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橫跨時空的新興教學環境——國內“智慧校園”相關文獻綜述

2016-11-24 18:03張麗媛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6年26期
關鍵詞:學習環境教學環境智慧校園

張麗媛

摘要:在數字校園的大背景下,該文先提出了智慧內涵以及其特征,利用文獻研究法和內容分析法對智慧校園的現狀進行多維度的分析,分別站在智慧校園管理者、教學者以及學習者的角度進行探討,明確了三者在智慧校園的作用。

關鍵詞:智慧校園;學習環境;教學環境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26-0176-02

1 智慧校園的內涵及研究現狀

隨著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和聯邦經濟技術部聯合資助,投資預計達2億歐元的工業4.0的高科技戰略的實施,全球便追尋起“智慧地球”、“智慧城市”。與此同時,在教育領域中為適應信息通訊時代的發展,“數字校園”正向“智慧校園”演進。

1.1智慧校園的內涵

智慧是人類高階能力的體現,但它卻不局限于人類,任何物體所組成的體系都具有智慧這一屬性,唯有其高低的不同。黃榮懷等[1]認為,智慧校園能夠有效支持教與學,豐富學校的校園文化,真正拓展學校的時空維度,以面向服務為基本理念,基于新型通信網絡技術構建業務流程、資源共享、智能靈活的教育教學環境。

1.2樣本來源

從2010年開始我國才出現了關于智慧校園的文章,僅有9篇,但之后的每年的論文數量是近乎于前一年的2倍(以下均將“智慧校園”設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中對其進行篇名的檢索,截至2014年12月31日),“智慧校園”在短短的四年之間,迅速發展并且推動了教育信息化的變革,實現了H2H、H2T、T2T。

1.3研究方法

針對所收集到的論文我們采用文獻研究法。將2010年到2014年所有關于智慧校園的研究共372篇文章的來源進行分類匯總,得出如下圖表:

對所搜集到的文獻進行瀏覽、粗讀、精讀三步,選擇分析的單位是智慧校園的研究內容。將372篇文章大致分為三種類型:(1)關于智慧校園的理論性研究,主要是對智慧校園的內涵、功能、建設策略、所存在的問題等的研究。(2)關于智慧校園的設計與應用的研究,它包括對實現智慧校園所提出的模型、總體設計、技術架構,以及集合一些實例對智慧校園的探索等的研究。(3)其他,涉及一些智慧校園的媒體報道、關于某些學者對智慧校園的采訪評論、政府機構對智慧校園所采取的方針政策等。

智慧校園的理論性研究和設計應用性研究都呈上升趨勢,并且關于智慧校園所制定的方針政策也不斷在完善,方針政策的制定不僅局限于校園或地方政府,它已經被提到中國會議和國際會議。同時,新聞媒體等的報道也層出不窮,將智慧校園推向大眾的眼球。理論性研究和設計與應用性研究的文章數進行比較求差運算,2010年對于智慧校園的研究比較淺顯停留在理論層面,2011年開始注重智慧校園的設計問題,直到2012年開始就大幅度地出現了關于構建智慧校園設計的研究。此外,2010年關于智慧校園理論性研究是淺顯的,2011年開始其研究不僅僅是內涵和定義,已經涉獵到智慧校園建設策略等方面的內容了。通過對文獻的閱讀發現,近幾年,多數論文會談及以下幾方面的內容:智慧校園的內涵與特征、智慧校園的技術支撐、智慧校園的總體設計與系統架構、智慧校園的實施與發展。其中的技術支撐主要涉及物聯網、RFID技術、無線傳感技術、云計算、數據挖掘等[3-4]。

對于智慧校園的設計應用,也沒有直接的研究成果,鑒于直接資料較少,本文通過對文獻內容的研究與思考,筆者對智慧校園中教育管理者、教師、學生三個角色進行思考并分析他們在智慧校園該如何做。

2 智慧校園之管理

2011年開始智慧校園的管理才逐漸進入到研究行列中,不斷地提出教學資源管理系統、校園資產管理系統、考勤考務管理系統等[2]。多數人把智慧校園的管理者定義為管理智慧校園系統有效運行的人。然而,智慧校園的管理并不是簡單的基于資源的管理,它關系著智慧校園的運行體系,發展方向等一系列問題。那么,管理者需要做好什么準備去迎接智慧時代呢?第一,管理者必須認識到技術力量,并使用它打造智慧校園,同時,要充分調度時間、金錢、人力、物力等資源。第二,管理者應鼓勵智慧校園使用融合性技術。第三,管理者的領導權也不可忽視,要成為智慧校園中精神文明的領導者,能夠讓其他人引起共鳴。第四,管理者應學會如何控制成本和現有資源的合理利用,從而獲取較高的性價比。第五,管理者應學會如何將智慧教學空間與智慧學習空間無縫接入。

