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權力再建構:解讀村委會與村民關系均衡發展過程

2016-11-24 20:11張蝶
2016年33期

張蝶

摘 要:政府權力,來自于人民,社會在變化,人民的需求也會隨之改變,因此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政府權力通過不斷的消解與重構來適應當前的發展需求。在此過程中,權力的消解和重構呈螺旋式交叉進行,共同推動社會的進步。

關鍵詞:社會監督;權力制約;權力消解;權力重構

馬克斯·韋伯認為 “權力意味著在一定社會關系里哪怕是遇到反對也能貫徹自己意志的任何機會,不管這種機會是建立在什么基礎之上?!眴?薩托利則認為,“權力是發號施令,國家權力依靠合法的暴力壟斷而發號施令?!痹诠P者看來,權力就是由社會沖突走向社會合作,再走向社會沖突這樣一個循環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力量,有最終決定權。但由于人的主觀能動性和理性決定人會對自己做出最有利的選擇,為防止權力的擁有者和使用者對其他“弱勢”群體做出有損其利益的事情,我們必須對權力加以制約,尋求其間的權力平衡點,維持穩定的社會秩序。

一、權力制約

權利的制約,可以是多方面的??赡苁强v向的制約,即上級對下級的約束,這是一種單方面的約束,直接通過行政命令來實現對下級的約束;也可能是橫向制約,就好比洛克提到的三權分立,通過平級間的相互約束來達到權力制約的目的;當然,還有一種約束來自于下層對上層的制約,筆者把這種約束稱之為“逆向制約”,它通過媒體或者輿論,利用眾人的力量形成對政府權力的壓制,進而達到制約政府權力的目的。

根據權力制約主體的不同,我們把它簡要分為兩個部分:

(一)內部制約。內部制約,顧名思義就是以權制權,當然,這里所說的以權制權并不是說以更大的權力來制約低一級的權力,他們不是上下級的關系,而是通過權力間的相互約束,相互平衡來進行內部控制,他們之間是一個平行的關系,不存在誰大誰小。

內部制約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洛克和孟德斯鳩。洛克認為,“國家有立法權、執行權、對外權三種權力,每一種國家權力都要由一個相應的特殊機關來掌握,不能全部由一個機關來掌握,三種權力不是平行的關系,但也應當相互制約、協同行動?!彪m然在洛克的觀點中,實際上注重的是立法權與行政權兩權分立,但不難看出,權力間的相互制約已經有了雛形。在此基礎上,孟德斯鳩對權力的制約理論進行了一個質的升華。孟德斯鳩認為司法、立法和行政這三種權力必須分開,而不能彼此合并?!爱斄⒎嗪托姓嗉性谕粋€人或同一個機關之手,自由便不復存在了如果司法權同立法權合而為一,則將對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專斷惡權力,因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權同行政權合而為一,法官便將擁有壓迫者的力量?!?/p>

(二)外部制約。外部制約是對內部制約的補充與說明。它是指社會各階級、民族、行業、組織等各利益群體為實現自己合法的、不斷變動的利益訴求要求對權力進行調整或者約束。郭道暉曾指出國家和社會屬于兩種不同的質態,可以用社會權力來制約國家權力。他將“社會權力”定義為“社會主體以其所擁有的社會資源對社會的支配力?!薄斑@些社會資源可以形成某種統治社會、支配社會,進而左右國家權力的巨大力量?!雹匐S著社會的發展,個人與組織對政府權力的監督也成為了制衡權力過大的重要途徑之一。

權力的制約不僅可以很好的監督政府,促使行政人員做到依法辦事,還可以促進社會的公平與公正,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與社會秩序。但隨著人們意識形態的變化,群眾對政府官員的要求不僅僅停留在保證其自身的清正廉潔,控制政府權力的過大過多,更重要的是還要親民、愛民、為民。這就要求政府官員緊密聯系群眾,了解群眾的需求,保證群眾的根本利益,切實做到為人民服務。

