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視網絡信息對中國共產黨和政府的隱性攻擊分析方法研究

2016-11-24 18:21馮振凱汪靈
法制與社會 2016年30期
關鍵詞:網絡信息意識形態共產黨

馮振凱+汪靈

摘 要 中華民族在共產黨領導下,正走在實現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在這一歷史階段,在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下,形成了豐富的物質基礎和思想基礎;我們不僅要在這一歷史階段加強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要珍惜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的共同奮斗,來之不易的豐碩成果。然而在西方敵對勢力插手或指使下,以眼球效應手段混淆視聽,造成惡劣影響,一些別有用心者惡意制造是非、捏造事實,經常將網絡信息的矛頭指向黨和政府,網絡信息中對黨和政府的顯性攻擊我們屢見不鮮,但是在背后一些對黨和政府的“隱性攻擊”卻常常被我們忽略。以至于民眾自己在做隱性攻擊的“槍手”,自己卻未曾發覺。本文從揭開“隱形外衣”的面紗出發,在如何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等方面,提出合理見解和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 網絡信息 隱性攻擊 共產黨 政府 意識形態

作者簡介:馮振凱,南昌航空大學文法學院思想政治教育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汪靈,南昌航空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D26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0.366

一、對共產黨和政府隱性攻擊的闡釋

“隱性攻擊”是社會心理學領域內的一大課題,從Greenwald AG和Banaji MR等研究者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將社會認知分為“外顯”和“內隱”兩個方面以來, 社會認知的研究領域,從最初的“外顯”為主進入到以“內隱”研究為主的階段。國內研究領域,2006年,朱嬋媚等人發現未成年人具有明顯的內隱攻擊性。 2013年,抒洹在《南京日報》發表文章《生活中的隱性攻擊》,單獨提出“隱性攻擊”,并給出了心理學中的“隱性攻擊”一個解釋:在心理學中產生一種現象,在失衡的兩個人的關系中,弱勢的一方不能直接表達不滿和憤怒,不敢違背強勢一方的意志,在強勢方的強大攻擊下,弱勢一方表面唯唯諾諾,卻通過一些莫名其妙的情況或錯誤方式達到情感表達的最終效果,這種心理機制,叫做被動攻擊,常被比喻為“隱性攻擊”。

在實際生活中,在兩種事物或群體在相處過程中,也經常發生非顯性對抗、更加迂回的方式,迫使另一方受到傷害。所出現的攻擊形式趨于“隱性”,該攻擊形式也逐漸不僅僅局限于弱勢群體。本文中認為“隱性攻擊”是一方對另一方采取的非顯性對抗和攻擊,通過比較隱晦或迂回的攻擊方式,迫使另一方受到傷害,以達到攻擊的目的。

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大數據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時“自媒體”時代的到來,也給人們在網絡上發表言論、散播信息提供了渠道。在網絡信息領域,對于黨和政府的“隱性攻擊”,也正是利用互聯網平臺,穿著各式各樣的“外衣”,試圖改變我黨和政府在社會中的認可度和公信力。在互聯網信息中,對我黨和政府部門、英雄人物、新聞事件進行調侃和評判的事件屢見不鮮。這些“攻擊行為”不斷的變換著方式和手段,在顯性對抗的同時,部分在慢慢地趨向于“隱性”,試圖改變我們對一些事物的認知,影響著我們對于事物正確的判斷。

二、對共產黨和政府的“隱性攻擊手段”

(一)冷幽默語言片段

網絡寫手創作關于我黨和政府的冷幽默諷刺片段,作為“幽默”在網上進行傳播,也在被一些不明實情的人們口口相傳。

如網絡傳播段子:

某市政府新辦公大樓落成,大門口缺副對聯。市委書記揮毫。

上聯:說實話辦實事一身正氣。下聯:不貪污不受賄兩袖清風。

在場的各位領導看后齊聲喝彩,書記讓各位一起出個橫批,現場沉默許久后,一個弱小低沉的聲音傳出:“查無此人”。

一些高智商寫手把黨內干部極少數情況以幽默段子的形式在網絡上進行傳播,企圖對社會大眾“一葉障目”的形式,達到攻擊共產黨政府的目的,可謂費盡心機。網絡上該現象從表面上看,迎合了大眾工作生活中表達對部分機關、官員工作現狀的不滿,作為一些心理上宣泄方式,可以較好緩解個人情緒,但實質上,作為一種輿論導向,影響著大眾對黨和政府的客觀的正確認識。此類幽默根據特殊的語境,運用輕快而詼諧的筆調,通過影射、諷刺、夸張、雙關等手法批評和揭露現實生活中的乖謬和不通情理的現象,產生意味深長的藝術效果和影響力。

