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經》中的心理描寫

2016-11-29 04:02賈志宏寧夏大學圖書館寧夏銀川750021
人間 2016年16期
關鍵詞:圣經恐懼心理學

賈志宏(寧夏大學圖書館,寧夏 銀川 750021)

?

《圣經》中的心理描寫

賈志宏
(寧夏大學圖書館,寧夏 銀川750021)

摘要:從《圣經》中發現,一些人物如加因、若瑟、伯多祿等人的描寫,與現代心理學有很多契合之處,可以當做心理現象的案例。按照心理學解釋與矯正要求,對照《圣經》描寫進行閱讀,對讀者來說是有趣和有益的。

關鍵詞:圣經;心理學;心理描寫;嫉妒;恐懼

《圣經》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根源?!妒ソ洝分杏斜姸嗳宋?,從領袖到乞丐都出現過。對各種人物的刻畫,人性的揭示,心理的描寫,都很經典,其中的人物,成為很多文學作品人物原型,引發很多相關研究。本文從幾段《圣經》的人物心理描寫,與現代心理學論述進行對比,可以看到很多相似的地方。

一、嫉妒心理

1.加因。

《圣經》的《創世紀》中有這樣一段,有一天,加音把田地的出產作祭品獻給天主;同時亞伯爾獻上自己羊群中最肥美而又是首生的羊;天主惠顧了亞伯爾和他的祭品,卻沒有惠顧加音和他的祭品;因此加音大怒,垂頭喪氣。事后,在田間襲擊了弟弟亞伯爾,將他殺死。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嫉妒案例,從古至今,人們都希望自己的上級,領導,父母,愛人等喜歡自己,得到更多的愛和其它益處,看到別人被喜歡,心里就會嫉妒。如果能夠正確對待,會給自己增加動力,使自己向好的方向發展,否則就可能傷害別人。加因沒有正確對待,走了錯誤的道路,殺死了對手。這在現實中也有,案例不勝枚舉?!妒ソ洝分刑熘髡f“你若做得好,豈不也可仰起頭來?你若做得不好,罪惡就伏在你門前,企圖對付你,但你應制服它?!本褪且藗冋_對待,制服罪惡,不可因嫉妒犯罪。

2.若瑟。

《圣經》舊約中另一個人物,也是因為嫉妒,被自己親兄弟販賣:

若瑟因是雅各伯老年所生,故很受父親的寵愛,而激起哥哥們的嫉妒,更加上有征兆表明,若瑟將成為人間領袖,更使家兄們心生嫉恨。當兄長們一起放羊時,若瑟遵父命前來探望,他們就密謀要殺掉他,看到商隊過來,又改變主意,將他賣掉。商隊將若瑟帶往埃及,而若瑟因其智慧才干,得到法老重用,掌管朝廷和整個國家。家鄉鬧災荒,他不計舊仇,解救父兄全家離開家鄉,住進了埃及。(《圣經·創世紀》)

《心理學大辭典》中說:嫉妒是與他人比較,發現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別人而產生的一種由羞愧、憤怒、怨恨等組成的復雜的情緒狀態。就內心感受來講,起先表現為由攀比到失望的壓力感;然后是由羞愧到屈辱的心理挫折感;最后可能表現由不服不滿到怨恨憎恨的發泄行為。嫉妒是有比較復雜的感受,它包括焦慮、恐懼、悲哀、猜疑、羞恥、自咎、消沉、憎惡、敵意、怨恨、報復等不愉快的心理狀態。

現代心理學這樣勸解嫉妒者:

提高道德修養,理性對待周圍人和事。正確認識對待嫉妒心理。要客觀評價自己。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為,消除損毀別人的動機和念頭。應該肯定自己、接受自己,也要客觀看待別人的長處。學習別人提高自己。要找出自己長處。尋找和開拓有利于充分發揮自身潛能的新領域以增強自信。要學會站在對方立場看問題。嫉妒心重的時候可以轉移注意力,想別的事,想對方的好處。也可以設法宣泄,可以自我宣泄,包括痛哭,文化娛樂,體育運動等。也可以能找知心朋友、親人傾訴,還可以摔枕頭,打被子,但不要傷害別人和自己。