二、權力消解與重構

幾年前,G村為改善村民的用水質量,引進自來水項目,并定期向村民收取水費用于維護管理設施,但是由于一些客觀因素,維護成本增加,村里決定增收水費。這件事情引起了村民們的不滿,于是由最開始的“貪污”輿論發展成為了集體罷水費。為解除村民猜疑,最終村委會把收水費的過程“公開化”。由村子里的村民自行收費,按順序每戶收取一個月的水費,最后把總數上報到村莊財務處并進行公示,并對自己收取月份的水費負責。收了一年,弊端出現了,因為大家農忙時沒時間收取水費,農閑時大部分人家都出去打工,很難收齊水費。在多次反映下,最終村委會與村民達成了一致協議:村委會收回水費收取權,保證水費的公開透明,水費價格不變,對于水管維修金額,村民按戶出資維修。最終保證了水費的收取以及水管的正常運行。

(一)權力消解。權力消解,是指在當前自治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狀態下,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政府對內部權力進行一個打散或去除的過程,以使自治能夠順利有效的進行。恩格斯指出:“權威與自治是相對的東西,它們的應用范圍是隨著社會發展階段的不同而改變的”,當此前權力的運用已經阻礙了社會的發展,造成社會的沖突與矛盾,這就說明權力的天平已經發生傾斜,需要內視權力內部運行機制是否已脫離原來的軌道,外視權力的運用是否偏離了群眾的意愿。

在案例中,村民為控制水費,與村委會形成對抗,最終使村委會下放收水費的權力。這是自治過程中政府權力消解的過程。在村民的壓力下,政府權力被消解,是社會的外部制約對政府權力的影響的結果??梢钥闯鲎灾卧谵r村社會中得到了一個有效的發展,他可以削弱或消解政府權力,限制中央集權的發展。

(二)權力重構。孫中山在《三民主義》中曾把人分為三類:先知先覺,后知后覺,不知不覺。處于先知先覺的政府始終要保持其領導地位,以帶領不知不覺的群眾向前發展。政府始終作為人民的先鋒隊引導著人民前進,道路是崎嶇的,雖然一些不合理的權力會被淘汰,但政府始終具有帶領的作用,并且在不斷的實踐中更加完善自身的權力層,保證其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帶領群眾向前進。

案例中,政府權力被“解散”,為維護秩序而進行了“放權”,而后又得以恢復,最終達到了政府權力與村民利益相互平衡的狀態。在筆者看來,這是一個政府權力重構的過程。政府權力重構的結果可以分為兩個方面:第一,強化了政府權力;第二,弱化了政府權力。在案例中實際上是強化了對社會管理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在這個過程中,政府維持社會公平、穩定、保障的社會管理職能正在逐步加強,但并不與村民自治形成對抗的關系,兩者均是為了社會的發展。

三、結語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學而優則仕”的說法,作為一個具有兩千多年封建專制主義的歷史國家,官本位思想和權威崇拜已經根深蒂固,權力對各階層的吸引力有增無減。隨著民主意識的不斷提高,權力有了新的詮釋,由單方面的行政變成了協商處理,并且社會權力制約政府公權力已經涉及整個社會權力的配置和結構在此過程中,政府不可避免地需要對于自身進行職責重構,完成自我轉型,以實現政府權力與社會權力的相互制約和良性互動。在過去的 30 年里,中國以“政府主導型”的發展模式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但是,隨著民主進程的不斷深化,各種矛盾相互碰撞,使得政府“主導”的局面面臨窘迫的困境,一方面是自身對全局的掌控和引導,另一方面是民眾民主意識的提高,兩者相互碰撞,尋找新的發展途徑來平衡官民之間的關系已經成為當前行政工作的重點。政府的放任會導致民粹主義的發展并最終阻礙中國的進步,政府的集權又會擴大官民之間的矛盾并造成沖突,唯有政府權力的不斷的在解構、重建中完善,保持其先進性,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保證其對社會發展方向的引導作用,最終更好的發展社會主義道路。(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 馬克斯·韋伯.《經濟與社會》(上).林榮遠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

[2] 洛克.《政府論》(下).商務印書館.1964 年版.89.

[3]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商務印書館.1961年版.156

[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53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