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護理路徑在開顱手術患者術后健康宣教中的應用

2016-11-28 12:31吳麗青
中外醫學研究 2016年28期
關鍵詞:開顱手術健康宣教臨床護理路徑

吳麗青

【摘要】 目的:研究臨床護理路徑在開顱手術患者術后健康宣教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2年8月-2015年8月行開顱手術的患者12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62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健康宣教,給予觀察組患者臨床護理路徑健康宣教,比較兩組患者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知曉情況、治療依從性、并發癥發生情況及術后視覺模擬評分(VAS)、卒中量表(NIHSS)評分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對疾病病因、臨床表現、用藥知識、飲食知識、并發癥預防知識、正確臥位、功能鍛煉、心理支持重要性及定期復查重要性等方面的掌握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依從性為95.1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9.68%,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4.1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VAS評分及NIHS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健康宣教能顯著提高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提高,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降低,神經功能損傷得到明顯改善,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 開顱手術; 健康宣教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28-0124-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8.069

開顱手術是一種急性且具有創傷性的手術方式,患者術后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若處理不當引起應激反應的發生,嚴重者會并發顱內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給予患者正確有效的護理措施,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和生存狀態的重要手段[1]。臨床護理路徑指的是相關護理人員根據患者不同疾病或手術情況制定的一種治療護理模式,根據制定的護理模式進行標準化的護理程序,臨床護理路徑讓護理變得更合理更具有流程性,能在降低醫患雙方成本的基礎上提高整體護理的效果[2]。臨床護理途徑已應用于一些特殊疾病護理程序中,然而目前在開顱手術中應用研究較少,所以本次研究特選取2012年

8月-2015年8月在筆者所在醫院行開顱手術的患者124例,分別采取常規護理健康宣教和臨床護理路徑健康宣教,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2年8月-2015年8月行開顱手術的患者12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62例。觀察組男41例,女21例,年齡21~63歲,平均(42.39±15.78)歲,拉斯哥昏迷指數(GCS)評分為3~8分,平均(5.36±3.64)分;對照組男39例,女23例,年齡20~65歲,平均(43.25±14.65)歲,GCS評分為3~7分,平均(5.14±3.62)分。兩組患者年齡、性別、GC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經筆者所在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審核,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術后常規護理健康宣教,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進行健康知識教育,并給予藥物、飲食、運動方面的指導。觀察組給予患者術后臨床護理路徑健康宣教:(1)建立護理路徑小組。小組成員的組成應選擇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護士,其中由護士長擔任小組組長,安排組員的等級制度和分工排班情況,小組成員應熟悉患者的臨床資料。小組成員根據患者的情況制定科學的護理路徑表,熟悉護理路徑表內容。(2)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作用和相關方法,讓患者明白配合進行神經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在康復訓練途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幫助患者建立康復訓練自信心。待患者術后腦水腫消除、度過危險期后責任護士每天按照當日的路徑內容對患者的知覺、言語、記憶、運動功能等方面進行康復性功能訓練,早期的康復訓練可先在床上開展,幫助患者實施被動運動、翻身訓練等,恢復良好的患者可進行步行訓練和日常生活訓練,每日的訓練由小組長進行每日評估,對于康復訓練不甚理想的患者應調整計劃加強指導,直至患者達到最終康復目標。對于尚處于昏迷的患者應使其保持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定期幫助患者清理口鼻分泌物;給予轉入普通病房的患者積極的心理輔導,對患者進行營養全面、均衡的飲食輔導。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1)比較兩組患者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知曉情況。(2)比較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及并發癥發生情況。(3)比較兩組患者術后VAS評分及NIHSS評分。VAS評分:評分測定利用一條長度為10 cm的游動標尺,0分為無痛,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NIHSS評分包括意識水平、凝視、視野、面癱、上肢運動、下肢運動、肢體共濟失調、感覺、語言、構音障礙、忽視癥幾個項目,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神經損傷越嚴重。

1.4 統計學處理

選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知曉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對疾病病因、臨床表現、用藥知識、飲食知識、并發癥預防知識、正確臥位、功能鍛煉、心理支持重要性及定期復查重要性等方面的掌握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依從性為95.1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9.68%,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4.1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術后VAS評分及NIHSS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VAS評分及NIHS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遭受直接或間接頭部暴力打擊的患者會發生顱腦損傷,直接對神經系統造成影響,其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病情危重,患者的致死率及致殘率高,需及時進行手術治療。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開顱手術的日益成熟,顱腦損傷患者術后死亡率及致殘率顯著降低,但是患者的神經功能障礙仍影響著患者的正常生活,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因此對實施開顱手術的患者優質全面的護理,對減少患者神經功能損傷,改善預后有著重要的意義[3]。臨床護理路徑是目前臨床中應用較廣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其實施步驟是由專門的護理小組對特定的患者開展有序的護理工作[4]。臨床護理路徑由多名護理人員參與,但是每個成員能通過路徑制定清楚的知道每天應該做什么、怎么做,保證了臨床護理的連續性和完善性,護理工作有計劃有預見性的進行能引導患者積極配合功能鍛煉,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5]。

霍云云等[6]研究認為,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有效的護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對患者的護理質量,這種護理模式能促使患者積極配合進行康復訓練,大大縮短住院天數,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通過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術后對疾病病因、臨床表現、用藥知識、飲食知識、并發癥預防知識、正確臥位、功能鍛煉、心理支持重要性及定期復查重要性等方面的掌握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臨床護理路徑向患者全面介紹了疾病相關知識,有計劃有預見性的護理有利于患者了解自己的護理計劃目標,患者在早期便能積極的配合功能鍛煉,更有利于后期的神經功能恢復;觀察組患者治療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通過臨床護理路徑患者更加清楚配合功能鍛煉的重要性,治療依從性提高;觀察組患者術后VAS評分及NIH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接受臨床護理路徑健康宣教后對疾病的病因、飲食知識、用藥知識、預防并發癥有了一定的了解,患者能自覺采納健康的行為方式,有利于術后恢復。本次研究結果進一步驗證了文獻[6]的研究觀點。

綜上,臨床護理路徑健康宣教能幫助提高開顱手術患者預后,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毋云利,吳媛.開顱手術患者圍術期預見性護理的應用價值[J].河北醫藥,2016,38(15):2373-2375.

[2]林意,嚴秋雁,周銓梅,等.臨床護理路徑在頭頸外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22):3764-3765.

[3]王素霞.優質護理模式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開顱術后綜合生存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26):149-151.

[4]趙利紅,侯小艷,是明啟,等.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6(12):1662-1663.

[5]楊勇,余時智.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卒中患者中的運用及康復效果評價[J].激光雜志,2014,40(5):88-89.

[6]霍云云,劉華,師雪嬌,等.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53(10):75-77.

(收稿日期:2016-06-08)

猜你喜歡
開顱手術健康宣教臨床護理路徑
改良眼科醫用粘貼膜在開顱手術中應用效果觀察
微創與開顱手術在腦出血治療中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多元化健康宣教模式對護生關鍵能力的影響研究
加強宣教對提高房顫患者抗凝治療依從性的影響
對輸液室患者實施圖片式拔針宣教的效果研究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行開顱手術后發生遲發性顱內血腫的危險因素分析
一例擴張型心肌病安置三腔起搏器CRT—D的護理
顳肌骨膜瓣縫合對開顱術后頭皮下積液發生率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