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復新聯合埃索美拉唑治療非甾體抗炎藥相關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

2016-11-30 02:59邱偉偉俞智華
中外醫學研究 2016年26期
關鍵詞:埃索美拉唑上消化道出血

邱偉偉+俞智華

【摘要】 目的:觀察康復新聯合埃索美拉唑治療非甾體抗炎藥相關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評價,探討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擇2010年1月-2015年12月診治80例非甾體抗炎藥相關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80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40例,確診后停用非甾體消炎藥,早晚空腹服用埃索美拉唑20 mg,嚴重者加局部應用止血藥、輸血等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服康復新10 ml,3次/d。結果:觀察組出血停止時間平均(6.12±2.40)d、住院時間平均(11.79±2.30)d,少于對照組的(8.61±3.51)d、(14.80±3.09)d,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97.50%,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未發現不良反應,治療前后肝、腎功能均無明顯變化。結論:非甾體抗炎藥相關性上消化道出血臨床比較常見,應用康復新聯合埃索美拉唑治療取得較好效果,而且不良反應低,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 非甾體抗炎藥; 上消化道出血; 康復新; 埃索美拉唑

中圖分類號 R573.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26-0025-03

非甾體抗炎藥從最早人工合成乙酰水楊酸以來,歷經100年,具有抗炎鎮痛作用,但無甾體結構的藥物,現已發展成結構不同種類繁多的一大藥物,其中如吡唑酮類的保泰松、吲哚乙酸類的吲哚美辛(消炎痛)、烯醇酸類的美洛昔康、丙酸類的布洛芬和萘普生、苯乙酸類的雙氯芬酸及近年來國內上市的尼美舒利等[1],臨床上得到了廣泛使用,但非甾體類抗炎藥所致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之高,同樣不容忽視,非甾體類抗炎藥所致的消化道出血是其常見副反應[2]。本文應用康復新聯合埃索美拉唑治療非甾體類抗炎藥所致的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取得較好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5年12月診治80例非甾體抗炎藥相關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應用非甾體抗炎藥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服藥主要為阿司匹林;治療關節痛的非甾體抗炎藥包括吲哚美辛、雙氯芬酸鈉、布洛芬;治療感冒等服用感冒膠囊(含撲熱息痛)及氨基比林。將80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女18例,男22例,年齡19~84歲,平均(57.63±11.80)歲,合并消化系統癥狀30例,血紅蛋白水平(9.63±1.80)g/L,胃鏡檢查為多發糜爛性病變33例,病灶位于胃部35例,應用非甾體抗炎藥至出血時間平均(11.56±9.23)d;對照組女19例,男21例,年齡20~83歲,平均(58.03±11.77)歲,合并消化系統癥狀29例,血紅蛋白水平(9.71±1.76)g/L,胃鏡檢查為多發糜爛性病變35例,病灶位于胃部36例,應用非甾體抗炎藥至出血時間平均(12.03±9.11)d。兩組患者年齡、性別、臨床表現、應用非甾體抗炎藥時間、血紅蛋白水平、胃鏡檢查檢查結果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有明確的服藥史且出血發生在服藥之后;上腹部疼痛、惡心、嘔血與黑便等癥狀體征與服藥時間、用藥劑量有明顯的關系;既往無食管、胃、十二指腸潰瘍等病史;大便隱血試驗陽性;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胃鏡檢查可見食管、胃及十二指腸等上消化道黏膜充血、水腫、糜爛,有點狀、線狀或彌散性出血或伴有潰瘍等急性胃黏膜病變。排除食管胃底靜脈曲張、食管賁門黏膜撕裂癥、胃癌及全身性疾病等其他因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3]。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確診為上消化道出血后停用非甾體消炎藥,早晚空腹服用埃索美拉唑(國藥準字H20046379;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規格:20 mg)20 mg;嚴重者加局部應用止血藥、輸血等治療。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服康復新(國藥準字Z15020805;內蒙古京新藥業有限公司;規格:10 ml)10 ml,3次/d。

1.4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出血停止時間(大便隱血試驗轉為陰性)。(2)治療效果。結合臨床癥狀的改善及胃鏡下的表現判斷療效,治愈:癥狀消失,創面愈合;顯效:癥狀明顯改善,胃鏡下糜爛、出血病灶明顯減少超過50%;無效:癥狀有所改善,糜爛、出血病灶減少小于50%,總有效=治愈+顯效[4]。(3)住院時間。(4)藥物不良反應比較。

