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古箏五大流派風格

2016-11-26 11:08陳偉霞
小品文選刊 2016年23期
關鍵詞:大調潮州流派

陳偉霞

(河南師范大學 河南 新鄉 453000)

淺談古箏五大流派風格

陳偉霞

(河南師范大學 河南 新鄉 453000)

古箏作為中國的民族樂器之一,流行于全國各地,歷史悠久,因受地域特色與音樂風格等諸多方面的影響,從而形成了各自的風格。本文主要介紹五大古箏流派。

古箏;流派;音樂風格;代表箏曲

古箏在兩千多年前起源于秦地,現流行于全國各地,因受地域文化和風格的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的風格特點,近現代為大家認可的流派有五個,分別是:河南箏藝流派、山東箏藝流派、浙江箏藝流派、潮州箏藝流派和客家箏藝流派。

1 河南箏藝流派

河南流派的箏由河南當地產的桐木制作而成,面板弧度較大。箏軀長1.2米,是金屬弦的十六弦箏。河南箏藝主要流傳在河南的南陽、泌縣及鄧縣。它是在河南大調曲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河南大調曲子原稱河南鼓子曲,是流行于河南地區的說唱音樂。它的音樂由不同曲牌組成。這些曲牌是由明清兩代流行于中原地區的民歌小曲演變而來的。河南大調曲子演唱前演奏的器樂曲,一般稱“板頭曲”,有時在唱段之間也會彈奏幾曲板頭曲。

河南箏曲就是從板頭曲的器樂合奏中分離出來,通過幾代箏人在藝術上的提高,逐漸形成的可獨立演奏的樂曲。河南箏曲的曲目分板頭曲和小曲兩種。板頭曲一般由8個樂句組成。除第五句多出4板外,其他每句都是八板,它的標準板數是68板。小曲又稱牌子曲,是由大調曲子中演唱的曲牌演變而來的,大多比較短小。

河南箏藝的特色技法與音樂風格是:右手大指的大關節托劈形成的大關節輪、大指和中指的托剔與游彈、左手多變的滑音和重顫、重揉,這些技法使河南箏藝具有鏗鏘的音質和悲壯、激越的音樂風格。

2 山東箏藝流派

山東箏藝流派的箏的面板通常用桐木制作,全長1.2米,前岳山與后岳山是平行的平頭箏,蠶絲琴弦的十六弦箏。山東箏藝流派主要流傳在魯西南的菏澤地區和魯西的聊城地區。

山東箏曲與山東琴書有著密切的關系。最早的山東琴書是民間小曲聯唱體,山東琴書唱完后一般都有古箏、琵琶、揚琴、墜胡組成的弦樂隊的合奏表演。山東箏曲就是在合奏曲中由古箏演奏的聲部逐漸演變而成的箏獨奏曲。

山東箏曲分大板箏曲和小板箏曲兩種,大板箏曲的結構和河南箏曲中的板頭曲一樣,也屬八板體的結構,共68板。小板箏曲是由山東琴書中的唱腔和前奏、間奏的曲牌移植而來。

山東箏藝的主要演奏技法有右手大指小關節托劈、快速的八度大撮、食指挑彈與左手多變的滑音、重顫和吟揉,這些技法形成了山東箏曲剛勁有力、精致細膩的音樂氣質。山東箏曲的代表曲目有《漢宮秋月》、《四段錦》、《鶯囀黃鸝》、《大八板》。

3 浙江箏藝流派

浙江箏的材質是桐木,箏尾向下傾斜,身長1.2米,使用蠶絲與羊腸為質地的琴弦,十五弦箏。據史料記載,唐宋時期箏已由中原地區傳到浙江杭州地區。由于戰亂和工作調動等因素,在1930-1950年間在杭州地區已很少見到彈箏人的蹤跡。

目前看到的箏譜來自王巽之先生的傳譜,和1956年他調到上海音樂學院后,領導他的學生對浙江箏曲進行整理、補充、發展后定的稿。因起步晚、立足高,我們稱它為箏藝流派中的后起之秀。1958年至1960年間,王巽之先生和上海民樂一廠的繆金林師傅在原浙江箏的基礎上共同研發改制了21弦S型古箏,并配置了上海音樂學院戴闖與李良才二位先生試制成功的尼龍鋼弦的古箏琴弦。在樂器及琴弦改革成功后,古箏的音量增大了,音域拓寬了,音色明亮了。在樂器改革成功的驅使下,為適應樂器的表現功能,浙江箏藝的指法得到了發展。這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古箏的音域由原來的三個八度增加為4個八度,右手彈奏部位的空間擴大了,這樣可使左手移位到琴碼的右側來彈奏琴弦;(2)原有的快四點與快夾彈的技法,增添了左手伴奏聲部,使快四點與快夾彈的表現力更為豐富;(3)增加右手掃搖與左手同時下行五聲音階掃弦的技法;(4)增加左右手食指的點彈,或右手中指、食指與左手食指配合的點彈技法;(5)大指搖由只彈句首、句尾單音,發展成大指搖旋律音的技法。

