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研究:為教研活動打開另一扇窗

2016-11-29 10:42錢濤
藝術評鑒 2016年15期
關鍵詞:專題研究教研活動有效性

錢濤

摘要:專題研究是相比課題研究而言的一種更具針對性的教研活動方式。它可以通過明確專題研究內容來明確研究方向,運用多種形式保障教研活動的有效性,通過及時總結來呈現研究的結果。

關鍵詞:專題研究 教研活動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6)15-0124-0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學質量已經成為教學中的重大課題之一。然而教與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即進行有效教學是每位教師所必須面對的研究課題。教研組活動的有效性開展是有效教學的前提與保障,它既能提升教師的研究能力,又能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更能真正落實有效教學的理念。

現在,很多學校都有省級、市級的課題研究,每個教研組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分設研究的子課題,但這些子課題更多圍繞著的是學校需要研究、解決的大教學問題。相比學校統一進行的課題研究而言,教研組專題研究更具有針對性,這種針對性指向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遇到的問題、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具有共性的問題。但這些存在的問題比較凌亂,教師在研究過程中顯得意識性不強。這種情況下,教研組專題研究具有統整性,將研究活動變為一個有機體,教研組以專題研究為載體,對教學中出現的具有共性的問題進行研究。

一、明確內容——清晰有效教研活動的方向

教研組專題研究內容是整個教研活動的中心所在,只有明確了研究的方向,才能尋找到解決問題的道路。

1.確立內容,清晰研究問題

每學期開學初,教研組教師分別提供一、二個具有研究價值的教學問題,共同商議后,從中挑選出一個問題作為專題研究的內容。例如:我們在幾年前的專題研究《音樂教學的“技”與“趣”》,它是針對音樂教學中一部分教師過分地追求音樂教學中體驗音樂作品的情感,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忽視音樂教學中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知識的現象提出的。這個研究內容并不是階段的、臨時的,它應該有著連續性和深入性。因此,每一個階段對于專題研究提出一次新的思考,在第一學年主要側重在課堂中運用多種教學手法使技能與興趣兩者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初步獲得一些課堂教學經驗。在第二學年則側重對于各種類型的教學內容如何處理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與提高學生音樂表現的技能之間的問題,進一步獲得寶貴的課堂教學經驗,初步形成具有學科特色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模式。

《音樂教學的“技”與“趣”》是一次音樂教學技術層面上的探索、研究,最近我們組確定的專題研究為《音樂教材校本化的實踐與探索》,這不是單純的重新開始,而是在前面研究內容基礎上的一次提升,是對課程建設的一次深入思考,而第一次的專題研究也同樣滲透其中。

2.理論學習,提高研究意識

當確定了專題研究的內容,我們需要的就是認真學習教學理論,提高自身的研究意識和水平。一方面通過教研組骨干教師、資深教師的推薦,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條件》《教學美的意蘊探析》《論激趣、啟思、導疑》《課堂文化重建的研究重心:學習力生成的探索》……另一方面提倡每人每學期讀一本好書,教師們分別閱讀了郭允漷的《有效教學》、曹理的《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戴定淳的《音樂教育展望》、肖川的《好教育,好人生》等。

這樣的理論學習,不是單純的音樂專業學習,也不是單純的音樂教學技能的提高,而是要求全組教師拓展教學視野,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開發教師的思考潛能。通過撰寫讀書心得、交流讀書筆記,來真正確保專題研究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3.機制保障,確保研究有效

有一個良好的機制,才能確保研究活動的有效性。每個學期安排四次教研組大活動——研究日,初期制定研究計劃時圍繞專題研究內容明確活動時間、地點、形式、主持人。確定后不再隨意更改。主要形式為研究課、骨干教師講座、話題沙龍、與專家面對面等。每次活動責任到人,每次認真做好記錄,確?;顒幽苋〉妙A定效果。

研究日之外,在每周備課組活動中,除了正常的集體備課,還要針對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及時分析、討論,尤其是常態課,每位教師學會善于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發現中成長,在思考中成長,在學習中成長,成為一個真正懂得思考的老師。

二、多種形式——保障有效教研活動的成效

目前,教師的主要研究方式是行動研究,從最初的經驗總結到如今的行動研究,使我們的研究更具有計劃性、實踐性、反思性。作為一名普通教師,主要以解決實踐問題為行動目標,教師既作為行動者又作為研究者,研究對象是教師自身的“行動”。教研組的專題研究主要方法是研究課,通過一些共性的課題展開針對性的研究。研究課對專題研究有著推進作用,是對專題研究認識上、做法上的一次次的澄清。

如歌曲教學一直都是初中音樂教學的軟肋,教學內容滯后于學生的認知,教學方法落后于學生的心理,使得初中歌曲教學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針對這一問題,專題研究課中開設了一節歌曲教學課《茉莉·民歌》。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江蘇民歌《茉莉花》,研究問題是運用“唱研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走近中國民歌。執教老師試圖通過江蘇民歌《茉莉花》為“點”,通過《茉莉花》的學習、分析,向學生展示我國“小調”音樂的源遠流長和獨特的風格特點。在教學中,如何把歌曲學習與小調知識相結合成為課堂中的難點,執教老師始終以歌曲《茉莉花》音樂為中心,充分運用音樂本體(如旋律、節奏、歌詞、風格等)的特點,以真實的情境來引發探究,以動情的語言來激發學生探究,在學生內在心理需求的關節點上發展探究,在最有收獲的問題上深化探究,構建好有層次的中心問題,將關鍵問題的發言權甚至發現權交給學生。通過討論、演唱,加深學生對音樂旋律走向與方言之間關系的理解。通過情景創設、對比欣賞、旋律哼唱、和演唱表演等手段,將“小調”音樂知識的學習與歌曲訓練有機地融合在音樂的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在聆聽中感受,在感受中分析,在分析中理解,在理解中演唱,在演唱中真正體驗民歌音樂的魅力和繼續探究民歌、學習民歌的欲望,讓音樂教學真正成為“為了學會音樂欣賞”的教育。

