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電器產品閉環供應鏈運營策略研究綜述

2016-11-24 23:52康凱陳紅
2016年33期
關鍵詞:運營策略

康凱 陳紅

摘 要:目前我國已經成為電子電器產品消費大國,每年淘汰的廢舊電子電器產品的數量不斷增長,促進電子電器產品閉環供應鏈的有效運行是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本文以電子電器產品回收再制造的閉環供應鏈為研究對象,回顧了近十年國內外基于電子電器產品閉環供應鏈運營策略的研究成果,將供應鏈上的運營策略分為:設計策略、回收再利用策略、定價策略和政府干預下均衡策略四種,在此基礎上指出了現有電子電器產品閉環供應鏈運營策略研究存在的問題及未來具有研究潛力的重要方向。

關鍵詞:電子電器產品;電子廢棄物;閉環供應鏈;運營策略

一、引言

隨著技術和經濟的快速發展,電子電器產品(EEE,electrical and electric equipment)在人們工作和生活中使用越來越廣泛。而電子電器產品具有更新速度快、壽命周期短、技術含量高、銷售量逐年迅速遞增等特點,從而導致電子廢棄物(WEEE,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ic equipment)數量與日俱增,成為全球性污染問題。[1]

由于電子廢棄物兼具資源性和危害性雙重屬性,的許多國家越來越重視電器電子產品閉環供應鏈的建設問題,并不斷推出相關法規促進電子電器產品的回收再利用。[2]我國也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結合本國國情,推出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2001)、《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中國WEEE指令)》(2009)等一系列法律法規。與此同時,電子電器產品的閉環供應鏈管理問題也逐漸得到企業管理者的關注,如佳能、惠普、IBM等大型企業已經對其廢舊產品進行回收,在取得了一定經濟利益的同時也收獲了良好的經濟效益。[3]

政府和企業對電子電器產品閉環供應鏈的重視,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不同于以往閉環供應鏈研究的原因是,電子電器產品具有更新速度快、技術含量高、廢棄數量巨大等特點,同時由于當今世界對環境污染和資源消耗的關注,該閉環供應鏈的目標主要不僅僅是成本利潤,更具有兼顧經濟、環境和社會因素的特點。本文對2005至2016年間關于電子電器產品閉環供應鏈的文獻進行了系統的收集和分析,將從設計策略、回收再利用策略、定價策略和政府干預下均衡策略四個層面對現有研究內容進行分類分析。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文獻獲取范疇及途徑

本文對電子電器產品閉環供應鏈運營策略相關的文獻進行了全面的搜索,搜索的外文數據庫和網絡出版商包括Elsevier SD、Wiley on line library、SCI、以及谷歌學術等,外文查找的關鍵詞包括“EEE\WEEE\e-waste+supply chain/closed loop supply chain”、“electrical and electric equipment\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ic equipment\e-waste+supply chain/closed loop supply chain”等。中文搜索的數據庫主要源自中國學術期刊網搜索關鍵詞為“電子產品/電子電器產品/電子電氣產品+供應鏈/閉環供應鏈/綠色供應鏈”、“電子產品/電子電器產品/電子電氣產品+綠色物流/逆向物流”,并對影響力高的文獻的參考文獻進行了篩選。

根據《WEEE》中對電子電器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要求(產品設計、分類回收、處理方法、回收再循環)將電子電器產品閉環供應鏈策略分為4類:設計策略、回收再利用策略、定價策略和政府干預下均衡策略。[1][3]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1、設計策略

以往文獻中電子電器產品供應鏈設計策略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針對電子電器產品的整個閉環供應鏈網絡設計,另一方面是促進產品循環流動的產品設計。

(1)供應鏈網絡設計

對供應鏈網絡設計的研究很大一部分是對現有電子電器產品閉環供應鏈運營情況的分析,進行可行性探討或提供了建立閉環供應鏈的方法建議。Zoeteman等人通過對全球電子電器廢棄物來源、規模、情況等進行了分析,將全球WEEE處理分為四種:①區域內處理。②出口或轉儲。③全球低水平再利用。④區域高水平回收再利用,并指出隨著電子電器廢棄物數量的不斷增加,在區域內建立起閉環供應鏈更有利于資源有效利用。[4]

