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三元悖論”的中國抉擇

2016-11-25 16:05夏晗
時代金融 2016年27期
關鍵詞:中國經濟

夏晗

【摘要】本文通過簡要闡述克魯格曼的“開放經濟三難選擇”原理,總結資本流動性、貨幣政策有效性和匯率穩定性三大金融目標的政策選擇空間,結合中國經濟現狀,基于“三元悖論”理論分析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抉擇問題。

【關鍵詞】三元悖論 米德沖突 中國經濟

全球化浪潮使當今各國都處于開放經濟形態中,而各國經濟也都面臨著來自內外嚴峻的均衡考驗。一方面,內部要實現經濟增長穩、通貨膨脹低、就業率大這三大目標;另一方面,外部又要尋求國際收支平衡。

米爾頓·弗里德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首次就固定匯率制提出了異議。在《浮動匯率論》一書中,他指出了固定匯率制的局限性,并認為只有實行浮動匯率制,國際收支平衡才能更好調節。后來在1951年,詹姆斯·米德又在著作《國際政策理論》的《國際收支》章節中提到資本自由流動與固定匯率制之間的矛盾性。詹姆斯認為在開放經濟環境下,意圖同時達到內、外均衡兩種目標,實行支出轉化政策和支出調整政策是相互沖突的,這就是經濟學中著名的“米德沖突”?;诖擞^點,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則認為:一個國家是不可能同時達到貨幣政策獨立性、資本自由流動及匯率穩定性這三大金融目標的,最多只能同時達成其中兩個目標,這便是克魯格曼的“三元悖論”理論。在這三大金融目標中,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一國通過實行穩定宏觀政策達到貨幣反周期的調節機制,本文中這主要是在貨幣政策影響產出和就業的效力;匯率的穩定性實現一國匯率免受貨幣危機、投機性等沖擊,能夠保持匯率穩定;資本的自由流動則是指短期資本不受限制自由流動。

從“三元悖論”理論可得出,要實現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資本的自由流動,就必須以犧牲匯率穩定性為代價,實行浮動匯率制。因為在資本完全流動前提下,資金在國內外的流動將影響國際收支平衡,若一國貨幣當局不進行貨幣干預,保持貨幣政策獨立性,隨著資金供求的變化必然會導致本幣匯率頻繁波動。雖然匯率調節機制本身具有缺陷,但通過匯率調節,我們將看出一國真實的經濟水平,改善進出口狀況,從而影響國際資本流動,能較好解決“三元悖論”下的“三難選擇”。對于經歷過金融危機的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在信心危機的作用下企匯率調節作用將大大減弱,甚至帶來惡化危機的結果。而當匯率調節也不能奏效時,政府為了穩定局勢往往對資本實行管制。

同樣基于“三元悖論”,一國要實現資本的自由流動以及匯率的穩定性,就不得不放棄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在此條件下,一國國內利率水平將不受本國貨幣供需影響,由資本自由流動引起的利率變化將隨時引起國內外資金的套利行為,使得國內利率與國際市場利率水平保持一致。這時,若一國國內發生經濟通貨膨脹,投資過剩,一國貨幣當局通過提高利率來緩解通脹,高利率水平引起資金的內流,導致本幣升值壓力上升。在固定匯率制度下,一國政府拋出本幣,收回外幣,貨幣量增加后利率將恢復至世界水平,造成貨幣政策無效。同理,在國內面臨經濟緊縮時,一國政府也不能直接通過放松銀根來緩解經濟緊縮壓力。

在的“三元悖論”的原理基礎上,我們知道要在穩定匯率制度的同時,保證一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方便國內宏觀經濟作出及時有效調整,保證國內三大金融政策目標的實現,其必然條件是實施嚴格的資本管制??v觀世界各個國家,大多經濟不發達的國家往往采取這類政策組合。這一方面是因為這些低經濟發展水平國家要維護對外經濟的穩定,必須實行相對穩定的匯率制度,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政府的監管不力,無法落實對自由流動資本行之有效的管理。

任何經濟開放的國家都將面對貨幣政策獨立性、資本自由流動和固定匯率制度三大目標同時達成的困境?!叭U摗痹谶@種困境中只起到了指導作用,它的研究重點并不在于犧牲其中一個目標而完美實現另外兩個目標。