此類“冷幽默”段子在網絡上傳播,也被部分有文化有知識的人們進行“傳誦”。諸如此類,許多人不以為然,在飯后茶余與朋友相談之間,無意的每次傳播都在造成對我黨黨性的一次隱性攻擊和傷害。殊不知:若我黨和政府的作為真是如此,社會發展、經濟運轉必定難以推動,而我國在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是蒸蒸日上,日新月異。社會的良性運行和經濟的平穩發展使這些謠言不攻自破。

(二)丑化民族英雄,弱化民族精神

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塑造英雄的人物形象,或將某一人物的高尚品行加上英雄的光環,使之成為人民大眾學習、模仿的對象,形成“榜樣的力量”。以此規范人們的追求和日常行為,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流意識的正義性和崇高性。 習近平主席曾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儀式上做主題講話,指出:中華文明之所以上下五千年燦爛不熄,是因為英雄們將文明的圣火代代相傳;中華民族之所以歷經磨難而巍然屹立,是因為英雄們用血肉之軀鑄就了堅不可摧的民族脊梁。

而在網絡一度流傳抹黑“雷鋒事跡”、丑化“董存瑞炸碉堡”等事件。以“雷鋒的私心”和“董存瑞是被班長所騙”,并稱“其班長是河南人”為內容,展開對英雄人物的調侃和對大眾的迷惑。在“董存瑞炸碉堡”中稱“炸藥包被涂強力膠”,董存瑞是被粘上去的。臨死關頭高喊的內容“為了新中國,前進!”被改成了“再也不能相信河南人”。不但丑化了我國的民族英雄,還有意識針對某個地方制造對立情緒。

推倒了精忠報國的英烈,精忠報國的意義何在?舍生取義的行為被譏諷了,還有幾人會追求?抵御外侮的壯舉被輿論,那御外精神又剩下幾分價值?大義凜然、視死如歸被惡搞了,于是社會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明哲保身、見死不救;樂于助人的被他們抹黑了,于是社會變得冷漠麻木;無私奉獻的被他們丑化了,遮住我們雙眼的只剩下唯利是圖和貪婪;沒有什么比一座座民族精神豐碑被摧毀更可怕的事情,一個個英雄被異議,是一個國家國民信仰支柱的崩塌,繼而帶來的是整個國家和民族思想上的分崩離析。

丑化了一個民族的英雄;就意味著弱化一個國家的國民精神。從隱喻歪曲我黨和政府形象,到丑化我國的民族英雄,此類調侃式的隱性攻擊,正在給國家文化的軟實力施以冷箭。習近平主席強調:“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正確對待歷史,保護民族英雄的精神遺產,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源泉。

(三)以建立辯論型輿論陣地為名,哄抬歷史虛無主義

近些年來,“一些人或媒體以‘反思歷史為名”,從議論詆毀中國歷史發展中取得的偉大成績,用“歷史虛無主義”演進推理,進而否定國家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從丑化、妖魔化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發展到否定中國近代歷史上一切革命的、進步的運動;從渲染、鼓吹社會現象中的個別不文 明行為,發展到否定我國歷史長河中沉淀的中華文明,等等”,這些都是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 歷史虛無主義從人的主觀意志出發,把人類發展的歷史看成一個可以割裂過程,按想象和欲望逐步推演否定。借此宣傳一種扭曲了的文明史觀。展開與歷史虛無主義的斗爭,認清其本質及其歷史危害性,就要樹立正確的唯物史觀,認清當前我國與歷史虛無主義斗爭的必要性與迫切性。

歷史虛無主義者在網絡制造一些有爭議的政治話題,并在前期營造出一種迷惑大眾的主題論斷,通過網絡媒介鼓動群眾滋生不良情緒,達到情感上的疏遠,并逐步分離百姓和黨員的政治立場的目的。這些年所出現的“帝國主義的侵略給中國歷史發展帶來的兩面性”的言論,聲稱“帝國主義的侵略給中國帶來是工業化快速發展的步伐和現代科技的文明” 而淡化“給中國帶來的傷害,赤裸裸對人類生命和資源的掠奪”,模糊“侵略目的”,強調其“侵略工具”帶來的文明?!爸袊嗣窠夥跑娛侵袊伯a黨的黨軍還是國家軍”強調中國軍隊應該學習“泰國模式”的軍隊中立,軍隊應該屬于國家,而不是某個黨派。這些輿論不顧及中國發展現實和歷史演進的規律,宣傳一些國際現象,有意形成雙方輿論陣地,達到迷惑百姓,動搖黨員對中國發展的唯物史觀。

