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導城市消費對接旅游消費的異地養老模式探索

2016-11-24 20:35劉俊張平于代松張曉惠
2016年33期
關鍵詞:養老模式旅游

劉俊張平 于代松 張曉惠

摘 要:我國城市養老問題日益嚴重,本文在探討傳統四種養老模式及其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資產置換對接旅游養老的養老模式,提出城市老年人群退休以后可將自己在市區的生活資產通過一定渠道與市區周邊旅游資產進行置換,同時旅游資產互換也可以為購買旅游資產的老年人群,以最低的成本在全國各地進行旅游。緩解老年人群不斷增長對于現有養老服務業的壓力,盤活老年人群資產,為城市具有一定消費水平的老年人提供養老新思路。

關鍵詞:養老模式;旅游;資產置換;異地養老;互換

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加深,城市養老問題日益嚴重,更為嚴峻的是我國是在經濟并不發達,人民并不富裕的情況下進入老齡社會的,“未富先老”的特征非常明顯。預計到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2.48億,老齡化水平達17%。到2050年,中國將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屆時我國人口每三個人中有一個老人。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給我國老齡公共服務和社會化養老服務帶來較大壓力,急劇增長的社會養老需求與社會化養老機構發展滯后的矛盾日益突出。

一、我國當前城市養老的四大模式

(一)家庭自助養老模式。家庭自助養老是指老年人住在自己或子女家里,以自我照顧為主,或其子女提供贍養、服侍服務,從而讓老人安享晚年,這是一種傳統意義上的養老模式,這種模式相對成本低,老人生活在熟悉的地方也會讓人更舒心。

(二)商業集中養老模式。商業集中養老是指以營利為目的的投資公司通過設立養老院、老年公寓等社會機構作為養老場所,為老年人有償提供各類養老服務的養老模式。老年人則依靠養老基金、親人資助進行養老,但這種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有償性。

(三)社區幫扶自助養老模式。社區幫扶自助養老是指老人住在自己家里,但一些專業性服務如醫護、家政、及精神慰藉等則需要依托所在社區提供,并相應承擔一定養老服務費用。

(四)公共福利救助式養老。公共福利救助式養老主要是針對孤寡老人或者沒有后續收入來源的老人,政府通按照一定標準篩選入住的老人,并為其提供養老服務;或由當地社區負責照料孤寡老人,政府或民政部門給與一定經濟補貼

二、當前城市養老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養老居住需求與自有資產閑置之間的矛盾。這里所指資產閑置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老年人的房產擱置。目前很大一部分中高端老年群體,他們面臨的問題之一就是資產閑置。另一類則是旅游景區的旅游休閑資產閑置。尤其是城市周邊很多生態環境好的資產包括景區,賓館、飯店等。

(二)城市老人養老服務產品單一,規模效應低下。我國養老模式具有隨機性,零散性,不規范性等特點,除少數大規模養老服務機構外,老年人群很少集聚。家庭自助養老主要是老人自助養老或子女贍養老人,一般存在明確的家庭界限,談不上規模效應;而商業集中養老與社區幫扶自助養老雖在一定程度上將養老服務資源進行了集聚,但是這種集聚是簡單的人口匯集,并沒有激發潛在消費活力。

(三)養老產品與服務供給不足,養老生活水品較低。受職業、經濟收入、受教育程度、健康狀況等多種因素制約,老年群體存在著不同類型與不同需求,而當前的養老模式千篇一律,很少考慮老年人個性化需求。傳統養老很少考慮老年人精神層面的需求,比如有效的交流,自我的價值體現等。老人就越缺乏與人的溝通交流,內心就變得更為孤獨。

(四)養老市場規模巨大,但養老市場健康度較差。中國老年消費市場的主體規模巨大,市場若開發及時合理,無疑將快速推動老年產業發展壯大,使之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但在我國,老年產業發展緩慢,嚴重滯后。尤其針對那些具有消費能力及水平,擁有不少資產的老人,他們的消費參與將極大地拉升我國經濟的發展。

