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商務環境下河南省農產品物流管理問題與對策分析

2016-11-28 04:02田鑫
中國市場 2016年40期
關鍵詞:物流管理河南省電子商務

田鑫

[摘 要]一根網線、一臺電腦,為農村電商架起了產銷橋梁,但貧乏的網絡資源,落后的物流設施、相對低下的物流管理效率以及物流、電商人才的缺乏都制約著河南省農產品電商的發展。文章通過分析河南省農產品電商發展中物流管理的相關問題,綜合電子商務及物流管理的相關政策與技術,提出了一些電子商務環境下農產品物流模式優化策略。

[關鍵詞]電子商務;河南??;農產品;物流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0.094

一根網線、一臺電腦,農村電商看似直接架起了產銷橋梁,可是網絡商品信息浩如煙海,如何將農產品信息有效、快捷地傳送到潛在客戶那里,產品包裝,LOGO設計,營銷廣告怎樣抓人眼球,網店點擊率如何提升,庫存管理,物流管理等,都需要相對專業的網絡營銷與物流人才。河南省作為我國重要的農業大省,雖然趕上了“互聯網+”的大潮,但不夠完善的農產品物流管理正成為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為促進河南省農產品電商產業的發展,應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并首先解決物流環節的跟進與配套問題。

1 影響河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物流環節的問題

1.1 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落后

1.1.1 交通運輸方面的落后是制約河南省農產品物流最大的瓶頸

道路完善才能提高農產品的流通效率,然而在河南省各城鎮農村存在交通運輸方面不同程度的落后,主要分三種情況:首先,河南省內公路網絡密度不夠,也就是說貨車出行到農村拉貨并沒有直達的公路,正常情況下是需要從縣區繞行的,增加了運輸距離和運費,降低了運輸效率。其次,農村公路等級低,質量差,農村的進村的公路基本上是柏油路,路層薄適合小型車輛通行,若是大型貨車通過,道路會被破壞,使用周期變短。所以現有的農村道路是不能承受大型貨車的通行,制約了農產品的輸出。最后,高速公路一般情況下靠近縣區,距離農村比較遠,一般建設在城市與城市之間,主要負責的是城市之間的交通,農村連接城市和農村與農村之間公路等級低,質量差,在蔬菜和糧食主產區的高速公路分布也很少,農產品運輸過路費用負擔沉重。

1.1.2 網絡普及率低,缺乏網站建設,農民有效使用率低

河南省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不平衡,一些農村已經更新光纜,而還有一些農村仍然使用固定電話線,與此同時,電腦在農村的普及率還不是很高,還有一些電腦用戶純屬娛樂并沒有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這使得農民獲取信息渠道單一,手段缺乏,信息失真嚴重。在發布端缺少信息網站對農產品信息全方位的收集和預測,有些網站是政府專門為農民設置的信息門戶,但是缺少宣傳,沒有讓農民意識到網絡的重要性,沒有形成農村農產品信息流收集和發布的制度化,沒有建立農產品信息收集和發布統一平臺。

1.2 河南省缺乏專業的農產品物流人才

農產品物流不同于其他物流,河南省農產品的特點是數量大、品種多、季節性強,加上一些易腐爛的農產品,對農產品物流的要求更高更嚴格,所以人才的選拔對降低物流成本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因素。但是河南省目前農產品物流的主體是農民,并不是通過專業的培訓來選拔的人才,農民整體受教育水平低,對待農產品物流的運行都是靠一些經驗,并沒有專業的技術,即便是第三方物流企業從業人員也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

1.3 老舊的經營模式

電商投資看什么?是看模式。京東至今不盈利,各投資商依然趨之若鶩,因為看重其模式。唯品會上市之后股價能漲得離譜,也是因為其模式的獨特性,把代銷模式進行了創新。但農村電商的模式整體還處于混沌狀態,其主要原因有:農村電商涉及面太寬,幾乎要達到電商生態鏈的再造程度;農村不是城市,農產品也不是工業品,現行的城市與工業品為主的電商模式,農村套用不上。

2 電子商務環境下農產品物流模式優化策略

2.1 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首要任務是農村道路建設

將農民的居住點、農產品的生產地和市場建設成道路網絡,提高道路等級,建設高速公路向鄉鎮或者農村靠攏,改善農村出村道路的路況,將土路改為水泥路,強化道路硬度,提高物流效率,針對蔬菜和糧食的主產區建議設立專用道路,待到收獲的季節時開啟道路的運營,往常跟其他道路一樣正常運營,這樣不但提高農產品的運輸效率,而且還提高了公路的利用效率,減少了道路的建設費用??傊?,道路的是否暢通是運輸效率的基礎,更是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的關鍵因素。