通過這次活動,證明了這種“以點帶面”“以唱帶研”的教學方法運用在初中歌曲教學中確實是一種有效、生動的做法。在初中歌曲教學中進行了推廣,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在專題研究活動中只有首席,沒有缺席。我們的研究活動以輪值的方式進行,讓教研組每個教師成為專題研究的主體。在活動中,教師時而是研究課的執教者,年輕教師執教的《一個美國人在巴黎》,通過音樂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爵士風格,體驗作曲家內心的思鄉情感;時而是講座時的主講者,骨干教師《談新課程背景下如何使用音樂教材》的講座,闡述了新課程背景下對于“教材”的重新認識,只有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創造性的把握教材和使用教材,活化教學內容,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才能;時而是話題沙龍的主持人,《備課時,你心中有學生嗎》,圍繞著現在的備課實際情況,在沙龍活動中通過對話、碰撞、交流提出備課時要為學生找準真正的學習起點;提出轉變觀念,為學生制定全面的學習目標……時而是課堂的觀察員,時而是評課時的主評。人人都是研究者,人人都是參與者。在這樣的研究活動中,讓骨干教師更有研究的勁頭,讓資深教師更有前進的方向,讓年輕教師更有努力的目標。

三、及時總結——提供有效教研活動的成果呈現

在專題研究過程中,有想法,一定有做法,有做法,一定有寫法。由于課堂教學的許多臨時生成性因素,而專題研究的問題往往也是針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常見問題,所以每堂課后教師應及時反思,寫下心得體會,總結“成功亮點”,考慮“失誤及不足”,思考“創意閃光點”。通過一個階段的實踐、研究,教師們對于專題研究有了一定的思考,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每位教師圍繞專題研究內容撰寫相關的教學論文、教學設計、教學案例。推薦教師參加學校、區級、市級的各類教學評比,給予教師機會,成就教師的成功。

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最直接的體現,教師通過教學設計體現對教材的研讀,對學生的分析,對教學重點、難點的設計,同時也體現教師對專題研究問題的解決方案與途徑?!肚妨黜崱芬徽n的設計,教師在整個的設計過程中,運用說詞部分的練習讓學生體驗了說的藝術,感受了說的魅力,也增進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而歌曲的學唱采用逐層深入的方式,教唱中重在歌曲“味道”的把握,通過咬字的糾正,讓學生體會“京味”;力度的對比,讓學生感受歌曲的高低起伏;情緒的把握,讓學生用情用心演唱,多個方面的融合,使這首歌曲的演唱能入情入味。

教學論文則更多的是教師思想的反映,實際行動的做法,《用“心”上好家常課》一文,作者把關注的目光鎖定在家常課上,通過用心把握教材,設計梯度目標;用心研究學生,激發學習興趣;用心設計學法,提高課堂效率三個方面闡述自己的觀點,提出在家常課中去尋覓可借鑒、可分享的教學亮點;在家常課中去挖掘可推廣、可吸納的教學資源;在家常課中去提煉可移植、可生成的教學智慧。而《人文背景下的音樂課堂教學——音樂要素教學法初探》則從如何找準合適的“音樂元素”,使之有效串聯音樂教材,如何使“音樂要素”能在教學過程中成為學習音樂的有效“抓手”,切實進行“音樂”教學等作為切入口進行研究,通過單元整體分析,找出“關鍵要素”;利用“音樂要素”定位教學活動重點;通過單一“音樂要素”學習引導,帶動學生掌握其他音樂要素;通過對“音樂要素”的分析,展開作品分析和作品之間的對比分析;強化“音樂要素”的作用,可以更針對性的指導學生歌唱、器樂練習。讓“音樂要素”與音樂作品的“人文”內涵相輔相成。

同時,學校也為教研組的專題研究提供了展示成果的平臺,在期末定期舉辦專題研究報告。報告活動不是經驗總結,是學術交流。在這個平臺上,讓各個教研組充分展示一個階段研究思想的進展,收獲的效果,提出的新理念。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提升。

在教研組專題研究活動中,建立專題研究素材庫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在素材庫中有專題研究的方案、活動日計劃安排,有每次研究活動日的文字記載,有學習過的理論書籍和文章的筆記,有研究課的教學設計和評課議課的記錄,有教師撰寫的課后反思與教學論文,條件許可的前提下有研究課留下的錄像資料,有專家講座留下的課件等等。通過素材庫的建立,留下研究的痕跡,為下一步的研究積累有效資料。

猜你喜歡
專題研究教研活動有效性
班級家長會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閱讀不能忽視“小心求證”——關于論據的有效性探討
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
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
基于智慧云錄播課堂教學系統的建設與應用研究
中國對外貿易概論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靠近“最近發展區”,增強教學有效性
基于多元與開放的同課異構教研模式研究
專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