在匯率管制方面,我國于1994年采取了盯住匯率制。對于匯率政策的選擇,一定要明確我國近期目標。首先,對于我國這個龐大的經濟體來說,依然要保證未來經濟在調整中穩步前進。如果放棄穩定的匯率制度,并允許資本的自由輸出入,國家要承擔浮動匯率帶來的風險,如各種交易的不確定性提高,從而給貿易和投資都帶來較高的交易成本,必將嚴重影響整體國民經濟的穩定性;其次,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是確保我國調整經濟平衡的必要工具。然而當前中國的貨幣政策并沒有完全獨立,通過利率影響生產和消費的途徑并不暢通,利率還沒有完全由市場供求決定。在市場利率化改革潮流中,根據“先利率,后匯率”的原則,利率市場化相比匯率市場化更為緊要。所以,中國要建立有效的貨幣政策體系,必須先保持利率的穩定,減少波動風險。

2005年來,我國經濟出現流動性過?,F象,國內外失衡嚴重。首先,貨幣供應增加,M2占比GDP提高,CPI增長。在我國國外收支平衡上,外匯儲備的增加,導致國外經濟失衡主要表現為高額的外匯儲備和國際收支的“雙順差”。在內部失衡方面,因乘數效應,貨幣供給增加,流動過剩進一步加劇內部失衡,在此情況下,我國實行了緊縮性貨幣政策??傊?,一旦進出口出現順差,貨幣供給必然增加,我國央行主要通過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來解決由此引發的流動性過剩問題。但在我國穩定的匯率制度下,解決效果并不凸顯。

在內外失衡方面,我國經濟主要表現在內部流動性過剩而外部持續盈余。但基于我國的固定匯率制,要同時實現內外均衡是相當困難的,這也是對“米德沖突”的實際詮釋。因此,根據“三元悖論”理論,解決沖突的關鍵在于改變固定匯率制度為浮動匯率,實現資本自由流動,但具有這種直接跳躍性的匯率制度改革在當前中國難度仍較高。因此,我們應如何更好突圍“三元悖論”原理呢?

其中一個解釋是“三元悖論”理論并未考慮中間情況,只論及了極端情況。我們可以設想,為什么這三個金融目標,不能各自舍掉一半,實現另一半呢?在這方面,我國經濟學者易綱在2001年就“三元悖論”提出了擴展三角理論框架,得出了X+Y+M=2公式。式中的X為匯率,Y為貨幣政策,M為資本流動狀態。三個變量取值范圍在0~1之間,代表各項目標的實現程度。2005年我國匯率改革后,不再實行盯住匯率制,開始采取“貨幣政策獨立+有限制的資本流動+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的政策組合,擴大了本幣浮動區間,突出市場對外匯供求的調節作用,逐漸減弱固定匯率制下貨幣政策的約束性??v觀過去十年中國經濟的運行狀態,正是在中間地帶的艱難平衡下。貨幣政策在掣肘中內外兼顧、資本的自由流動及人民幣匯率的升值等目標得以保持。

參考文獻

[1]王光偉.貨幣、利率與匯率經濟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保羅·克魯格曼.蕭條經濟學的回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3]劉劍,喬桂明.現代國際金融學[M].復旦大學,學出版社,1998.

[4]侯杰,雷日贛.“三元悖論”理論研究評述[J].湖北社會科學,2006年第5期.

[5]朱耀春.各國匯率制度比較研究及對中國匯率改革的啟示[J].經濟體制改革,2003年第5期.

[6]潘冬冬.“三元悖論”理論對我國匯率政策的啟示.當代經濟,2007年第15期.

[7]易綱.匯率制度的選擇[J].金融研究,2000年第9期.

[8]易綱,湯弦.匯率制度“角點解假設”的一個理論基礎[J].金融研究,2001年第8期.

[9]鄧理兵.人民幣匯率:基于克魯格曼理論的解析.華南師范大學,2012年.

[10]劉星華.人民幣匯率制度的選擇:基于三元悖論視角的理論分析.財貿研究,2003年.

猜你喜歡
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的四種“新常態”
淺談中國農業在中國經濟發展的地位
中國經濟需要協調八種關系
發展中的中國和中國外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