電子電器產品整個閉環供應鏈的設計問題和一般產品相比主要區別在于:電子電器產品的閉環供應鏈設計不僅僅考慮經濟利潤,往往會考慮環境因素、政府約束和電子電器產品自身的特性。Nagumey 和 Toyasaki考慮各決策方的平衡,建立了多層次的電子產品逆向物流網絡模型,并論證了在一定的條件下,各決策方的最優策略存在平衡。對電子電器產品閉環供應鏈設計的方法主要包括:數學規劃法(線性、非線性規劃、目標規劃、整數規劃等)、系統動力學方法以及物質流法。Georgiadis等人運用系統動力學模型分析了生態威脅、環境可持續性、電子電器產品閉環供應鏈可持續性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同時Chung.C.J等人也將環境因素考慮在內,從產品設計和制造工藝設計兩個角度出發,研究了一個買家一個供應商的集成庫存管理模型,并增加了由于提高產品性能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成本,指出產品設計和其生命周期是相互作用的,并且可以通過產品的綠色設計、綠色制造來減少庫存持有成本。[5]

我國對電子電器產品閉環供應鏈網絡設計的探索集中在以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為目標,在政府限制下實現最優。宿麗霞,王兆華等從研究閉環供應鏈系統循環效率和對環境影響的角度出發,應用物質流方法構建了該系統循環效率模型,并指出通過使用綠色生產技術和綠色設計可以提高可循環利用物質的量,降低最終廢棄物的排放量,提升閉環供應鏈的環保效益。

除了上述內容外,還包括了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或第三方平臺的優化問題。王發鴻,達利慶等在分析國內外廢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方式和逆向物網絡平臺選擇的基礎上,考慮了法律法規的約束設計了電子類產品逆向物流網絡的一般結構形式。廖劍鋒,位磊等結合RFID技術的優勢,提出將基于RFID的物聯網技術融入電子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構建出一種閉環供應鏈物聯模型:制造、供應和回收,創新性的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電子電器產品的閉環供應鏈中。

(2)產品設計

環保性和經濟性是驅動產品生態設計的兩大驅動因素,在產品設計階段決定了產品70-80%的性能,環境友好型設計主要包括兩種:面向環境的設計DfE(design for environment)和面向再利用的設計DfR(design for recycle)。對于產品設計的研究,從電子電器產品閉環供應鏈的角度而言除了加入環保因素外,更多的傾向于有利于再回收的設計,對DfR闡述的比較明確的是Chan,J等人,其研究指出在對產品進行設計和物料選擇時要綜合考慮設計對產品性能的影響,對環境的影響和再利用或廢棄時的處理成本三個因素,并且給出了一種多標準選擇策略。

2、回收再利用策略

回收再制造是電子電器生產企業得以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6]電子電器產品的回收方式主要包括三種:流通到二手市場賣給低級消費者再使用、回收處理后再制造和廢棄三種。本研究的回收策略主要是指:再利用、再制造過程中回收模式的選擇策略、回收商選擇策略以及逆向供應鏈構建策略、供應鏈中回收率再利用率相關策略。以下分析將所得文獻分為兩部分:一是涉及回收商選擇、回收契約、回收模式選擇策略的研究,一是涉及回收率、再制造率的再生產策略的研究。

(1)回收模式選擇

2010年前,關于回收模式探討最多的是三種回收體系:由制造商主導的,零售商回收后再交由制造商的OEMT模式;生產相同或相近產品的生產商成聯合體共同回收的模式(PROs);以及第三方負責回收的TPT模式。溫素彬,薛恒新分析了生產者責任延伸框架下的兩種不同回收模式:專用品回收體系和共用品回收體系。計國君,黃位旺等人基于博弈論的視角,研究企業在面臨單獨回收、集體回收兩種回收責任時,企業再制造策略的選擇以及兩種責任對制造商回收激勵效果。結論表明單獨回收責任對制造商回收廢舊產品的激勵效果更佳,且在該責任下,制造商更傾向于選擇再制造,并給出了對再制造商補貼公式。

除上述兩種回收模式外魏潔和李軍認為在回收法規限制下還存在第三中第三方參與的回收模式,將回收模式拓展為:生產商負責回收(0EMT)、生產商聯合體負責回收(PROT)和第三方負責回收(TPT),并且運用函數法詳細分析了每種回收模式的利潤,為生產者選擇回收路徑提供了借鑒。許民利就我國的廢舊家電產品分析,依據逆向物流的特點,建立了第三方逆向物流參與的結構模型。

