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憶遍能法師在新都的八年

2016-12-03 19:21馮修齊
文史雜志 2016年6期
關鍵詞:佛學院方丈法師

馮修齊

遍能法師(1906-1997年)法名宏善,俗名許旨光,1906年9月26日(清光緒三十二年八月十三日)生于樂山,1920年春在樂山烏尤寺出家,1923年冬到成都文殊院受戒,隨后留住文殊院,入讀四川佛學院,1927年夏畢業回寺。1930年,遍能法師到北平世界佛學苑柏林寺佛學研究社深造。1931年,因九一八事變影響,佛學研究社停辦,遍能法師遂南下湖北,暫住武昌佛學院。1932年,他奉太虛大師之命,到重慶北碚縉云寺協辦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8月開學,擔任監學兼佛學講師,后代理教務主任。1935年上半年,遍能法師回到烏尤寺任監院;1939年傳度老和尚圓寂,乃接任方丈。

新中國成立后,遍能法師堅持農禪,維護道場。1957年,四川省佛教協會籌備委員會籌備處在成都大慈寺成立,遍能法師任籌備委員,后留大慈寺參加編寫《四川佛教史》和《四川省志·宗教志》。1962年以來,遍能法師先后擔任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中國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副主席,四川省人大代表,樂山市政協常委,四川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四川省佛學院院長,成都市佛教協會名譽會長,樂山烏尤寺方丈,新都寶光寺方丈等職。1980年,遍能法師被聘為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他不僅是我國當代愛國高僧、著名佛學家和佛教教育家,也是著名文史學者、詩聯和書法名家。

我于1979年參訪樂山烏尤寺,第一次拜見遍能法師,當即尊他為師。盡管以后多次聆聽他的教誨,但直到10年后的1989年,我才有緣正式成為他的皈依弟子。1997年2月4日晚10時,遍能法師在烏尤寺丈室安祥示寂。與他老人家親近的18年,給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美好回憶。

勝地殊緣 深情長伴寶光

1985年11月,四川省佛教協會在新都寶光寺舉辦全省統一的傳戒法會。法會由省佛協會長、成都文殊院方丈寬霖法師任傳戒大和尚,遍能法師任羯磨阿阇黎。寬霖法師是我的同鄉前輩,遍能法師是我的老師,彼此都很熟悉。法會前兩天,我的工作單位新都桂湖正舉辦菊花展覽,我特邀他們到桂湖賞菊。隨同前來的還有“世界第一比丘尼”隆蓮法師,重慶羅漢寺方丈竺霞法師、慈云寺方丈唯賢法師,梁平雙桂堂方丈妙談法師等。

法會持續了20多天,戒期圓滿后,遍公返樂山。

寶光寺是蜚聲海外的佛教禪宗大叢林,但多年沒有方丈和尚。為了加強寺院內部管理和對外開放的需要,經僧眾推薦和省、市佛教協會的同意,請原洛陽白馬寺方丈明高法師擔任寶光寺方丈。根據叢林規矩,新任方丈應由前任方丈親自傳法。前任方丈妙輪和尚早已圓寂,于是,省、市佛協確定本省德高望重的遍能法師代妙輪和尚傳法。1987年3月16日,遍公蒞臨寶光寺,為明高和尚升座法會籌劃。3月18日(農歷二月十九觀音菩薩圣誕日),寶光寺舉行明高和尚升座法會。遍公遵照佛制,代妙輪和尚為明高和尚傳了法。

