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職業指導全程化探究

2016-12-02 21:59馬春暉
職業·下旬 2016年10期
關鍵詞:全程化職業指導高職院校

馬春暉

摘 要:職業指導全程化是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的重要措施。本文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中心,探索開展全過程精準職業指導的措施,構建縱向貫穿始終、橫向覆蓋全部的學生職業指導全程化工作體系。

關鍵詞:高職院校 職業指導 全程化

一、高職院校職業指導工作的意義

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目的是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職業指導是面向學生發展的就業指導,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輔導與面向學生群體和學生個體的精準職業指導,使學生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就業能力。

構建職業指導全程化,一是要通過分析,幫助在校大學生及時了解社會需求和就業現狀;二是要引導大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念,堅定專業價值理念;三是要不斷調節大學生的就業心理,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四是要通過搭建社會實踐平臺,讓大學生掌握求職擇業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逐步增強就業能力;五是要持續性提供社會需求信息,為學生更好更快地就業提供服務,幫助學生實現優質的就業。

二、高職院校職業指導工作的現狀

近幾年來,各院校都設立了獨立的職業指導中心,并在各年級分別開設了不同的職業指導課程。課程體系越來越完善,課程內容越來越豐富,適應性、針對性越來越強。同時,在職業指導工作的實踐中,也不斷地暴露出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職業指導重要性的認識有待提高

與高職院校越來越重視職業指導工作形成反差的是,部分教師并不理解職業指導課程的意義和作用,僅僅把它當作要完成的學期教學任務,只負責知識的傳輸,卻忽略能力的培養。教師本人缺乏對職業指導課程體系的全面把握,不能根據學生的專業興趣需求,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設計,職業指導效果相對較差。因職業生涯規劃不能立竿見影地解決就業和擇業的問題,從而也導致部分學生對其消極、敷衍。

2.職業指導工作體系不健全

目前職業院校的職業指導及就業教育機構建設還不完善,核定人員編制不足,履行職能不到位,工作經費不足,支撐條件薄弱。職業指導與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制度不健全,服務體系及功能不全。此外,便利而全面的就業信息服務體系、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測評體系也不完善.缺少現代技術和數字化手段的支撐。

3.師資隊伍建設不到位

由于培養專業職業指導教師的體制和機制不能適應當前的需求,高職院校還缺乏經過專門訓練的、穩定的職業指導隊伍。教師也多是“半路出家”,大多數缺乏職業指導教師的專業培訓。部分院校職業指導師資配備較少,授課時間集中,職業指導教師經常會超負荷工作。

4.教學教法單一

這表現在把職業指導當作理論知識去講授,缺乏討論、見習、專題研究、社會實踐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習形式,學生缺乏親身體驗,難以形成共鳴;趣味性不足,也造成學生應付心理較重,直接影響了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效果。

5.缺乏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職業指導

職業院校的學生對職業指導的需求呈階梯性。隨著年級的提高,學生對就業的認識逐漸加深,對職業指導的需求越來越強,這需要根據各年級的特點進行階段性的職業指導,幫助學生規劃職業生涯。而多數職業院校只是把職業指導課程安排在新生入校和畢業前夕,缺乏系統性的職業指導,忽視了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階梯性和遞進性。由于各個學生的家庭環境、學業基礎、個人能力及發展期望不同,每個人對學業與職業生涯規劃的要求也不相同,但職業指導教師常常因時間和精力有限,沒有逐一對學生進行深入了解,從而導致學生個性化的職業指導需求被忽視,職業指導也缺乏針對性。

三、職業院校職業指導全程化對策探究

在實現職業指導全程化工作中,應以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為中心,分四個階段(在校期間的學業生涯規劃期、入職前的強化教育期、入職后的職業適應期、入職后的職業發展期)開展全過程的職業指導,較好地指導學生確定職業方向、制定職業生涯規劃,逐步建立縱向貫穿始終、橫向覆蓋全部的學生職業指導全程化體系。

1.建立合理的職業指導工作體制和運行機制

職業院校的學生要經歷入學學習、實習求職、畢業、就業等不同階段,隨著環境、閱歷的變化,其擇業、就業和創業的觀念也不斷改變。職業指導全程化,就是要依據這一規律,結合不同時期的特點進行。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建立專門的工作機構——職業指導中心,隸屬教學管理部門,與教務處、實訓處等平行。由職業指導中心牽頭,與教務、實訓、招生就業及教學院系共同研究制定相應的職業指導工作方案,組織實施對學生各個階段的職業指導。職業指導中心下設職業指導教研室,負責職業指導教師的教學管理工作。

2.構建職業指導課程體系

全程化職業指導,就是要分年級、分階段連續開展職業指導,包括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素養的養成、職業能力培養、政策指導、信息服務、應聘指導、創業指導等內容。

構建職業指導課程體系,要堅持“能力本位”課程觀,摒棄“學科本位”課程觀。在開設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創業教育課程的基礎之上,增加開設優秀習慣培養、創業基礎等選修課,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學生的思想教育、行動實踐相結合。課程開設上,制定全程性規劃,使職業指導覆蓋整個學習過程和入職后的階段;開展第二課堂,把論壇、見習、講座、社會實踐、優秀畢業生報告會等引入到職業指導課程體系中,增加學生職業體驗,提高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力。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是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應想方設法加強職業指導教師的培養力度。一是將部分教師“送出去”,采用“掛職鍛煉”、外出培訓等形式培養一批職業指導專家或骨干教師;二是把專家“請進來”,聘請經驗豐富的專家到校開展教師培訓,提高全體職業指導教師的水平;三是開展課題研究,提高教師職業指導能力;四是到企業對畢業生進行跟蹤指導,豐富教師職業指導閱歷;五是聘請企業人力資源專家、創業優秀企業家擔任兼職教師;六是逐步推行職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教師準入制度,規范職業指導教師入職門檻,逐步建立一支專兼結合、專業化、職業化的師資隊伍。

4.開展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研究

首先,要多形式、多方法并舉,輔以先進的教學手段,通過案例導入、課堂討論、見習、社會實踐等形式提高學生興趣,增加學生職業體驗,培養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

其次,做好職業院校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研究,注重學生體能訓練、時間管理能力及良好生活習慣養成等綜合素質的提升,幫助學生做好在校期間的學業生涯規劃。

第三,多渠道開展與用人單位的合作,開拓社會實踐、專業實習和就業體驗的機會,在實際環境中提高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從而不斷修正和完善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

5.開展職業咨詢及跟蹤服務

學院設立職業咨詢室,通過咨詢、測評等,實施精準就業指導。根據學生性格、興趣、能力等條件,開展“一對一”精準指導,幫助學生樹立“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就業觀,避免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做好職業的科學定位,順利就業。

6.校企合作,為學生職業發展提供平臺

職業指導全程化不只是學校職業指導部門的工作,它更應該是全校、全社會的工作。在當前“招工難”與“就業難”結構性矛盾突顯的情況下,企業員工不穩定、流動性大等問題日漸突出,穩定新員工隊伍就成為了企業面臨的新課題。

職業院校要積極開展校企合作,促進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將就業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納入到管理當中,為就業生展示個人才華和實現職業生涯規劃提供更大的平臺,才能更好地留住人,才能真正地留住人才,企業才能長足發展。

(作者單位:新鄉職業技術學院)

猜你喜歡
全程化職業指導高職院校
試論如何實現更高質量的職業指導
高等職業院校就業指導全程化探析
構建全程化創業教育體系研究
淺談高校職業指導工作
試論如何開展三層六段精細化職業指導
加大職業指導專業人才培養力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