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響牡丹石榴外植體褐變的因素分析

2016-11-28 03:00王蘭明劉艷芬高彥魁
江蘇農業科學 2016年9期
關鍵詞:褐變外植體因素

王蘭明+劉艷芬+高彥魁

摘要:褐變是影響牡丹石榴離體培養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為減輕牡丹石榴初代培養中的褐變問題,研究基本培養基類型、附加物、光照條件、繼代周期、取材時間5種因素對外植體褐變的影響。結果表明:適宜的基本培養基為1/2MS;黑暗處理對褐變的影響不明顯;聚乙烯吡咯烷酮對褐變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最佳處理濃度為2.0 mg/L;4月下旬取帶芽的半木質化莖段為外植體,其褐變程度最輕;取材時間和轉接次數對褐變的影響明顯。

關鍵詞:牡丹石榴;聚乙烯吡咯烷酮;外植體;褐變;因素

中圖分類號:S665.404+.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6)09-0181-03

石榴(Punica granatum)為石榴科石榴屬植物,是我國重要的果樹和觀賞花木之一。牡丹石榴是近年來選育的新優品種,其花朵碩大似牡丹,花期長達5個月,果大味美,且花果同期同樹,是花果俱佳的珍貴石榴品種[1-2],頗具推廣價值。

石榴常規的扦插、分株等繁殖方法,繁殖速度慢,難以滿足日益增多的種苗需求。目前,已有學者致力于通過組織培養進行石榴快速繁殖的研究[3-5]。但是由于石榴體內酚類物質含量高,組織培養過程中外植體褐變嚴重[6-7],常造成外植體死亡,成為石榴離體培養過程中的關鍵制約因素。目前,關于牡丹石榴離體再生技術雖然鮮有報道[8],但沒有關于其褐變這一關鍵問題進行報道和系統研究。本試驗以牡丹石榴帶芽莖段為外植體,研究基本培養基、附加物、光照條件、轉接次數、取材時間5種因素對外植體褐變的影響,以探討減輕牡丹石榴離體培養中褐變現象的因素條件,為其離體再生體系的建立和規?;敝程峁┮罁?。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取自河北工程大學實驗基地引進的3年生牡丹石榴樹苗。

1.2 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4年4月下旬進行,以牡丹石榴半木質化莖段為外植體,經過常規消毒后,剪切成單芽莖段,接種于各處理培養基,進行單因子試驗。培養基和培養條件若無特殊說明,蔗糖含量均為30 g/L,瓊脂含量均為5.5 g/L,pH值5.8,培養溫度25 ℃,光照時間16 h/d,光照度2 500 lx。接種1周后統計各處理的褐變率和褐變系數,5周后統計褐變死亡率、萌芽率、腋芽生長狀況。

相應計算公式:外植體污染率=污染的外植體總數/接種的外植體總數×100%;褐變率=存活的褐變總數/存活的外植體總數×100%;存活率=存活的外植體總數/接種的外植體總數×100%;褐變指數=(∑褐變級數×該級個數×100)/(褐變總數×最高級級數)。褐變級數:0級,莖段基部褐色物質滲出不明顯,5周后腋芽正常萌動;1級,莖段基部有少量淡褐色物質滲出,5周后腋芽正常萌動;2級,莖段基部褐色物質擴散至莖段直徑的1~2倍,5周后莖芽萌動緩慢;3級,深褐色物直徑擴散至莖段直徑的2倍以上,莖段部分變黑褐色,腋芽不萌動;4級,莖段基部有大量褐色物質滲出,5周后腋芽、莖段變黑死亡。

1.2.1 基本培養基的確定 2014年4月中旬,將表面滅菌的外植體接種于MS、1/2MS、1/3MS、1/4MS 4種含有不同濃度無機鹽的基本培養基中,每種培養基均添加0.5 mg/L6-BA、0.1 mg/L IBA。每個處理接種8~10瓶,每瓶接種2個外植體。重復3次,數據用SPSS統計軟件分析。

1.2.2 光照條件的確定 2014年4月中旬,將外植體表面滅菌后接種于MS+0.5 mg/L 6-BA+0.1 mg/L IBA培養基中,光照條件共設3個處理,分別為黑暗、光照時間16 h/d、全光照。每個處理接種12~13瓶,每瓶接種2個外植體。