1.5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2.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出血停止時間平均(6.12±2.40)d、住院時間平均(11.79±2.30)d,少于對照組(8.61±3.51)d、(14.80±3.09)d,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97.50%,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兩組均未發現不良反應,治療前后肝、腎功能均無明顯變化。

3 討論

非甾體類抗炎藥因其具有良好的止痛、抗炎、退熱作用而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同時越來越多的人長期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再加上近年來研究資料表明非甾體類抗炎藥有抗癌作用,可降低消化道腫瘤的發病率,使得非甾體類抗炎藥的應用呈現出上升趨勢,非甾體類抗炎藥可引起許多副作用,其中非甾體類抗炎藥對胃腸黏膜損傷的不良反應倍受臨床醫生的關注[5],因此有學者提出了非甾體類抗炎藥胃病這一概念,并對其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多數學者認為胃黏膜糜爛發生率為40%,胃潰瘍發生率為12%~30%,十二指腸潰瘍發生率為2%~19%[6]。非甾體類抗炎藥對胃腸黏膜損傷機制主要是破壞了黏膜的防御因子,包括:抑制環氧化酶活性,減少內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從而導致黏膜-碳酸氫鹽屏障功能減低;穿透胃黏膜上皮細胞膜,破壞黏膜屏障,產生直接損傷;抗血小板聚集,從而干擾血液凝固,誘發消化道出血;干擾生長因子,減少潰瘍邊緣的內皮細胞增生,減少潰瘍床的血管形成,減少肉芽組織的生長,從而延遲潰瘍的愈合[7]。臨床觀察發現非甾體抗炎藥相關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下列特點:非甾體類抗炎藥所致的消化道出血跟用藥劑量之間無顯著相關性,對非甾體抗炎藥敏感性個體差異是發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因素;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險性比青年人顯著升高;由于非甾體抗炎藥可產生局部及全身的鎮痛作用,因而非甾體抗炎藥相關性胃腸黏膜損傷患者臨床癥狀不明顯,缺乏典型性,臨床癥狀與黏膜損傷及其并發癥之間無相關性,致命性的胃腸并發癥(出血、穿孔)常是其首發表現[8];病理特點為黏膜及黏膜下層出血,糜爛或淺表潰瘍,較少侵犯肌層,胃鏡檢查顯示觀察組病變性質為糜爛性、多發、多發生胃部;出血較少,與非甾體抗炎藥相關的上消化道損害為黏膜糜爛、淺表潰瘍有關,侵犯肌層較少有關[9]。

非甾體抗炎藥的上消化道不良反應一直是臨床關注的問題,質子泵抑制劑(proton pumpinhibitor,PPI,包括奧美拉唑、泮托拉唑和埃索美拉唑等)是近十幾年來治療酸相關性疾病應用最廣、療效最好的藥物,埃索美拉唑與奧美拉唑互為同分異構體,埃索美拉唑是奧美拉唑的S-異構體,也是第一個發展為同分光學異構體的質子泵抑制劑,埃索美拉唑可以更好地對H+-K+-ATP酶產生抑制作用,從而使基礎胃酸的分泌和刺激后胃酸的分泌得到有效地抑制。相關研究顯示,埃索美拉唑能更好地減少酸暴露,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迅速地緩解,從而使受損的黏膜得以愈合[10],近年來埃索美拉唑的藥理和臨床應用均有了很大的進展,其主要的優點在于總的內在清除率低、首過效應低以及到達作用部位時的濃度會有所增加,因此可以對更多的胃內質子泵產生抑制作用,從而表現出較強的酸抑制作用,它不僅可快速治愈潰瘍,而且可預防潰瘍和出血,質子泵抑制劑且具有預防非甾體抗炎藥相關性胃病作用[11],但埃索美拉唑由于存在個體差異,其療效不穩定[12],本文對照組應用埃索美拉唑治療,總有效80.00%??祻托率敲乐薮篌垢稍锵x體提取物,其有效成分為多元醇類、肽類和黏糖氨酸,常用于瘀血阻滯的褥瘡及潰瘍、燒燙傷等,能促進細胞增殖和血管新生、促進表皮細胞及肉芽組織生長、促進局部微循環、加速病損組織修復、加快壞死組織脫落[13]。經藥理實驗證明黏糖氨酸能活化非特異性細胞免疫功能,增加巨噬細胞和NK細胞對病原物質的直接吞噬作用,分泌類白細胞介素干擾素、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物質,迅速消除炎癥水腫,并能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液酸度,減少胃蛋白酶排出量,形成攻擊因子,增強防御作用??祻托乱和ㄟ^刺激免疫活性細胞(巨噬細胞、多形核白細胞)以促進潰瘍愈合,還可以通過直接吞噬和釋放自由基殺滅微生物,或分泌白細胞介素-1、干擾素、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活性物質來調節炎癥和組織再生;巨噬細胞被受調理素作用的酵母多糖刺激時,釋放氧自由基,氧自由基在細胞內殺滅微生物起重要作用[14];康復新液通過抑制細菌蛋白質及RNA的合成,達到抑菌抗感染的目的,使局部炎性反應減輕、滲出減少,從而促進創面愈合。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出血停止時間平均(6.12±2.40)d、住院時間平均(11.79±2.30)d,少于對照組(8.61±3.51)d、(14.80±3.09)d(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97.50%,高于對照組的80.00%(P<0.05),兩組均未發現不良反應,治療前后肝、腎功能均無明顯變化。

