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信息傳播技術促進工會工作的創新和發展

2016-11-25 03:53葉夢穎
東方教育 2016年16期
關鍵詞:高校工會工作創新新媒體

葉夢穎

摘要:文章通過解釋信息傳播與工會工作的內在聯系,闡述了應用信息傳播技術對工會工作創新的重要性,通過闡述工會信息傳播現狀、分析信息傳播新媒介優劣勢,對信息傳播新媒介在工會工作創新中的應用提出建議,以提高工會與教職工自身媒介素質、促進高校工會工作良好發展、整體教育水平穩步提升。

關鍵詞:信息傳播技術;高校工會;工作創新;新媒體;微信

一、信息傳播與工會的內在聯系

工會在黨和政府聯系職工群體的過程中扮演著橋梁和紐帶的角色,工會工作關系到橋梁“牢不牢”、紐帶“緊不緊”,其重要性不可小覷。

信息傳播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普遍現象,凡是有物種和生命存在的地方都會有傳播。①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信息傳播。工會是人類社會中的一個組織,必然進行著信息傳播活動。貫徹落實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對有關職工切身合法權益的議題進行調查、研究和討論,了解和反映職工群眾的思想、愿望、要求、意見和建議,加強黨和政府與職工群眾間的緊密聯系等等都需要工會通過傳播渠道獲取各方面信息并對上對下傳達信息。信息傳播對于工會緊跟黨和政府的發展步伐、服務幫助職工群體,緊密聯系黨和政府與職工群眾,穩定自身長久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應用信息傳播技術進行高校工會工作創新的重要性

加拿大傳播學家M.麥克盧漢提出:媒介即訊息。其認為,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訊息?!懊浇槭巧鐣l展的基本動力”、“社會生產力的重要內容”。②工會要發展要創新必然要依靠媒介技術。

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信息傳播媒介不斷更新,信息量不斷增加,這給工會工作帶來機遇的同時,也給工會工作帶來巨大壓力。以新興信息傳播技術促進高校工會工作的創新不僅是工會自身的發展要求,更是時代發展的需要,高校工會工作應順應時代潮流,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充分利用好新興信息傳播技術。

高校工會是教職工群體的組織,而教職工是大學生群體的引導者,信息化的意義更為重要,不僅因為教師需要以先進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群體,更因在信息化社會中,教職工群體在獲取新知識方面的能力相對較弱于年輕的新一代大學生群體,教職工更需要提高信息化水平,發展自身相應技能,更新信息儲備量,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

工會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工會擴大其信息傳播的覆蓋面,提高信息傳播的效率,改進信息傳播內容的質量,創造信息傳播的多種形式,完善信息傳播的反饋環節。依靠信息傳播新技術將促進工會信息傳播過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增強各自作用的有效發揮。

三、高校工會信息傳播現狀

信息傳播的傳統媒介包括報紙、廣播、電視媒體,高校工會組織內的傳統信息傳播媒介形式有工會內部報紙、規章制度等書面媒體,其優勢是信息不易失真,易作為材料進行研究,正式性而非隨意性。在傳達工會基本信息、指導工會常規工作等方面具有基礎性作用。

但長期的傳統的工會信息傳播模式是信息單向傳播,信息傳播效率較低。在高校工會的傳統信息傳播過程中,作為受眾的教職工群體對接收到的訊息的反應或回應的反饋活動是被弱化或是被忽視的,高校工會缺少信息雙向良性互動平臺。

高校工會整體信息化水平不高,工會干部及宣傳工作人員對信息化的認識、信息傳播技術的掌握、媒介素養的培養能力不足。目前許多高校工會信息傳播僅僅停留在線下信息傳播活動,如工會活動室,而線上信息傳播能力,即運用以互聯網和手機為代表的新興傳播媒介技術進行高校工會信息傳播的能力不足。

大多高校都建設有工會網站,但網站建設的具體水平良莠不齊。一方面是高校工會對信息傳播新媒體的關注少,不重視,另一方面是由此產生的資金投入少,技術力量不足,網站管理和維護等方面的相關專業技術型人才匱乏,網站建設始終處于初級水平。高校工會長期將網站功能與工會建設的密切聯系實質性割裂,不能很好地將兩者結合。由此導致的是信息傳播速度慢,信息傳播渠道少,信息量有限,工會服務模式單一,工會工作處于閉塞的信息傳播環境中,難以接觸到新的時代潮流,脫離教職工群體。

四、信息傳播新媒介技術的優劣勢

新媒體是以互聯網、手機為代表的,以數字信息化技術為依托進行數據與信息的傳播的新型媒介終端。

互聯網能做到信息傳播渠道快速化,使得工會信息傳遞迅速,時效性強;傳播方式交互化,使工會與教職工群體交流更為便捷;信息傳播源設備數字化,工會信息傳播精準高效;信息傳播內容海量化、多樣化,使得教職工群體接受信息的選擇性增強。