1.2.3 附加物濃度的確定 2014年4月下旬,附加物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簡稱PVP)共設5個處理,每個處理接種8~10瓶,每瓶接種2個外植體,重復3次。數據用SPSS統計軟件分析。各處理配方:處理1,1/2MS+0.5 mg/L 6-BA+0.1 mg/L IBA;處理2,1/2MS+0.5 mg/L 6-BA+0.1 mg/L IBA+1.0 g/L PVP;處理3,1/2MS+0.5 mg/L 6-BA+0.1 mg/L IBA+2.0 g/L PVP;處理4,1/2MS+0.5 mg/L 6-BA+0.1 mg/L IBA+3.0 g/L PVP;處理5,外植體用含4.0 mg/L PVP無菌溶液浸泡5 min后接入處理1培養。

1.2.4 不同取材時期和轉接次數的確定 分別于2014年4月下旬、5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下旬5個不同時期進行取材接種,將外植體表面滅菌后接種于1/2MS+0.5 mg/L6-BA+0.1 mg/L IBA+2.0 g/L PVP培養基上。每個處理接種12~13瓶,每瓶接種2個外植體。以2 d為繼代周期,分別統計各取材時期不再發生褐變所需的轉接次數。

2 結果與分析

2.1 基本培養基對外植體褐變的影響

由表1可見,在MS、1/2MS、1/3MS、1/4MS 4種基本培養基上,褐變發生率均為100.0%,但褐變指數、褐變死亡率以及萌芽率、腋芽生長狀態不盡相同;MS培養基與1/2MS、1/3MS、1/4MS培養基的褐變指數、褐變死亡率和萌芽率均有顯著差異,說明無機鹽含量對褐變程度有明顯影響;雖然MS、1/2MS、1/3MS、1/4MS培養基的褐變程度呈逐漸減輕的趨勢,但是接種5周后,1/3MS、1/4MS培養基上的新葉較小,可能是無機鹽含量低造成的。因此,選擇1/2MS作為基本培養基,既可以減輕褐變程度,又不影響腋芽的生長。

2.2 光照條件對外植體褐變的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外植體在3種光照條件下的褐變程度均較嚴重,褐變率依然均為100%;雖然褐變指數有逐漸減小的趨勢,但是3個處理間整體變化與褐變死亡率、萌芽率均無明顯差異。結果表明,僅黑暗處理對于減輕牡丹石榴外植體褐變的效果并不明顯。

2.3 附加物對外植體褐變的影響

由表3可見:添加不同濃度PVP的褐變指數、褐變死亡率均顯著低于不加PVP(對照)的處理;其中2.0、3.0 mg/L PVP的處理效果最好,但是后者萌發的新芽平均長度和新葉數均低于前者;4.0 mg/L PVP溶液浸泡的褐變率與對照相同,依然為100%,雖然褐變指數、褐變死亡率、萌芽率與對照相比均差異顯著,但是仍然顯著高于2.0、3.0 mg/L PVP的效果。因此可見,1/2MS+0.5 mg/L 6-BA +0.1 mg/L IBA +2.0 mg/L PVP為減輕牡丹石榴外植體褐變最有效的培養方法。

2.4 不同取材時期和轉接繼代次數對外植體褐變的影響

取材時間對外植體的褐變率、褐變指數、褐變死亡率以及萌芽率均有明顯影響,嚴重時甚至可導致外植體全部死亡。在生長季枝條半木質化后,取材時間越早,褐變越輕。由表4可以看出,4月下旬接種的外植體褐變指數最小,為18.8%,褐變死亡率為0,萌芽率可達89.7%;而隨著取材時間的推移,褐變程度明顯加重,雖然培養基中2.0 mg/L PVP為附加物,但是6月下旬開始,外植體褐變發生率已達100%;8月下旬取材時外植體的褐變死亡率已達84.7%,萌芽率為0。

轉接繼代對于保證外植體的成活有明顯的作用。在添加2.0 mg/L PVP的培養基上,4月下旬取材時,不需要轉接,外植體就能正常萌芽。5月下旬時,需要2 d后轉接1次,即可抑制褐變的發生。以后需要多次轉接,才能保證外植體的成活。而8月下旬取材時,褐變死亡率高達84.7%,雖然有個別外植體成活,但5周后由于褐變嚴重,沒有萌芽。

3 結論與討論

3.1 結論

牡丹石榴組培過程中,外植體褐變嚴重。本試驗表明,無機鹽濃度、PVP附加物對減輕褐變有明顯效果,1/2MS無機鹽濃度、2.0 mg/L PVP附加物可作為最適培養基成分。暗處理對褐變影響效果不明顯。取材時間對外植體褐變程度影響極大,河北省中南部4月下旬為最佳的取材時期。多次轉接可以起到較好的減輕褐變、保證外植體成活的效果。