浙江箏曲的原有的傳統曲譜約來自這幾個方面:浙江民間絲竹樂;杭灘;弦索十三套;杭州民間小曲(音樂)由于快速四點、夾彈及長搖、掃搖、左右手交叉點子等指法旋律線調性方面比較有表現力,在表現新時代風貌特征的音樂語匯方面更具優勢,目前的創作曲目基本上都融合了浙江箏的傳統技法。浙江箏派代表曲目有《四合如意》、《高山流水》、《月兒高》、《將軍令》等。

4 潮州箏藝流派

潮州箏藝流派的歷史悠久,約在秦始皇擴展疆土時,把武力伸到了嶺南潮州。隨著秦人的到來,也帶來了秦的文化藝術,其中包括音樂演奏,所以潮州箏歷來也有以“秦箏”自居的稱呼。潮州箏的箏身也是由桐木為材質,長度約1.2米左右,原為13弦,約在明末清初由十三弦增加為十六弦,并首先使用了金屬弦。

潮州箏的曲目來自潮州弦詩樂,又稱細樂。弦詩樂是由吹管和彈撥樂組成的樂隊合奏形式。樂器有琵琶、三弦、古箏和洞簫。保留了用數字來表達音高的二四譜,如輕六調的5612356,則用二三四五六七八來表示。在演奏程式上由“曲速三變”和比較復雜的“多重催法變奏”及多種調性的變奏形式,這些都豐富了潮州箏藝的色彩感與表現力。

5 客家箏藝流派

客家箏曲,歷史久遠,公元4世紀初,約在西晉末年和唐末、宋末,大批黃河流域的漢人向南方遷徙,來到廣東大埔、梅縣、興寧、惠陽、五華等地定居了下來,當地人稱他們為客家人。這些人同時也帶來了中原地區的音樂,通過歷史的積淀和與當地風貌的融匯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客家音樂??图夜~曲由客家音樂中的“清樂”發展而來?!扒鍢贰笔怯晒殴~、琵琶、洞簫、椰胡組成的小合奏。

客家箏的箏身由桐木為材質、長約1.2米、箏面立16根金屬弦??图夜~曲分大調、串調之分。大調樂曲的曲式結構很嚴謹,每首樂曲都是68板,有的僅有慢板,有的有慢板和中板兩個部分(中板由慢板減字而成)。串調樂曲則長短不一,長的有70余板,短的只有10余板。

客家箏曲又有硬套、軟套之分。硬套的音階是5 6 1 2 3,軟套的音階是5 7 1 2 4 (比 b7稍高,比#4稍低)。硬套音階的曲調明朗活潑,軟套音階的曲調深沉、含蓄,擅長表現哀怨、纏綿的情緒??图夜~藝流派代表曲目《蕉窗夜雨》、《崖山哀》、《出水蓮》、《琵琶詞》等。

[1] 徐源.淺析古箏五大流派的演奏技法及其教學實踐[J].教育,2015,(第7期).

[2] 魏嵐.中國古箏五大流派藝術特點及代表曲目的案例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2016,(第2期).

陳偉霞(1996-),女,漢族,河南焦作修武人,擔任團支書,校團委助理,學校未來計劃未來學院成員(全校選拔出的50名精英學子),曾兩年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大學本科(在讀大三),河南師范大學,研究方向:古箏表演。

J632.32

A

1672-5832(2016)11-0195-01

猜你喜歡
大調潮州流派
潮州樂調的音階流變梳理與分析
G大調隨想曲
俄羅斯藏學研究的主要流派及其成就
趙建忠《紅學流派批評史論》序
尋找潮州
蔡煥松作品選
百川何以爭流
——關于戲曲流派傳承的再討論
當代詩詞“實驗體”流派與藝術風格的建構
談和聲配置中大調Ⅱ7和弦的應用
舒伯特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呈示部和聲結構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