綜上所述,非甾體抗炎藥相關性上消化道出血臨床比較常見,應用康復新聯合埃索美拉唑治療取得較好效果,而且不良反應低,值得臨床應用。但是非甾體抗炎藥相關性上消化道出血臨床表現不典型,經積極治療以后預后較好,但也存在嚴重上消化道出血而危及生命的可能[15],應避免減少上消化道出血的發生:正確合理應用抗炎鎮痛藥是至關重要的,采用個性化給藥,首選傳統非甾體抗炎藥,盡量采用小劑量、短療程、腸溶或緩控釋劑型,避免重復用藥,慎用于有危險因素的患者,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老年患者。近年來高選擇COX-2阻滯劑的問世,有效地避免了非甾體類抗炎藥的相關并發癥,減少了消化道出血的發生,更有效、安全地發揮抗炎止痛作用。在使用非甾體抗炎藥的同時加用抑制胃酸分泌藥或胃黏膜保護藥可減少非甾體抗炎藥對胃腸道的損害[16]。定期進行大便潛血、血常規等檢查,以早期發現胃腸道副作用,以便調整用藥。

參考文獻

[1]莫潔庭.非甾體類抗炎藥致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250例回顧性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9):136-137.

[2]劉藝.非甾體抗炎藥致上消化道出血70例的臨床分析[J].中國藥業,2013,22(6):46-47.

[3]張俊平.非甾體抗炎藥致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3):587-588.

[4]柳家紅.非甾體類抗炎藥相關性上消化道出血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17):151-152.

[5]蔡飛.質子泵抑制劑預防非甾體類藥物所致消化性潰瘍[J].吉林醫學,2015,36(3):505-506.

[6]閆江屏.非甾體抗炎藥相關性上消化道出血臨床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34):145-147.

[7]劉麗,徐賽群,王偉寧,等.湖南省非甾體類抗炎藥相關性胃腸粘膜損害的流行病學調查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5,18(3):287-290.

[8]張念森.非甾體抗炎藥的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J].中國藥物評價,2013,30(1):37-38.

[9]沈杰,李智,何夕昆.非甾體抗炎藥致上消化道出血120例臨床分析[J].臨床內科雜志,2015,32(5):341-342.

[10]中華消化雜志編委會.消化性潰瘍病診斷與治療規范(2013年,深圳)[J].中華消化雜志,2014,34(2):75-76.

[11]池肇春.非甾體抗炎藥致消化性潰瘍的診斷與治療[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09,4(3):294-296.

[12]徐曉輝.埃索美拉唑在應激性潰瘍出血治療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9):209-210.

[13]付保忠,岳麗萍.埃索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臨床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2):342-343.

[14]謝康生,蘇建平.埃索美拉唑治療老年人非甾體抗炎藥相關性消化性潰瘍出血的臨床療效[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6):165-166.

[15]蘇楚霞,周磊.泮托拉唑聯合康復新液在消化性潰瘍出血患者中綜合價值研究[J].當代醫學,2015,21(16):131-132.

[16]韓春輝.埃索美拉唑、奧美拉唑與泮托拉唑治療消化道潰瘍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10):126-128.

猜你喜歡
埃索美拉唑上消化道出血
埃索美拉唑對十二指腸球潰瘍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治療效果
胃潰瘍采用埃索美拉唑和奧美拉唑治療的對比
白眉蛇毒血凝酶與泮托拉唑聯合應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評價
6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急診胃鏡檢查診治效果分析
莫沙必利聯合埃索美拉唑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療效觀察
康復新液在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分析
埃索美拉唑與莫沙必利聯用對反流性食管炎的影響研究
埃索美拉唑聯合雷尼替丁治療胃食管反流病夜間酸突破的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