手機等移動終端更是一個與互聯網結合的產物,包含互聯網的優點,且隨身攜帶,信息獲取更為方便,實現信息傳播的“點對面到點對點”模式,即擁有較為廣泛的受眾基礎的傳播主體利用移動終端對受眾進行信息傳播,實現“點對面”,媒介自身特點又使得傳播過程中傳送形式和反饋形式以“點對點”進行互動。

充分利用好新媒體的傳播語境,可延伸公會的傳播觸角,擴大覆蓋面,進行受眾話語權的擴散與重構,而身為受眾的教職工群體在當今時代特征下將掌握越來越多的話語權。

新媒體有優勢,也有局限。信息爆炸、信息過載、信息冗余,同時內容的不斷更新使得互聯網信息不易保存。在信息傳播的社會控制方面,互聯網開放程度高,準入門檻低,網絡信息參差不齊。在媒體的實際使用方面,互聯網對技術依賴性強,如對設備的依賴,對使用者操作技能的依賴等?;ヂ摼W虛擬程度高,信息內容真實性減弱。移動終端的碎片化閱讀易導致淺閱讀。

五、應用信息傳播新媒介創新高校工會工作的建議

首先,高校工會要重視工會網站的建設。工會需認識到信息傳播中互聯網媒體對于工會工作創新的重要性,加大資金投入,引入相關技術,以“內容”為切入點,匯集整合涉及教職工群體切身利益的優質內容,做頂級輸出,同時提高信息更新頻率,建設高水平、高標準信息傳播平臺,使教職工群體獲得高價值使用體驗,逐漸形成網站使用習慣,提高了教職工群體對網站的忠誠度。工會網站搭建了一個高效、雙向、互動的集信息、服務于一體的工作交流與溝通、教職工互動和服務平臺。

其次,充分利用微信等新媒體形式,更新信息、服務渠道。高校工會可建立起自身的官方微信公眾平臺,或以組織化的形式建立自上而下的層級微信群。工會首先應以組織內部硬性要求形式引導教職工群體對公眾平臺的關注,但對教職工群體忠誠度的培養仍然需要依靠高質量、高價值的信息內容發送。

高校工會通過微信平臺推送統一的信息,教職工群體通過對公會公眾平臺發送意見、建議、反饋,以微信平臺后臺為媒介進行一對一的解答對話服務。微信群可實現傳授雙方之間、受眾之間的即時多向交流互動。通過推送與教職工群體利益相關的多而精的優質內容,任用、培養微信運營相關專業出身的技術型人才做好高校工會的微信公眾平臺,提高工會公眾平臺的知名度,培養教職工社群。

工會還需提高高校工會工作的兩個互動主體——工會組織與教職工群體的主觀能動性、工作積極性。通過相關激勵機制提高工會組織使用新媒體的熱情。組織內部要通過組織學習增強工會組織對新鮮信息的敏感度,加強工會組織的網絡專業技能。另一方面,教職工群體需要通過媒介素養教育提高其媒介素養。

最后建立健全民主監督評價機制。借助互聯網及新媒體等新興信息傳播技術的互動機制,教職工獲得新信息,知悉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后進行自我的實踐,將實踐的問題、看法、想法、建議和意見反饋給公會。工會網站收集整合信息,使具有普遍性的、涉及教職工共同利益的問題向上匯報改進工作,再次向下發布新信息,征集意見或評價,待教職工二次獲取。此為一次交互過程。新媒體加速了多次高效、高質交互的進行。

六小結

通過信息傳播媒介和及時更新高校工會信息傳播媒介,選擇、獲取具有時代氣息的優質信息傳達132給教職工群體。通過信息傳播媒介的反饋信息,改進工會工作中與社會、時代落后的、不相適應的部分,有利于促進高校工會工作的進步,實現高校工會的可持續發展。通過高效整合利用信息傳播新媒體的優勢,構建優秀工會網站平臺,提高信息傳播的效率,新鮮的信息給高校工會的工作帶來了新鮮的活力和生命力,促進了校園的和諧發展。

注釋:

①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2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7頁.

②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2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29頁.

猜你喜歡
高校工會工作創新新媒體
高校工會工作創新發展的對策思考
關于國有企業工會工作創新的思考
高中班級管理工作的創新與實踐
強化高校工會“小金庫”管理對策
媒體融合下廣播電臺編輯工作創新研究
淺談如何創新高校工會工作
高職院校工會在構建和諧校園中的作用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