3.2 討論

植物組織培養過程中,外植體的褐變時有發生。尤其是木本植物與單寧、酚類物質含量高的植物,如板栗[9]、核桃[10]、黃連木[11]等,褐變程度尤其明顯,嚴重時可導致外植體死亡。除外植體基因型外,褐變程度還受取材時期、外植體類型、培養基成分、培養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降低無機鹽濃度對于減輕褐變的發生有較好的作用。但無機鹽濃度過低,隨著培養時間的延長,會影響外植體的正常生長。培養基中附加不同濃度的抗氧化劑、吸附劑均能有效抑制褐變的發生,但植物材料不同,附加物種類和濃度會有差別。王菲等在三白石榴[6]、王立婭等在蝴蝶蘭的研究[12]中,均認為PVP對減輕褐變有較好的效果。而有些研究認為,活性炭抑制蝴蝶蘭褐變的效果優于PVP。由此可見,植物組織培養中,加入酚類物質的吸附劑PVP對于減輕外植體的褐變仍沒有一定的規律,其抑制褐變的機制還須進一步研究。

一般認為,暗培養由于可以抑制光誘導的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因此可以減輕褐變的發生。這在減輕蝴蝶蘭的褐變程度[12],延緩黃連木[11]、沙棘[13]的褐變時間方面均有報道。本試驗發現,暗培養對褐變程度的減輕或延緩均沒有明顯作用,推測牡丹石榴褐變的發生過程除與多酚氧化酶相關外,可能還有不受光誘導的其他酶的參與,這一機制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試驗表明,取材時期對褐變程度有明顯影響,褐變程度最輕的取材時期為4月下旬半木質化的枝條,這與在紫葉黃櫨[14]、牡丹[15]研究中的報道一致。這可能與不同生長時期植物體內酚類物質含量不同有關。枝條生長早期,牡丹石榴體內酚類物質的含量較低,隨著生長的繼續,酚類物質含量逐漸增高,褐化日趨嚴重。

參考文獻:

[1]袁 麗,高瑞昌,田永全. 石榴營養保健功能及開發利用[J]. 農業工程技術,2007,2(10):38-42.

[2]王煥興. 牡丹石榴[J]. 落葉果樹,2002,34(2):59-60.

[3]黃劍華,王亦菲,周潤梅,等. 軟籽石榴組培原種苗的誘導及快繁[J]. 上海農業科技,2002,32(6):16.

[4]王雪婧. 黃花石榴組織培養及植株再生研究[D]. 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08.

[5]李佳娣. 軟籽石榴組織培養再生體系的研究[D]. 淮北:淮北師范大學,2011.

[6]王 菲,苑兆和,招雪晴,等. 三白石榴再生體系的構建[J]. 中國農學通報,2013,29(19):125-133.

[7]張愛民,李佳娣,薛建平,等. 降低軟籽石榴組織培養過程中外植體褐化的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2011,39(6):3182-3183.

[8]劉廣甫,李洪濤,陳延惠,等. 牡丹花石榴的莖尖組織培養再生體系研究[J]. 河南林業科技,2007,27(3):17-19.

[9]劉玉芬,趙國強,曹慶芹,等. 板栗短雄花序芽變的離體培養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08,24(10):99-102.

[10]王 娟,田建保,賀小紅,等. “金薄香”核桃組培中滅菌及防止褐變的研究[J]. 山西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8(3):290-292.

[11]程世平,施 江,史國安,等. 黃連木莖段組織培養中防褐化技術研究[J]. 河南農業科學,2010,38(10):110-113.

[12]王立婭,方 正,李英麗,等. 蝴蝶蘭組織培養中防褐化技術研究[J]. 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8,31(5):42-45.

[13]杜 研,李 毅,馬彥軍,等. 幾種影響沙棘組織培養外植體褐化因子分析[J]. 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7,30(5):42-42.

[14]劉艷芬,田春雨,孫曉梅. 防止紫葉黃櫨組織培養中外植體褐變的試驗研究[J]. 遼寧林業科技,2006,33(4):14-15.

[15]田 真,郭 倩,曹 滿,等. 牡丹組培鱗芽外植體最佳取材時期的研究[J]. 園藝學報,2014,41(增刊1):2761.

猜你喜歡
褐變外植體因素
外源乙烯處理對黃冠梨果皮褐變和貨架期品質的影響
不同激素配比對紫花苜蓿幼苗4種外植體愈傷組織誘導效果的影響
解石三大因素
瀕危植物單性木蘭外植體啟動培養
解決蘋果矮化砧M9外植體褐化現象的研究
短道速滑運動員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微真空貯藏條件下萊陽梨果實褐變的生理機制
梯度降溫對鴨梨采后果肉膜脂過氧化及褐變的影響
茶樹腋芽初代培養過程中外植體褐化的控制措施研究
怎樣理解人是戰爭的決定因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