二、恐懼心理

一般而言,恐懼是面對危險時為了生存而進行防御或逃跑的本能行為,是一種有機體企圖擺脫、逃避某種情景而又無能為力的情緒體驗。是人類及生物心理活動狀態;通常稱為情緒的一種??謶质且驗橹車胁豢深A料不可確定的因素而導致的無所適從的心理或生理的一種強烈反應。

伯多祿(彼得)的本名是西滿,他的弟弟安得烈帶領哥哥去見主耶穌,當耶穌看見他時便說: 你是若望的兒子西滿,你要稱為伯多祿。(伯多祿是磐石的意思)(《圣經·若望一書》)。

《圣經》記錄了伯多祿的成長過程。先是普通漁民,然后和弟弟一起跟隨在耶穌身邊,耶穌給他起名伯多祿,要他做教會的磐石,因為他是一個堅定的門徒,然而最后的晚餐之后,他卻三次不認耶穌。

耶穌被俘,伯多祿遠遠地跟著。他們在庭院中間生了火,一起環坐,伯多祿也坐在他們中間。有人三次說伯多祿是耶穌的人,他矢口否認了,他還說話的時候,雞便叫了。耶穌轉過身來,看了看伯多祿,伯多祿就想他說的話來:“今天雞叫以前,你要三次不認我?!辈嗟撘坏酵饷?,就凄慘地哭起來了。(《圣經·路加福音》) 這里表現出了一個普通人的心理沖突:自己是耶穌的門徒,迫于當時的氛圍,又不敢承認。

現代心理學認為:恐懼反應的特點是對發生的威脅表現出高度的警覺。如果威脅繼續存在,恐懼個體的活動減少,目光緊盯,耳朵凝聽危險的事物,隨著危險的不斷增加,可發展為難以控制的驚慌狀態,嚴重者出現激動不安、哭、笑、思維和行為失去控制,甚至休克,伯多祿哭泣的一個原因,就是出于恐懼。這種恐懼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怕自己和耶穌一起被捕,被殺;另一方面也怕背叛耶穌受罰。

對于恐懼的調整,心理學有以下建議:

(1)強化訓練直接動作。自己主動的、積極的去接觸恐懼的東西達到消除恐懼,例如,如果害怕在人前講話,那么偏在人前講話。

(2)學習有關知識。人對有些景物產生恐懼心理,是與缺乏這方面知識,不明白"其理"有關,如打雷、閃電。當你知道這是自然界正?,F象,恐懼情緒就會緩解。

(3)回避可怕情景。碰上能引起恐懼的景物時,要盡量避開或排除,恐懼的情緒很快會緩和下來。

伯多祿正是這樣做了。

耶穌被害后成立教會,他積極進行宣傳、組織,管理,不再退縮。五旬節時很多人圍觀,伯多祿就站起來,高聲宣講。他還去非猶太人家里講道,使基督教傳到了以色列之外的民族和種族。伯多祿還撰寫《圣經》中的《伯多祿前書》和《伯多祿后書》。

伯多祿是一個矯正恐懼心理的典型例子。

《圣經》對人的心理描寫有很多,這里只是其中的兩個方面。圣經中描寫居多,沒有評述。由這些描寫的例子,與現代心理學研究和矯正方法對比,可以看出其吻合度很高。由此可知,在心理學方面,《圣經》就很值得研究,其它方面也是。古代有很多優秀著作,都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借鑒。

中圖分類號:B8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012-01

猜你喜歡
圣經恐懼心理學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被貧窮生活支配的恐懼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住校記:她在夢里表達恐懼
意見領袖們的“不老圣經”
爆笑心理學
恐懼
《哈姆雷特》的《圣經》敘事原型考證
爆笑心理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