1988年2月,明高法師圓寂,寶光寺方丈又虛位。全體僧眾決定到樂山烏尤寺禮請遍能法師兼任寶光寺方丈。遍公于28日下午到達寶光寺,受到恭候在山門的全體僧眾和男女居士數百人的熱烈歡迎。29日上午,他拜會了中共新都縣委、縣政府、縣政協的領導及縣委統戰部、縣政府宗教科的負責人。30日(農歷九月二十日)上午,寶光寺內香煙繚繞,鐘鼓諧鳴,幢幡招展,四眾云集,隆重地舉行了遍能和尚升座法會。四川省、成都市、樂山市及新都縣有關領導,四川省及各地佛協負責人,省內外諸山長老、四眾弟子和群眾數千人參加了慶典。我代表新都縣文物管理所送了一副賀聯,嵌“遍能升座”四字:

法雨遍三洲,能成佛果;

紫霞升九陛,座涌蓮花。

自此,遍公以82歲高齡,兼任寶光寺方丈。他老當益壯,身體力行,為紛繁的寶光寺務和方興的佛教事業不憚辛勞。

培養僧才 振興佛教教育

遍能法師于1925年就讀于四川佛學院,1930年深造于北京柏林佛學研究社,畢業后回重慶,在太虛大師創辦的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歷任監學、講師及教務主任。他融通佛理,尤精《俱舍》,是一位資深的佛教學者和佛教教育家。

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隨著宗教政策的不斷落實,遍能法師在國內率先實施對僧才的培養。他先后創辦了樂山市僧伽培訓班、峨眉山僧伽培訓班和峨眉山佛學院。遍公到寶光寺后,對明高法師年初創辦的寶光僧伽學校重加整頓,充實了師資力量和教學內容。1989年春,遍公增聘我在寶光僧伽學校講授《佛教文史》課。他的寺務再忙,每天亦必到學校巡視,每周必為學僧開示,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問題。

1992年2月,中國佛教協會在上海召開“全國漢語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談會”。遍公積極貫徹會議精神,他常說:“培養合格的僧才是當前佛教的頭等大事,比修建寺廟重要得多?!彼鞂⒋罅康娜肆?、物力和財力轉向發展佛教教育事業方面。7月,經遍公倡議,省宗教局批準,省教委備案,在寶光寺僧伽學校的基礎上創辦了四川省佛學院。遍公榮任院長。他確定學院以“戒、定、慧”三學為綱,以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四位菩薩的“智、行、悲、愿”為院訓,要求學僧“學修一體化,生活叢林化”,旨在培養愛國愛教、弘法利生,繼承優良傳統,順應時代潮流的德才兼備的現代僧人。

四川省佛學院實行院長負責制。遍公委任四川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海山法師為副院長,樂山教育學院中文系主任李中毅為院長助理,建立了得力的教學管理機構,聘請了一批學有專長的法師、居士和社會名流,如智敏法師、宏根法師、任杰居士、唐仲庸居士等來院任教。學院開設的課程以佛學為主,文學、歷史、寫作、書法、時事法規為輔。在課堂教學之外,遍公還特邀國內著名的佛教學者來院舉辦專題講座,支持和鼓勵學僧辦專欄、搞講演,參加寺院佛事和社會公益活動。遍公不但重視提高學僧的佛學理論和文化素質,更重視培養學僧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佛學院預科班于1993年7月結業后,同時開辦了本科中級班和高級班。首屆學僧于1995年7月畢業。如今,他們大多成為各地佛教協會領導和佛教寺院骨干,擔任重要執事、住持或方丈大和尚,如中國佛教協會駐會副會長、成都文殊院方丈宗性法師,四川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新都寶光寺方丈意寂法師,崇州光嚴古寺方丈普宏法師,鹽亭鳳靈寺住持正祥法師等。這里面,蘊含了遍公多少心血??!