這些論調經過包裝,在宣傳論調上否定歷史的必然性、肯定歷史事發的偶然性;否定已經定論的歷史事實,肯定經過推演、假想出來的歷史現象;否定歷史整體的進步、肯定部分現象在文化中的倒退;否定主流、肯定支流等形式,有的是直接的采取了罔顧事實、虛構歷史的手段達到“隱形”,這種形式的歷史虛無主義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與欺騙性。而無論是采用“隱性”還是“顯性”,歷史虛無主義的思想基礎都是歷史唯心主義。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p>

(四)曲意解讀新聞信息,制造民眾和政府對立

部分反動分子利用我國部分社會現象,夸大或捏造新聞事實,曲意解讀新聞信息。通過“披上解讀大眾關注的新聞熱點的外衣”,實施隱性攻擊,降低政府公信力,制造信任危機。

諸如在甬溫鐵路事故后“秦火火”網絡傳言:在善后處置賠償外籍旅客事件處理上,故意編造謠言,稱中國政府花2億元天價,謠言在網絡上迅速傳播,大約兩個小時被網民上萬次被轉載,挑動了民眾對黨和政府對此事“處理結果”的不滿情緒,使政府對此突發事件的處置工作陷入被動。

2015年8月12日,相似事件再度發生。天津大爆炸發生以后,在官方給出結論之前,網絡上出現在各種關于“天津大爆炸真相”、“天津大爆炸內幕”、“高官參與”之類“謠言大爆炸”借著新媒體的傳播力,謠言迅速擴張。當發生重大自然災害或社會動亂時,伴隨的是部分重要信息的缺位,一時間謠言泛濫,部分群眾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敵對分子利用官方的部分信息缺位的漏洞,在網上大肆散播謠言,群眾的從眾心理對此難辨真假,因情緒激動而輕信謠言。對官方信息發布來說,信息公開透明,及時公開事故進展和營救情況,是緩解民眾情緒焦慮的最好途徑,而調查事實真相和一些取證工作又需要很必要的時間;謠言制造者利用這些間隙,制造各種“真相”、“內幕”,達到攻擊共產黨政府、制造社會恐慌的目的。對于媒體,特別是新媒體來說,是謠言傳播的推動者,同時也可能會是謠言散播的終點站。就突發事件的媒介公關而言,第一時間信息發布和辟謠顯得尤為重要;廣大群眾無法為救災實際做出什么,但最起碼可以不信謠、不傳謠,不給正在執行營救的隊伍和真實信息發布的途徑添亂,也不給事故當中的受害者造成二次傷害。

由于網絡具有影響范圍廣、傳播速度快、自主性、隱蔽性等特點,成為了各種利益群體表達思想和意志的場所,也成為一種社會力量?;ヂ摼W技術運用之初,國內外敵對勢力就把它作為意識形態輸出的工具。從近些年來看,通過互聯網上的滲透敵對思想滲透活動十分猖狂。 敵對勢力利用一切網絡傳播途徑,詆毀我國社會制度,歪曲和攻擊我國人權狀況,企圖搞亂人心,破壞我國安定團結。此類網絡造謠、傳謠行為通過披著“解讀大眾關注的新聞熱點的外衣”,實施隱性攻擊,樹立民眾和我黨政府的對立,損害共產黨和政府形象,危害國家利益的目的。而不明事實的百姓大眾,接收到此類信息,對新聞辨識度不夠,極易被迷惑。

三、對共產黨和政府隱性攻擊帶來的危害

(一)引發社會信任危機

不論是“冷幽默”片斷的推送,還是虛假新聞信息的傳播,這些無時不在、無孔不入的隱性攻擊,在我國當前發展時期,這些信息很容易成為危害公共安全、引發社會震蕩的直接因素。所謂“眾口鑠金”、“三人成虎”等等,都在形容民眾謠言之“厲害”。這些對黨和政府的“隱性攻擊”從破壞政府公信力、影響百姓群眾對社會形態和政治制度的信任,消解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有意激化矛盾,將社會的陰暗面在傳言中強化,并不斷放大,給社會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這些語言行為的產生和傳播,不僅讓人們產生社會墮入黑暗的錯覺,而且對社會穩定破壞巨大,解構推動社會前行的動力。

