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應用小劑量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聯合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

2016-11-30 13:08蔣春玲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27期
關鍵詞:缺血性腦血管病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蔣春玲

【摘要】 目的 探討小劑量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應用于缺血性腦血管疾病臨床治療中的效果。方法 120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 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60例。對照組單用氯吡格雷,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小劑量阿司匹林。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 并記錄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研究組顯效37例、有效18例、無效5例, 總有效率為91.67%, 對照組顯效27例、有效19例、無效14例, 總有效率為76.67%,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中出現2例胃腸道反應、3例過敏反應, 其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33%;對照組患者中出現1例胃腸道反應、2例過敏反應, 其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小劑量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療效肯定, 不良反應少, 用藥安全性高,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缺血性腦血管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7.144

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 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 近年來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呈顯著上升趨勢。缺血性腦血管疾病與腦部供血不足及腦功能障礙有關, 由于臨床治療難度較大, 其致殘率、致死率極高。研究指出[1], 70%以上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會并發肢體偏癱等癥狀, 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因此, 合理、有效的治療手段, 迅速緩解病情, 避免肢體偏癱等并發癥發生時臨床治療的重點。作者通過將氯吡格雷聯用小劑量阿司匹林應用于臨床治療中, 以提高療效, 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依據,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120例, 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60例。納入標準[2]:①均符合腦血管疾病相關診斷標準[2];②近期未服用相關藥物;③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腦血管疾病者;②肝腎功能不全者;③凝血功能障礙或其他惡性疾??;④臨床資料不全或配合度較低者。對照組男37例, 女23例, 平均年齡(59.6±11.2)歲;研究組男38例, 女22例, 平均年齡(60.3±10.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在完善常規檢查及對癥支持治療基礎上, 對照組患者單用氯吡格雷75 mg/次, 1次/d;研究組自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小劑量阿司匹林75 mg/次, 1次/d。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斷標準[3] 觀察兩組患者胃腸道反應、肝、腎損害及過敏反應。在治療前后均進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NDS), 并于患者出院時進行臨床療效評價。顯效:出院時NDS評分較入院時減少>90%;有效:NDS評分減少50%~90%;無效:NDS評分減少<50%??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顯效37例、有效18例、無效5例, 總有效率為91.67%, 對照組顯效27例、有效19例、無效14例, 總有效率為76.67%,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中出現2例胃腸道反應、3例過敏反應, 其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33%;對照組患者中出現1例胃腸道反應、2例過敏反應, 其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以老年患者多見, 其發生可能與血管壁病變、血流動力學改變及其他因素有關[4]。由于致殘率及致死率極高, 給患者及社會都帶來沉重負擔。而伴隨著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逐年升高, 腦血管疾病診療也成為學術界熱點研究課題之一。

本研究在常規使用氯吡格雷基礎上, 加用小劑量阿司匹林, 以進一步提升患者臨床療效。氯吡格雷是一種新型抗血小板凝聚抑制劑, 系抗血小板凝集的代表性藥物, 可選擇性抑制二磷酸腺昔(ADP)與血小板受體結合, 還可抑制其他激動劑誘導的血小板聚集, 抗血小板作用優異[5, 6]。氯吡格雷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中, 療效肯定。阿司匹林作為傳統解熱鎮痛藥類藥物, 在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等方面也具有良好效果, 并且新一代的阿司匹林具有精確腸溶技術, 與傳統藥物相比較, 具有更強抗酸性, 并且釋放速度更慢, 生物利用度更高, 臨床應用范圍也極廣。相關研究指出[7, 8], 在常規使用氯吡格雷基礎上加用小劑量阿司匹林可能會給患者造成肝腎功能負擔, 加劇不良反應發生, 用藥安全性不明。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 研究組顯效37例、有效18例、無效5例, 總有效率為91.67%, 對照組顯效27例、有效19例、無效14例, 總有效率為76.67%,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加用小劑量阿司匹林可顯著提升臨床療效。本研究另一組數據顯示, 研究組患者中出現2例胃腸道反應、3例過敏反應, 其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33%;對照組患者中出現1例胃腸道反應、2例過敏反應, 其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加用小劑量阿司匹林不會加重患者肝腎負擔, 不良反應與單一用藥時無顯著差異, 用藥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 小劑量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應用于缺血性腦血管疾病臨床治療中, 療效肯定, 不良反應少, 用藥安全性高,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胡建榮. 小劑量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療效觀察. 中國社區醫師, 2014, 30(2):17-18.

[2] 田思思, 趙衛華, 郭再玉, 等. 小劑量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療效觀察.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6, 37(6):755-756.

[3] 王雅君. 小劑量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聯合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療效分析.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 10(5):145-146.

[4] 尹歡, 朱永平, 馬怡, 等. 小劑量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聯合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療效分析. 中外醫療, 2015, 34(35):20-21.

[5] 范金英. 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臨床效果.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4, 11(7):315-318.

[6] 賀顯君. 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療效觀察. 中醫臨床研究, 2015, 12(29):125-126.

[7] 馬雙喜, 鄭智慧, 郭莉莉, 等. 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療效及安全性. 黑龍江醫學, 2016, 40(1):46-47.

[8] 黃波. 聯合應用低分子肝素與氯吡格雷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效果觀察. 當代醫藥論叢, 2015, 13(23):155-156.

[收稿日期:2016-07-06]

猜你喜歡
缺血性腦血管病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餐前還是餐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服用
餐前還是飯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能治病的“阿司匹林樹”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老年后循環缺血中的檢查意義分析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頸部血管超聲特點分析
探究中西醫結合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療效觀察
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的45例臨床分析
探討氯吡格雷預防冠心病介入治療心血管的臨床療效
小劑量尿激酶聯合氯吡格雷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療效觀察
腸溶阿司匹林不能防止胃出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