2.2 信息網絡平臺建設是關鍵

若說道路是農產品流通的腿,那么就可以說市場信息是農產品的耳朵,市場信息的是否完善、是否準確等因素決定了這條腿要不要走、怎么走、去哪的問題,所以說市場信息網絡的建設對農產品流通非常重要,市場信息網絡的建設主要是網絡平臺的建設,主要作用是對產銷信息的收集和發布,信息網絡平臺必須注重簡潔,清晰并且反映信息準確,通過建立市級、縣級、鄉鎮級的市場信息平臺來不斷地收集信息,層層篩選和分析信息,最后反饋信息,確保市場信息的準確性、實時性,建立電子結算系統、信息系統等,不斷完善市場信息收集和發布制度。同時引入電商企業或簡歷電商平臺,協助鄉村發展農產品電商。

2.3 培養農民的互聯網意識

在城市已經泛濫的互聯網思維、電商、微營銷等概念,至今在農村還是新事物,不要說留守在農村的農民群體對電商處于“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狀態,就是一些縣鄉的干部也是相當陌生,至多知道開淘寶店就是電商了,離真正的電商概念還有相當距離。在我們組織的問卷調查中,創業青年對“電子商務”這個詞并不陌生,但大都只停留在名字本身,而電商究竟做什么,很少有人能夠清楚。那些在農村電商領域的先行者,也往往走入兩個方向的誤區,要么把電商看作一個產業形態,為電商而發展電商,與實體產業結合不緊密,最終成為無源之水;要么把電商看作一般的營銷手段,作為一個新的渠道來運作,忽視了與現有產業的融合,結果獨木難支。在參與農村電商發展推動工作的過程中,筆者對這些認識方面的問題感受尤深,切實需要一場比較深入的電商普及,尤其是對縣鄉干部,而且需要降低電商宣講的格次,從基本知識入手。

2.4 建立自己的品牌、樹立品牌意識

賣的東西多了,競爭就激烈,如果不能標新立異,便只有干著“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低價營銷套,這便是當前電商C類市場的大致情況。農村的產品搬上網絡時間并不長,但已經陷入兩個泥潭。干貨品類,像紅棗、核桃等,與普通消費品的儲藏物流特性差不多,又沒有什么大的品牌,于是基本陷入低價營銷誤區,都干著賠錢賺吆喝的事情;生鮮品類,保鮮成本高,物流困難大,損耗率十分驚人,屬于看上去很美,毛利率高得驚人,實際虧損程度也是大得驚人。在這樣一片爛泥潭中,如何爬出來,一靠品牌,二靠模式創新。品牌不等于名牌,但卻是最好的識別標志,能形成固有的品牌用戶。特別是農產品,品牌問題進展只邁出半步,雖然形成了諸如洛川蘋果、陽澄湖大閘蟹等地域品牌,但基本上陷入“公地悲劇”,假冒偽劣嚴重,最終還是要進展到企業為主體的市場品牌上。模式創新主要針對生鮮而言,大家基本看到了社區化這個出路,但具體路徑還需探索。

2.5 打通“最后一公里”

除了農村道路網絡與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完善,同時推進一批農村電商綜合服務網點的建設,打通農產品進城、工業品進村的“最后一公里”;在中心鎮和特色產品優勢突出的村等,建直營店、村級服務中心,提供末端服務;推動知名電商在區縣建立服務中心,在鄉鎮、村建立電商服務站點等。農產品進城“最后一公里”打通了,農村電商自然會順風順水。

3 結 論

隨著我國社會信息化進程的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所需的各項條件也越來越成熟,一、二線城市的需求日益飽和,農村正在被電子商務改變。但是,在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市場、政府、電商企業、農民共同去解決,但首先要解決的還是電商環境下物流管理能力與配套設施的快速發展,從而拉動農產品電商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青.基于電子商務的大連農產品物流模式研究[J].科技傳播(下),2011(5).

[2]李玲芳.農村電子商務:問題與對策[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3(5):70-74.

[3]周海琴.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關鍵要素分析[J].中國信息界,2012(1):17-19.

猜你喜歡
物流管理河南省電子商務
河南省樹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樹人教育交流中心
《電子商務法》如何助力直銷
電子商務
基于電子商務理念下的物流管理優化新策略
關于加快制定電子商務法的議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