我在寶光寺僧伽學校和四川省佛學院擔任講師、教授十年之間,遍公的言傳身教使我受益匪淺,遍公的信賴支持使我勇猛精進,教學相長。遵照教學的需要,我相繼承擔了《佛教文史》《中國通史》《四川佛教史》《法苑談叢》《佛教禮儀》等課程,多數教材為自編。

弘法利生 拓展佛寺宏規

遍能法師到寶光寺主持寺務后,不斷完善寺院的管理制度,引導僧眾走愛國愛教、弘法利生、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為拓展佛寺規模、保護國家文物作出了顯著的成績。

一、恢復寶光禪林的傳戒儀規。寶光寺為長江流域“四大禪林”之一,新中國成立前歷代方丈每年春季都要傳授三壇大戒。為了紹隆佛種、闡揚宗風,遍能法師擔任傳戒大和尚。從1990年10月16日開始,他在寶光寺主持了為期21天的省佛協第四次傳戒法會,受比丘戒、比丘尼戒者共361名。他們來自四川、云南、貴州等省和緬甸的125個寺廟,另有受居士菩薩戒者839名。其規模為歷次傳戒法會中最大的一次。法會圓滿之日,我代表四川省楹聯學會為法會贈送了一副賀聯。聯語盛贊遍公的文才和佛法:

寶剎仰高風,詩步翰林、墨飄瀛海、文傳貞石、聯秀琳宮,欣有禪人通內外;

空門留勝跡,道宏正覺、教闡華巖、座擁紫霞、衣承雙桂,喜看戒子遍西南。

1995年4月,遍公又在寶光寺主持了省佛協第七次傳戒法會。這是中國佛協傳戒新規定頒布后所舉行的隆重傳戒法會。同時,它恢復了寶光寺春天傳戒的歷史習慣和儀軌制度。傳戒的20位師承,屬于本寺的占了12位。受比丘戒、比丘尼戒的僧尼來自全國13個省、市、自治區,多達500余人。

二、開展羅漢堂的全面修復工程。寶光寺羅漢堂建于清咸豐元年(1851年),堂內塑像577尊,工藝精湛,名揚遐邇。由于年代久遠,塑像多處損壞,貼金和彩繪不同程度脫落。在以往的維修中,限于寺院財力和工匠技術,羅漢金身千疤萬補,色調不一,風格各異。于是,遍公于1989年11月決定維修羅漢堂,為羅漢塑像重新彩繪貼金。

1989年12月初的一天下午,我在寶光寺僧伽學校上完課,遍公叫侍者請我到方丈室。他說:“我們準備給羅漢穿金,你對寶光寺熟悉,又懂文物政策,這件事你要多費點心??!”1990年8月2日,遍公在寶光寺問本堂主持了修復羅漢塑像的第4次論證會,省、市、縣有關領導和專家,寺僧、工匠代表共20余人參加。會上確定由我代表省、市、縣文物主管部門擔任現場技術監督,確保工程質量。修復工程于次年8月完工后,遍公又決定在通往羅漢堂的紅墻間修一座門樓,并親自撰書了一副楹聯:

五百羅漢隨緣應化;

三千世界大放光明。

三、清理文物,新修文物庫房,實施園林建設規劃。遍公早年師事清末翰林、蜀中名士趙熙先生,中華傳統文化底蘊深厚。加之遍公精于文物鑒賞,又是書法名家,故對寶光寺的文物字畫特別鐘愛。針對各殿堂懸掛許多珍貴的名人字畫卻缺少安全防范措施、其余文物字畫無專用庫房和專人管理、寺院主體建筑區域隨著游人的不斷增加而日顯擁擠的狀況,他于1992年3月主持成立了寶光寺文物管理及園林規劃領導小組。遍公任組長,縣政協副主席王熙百任副組長,我是工作人員之一。

清理文物字畫從3月中旬開始,由我負責鑒定和指導登記造冊,趕在5月份完成。文物庫房建在東花園南側,面積約100平方米,中式平房,外貌與寺院風格協調,內部結構按照我提出的通風、采光、防火、防盜、防潮、防蟲、防塵等要求,工程于年底竣工。園林建設規劃,遍公強調要符合佛教教義,具有寺廟特色,并將園林劃為蓮池、花圃、布金林、紫霞山、塔林五個景區,由隆應法師負責實施,1994年完工。