隨后,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情況不同、電子電氣產品供應鏈發展情況不同,所以采取的回收模式也不同,許多學者開始將研究重點轉向不同情況下的回收模式或已有模式下的改進及優化。Yu,J.L等人在回顧了中國電子廢棄物的管理現狀(包括試點項目)和立法的基礎上指出:中國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存在障礙的主要原因在于非正規回收模式的存在,并且建議建立一種生產商、政府、消費者三方聯立的資金聯盟來處理回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種正規、非正規回收方式相結合的回收路徑。[5]Dwivedy,M等人研究了印度實施不同電子廢棄物政策下供應鏈回收模式的選擇,并指出在印度現有電子電器廢棄物管理的基礎上,個人回收模式比實施集體回收模式更能增加整個供應鏈的利潤。以上研究都是對于一個制造商的模式,王文賓等人還具體研究分析了兩個制造商相互競爭的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兩個制造商中只有一個回收再制造廢舊產品,另一種情況是兩個制造商都回收再制造廢舊產品,并且給出不同獎懲機制下回收率的變化。

同時除了一般電子產品,學者們還研究了某些特殊產品的回收利用問題,Lin,S.S等分析了特定電子電器產品(含有重金屬、有毒物質,如干電池等)的回收路徑,分別比較了三種回收模式的優劣,并指出生產者責任延伸和成立回收基金并舉的方法更有效。

(2)再制造優化

上文中所分析的策略多指設計、規劃過程中的策略,本文所指再制造優化策略為再制造過程中的具體控制策略,這個過程包括:回收、拆解到變為原材料進行再制造。

再制造過程是電子電器產品閉環供應鏈上一個至關重要的過程,是減少電子垃圾污染、提高資源可利用率的關鍵所在。首先制造商或再制造商要決定哪些回收后的產品可用,Iakovou E等人為分析廢舊電子電器產品的可再利用程度、找出可再利用的部件,采用多目標矩陣的方法,根據部件的剩余價值、環境影響、重量、拆解難易程度等因素制定產品的再生策略。Johnson M R等人研究了電子電器產品從拆解到變為原材料的再制造策略問題,提出了最優再制造計劃(ORP)方法,并且指出衡量廢舊電子電器產品處理效果用再制造產品化率比用回收率更加有效。

3、定價策略

定價策略包括正向供應鏈鏈中產品售價和逆向供應鏈中產品回收價格,主要通過分析企業與企業之間或企業與政府之間的博弈過程,來克服企業間的盲目競爭、規范企業行為,同時提高政府決策有效性,實現企業和社會的共贏。

對定價策略的探究一般都是集中在,某種限制條件下,受不同定價因素的影響,對供應鏈上不同目標權衡下的定價策略。限制條件往往有:回收渠道不同、需求確定與否、是否存在競爭者、政府約束等;影響因素一般包括:新品與再制造產品差別、廢舊產品性能、消費者偏好等。許多學者以供應鏈節點企業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以環境限制、回收率限制或法律限制等因素為約束開展的研究。Mukhopapdhya 等將單一周期下,新產品銷售和廢舊產品回收兩個階段的市場需求函數結合起來,運用 Stackelberg 理論求出制造商的最優決策價格Zheng Y H分析了當政府實施不同的激勵政策時,制造商不同的定價策略。Yijiong 等假設銷售價服從幾何朗運動考慮了用于再制造的廢舊產品的定價問題。

以上文獻并沒有對電子電器產品的定價做出專門的研究,Plambeck,E針對電子產品更新速度快、價格波動大等特征,指出新產品的研發周期對舊產品的使用時間和質量都有顯著影響,并分析了研發周期、技術投入等對新產品價格質量的影響,同時給出定價策略。[3]

Yu,J.L等人指出,許多正規回收系統不能建立的主要原因是會收不到足夠的電子廢棄物,其根本在于正規回收系統給消費者的回收價格小于非正規回收系統提供的。張成堂針對新產品與再制造產品存在銷售價格差異以及廢舊產品有兩條回收渠道的情形,研究了閉環供應鏈系統的回收與銷售定價策略。研究表明,Stackelberg 博弈定價會造成系統效率的損失,而聯合決策定價可以回收到更多廢舊產品,產品售價最低,系統利潤達到最大。并驗證了渠道沖突、成本參數等對供應鏈定價的影響和有關結論的成立。張威研究了政府約束下廢舊家電回收再制造閉環供應鏈定價決策問題,并討論了三種不同銷售、回收渠道下政府約束下對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定價策略的影響。