(二)損害國家形象

“負能量”網絡信息的背后,部分是社會成員無意識之舉,但更多的是敵對勢力在網絡領域有組織有預謀而為之。在西方敵對勢力插手或者指使下,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員經常將西方價值觀以各種形式植入網絡,哄抬歷史虛無主義,從國民意識形態入手,企圖改變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對中國歷史的認知。這些“隱性攻擊”手段,建立的輿論陣地,并制造輿論爭端,惡意捏造事實,在西方勢力的支持和利益的驅使下,使得網絡信息領域的“反動輿論”,形成產業并滲透到互聯網的各個角落,形成一批專門“網絡水軍”。他們有組織地引導熱點新聞、突發事件的網絡輿論、謠言惑眾,這些行為不僅嚴重污染網絡生態,侵害每個個體的權益,而且更損害國家形象,影響社會穩定。

(三)加劇社會恐慌

互聯網在中國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在中國統計數據顯示:已超過四億人和微博和微信用戶。超過三分之一的中國人都可以通過手機或其他科技產品和網絡終端成為信息的接收者,同時也可以成為社會熱點議題的發言者。信息在網絡上的傳播,會呈現病毒式裂變發展。利用這些特點“化攻擊于無形”,原有的網絡生態被打破,網絡與現實的界限變得模糊;而一些網絡謠言對我黨和政府攻擊方式無孔不入,網上所出現謠言信息,裂變式的傳播便很容易成為引發社會恐慌的爆點。利用人民大眾求新、獵奇、渴望被關注的心理狀態,發布一些所謂的“內幕”、“真相”,所實施的“隱性攻擊”,不明真相的人們出于個人情感或心理狀態的需要,使信息發生“裂變”式傳播,其影響范圍和力度不可估量。網絡謠言傳播對社會帶來的危害,政府部門要積極對待、妥善處置;要去破解、彌補其危害帶來的后果,需要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和社會成本。有的謠言甚至會引發社會恐慌,導致對社會正常秩序造成難以愈合的破壞。

四、應對對共產黨和政府隱性攻擊的對策和手段

網絡上對黨和政府的“隱性攻擊”作為解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力量,意識形態領域的毒瘤,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其危害,牢固樹立科學的社會主義價值觀,自覺抵制并將其徹底清除。在普及教育的同時,應對這些在網絡領域意識形態的“隱性攻擊”,我認為更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提高大眾對網絡信息認知,提升辨別“隱性攻擊外衣”的能力

馬克思早就點破過資產階級慈善事業的虛偽性,指出這種慈善盡其可能地做大排場,做成一場社交盛事,無非就是為了彰顯他們的善心,更重要的是彰顯他們的雄厚財力與影響力。為了維護自己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霸權,又對社會主義陣營不斷的發難和攻擊。

提高大眾對網絡信息的辨識能力,認清“隱形外衣”下所掩蓋的內容本質,讓大眾在接觸到這一類信息時,能夠很好的辨別信息推廣的目的和可能導致結果,從自身抵制、摒棄這一類信息的繼續傳播,是根治這一類網絡信息破壞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殷建光老師曾寫《七條底線全體網民應該共守》一文中倡導共守“七條底線”,以構建文明網絡世界。其七條底線分別為:一是法律法規底線;二是社會主義制度底線;三是國家利益底線;四是公民合法權益底線;五是社會公共秩序底線;六是道德風尚底線;七是信息真實性底線。 七條底線比較好的契合了新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要求,可在為新時期我黨和公民進行網絡信息辨別的基本準則中加以參考。

(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強化馬克思主義網絡陣地建設

習近平主席在北京大學考察師生座談會間強調:“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彼麖娬{,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確立反映全國各族人民共同認同的價值觀“最大公約數”,關乎國家前途命運,關乎人民幸福安康。 這些論斷,深刻闡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戰略性、基礎性、全局性的意義。在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指引青年學生健康成長、建功立業。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下成長起來的“網絡信息軍隊”,在當前社會必將能夠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貢獻強大的社會正能量。

通過多種培訓、培養方式,加強網絡管理和引導隊伍的建設。

猜你喜歡
網絡信息意識形態共產黨
共產黨為人民百年千年萬年
共產黨是好琴手
共產黨頌
共產黨到底是共產黨
淺談高校網絡信息安全問題與對策
網絡信息下高中生投資理財觀念培養
意識形態、文藝、宣傳與百姓生活
文化軟實力發展與我國意識形態安全
二胎題材電視劇的多維解讀
西方涉華紀錄片意識形態的建構與展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