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城鎮化進程中環境倫理問題研究

2016-11-24 10:52李晶
2016年34期
關鍵詞:人類中心主義環境問題

李晶

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人口大量地向城鎮地區聚集。農村人口對農村的生態的依賴程度降低,農村生態問題日益嚴峻。本文旨在研究農村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環境問題,以此來揭示農村生態環境惡劣的某種作用機理,并嘗試運用哲學的方法獲得某種規律,進而提出解決方法及應對策略。

關鍵詞:農村城鎮化;環境問題;生態學馬克思主義;人類中心主義

一、十二五背景下的農村城鎮化發展進程

城鎮化也可叫做城市化,是指隨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社會由以農業為主的傳統鄉村型社會逐漸轉變為以工業(第二產業)和服務業(第三產業)等非農產業為主的現代城市型社會的歷史過程。

中國城鎮化經歷了兩大階段,分別是傳統模式下的城鎮化和新型的城鎮化。我國在總結國外發展城鎮化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將新型城鎮化界定為: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本,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生活質量的城鎮化;是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的城鎮化;是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①新型城鎮化的提出對我國現代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也將是我國歷史上最有重要意義的發展階段,要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必須以堅定的意志推進城鎮化。

二、農村城鎮化進程中環境問題

農村城鎮化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但在農村城鎮化的進程中,我們必須要注意到生態環境問題,環境問題是農村城鎮化的副產品,嚴重影響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如何科學地處理農村城鎮化進程中的生態環境問題,關系到我們是否能夠較好的進行新農村建設這個關鍵議題。農村城鎮化進程中出現的生態環境問題的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第一,土地污染。隨著人口的飛速增加以及工業生產的迅速發展,土地作為人類生存的必備資源在近些年來承受著極大的壓力。由于近年來鄉鎮企業數量迅速增加,加上其布局比較分散、經營方式粗放,導致工業“三廢”的排放量居高不下,加上農用化學藥品以及開發礦藏造成的污染,導致了大面積的農田土壤質量下降,土壤污染問題嚴重。

第二,水污染。水污染具體表現在: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流失進入水體,工業的廢水、廢料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有些甚至未經處理就直接流入河道或就地處置,再加上水產養殖等活動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等等現象。這些均是導致水體污染的直接原因。盡管近年來各級政府都加大了對水污染的治理力度,工業廢水、廢料的排放達標率也一直在逐年提高,水體凈化科技的資金投入也大幅增加,但任務依然艱巨。

第三,生活垃圾隨處堆放。近些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人口的增加以及鄉鎮企業的發展,農村產生的垃圾越來越多,其成分也愈來愈復雜,生活垃圾以及工業垃圾的隨意傾倒,對農村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其嚴重的破壞,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農村的經濟與社會的持續性的發展。相當多的村莊中并沒有設立垃圾的存放點和回收處,村民習慣于把垃圾隨意地丟棄在門前屋后以及廢棄的溝渠中,這不但影響了村容村貌,還會導致一些惡性疾病的傳播,對農村居民的生命健康構成威脅。

第四,工礦企業的污染。在農村,民眾普遍對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以及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不夠,對礦產資源進行野蠻式開發,破壞資源、浪費資源的現象依然存在,分布在農村周邊的小化工廠、小造紙廠、小水泥廠在環境保護、污染物凈化方面資金投入不夠,煙塵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控制力度、治理資金投入較低,環境形勢不容樂觀。

第五,禽畜糞便以及水產養殖污染。禽畜養殖是農民賺取收入的一個普遍方式。伴隨著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禽畜糞便70 %未經處理直接向外排放,養殖業糞便處理不當引起的惡臭也對農村的空氣環境影響較大。在農村,也存在著部分庭院式的小規模養殖,人畜共處,人畜糞便的處理即是簡單的在房屋旁、道路上晾曬或堆肥,這為蚊蟲、細菌的快速繁殖和惡性疾病的傳播埋下了隱患。

總的來看,農村城鎮化面臨的環境形勢不容樂觀。因此,必須高度重視農村城鎮化進程中的環境保護問題。

三、環境倫理與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支持

根據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伴隨著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的經濟危機,生態危機也同時出現。對于生態危機的原因,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奧康納指出“自然界本身的節奏和周期是根本不同于資本運作的節奏和周期的”。②也就是說人與自然環境的尖銳矛盾是資本主義各種矛盾中的一種具體表現,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把對資本主義的生態批判作為其研究的重點。

持人類中心主義觀點的學者認為,只有人才具有內在價值,非人的一切存在物皆沒有內在價值。究其根本,是主客二分的機械論的自然觀一直支持著人類中心主義的價值觀。非人類中心主義認為,大自然和非人自然物也有內在價值,從而也有道德資格。環境正義要求公平地分配環境資源和環保責任,生態正義要求人類尊重非人物種的生存權利。其實,在我國,“天人合一”的命題很早就已經從本體論的角度上論證了人與自然萬物同質同源;也從價值論的角度上論證了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諧統一是人應該追求的最高的價值目標和人生境界。農村城鎮化進程中出現的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正是人類中心主義理念占據主導的結果,大自然有其外在的價值和內在的價值,也有其生存的權利。我們應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人類中心主義的理論局限性,走向一種更加文明的倡導環境正義和生態正義的生態文明。

生態學馬克思主義也探索了一條走出生態危機的道路。資本主義在本質上是反自然和反生態的,資本主義本質上就是追求利潤,這種無限的擴張必然會造成與自然界本身的有限性的矛盾。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生態危機,必須要走生態社會主義道路?!吧鐣髁x與生態學是互補的,社會主義需要生態學,因為后者強調地方特色和交互性,并且還賦予了自然內部以及社會與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以特別重要的地位。生態學需要社會主義,因為后者強調民主計劃以及人類相互之間的社會交換的關鍵作用”。③

四、結語

生態危機對人類來說,是一場關系到生死存亡的危機,這是毋庸置疑的。倘若解決適時,則人類繁榮昌盛,反之,則會危及自身的生存。然而,在當代城鎮化進程中,人們對此的認識是不足的。以教育宣傳為例,百分之八十的小學生仍然認為現在地球“病了”,我們要“保護”它。而事實是,地球經過幾億年的時間,經歷數次大的物種滅絕,每次經過大的劫難之后,它都會在一定的時間之內恢復過來,以其自我恢復的功能,他已經強大到我們無法保護,也沒有資格保護的地步。人們需要思考的是,我們人,有沒有這種復蘇的能力?當生態環境糟糕到人類滅絕的時候,我們面臨的是自身的存亡危急,而不是地球的存亡問題。所以,在中國城鎮化程度日益提高,生活水平日益完善的今天,我們關注生態問題,就要從思維方式上改變對環境保護的認識,樹立一種更加合理的生態文明觀。

注釋:

① 吳殿廷:《中國新型城鎮化戰略及其推進策略》,東南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36頁.

② 詹姆斯·奧康納 自然的理由—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

③ 同上

參考文獻:

[1] 吳殿廷.中國新型城鎮化戰略及其推進策略[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4.

[2] 詹姆斯·奧康納 自然的理由—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

[3] 王軍.高度重視農村城鎮化進程中環境保護的建議[N].齊魯網,2014.

[4] 劉菁.奧康納“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思想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0.

[5] 黃炎平、金雪芬.論奧康納的“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理論[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

[6] 穆艷杰.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生態危機理論分析[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

[7] 劉潤珍.論奧康納的“危機理論”及其當代意義[D].山西大學,2010.

猜你喜歡
人類中心主義環境問題
建設現代高效生態林業工程
淺析露天煤礦開采環境問題及防治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