4、政府干預下均衡策略

廢舊電子電器產品的數量不斷增加,為減少電子垃圾對環境的污染、提高資源利用率,各政府、地區都在積極促進電子電器產品閉環供應鏈的運行,尤其是促進電子電器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

相關政策法規按照作用對象不同可以分為:作用于產品設計、生產環節、作用于回收再利用環節和作用于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禬EEE》是作用于整個生命周期的法律,對電子電器產品的產品設計、分類回收、處理方法、回收再循環等四個方面均作了明確規定,這些法律法規有助于明確供應鏈上節點企業的責任。

不同政策下電子電器閉環供應鏈(尤其是逆向供應鏈)的運營問題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Perez-Belis指出政府對電子廢棄物處理的限制直接影響到電子電器產品整個生命周期,[1]Plambeck,E研究了不同電子廢棄物處理法規對新電子產品上市的影響。[3]

首先是政府對閉環供應鏈施行不同補貼政策時制造商或再制造商的策略選擇問題,為政府和企業制定有效策略提供決策依據。政府補貼政策主要是激勵供應鏈上節點企業積極參與電子產品的回收,鐘永光等人設計了政府激勵機制:政府根據生產商當年回收且正確處理量與當年家電及電子產品廢棄量的差額稽征處理基金;當年回收且正確處理量達不到當年廢棄量的一定比例時,根據差額征收懲罰費用。Spriya Mitra和Scott Webster研究比較了政府單獨補貼再制造商單獨補貼制造商和同時補貼兩者的不同結果。Aksen等研究了政府作為領導者最小化單位補貼,企業作為跟隨者最大化凈利潤時支持性政策和立法性政策對政府補貼金額的不同要求。

其次是政府實施懲罰政策時對閉環供應鏈決策的影響,王文賓、達利慶等人做了一些列的相關研究,討論了國內外WEEE的立法及我國生產企業對回收基金的反應,表明實行生產商負主要責任的閉環供應鏈責任制是WEEE回收再利用的合理可行策略。

不同責任框架下企業的策略選擇問題也是學者們經常研究的方向,談及責任框架不得不說明的是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EPR)。EPR是指國家未來應對廢棄產品問題所制定或認可的,用以引導、促進與強制生產者承擔延伸責任的一系列法律規范,包括生產者的責任與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調整機制兩個方面的基本內容。Johnson,M.R和Dwivedy,M分別研究了不同EPR框架下回收策略的選擇,Johnson,M.R是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分析電子電器廢棄物回收政策對再制造活動的推動作用,Dwivedy,M以印度為例論述了當政府實施不同的EPR政策時,不同的回收策略的選擇。Lin,S.S指出當政府要求生產者承擔回收責任時,相關回收模式和回收價格的選擇策略問題。Cao,J等人研究了政府對電子電器產品實施生產者責任延伸(EPR)后供應鏈運營策略的變化,分別考慮了政府對電子廢棄物生產處理過程進行懲罰和補貼時供應鏈運營策略的變化,并用博弈模型進行分析,指出政府的有效干預能促進資源的再利用、節約供應鏈成本、提高供應鏈利潤。

除上述分類外,還要許多學者將政府作為閉環供應鏈上的一個決策主體,張漢江等人,將政府也作為閉環供應鏈中的一個決策主體,運用以政府領導制造商回收商跟隨的斯坦伯格主從博弈模型,對政府不參與決策和參與決策這兩種情形求解了其短期均衡,通過對均衡結果的分析論了政府決策的績效以及對閉環供應鏈的影響,同時還討論了政府決策對制造商和回收商之間企業的影響。

三、結論與展望

(一)目前研究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外對傳統供應鏈的研究已經日臻成熟,但電子電器產品閉環供應鏈管理隨著電子產品數量規模的增加,依然存在著很大的開發潛力。本文基于對已有相關文獻的回顧,發現基于電子電器產品閉環供應鏈運營策略的研究中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1、在對電子電器產品閉環供應鏈的研究中多數學者將重點放在逆向供應鏈的研究上,本文所選擇的文獻中將研究重點放到逆向供應鏈運營問題上的占大多數,而在電子電器產品供應鏈上主要增值部分還是正向供應鏈。

