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法治思維創新群眾工作

2016-11-30 13:05李愈子
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10期
關鍵詞:群眾工作法治思維創新

摘 要:在運用法治思維創新社會管理工作中,群眾工作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工作。當前我國在社會管理工作中存在諸多問題,經濟體制與之前大為不同,社會結構出現調整,利益格局出現分化,群眾的思想觀念也隨之發生很大的變化。在往后一段較長時間里,如何做好群眾工作在整個創新社會管理中顯得十分重要。本文擬從社會管理中的群眾工作為探討方向,運用法治思維去處理當前的群眾工作。

關鍵詞:法治思維;創新;群眾工作

群眾工作創新工作的核心點,是在現有管理模式的基礎上,轉變舊的思維模式,尋求方法、手段的創新,最重要的是要轉變為法治模式,重視法治的功能和作用,進行社會具體法治的實踐,從而推動社會管理走上法治、創新的道路。

一、當前我國社會管理中的群眾工作所存在的問題

(一)群眾的思想交鋒日趨激烈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社會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群眾基本上滿足了自身和家人的溫飽。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群眾對政府和黨員干部的期望越來越多,但其期望有時卻得不到實現,這導致群眾與干部之間的矛盾也日趨激烈。隨著國際社會日益重視人權,群眾在通過新生媒體接觸到更多的外界事物,對自身權利的維護也日益重視。社會經濟在發展,國家也在加快建設民主法治,群眾的道德觀念、價值取向和思想意識也不盡相同,群眾間的思想文化交鋒越來越激烈。

(二)群眾受互聯網的影響越來越大

在計算機出現之前,群眾接受信息主要靠廣播和電視。有些農村地區因為信息不暢通,能接收到的資訊更是少之又少。隨著新興媒體的出現,任何一件事只要通過網絡,就會以極快的速度傳遍中國甚至于傳至世界的另一個角落。

信息技術的發達帶給群眾很多好處,群眾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寬、內容更快更多,但隨之而來的是社會管理的漏洞出現在虛擬世界當中。目前還沒有專門的一部法律可以全面規范群眾在網絡世界的各種行為,只出臺了針對某一特定犯罪行為的法律,比如網絡詐騙、電信詐騙、造謠等,但其他很多領域還沒有相關法律法規予以規范,處于監管的游離狀態。這就需要政府的相關職能部門加強對虛擬網絡世界以及新興媒體的監管,預防群眾可能做出違法犯罪的行為。

(三)人口數量龐大和特殊人群增多加大了社會管理的難度

目前,我國的人口接近十四億,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后,我國的人口會進一步增多。新生嬰兒的增多加重了醫院和學校的負擔,對我國的醫療和教育水平將形成很大的考驗。延遲退休政策實施以后,群眾的退休年齡將會逐步推遲至六十五周歲,中青年一代在社會無法提供完善的育兒機制下將難以在照料孩子的同時又兼顧工作,年輕女性的育兒壓力將增大,雇主在雇傭女性時會考慮這一情況,這又將導致在就業市場上女性受歧視的概率進一步增大。截止2015年底,我國六十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接近二億,獨生子女一代要照顧四個老人、兩個孩子,壓力可想而知。當前我國的社會保障體制并不完善,老人的醫療護理、生活照料和精神層面的關懷將面臨極大的挑戰,養老問題日趨嚴峻。

二、運用法治思維創新群眾工作的策略

(一)保障群眾訴求解決通道的暢通

1.建立健全維護群眾利益的機制

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群眾的很多訴求是由于政府職能部門在工作中存在不作為、懶作為的情況導致的。正因如此,就應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審視政府的行政行為?!缎姓V訟法》在2015年進行了修訂,此次修訂擴大了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暢通了行政相對人的法治途徑。

2.完善信訪制度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建立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完善信訪制度,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的工作體系,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護渠道”,其中特別強調“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這正體現了黨和政府要求運用法治思維推動社會管理工作,特別是推動群眾工作和信訪工作的法治進程。

當前我國的信訪總量大,存在群眾法治理念缺乏、越級上訪、問題集中和方式激烈等諸多問題。信訪機構法律地位不明、職責權限不清和行政法規不完備也給信訪工作帶來嚴峻的挑戰。要推動信訪工作的法制化,需要做好幾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提高群眾的法治意識。黨和政府要加強對人民群眾的法制宣傳,營造信法、懂法和守法的氛圍。第二,要統一信訪制度。目前有關信訪制度的最高立法是國務院的《信訪條例》,但這一條例無法規范人大、政協、法院和檢察院的行為,建議國家盡快出臺《信訪法》,統一信訪工作制度。第三,明確信訪機構的法律地位和職責權限。第四,加快推進信訪工作的“網上辦”模式,做好服務群眾的工作,積極化解矛盾。

(二)利用網絡推進我國民主法治的進程

實踐證明,利用好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網絡,可以很好地為社會管理提供優質方便的渠道。政府可以通過建立門戶網站,為群眾開通信息網絡服務平臺,讓群眾真正參與到社會管理當中,做社會管理真正的主體。

綜上所述,作為社會管理者,應具備法治思維這一基本能力,法治方式應是群眾工作最基本的方式,法治手段也應是社會管理最主要的手段。運用法治思維創新群眾工作,把群眾工作推上法治進程,更好地為群眾服務,為創新社會管理提供強有力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盧漢龍.新中國社會管理體制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

[2]田成有.社會管理的法治思維.人民法院報.2010年8月25日.

[3]劉振洋.社會管理創新中的法治思維.江蘇法制報.2014年2月25日.

[4]蔣傳光.法治思維與社會管理創新的路徑.東方法學.2012年第5期.

[5]梁倉香.運用法治思維創新社會管理的思考.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3年7月.

作者簡介:

李愈子(1986~),女,廣東河源人,河源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法學。

猜你喜歡
群眾工作法治思維創新
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開展群眾工作的形式與方法
新媒體時代怎樣做好群眾工作
運用法治思維做好秘書工作
做好群眾工作 促進企業和諧穩定發展
法治思維視角下的藝術管理學科發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