四、培修舍利寶塔。舍利寶塔是寶光寺的象征,遍公每天上午到佛學院,下午散步,都要經過這里。1993年,遍公利用居士捐資培塔的機緣,改簡易的磚砌護欄為精美的青石護欄。他親自制定方案,命技師和石工在護欄欄板上雕刻了《釋迦如來應化事跡》圖案,如“九龍灌浴”“六年苦行”“轉妙法輪”等122幅,使舍利寶塔更加雄偉莊嚴。

1994年春節,我到寶光寺給遍公拜年。談起培修舍利塔時,他說:“塔周圍護欄正面的兩根石柱還需要一副對聯,你看咋辦?”我說:“塔身的對聯是您的老師太虛大師撰的,這副對聯由您撰最好?!彼妻o說:“我怎么能跟老師比高下呢?還是找一副古德的更合適?!蔽一丶液蠓営嘘P寶光塔的資料,發現清代中興寶光寺的開山祖師笑宗印密禪師的《語錄》中有一偈語云:“殿前圣塔輝今古,檻外青峰擁畫屏?!眱热萸珊?,對仗工穩,驚喜之余,抄呈遍公。遍公于佛涅日(農歷二月十五日)法書刻石,使寶塔增輝,且多一份因緣。

訪勝留題 獻力地方旅游

遍能法師誕生于嘉山樂水,出家于凌云古寺,受戒于天府錦城,求學于京師名都,講經于渝州華巖,修行于普賢道場,傳法于香城寶地,行腳遍天涯,盛名傳四海。他年逾耄耋,卓錫寶光,仍不減當年愛國愛鄉之熱忱,尋幽訪勝之雅興,寄情留墨,獻力于新都地方旅游事業。

升庵桂湖是與寶光寺齊名的文物勝跡,是我工作20年和居家10年之地,也是遍公常游之地。每年荷花和桂花盛開之際,我都要接遍公來桂湖觀荷賞桂。有他時不請自來,游賞后還到我家中喝杯清茶。1991年6月,桂湖碑林竣工,我請遍公來參觀。盡管碑林中大多數碑石他原來都多次看過,但這次仍看得同樣仔細和投入。我請他為升庵桂湖撰書一首詩,然后刻石碑林,他欣然答應;但直至他圓寂也未能如愿,實屬憾事。

1988年,與升庵桂湖一墻之隔的桂湖公園建成開放,我便陪遍公去參觀。他說:“這里的建筑布局都很好,就是少了些文化氣息?!?991年,縣政協和縣詩書畫研究會特邀我一起為桂湖公園新建樓閣亭榭命名。經大家共同推敲,正式擬定了“天香園”“云外樓”“南亭”“浮光閣”“沁春園”“逍遙游”等名稱,然后打算分別請名家書寫,刻匾懸掛。鑒于我和遍公的特殊關系,會上確定“逍遙游”由我請遍公書寫,“浮光閣”通過遍公請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書寫。當天晚上,我去寶光丈室見遍公,講明意圖。他說:“晚上光線不好,請代我給趙樸老起草一封信?!蔽伊⒓凑辙k了。

1992年重陽佳節,我一早給遍公送去敬老禮品。他興致很濃,侃侃談起樂山重陽登高的風俗,并問我新都習慣在哪里登高。我回答說:“宋朝的趙抃、明朝的楊升庵,都曾到南郊的龍門山登高,還寫有《九日龍門登高》詩。龍門山距新都城南十五里,太遠了。我陪您到桂湖公園云外樓登高去?!庇谑?,遍公扶著手杖,步出寺院,由升庵桂湖入桂湖公園。他不用侍者攙扶,一口氣登上云外樓的最高層。我們望著東面浮光閣上的耀金匾額,下款署著“趙樸初”三字,乃會心一笑。下樓,我們又到沁春園內的舫居觀賞遍公寫的“逍遙游”匾額。遍公和我在“逍遙游”匾額下攝影留念。第二天,我有《重九侍遍能長老登桂湖云外樓》詩呈遍公:

九九重陽風俗饒,遍公策杖約登高。

霞山路斷荒榛滿,經閣塵封碎葉飄。

漫步城郊循桂水,扶梯云外立青霄。

龍門遙望秋光好,更有黃花處處嬌。

1992年4月初,美國明道大學博士、成都市保健用品廠廠長馬留文邀請遍公到廠里作客,并順道游覽新繁東湖和龍藏寺。遍公在縣政協副主席王熙伯和我的陪伴下到了廠里,參觀了廠房和產品陳列廳。然后,馬廠長將客人迎至客廳,請遍公留墨。遍公寫道:

神龍藥枕世推崇,祛病延年建奇功。

利濟群生興國運,五洲大地沐春風。

中午,馬廠長特備素齋宴客。下午,我陪遍公游覽了龍藏寺和新繁東湖。遍公對龍藏寺明代壁畫贊嘆不已,他深情地對我說:“你是文管所干部,要把這些壁畫保護好??!”

1996年3月,新都泥巴沱風景區正式開放。因為我是風景區聘請的高級文化顧問,便代表風景區請遍公到泥巴沱,對這里的旅游開發出謀劃策。4月20日正好是“谷雨”,風調雨順。遍公的皈依弟子、我的師兄劉學文撐起雨傘,攙扶著老人雨游泥巴沱。我們在江沱亭上凝望毗河的碧波,在翠竹深處傾聽林間的鳥鳴,遍公感到非常新奇和愜意。他對風景區負責人說:“這里河廣林茂,生態環境好,是佛教放生的好地方,也是老年人休閑的好地方?!敝魅藗儚谋楣脑捳Z中有所感悟,游畢,便請遍公書寫了“泥巴沱放生塘”和“長壽亭”等碑、匾名稱。端午節前,泥巴沱放生塘修好了,碑也立起了。此后,每年農歷七月的中元節,都有成千上萬的佛教徒和游人都在這里舉行放生法會和放河燈活動。

愛國愛教 高僧風范長存

遍能法師深研佛學、刻苦修行、至誠授業、樂于奉獻,是一位蜚聲海內、真誠與中國共產黨長期合作的宗教界名人。他博覽經史、精通詩聯,擅長書法,樂于與社會交往。1989年國慶前夕,他在新都縣政協和縣委統戰部聯合召開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0周年茶話會上賦詩:

四十年來萬事齊,欣逢國慶賦新詩。

乾旋斗轉千秋業,璧合珠聯萬世基。

鼎鼐權衡宜建本,黎元向往太平時。

豪情老去猶添壯,律己嚴明冀有司。

詩中充分表現了他愛國愛教、參政議政、老當益壯、嚴于律己的高尚情懷。

遍公崇尚簡樸,生活起居很有規律。他每天早上7點起床,早齋后拄著手杖到寶光寺西林園的省佛學院巡視一周(或為學僧開示),再回方丈室處理寺務,有時揮毫作書;午齋后小睡片刻,處理寺務,閱讀書報,接見客人;晚齋后繞殿堂園林散步,行至山門外照壁折回。這樣,他基本了解、掌握了寺中的情況。遍公更關心國家大事,傍晚7點準時打開電視機,收看國內、國際新聞,然后選看一些文藝節目。晚上10時洗臉、洗腳后就寢。

遍能法師注重學問,珍愛人才。他積極鼓勵弟子們求學上進,其中不少弟子畢業于中國佛學院、四川省佛學院和峨眉山佛學院。在他的俗家弟子中,也不乏專家、教授,也有在他的培養下成為佛教學者的。作為遍公的學生和弟子,我有緣親近他達18年,隨時向他請教有關佛學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各種學問,聆聽他的善言妙語,感悟他的哲理玄機,故茅塞頓開、精神振奮,在學問和事業上不斷取得進步。