(五)養老產業發展前景美好,但傳統模式缺乏可持續性。我們雖不否定傳統家庭養老模式的作用,但該模式未來已不適應人口老齡化形勢。同時我國養老機構床位總體不足、設施不齊全、管理落后、護理人才缺乏等諸多問題,這些都使得很多老年人不能或不愿意到機構養老,社區幫扶自助養老雖是一種結合了家庭自助養老與商業集中養老的優勢,但這種模式將諸多要求、希望完全寄托于社區,而不對社區能力范圍進行衡量與扶持。社會福利救助養老的最大問題就是資金來源得不到有效解決,不具有可持續性。

三、引導城市消費對接旅游消費的異地養老模式運作思路

首先是對城市老年人群生活資產和市區周邊人群旅游資產進行評估,直接互換所有權,價值低的房產擁有人再支付一定互換差價給價值高的房產所有人。城市老年人群不僅能夠擁有景區資產所有權,同時還能夠獲得一次性差額現金流用于改善日常生活。為追求景區資產效益最大化,老年人群在購買景區資產后,還可以委托物管進行租賃管理。景區資產具有很明顯季節性,淡旺季明顯。而通過資產互換來到旅游景區這部分人群一般具有較高消費水平。他們可能會在某一個旅游景區住上一段時間,可以通過和異地旅游資產進行置換,剩余時間又會到其他地方旅游。

四、項目運作的風險及建議

(一)政策風險。由于農村宅基地的置換或者說交易存在法律風險,在具體實施該模式過程中,要以長遠的眼觀來簽訂合同,可附屬條款,如屆時按照政策變動情況,做出相應賠償,按市價補差價等措施?;蛞淮涡灾苯淤I斷使用權,以斷絕各種可能出現的政策變動風險。

(二)老人健康風險。項目運營過程中,要注重增加旅游景區醫療基礎設施建設,引進優秀醫療人才,景區醫療可與城市大型醫院進行合作,只有醫療得到保障,老人才愿意到景區養老。

(三)信用風險。我國目前房價過高,在項目運作過程中可以對房屋進行適當折扣,針對每一戶提取一定比例風險準備金建立資金池,進一步降低房價變動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在整個項目開展過程中,尤其針對資產置換雙方,一定要將所有風險告知雙方,簽署相關合同或協議。

(四)管理機構可持續性風險。為切實防范管理機構的信用及運營能力的問題,在整個項目運營過程中要引入中立第三方對管理機構進行監督與測評。針對服務人員可持續性問題,在旅游景區的管理過程中,要貫徹“以老養老”,即相對低齡老人照顧高齡老人。

(五)房屋產權無法有效處理的風險。由于目前的住宅使用期限為70年,在估價過程中對使用年限較久的老房子,房屋估值時已進行了考慮,這樣抵押給金融機構的房屋實際價值可能比金融機構預計發放的貸款總額高,降低金融機構的風險。(作者單位:1.西華大學經濟學院;2.九三學社成都市委員會)

本文受“2016年成都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資助,項目編號:2016R27。

參考文獻:

[1] 丁姍.中國旅游地產開發研究[D].復旦大學,2009.

[2] 黃亮.旅游房地產概念解析及相關問題探討[J].生產力研究,2015.

[3] 劉宇.山岳旅游地產開發策略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

[5] 張麗.中國老年住宅項目開發與經營模式研究[D].山東大學,2011.

[6] 徐巧.成都太極文化養生與旅游的互動研究[J].搏擊,2014.

[7] 張明明.我國旅游地產投資分析[D].天津大學,2008.

[8] 葉檀.以房養老不如以房租養老[J].國土資源導刊,2013.

猜你喜歡
養老模式旅游
我們一起“云旅游”
小A去旅游
發展“互聯網+”老齡服務產業的困境與對策探析
溫州“老人公寓”養老模式的經驗特征
我國互助養老的實踐現狀及其反思
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困局何解
農村空巢老人居家養老保障模式與對策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戶外旅游十件貼身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