秀節精準的目標群體定位,為廣大電視受眾帶來了文化、娛樂方面的滿足。為了迎合市場的發展,有些更不上隊的媒體制作團隊,就選擇了抄襲模仿,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本土原創電視節目的制作條件、創意空間、創新資源。

同質化對電視節目的豐富多樣性可以想象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傷害。電視節目形式內容類似,時間長了會帶來審美疲勞。而節目內容的單一,對觀眾需求的滿足集中在單一的層面,很容易造成某類信息傳播過量,形成低效的重復,造成資源的浪費。原有的收視率以及節目中所有的益處都會大幅度降低,廣告額度也會隨之減少。電視節目的創作若要避免陷入同質化,就需要克服上述同質化原因,找尋突破點,以創新、本土化、整合等方式為手段,制作具有中國化標志的電視節目。無需害怕模仿,最關鍵的是如何模仿。模仿是學習的開端,但并不是結束,尤其是一味照抄沒有一點自己的思想和特色,極其不利于我國電視節目的發展,是應該杜絕的行為。節目制作可根據當地的經濟條件、環境面貌、人文特色等方面進行思考,審時度勢,因地制宜。根據媒體自身情況進行“定位”,多方面考慮受眾的接受心理,同時還要注意輿論引導的正確性,生產“高質量”的電視節目才是我們該努力的方向。當然,追求完善的實踐過程難免曲折,但對于發覺的問題和原因還需直面應對,才能精益求精?,F如今原創自制節目也逐漸增多,網絡綜藝節目的出現大大提高原創節目的比例。知識產權的保護同樣是我國相對缺失的一個問題。只有加大國內版權保護的意識和規定,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抄襲帶來的電視節目同質化現象。(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新聯學院)

參考文獻:

[1] 王蘭.電視真人秀節目的構成元素分析——以《爸爸去哪兒》為例[J]《今傳媒》, 2015(4):71-72

[2] 李星儒.真人秀節目:狂歡下的冷思考[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5(1):37-41

[3] 騰訊網.衛視瘋了?200檔真人秀搶黃金檔[EB/OL]http://ent.qq.com/original/crazy/zongyiqianzhan2015.html tu_biz=1.33.1.0&tu_p=5&tu_b=0,2014-11-17

猜你喜歡
內容創新同質化真人秀
火衛一上的真人秀
一場史無前例的樂隊真人秀
真人秀節目的本土化
時事新聞報道如何避免“同質化”
戲曲“同質化”現象之思考
“規培”同質化與醫生“精英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