遍公很健談,也很風趣,我們一打開話題不知不覺半天就過去了。每次,他總是先聽我介紹地方時事新聞,隨即回答我有關佛學、文史方面的提問,滔滔不絕地給我講述他有趣的經歷。比如,他年僅17歲步行3天到成都文殊院求戒,九一八事變后在柏林佛學社拒學日語,1936年坐轎子去榮縣為老師趙熙祝70大壽,新中國成立前保護中共地下黨員王干青,1962年開荒勞動在樂山最早引種西瓜等等。晚齋梆響,余興未盡,我還得陪他用齋,陪他散步,繼續擺未完的龍門陣。久而久之,形成規律,我每個星期必去一次。偶爾未去,他總是叫侍者來請。我一進方丈室向他合十致禮,他便恢諧地說:“??!稀客,今天吹的啥子風呀? ”

遍公受其老師趙熙的影響,很喜愛音樂戲曲。他和我談得高興時,還哼兩句川戲。1989年秋,四川省詩詞學會年會在桂湖賓館召開。我代表學會特邀他去欣賞詩琴吟奏會。會后他興奮地說:“太好了,但是平時真難聽到?!?991年12月4日晚,我又請成都音樂舞劇院院長、古琴家唐中六先生攜琴到寶光丈室,專為他彈奏蜀派古琴最著名的《流水》等琴曲。我有《辛未十月廿九夜,侍遍能長老寶光寺聽中六先生鼓琴》詩記之:

晚寺籠香靄,梵音動紫霞。

高僧迎雅士,佳果伴清茶。

三弄梅花影,重彈落雁沙。

曲終人尚醉,趺坐入禪那。

遍公久居寺中,難出山門一步。1992年5月初,我邀遍公弟子、著名楹聯家張紹誠、李澤一,畫家伍端,記者劉姝嵐陪遍公到彭州丹景山賞牡丹。伍端是遍公舊友蜀中書畫名家伍瘦梅之女公子。車上,遍公嵌“伍瘦梅”三字出上聯:“梅花雖瘦堪為伍”求對,我們搜索枯腸,沒有想出滿意的對句。到了丹景山腳的圣跡寺,寺僧為遍公展具頂禮接駕;隨即備滑竿數乘,把我們送上山頂的金華寺。此時,寺中鐘鼓齊鳴,住持濟塵法師率眾迎接遍公。在濟塵法師等人的陪同下,遍公觀賞了牡丹坪上燦若云霞的各種牡丹,并在金華寺大殿觀看由我所撰、徐無聞教授所書的長聯:

梵宇易宏規,看丹景烘霞,白塔吟風,彭闕生煙,湔水回瀾,極目繁田添錦繡;

名山多盛事,記頭陀卓錫,太妃駐輦,放翁題譜,升庵賦韻,寄情九隴壯襟懷。

遍公對聯語備加贊賞。但我想到遍公車上求對事,心里很慚愧。

遍公在世期間,美國、新加坡、日本等國和香港、澳門等地區的佛教寺院及海外弟子曾多次邀請他前往住持或講學。遍公情重本土,均一一推謝。1993年12月,遍公曾赴香港參加天壇大佛開光慶典,此外再沒有到過更遠的地方。1996年11月2日,遍公皈依弟子、我的朋友尹會茹(勝茹)夫婦專為遍公安排一次珠海、深圳特區之行。我們歷時12天,參觀了珠海國際汽車賽、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深圳全國書市及兩地的名勝風光,受到兩地和香港、澳門朋友們的熱情接待。

