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在語文閱讀“教”與“學”

2016-12-01 12:30陳篤藝
考試周刊 2016年89期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陳篤藝

摘 要: 閱讀教學應在教師的引領指導下,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線,以發展語文綜合閱讀能力為主旨,在整體感悟、理清思路、體驗情境、把握意蘊、品味語言、鑒賞評價等具有顯性標志的實踐環節上,借助各種常用的閱讀技能展開。

關鍵詞: 語文閱讀 教學改革 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一定程度上說就是閱讀教學。因此,要真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首先要在閱讀教學上下工夫。尤其是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必須找出相應的閱讀教學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途徑。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我對以往閱讀教學不斷反思,嘗試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閱讀教學改革:

一、立足文本,與教材平等“對話”

初中語文課是要讀書的。學好語文的關鍵就是要善讀書。語文課要引導學生走進“文字”的世界,讓學生在文字釀造的美好中真正學“語文”。在語文閱讀課上,應注意以下對話:①與文本對話:如“文章寫了什么?是怎么寫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語言含義深刻?我是這樣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這些”,等等;②與作者對話:如“為什么要這樣寫?寫作意圖是什么?寫作意圖是否體現得很清楚?”,等等;③與編者對話:如“為什么將這一篇課文組織在這一單元?為什么要涉及這道題?‘研討與練習與‘讀一讀,寫一寫有什么區別?編者的意圖是什么”,等等。

其次,課堂教學的順序上,應遵循“先學后講”的原則。課堂教學最理想的狀態應該是學生帶著在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中對課文的初步理解與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師,向教師求教,而不應該是教師帶著已經準備好的、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學生,把結果講給學生聽。

二、閱讀教學,注重運用與創新

在閱讀教學中,應倡導“自主閱讀——合作研討——個性創新”式學習。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學生閱讀是學習的起點和基礎,是個人獨立研讀、理解、把握文章的過程。要讓學生反復閱讀原文,邊讀邊想,圈點勾畫,并在閱讀筆記上寫出感受、欣賞、評價之類的內容。研討要在自讀的基礎上進行,通過相互交流,質疑啟發,深化理解。在研討過程中,教師不但要起好組織、指導的作用,而且要適時、適度地參與研討,不能把學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結論上“靠”,而要鼓勵思維的多向性和結論的多樣性,培養學生多元的思維品質和思維習慣?!皠撔隆笔窃谧宰x研討的基礎上,各人把文章內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經驗、文化內存、思想情感等聯系起來思考,通過比較延伸、聯想和推測,提煉出某種和“教參”不盡相同的內容,并用簡要的文字表達出來的過程。這個環節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運用發散思維、求異思維、逆向思維等。這一環節作為高層次的目標要求,教學中可視教材和學生實際靈活運用。

應注意的是:在研討、創新的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引領作用,對學生的閱讀習慣、思維方式、閱讀體驗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必要時進行科學合理的糾正和引導,決不能無原則地對學生的思路、認識或見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

三、多元解讀,讓學生張揚個性

要想讓學生在多元解讀文本過程中彰顯個性的風采,前提是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建構文本多元解讀平臺。

我國傳統的“師道尊嚴”的觀念,往往是教師居高臨下,我教你學、我說你聽的單向傳遞造成了師生之間的不平等性和情感、心理上的距離感。這種師生角色地位的恒定化,桎梏了學生的個性,束縛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極大地影響了教學效果。如某位語文老師教完《木蘭詩》一課,一位男生舉手說:“老師,我有一個問題不懂。古代女子都是纏足的,三寸金蓮,走路都很困難。木蘭怎么還能夠參軍打仗?”老師聞說便敷衍了事地說:“噢,那可是書上寫的,可能是木蘭沒有纏足吧?!钡@位男生卻追根問底:“木蘭可是個很聽話,很孝順的孩子??!怎么會不聽父母的話,而不纏足呢?”老師這時很不耐煩,說:“我們只要學懂這篇課文,至于木蘭有沒有纏足我們就不必去討論了?!边@位男生說:“可是,老師,這樣不就違背事實,不真實了嗎?……”這位老師聽了沉不住氣了,他以訓斥的口吻對學生說:“學習這篇課文,你只要理解木蘭的性格特點就可以了,別的問題不是這篇課文要寫的。你用不著去多想。坐下!”就這樣,一句“用不著去多想”重挫了學生的個性,一聲“坐下”傷害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尊心,一頓訓斥猶如一盆冷水澆滅了學生探索的火花。由此看來,一名教師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他可以引導學生多角度地進行探索,也可能會壓抑孩子們探索的童心。

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看點”,似乎都可以作為教學的著力點,但我們在處理教材時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一個教師教學水平如何,還可在處理教材上見功夫。我們應該在處理教材時,善于抓住文本切入點,牽一發而動全身,有效進行文本解讀。如一部《紅樓夢》,有人喻它為一部百科全書,里面有天文地理知識的,有琴棋書畫的,有詩詞曲賦的,還包含醫藥學的、建筑學的、美學、哲學的,可謂包羅萬象。所以,基于這一點,在讓學生整體感知文本時,可以讓學生先交流對文本內容的把握情況。如莫懷戚《散步》是一篇玲瓏剔透、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講的是一家人祖孫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和和美美,相親相愛的故事。讀這篇文章的歷程,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學生在散讀這一流程后,獲得美好的閱讀印象,完成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有的學生在交流中,談到了一家人互相包容、互相體諒的精神,談到了可貴的親情、溫馨的氣氛,談到了尊老愛幼的美德,談到了春天美麗的景色、生命的氣息。

總之,作為新世紀的語文教師,只有深刻領會和把握當今語文課程改革中所倡導的現代教學理念的內涵,并用以指導教學實踐,在教學活動中,重視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才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和素芳.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的探討[J].快樂閱讀,2012(19).

[2]顏丹.淺談語文課堂有效閱讀的途徑[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3(08).

猜你喜歡
語文閱讀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方法初探
教學方法與知識類型的適宜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路徑探究
淺析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功利性問題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微課時代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初中數學教師不可忽視的幾種教學方法
我的教學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