3 智慧校園之教學

當前,智慧校園的教學環境主要是將現有的數字化教學平臺進行銜接與整合,并提出教師對教學資源進行管理的系統平臺。但是對于智慧校園的教師應當充當何種角色,利用何種教學方法并沒有進行過多的探討。這就要求我們探討,在智慧校園中教師如何改變自身行為及教學思維。

首先,教學者應該摒棄技術決定論。智慧校園的教學環境則是課堂教學與虛擬教學相結合的產物。在智慧校園中不可錯誤地認為,教師只要利用信息技術就可以培養智慧型人才,讓學習者擁有高階思維能力,使得教學過程更加深度化和簡單化。相反,智慧校園可能會給教學者帶來更多的挑戰,它不僅僅是對知識的熟練掌握,還會對教師的技術提出嚴格的要求。所以,智慧校園的建設不完全取決于支撐教學環境的技術,多數取決于使用技術的教學者。

其次,教學者應該摒棄后現代主義觀,積極引導學生學習,加強媒介素養。智慧校園建設過程一定要加強信息的安全機制,必須對學習者或家長或社會公眾的個人信息進行有效的保護。這就要求智慧校園的管理員或教學者處理好信息資源的共享和保密的關系。在保證安全機制的前提下,教學者通過云計算、數據挖掘等技術,使教學任務主題化,教學方式情境化,教學資源擴展化。

最后,教學者應該注重媒介素養。智慧校園中的新媒體層出不窮,部分學習者的心智還未完全成熟,批判能力較弱,對于媒介的使用理解的不夠深入。同時,在網絡道德和法律意識方面也比較薄弱。教學者應該明確媒介素養是一個公民基本的素質,在智慧校園中它將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培養既有科學素養,又有人文素養才是智慧校園的最終目標。

4 智慧校園之學習

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智慧校園的技術可以展現出學習者對知識的學習具有主動性,建構性,目的性,真實性以及合作性。在智慧校園當中,通過一些語義組織工具,動建模工具,同步或異步交流工具,解釋工具,視覺工具等,讓學習者超越了接受者的角色。因此,學習者在智慧校園的建設過程中,能夠享用多領域和跨區域地泛在的智慧學習服務,也能夠享用對移動學習、泛在學習所提供無所不在的資源管理服務。

智慧校園是一個自主性和引導性的學習環境,是一個有線和無線互相滲透的學習環境,是一個借助各種信息技術,創造4A模式的學習環境。此時,學習者作用于智慧校園,讓智慧校園更加有智慧性。

4.1 學習者是智慧校園的設計者

智慧校園需要不斷地滿足學習者的需求,提供給學習者個性化的教學和學習方式[5]。因此,智慧校園建設具有過程性,需要不斷地適應學習者對學習環境的期望值。

4.2 學習者是智慧校園的監督者

智慧校園必須滿足學習者所使用技術工具的需求,并且在建設的過程中,要明確其建設核心不在于校園中擁有多少技術,而在于如何利用這些技術達到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便捷式及移動式學習環境。學習者的學習效果便成了衡量智慧校園是否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因素。同時,智慧校園不僅是多種技術的融合,更是充分展現多種技術的平臺。

4.3 學習者是智慧校園的受益者

智慧校園的學習環境就是超越書本中心,促進學習者高階思維能力的發展,有利于學習者清晰的表達所知曉的內容,反思所學的內容,建構個性化的知識空間。同樣,智慧校園也使學生知道如何轉化知識并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在虛擬環境與真實環境中學會學習。

5 結論

智慧校園是新興的教學環境,不同的專家學者給出了不同的觀點,但其本質均是以人為本,以用戶為中心。利用信息技術及多種智能感知化的終端,顛覆傳統教學環境,以一種靈活的時空訪問方式,讓教學隨時隨地進行。只有在不斷地探索過程中,讓學習者,教學者,管理者相互作用,充分的利用信息技術,才能建設成形如天涯若比鄰的智慧校園。

參考文獻:

[1] 黃榮懷,張進寶,胡永斌等.智慧校園:數字校園發展的必然趨勢[J].開放教育研究,2012(8):12-17.

[2] 沈潔,黃宇星.智慧校園及其構建初探[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1(12):122-125.

[3] 蔣東興.“云端一體化”高校智慧校園暢想[J].中國教育網絡,2014(1):49-52.

[4] 楊現民,余勝泉.智慧教育體系架構與關鍵支撐技術[J].中國電化教育,2015(1):77-130.

[5] 宗平,朱洪波,黃剛,等.智慧校園設計方法的研究[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4):16.

猜你喜歡
學習環境教學環境智慧校園
猶太法則與教學公平的矛盾體現及其控制
營造小學數學教學環境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