1996年11月底,遍公從新都回樂山開會,不久罹病。我因公務纏身,僅兩次奔赴樂山醫院看望,不能隨侍湯藥。1997年2月4日晚10時許,遍公于烏尤丈室安然示寂。噩耗傳來,我徹夜難眠。次日凌晨,遂與寶光寺都監廣永師、監院隆應師等驅車樂山烏尤寺。時聞遍能大和尚治喪委員會已組成,主任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當年2月12日(正月初六),寶光寺舉行由首座貞意法師主持的“遍能大和尚示寂追思法會”。

追思法會上的最長一副挽聯由我撰書,遍公弟子勝成、勝澤、勝茹、勝齊敬獻。全聯共116字,傾訴了痛失良師的哀惋之情:

公去實堪哀:共欽正覺披緇、空林受具、神京奮志、縉寺談禪、靈地種瓜、寶光傳戒,紫霞興學、濠上建橋,通身心力付中華,痛人天遙遠,九二春秋勞圣哲;

我來猶恨晚:長憶明湖賞桂、別島聆經、丹景詠花、秀峨追月、古沱寫竹、丈室擁爐、珠海觀潮、烏尤問疾,滿面慈悲瞻德像,哭生死剎那,三千世界失師尊。

追思法會結束后,遍公的遺體從烏尤寺送至峨眉山荼毗。靈骨分為四份,分別在新都寶光寺、樂山烏尤寺、峨眉山伏虎寺和重慶華巖寺建塔安奉。寶光寺的靈骨塔建于遍公創立的四川省佛學院附近的園林內。塔銘由四川師范大學教授王文才撰文,寶光寺都監廣永書寫,塔聯由我敬撰:

新樂峨渝,分藏舍利;

智行悲愿,共證菩提。

1997年10月14日下午5時,我參加了在寶光寺舉行的遍能大和尚靈骨入塔儀式。我靜穆地恭立在遍公靈骨塔前,合十默哀,思緒萬端,久久不愿離去。

遍能法師示寂后,他老人家創建的四川省佛學院,仍然遵循他制定的“智行悲愿”院訓和“佛法弘揚,僧才為本”的開示,在代院長海山法師的領導下,第二屆學僧于1997年7月畢業了。

在這批學僧中,普正、德祥、祖道、覺良、克能等,后來都成為寺院的方丈、住持或著名法師。

第三屆學僧于1999年7月畢業,學僧中也有不少佼佼者,如峨眉山佛教協會副會長、峨眉山佛學院副院長兼教務主任、遍能法師的弟子滿霖(勝理)法師等。此后,四川省佛學院合并于四川省峨眉山佛學院。這所佛學院也是遍能法師創建,現更名為峨眉山佛學院。

今年,欣逢遍能法師誕生110周年、圓寂20周年。20年來,每到遍公的生辰和忌日,我都會憶及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每年清明節前夕,我總是捧著鮮花、香燭,去寶光寺遍能法師靈塔前祭拜。山高水長,師恩難忘。遍公的言傳身教激勵著我,使我奮力治學,探究佛法。我于2004年退休前后,先后出版和再版了《寶光禪院》《龍藏古寺》《佛教禮儀》等專著;相繼擔任成都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四川省佛教協會咨議委員等。我身為他早年的皈依弟子,為佛教作奉獻是盡形壽堅持的宗旨。心燈永續,慧炬長明,在遍公110周年冥壽之際,我面對恩師遺像至誠頂禮,并獻上一瓣心香,萬縷情絲:

百歲冥辰又十年,聆經座下憶綿綿。

智行悲愿菩提壯,新樂峨渝窣堵妍。

慧炬長明輝佛界,心燈永續寄禪天。

稀齡不負師恩厚,弘法利生了夙緣。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

猜你喜歡
佛學院方丈法師
國服法師Davie Wang,物理暴擊100%
彎腰的哲學
“你已經做了”
“你已經做了”
彎腰的哲學
論如何成為一名法師
不見悲則喜
AN ODE TO THE MOUNTAIN GOD 法師與山神的對話
一招制敵
還完債再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