2、在電子電器產品供應鏈的運營中,一方面涉及多維度效用的權衡(如環境、經濟成本),另一方面戰略性決策涉及長期的規劃(如選址決策)還面臨政府法規和市場的不確定性,所以決策者的風險偏好也會對運營方案的制定起決定性作用,不過現有研究對于這一視角的思考甚少。

3、在研究供應鏈上的定價策略時,主要是運用Stackelberg主從博弈的方法去描述、解決問題,正向供應鏈上用這種方法分析由來已久,但是在逆向供應鏈上,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都發生變化,運用Stackelberg主從博弈缺乏確鑿的理論和現實基礎。

4、現階段對電子電器產品閉環供應鏈運營策略的研究,一般都是在企業被動的前提下構建的,是受制于政府環保要求(征收回收稅費、限制回收率或再制造率等)不得已做出的讓步或權衡,實際上市場才是資源配置的最終調解者,政府的宏觀政策干預只是輔助方案,以往的研究大多忽略了市場上消費者對環保產品的認同度,也極少有模型探究企業主動進行環保運營的激勵因素。

5、電子電器產品供應鏈與一般產品供應鏈的主要區別在于:附加值高、時效性強、更新換代快,而以往對電子電器產品的研究都局限在單周期,鮮有考慮產品時效性和開發、銷售周期對產品價格(售價、回收價格)和質量(新產品質量和廢棄后產品質量)的影響的研究。

(二)未來研究方向

1、基于目前各國對電子廢棄物管理的重視和世界資源的緊張形勢,不同政策下逆向供應鏈的管理的問題會依然是未來的研究焦點。而且以往的研究重點都是在政府對制造企業征收回收費用形成回收處理基因,然后再將回收處理基金用于電子廢棄物的回收和處理,這種情況往往不能激勵企業的環保創新,屬于拆東補西并不能從本質上做到綠色環保。而電子產品的性能和回收過程中拆解難易程度、廢氣處理時對環境的損害都是在設計、生產階段決定的,所以,政府如何有效激勵企業進行環保創新才是保證閉環供應鏈順利進行的關鍵。

2、電子電器產品周期性因素應該考慮到閉環供應鏈的運營中,一方面產品周期的長短對其他因素的影響應該考慮到運營策略中。因為新產品的推出會影響舊產品的使用,同時更會影響淘汰舊產品的質量以及隨之而來的一些列回收處理工作。

3、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加,再生、環保、低碳等綠色概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此考慮消費者環保意識對市場的影響和決策者環保意識對其決策行為的影響會是以后一個重要研究方向。

4、以往文獻的研究對于二手產品市場的研究很少,而目前的現實情況是很多產品沒有“過期”就已經被淘汰了,二手產品的壽命、檢測、認證機構都還處于缺位階段,這個問題在電子廢棄物的處理中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作者單位:河北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基金項目:嵌入式視角小供應鏈網絡治理模式的形成與效能機制研究(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20121317110012;京津冀協同發展下生產者延伸責任制治理研究(河北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大項目)zd201505

參考文獻:

[1] Pérez-Belis V,Bovea M,Ibá?ez-Forés V.An in-depth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ontext:Trends and evolution[J].Waste Management & Research the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lid Wastes & Public Cleansing Association Iswa,2015,33(1):3-29.

[2] Kiddee P,Naidu R,Wong M H.Electronic waste management approaches:An overview[J].Waste Management,2013,33(5):1237-1250.

[3] Plambeck E,Wang Q.Effects of e-waste regulation on new product introduction[J].Management Science,2009,55(3):333-347.

[4] Zoeteman B C J,Krikke H R,Venselaar J.Handling WEEE waste flows:on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in a globalizing world[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10,47(5-8):415-436.

[5] Nagurney A,Toyasaki F.Revers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electronic waste recycling:a multitiered network equilibrium framework for e-cycling[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 Transportation Review,2005,41(1):1-28.

[6] Yu J,Williams E,Ju M,et al.Managing e-waste in China:Policies,pilot projects and alternative approaches[J].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2010,54(11):991-999.

猜你喜歡
運營策略
廣西小微企業移動電子商務運營策略分析
廣播微信公眾號運營探索
淺析“吳曉波頻道”的內容生產及運營策略
關于傳統媒體微信公眾號編輯與運營策略分析
獨立學院微信公眾平臺建設的研究
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運營策略與管理方法研究
微信公眾號運營中的問題和對策
微信平臺運營現狀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