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轉型期公民參與型政治文化建設對策

2016-12-03 19:51湯麗華
人間 2016年30期
關鍵詞:政治參與社會轉型

摘要:建設參與型政治文化是現代民主政治的客觀要求。20世紀70年代末,在改革開放的強力推動下,中國進入了全面社會轉型時期,成為公民政治參與發展的重要歷史契機。我立足于當代中國社會轉型,試圖分析公民政治參與的發展動因和制約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社會轉型;政治參與;參與型政治文化

中圖分類號:D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 042 -02

“政治文化是一個民族在特定時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態度、信仰和感情”[1],它表現的是人們對實現社會目標的心理取向。也就是說,政治文化是人們心理的一種態度取向,這種取向可以用人們的認知、情感和評價三個概念來說明。根據美國政治學家阿爾蒙德的觀點,政治文化劃分為地域型、依附型和參與型,毫無疑問這三種基本類型中只有參與型政治文化才是推動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的先進政治文化。當今社會現代化的發展趨勢體現出處于主導地位的政治文化是參與型政治文化,但是這種政治文化中的成員在參與的積極性上可能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有的成員不懂政治文化,更別提政治參與。因此,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民主政治制度改革的今天,參與型政治文化的建設應該受到高度的重視。

一、社會轉型對公民政治參與的影響

在全球化和改革開放的強力推動下,中國已進入了全面社會轉型時期,人們的經濟生活日益市場化,文化生活不斷多元化,政治生活更加民主化,人們生活的深刻變化同時也使人們對各個方面的要求提高,尤其是在政治參與方面。當代中國社會轉型為公民政治參與的發展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但是社會轉型所產生的負面效應也制約著當代中國公民的政治參與。

(一)社會轉型直接促進公民的政治參與。

當前,改革開放促進了市場經濟的發展,推動了我國社會轉型,我國的政治文化也打破了封閉保守的傳統發展模式,呈現出對社會變革和發展的適應性和吸收借鑒不同文化的開放性。新舊、中西思想體系之間的沖突和碰撞使中國逐漸形成一種新的政治文化。因此,社會轉型為我國當代公民政治參與提供了現實基礎。在社會轉型的過程中,人們的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直接導致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政治取向發生了深刻變化,民主、公平、法制、競爭、參與、開放的觀念深入人心,人們的主體意識日趨強烈,使他們成為具有時代感、責任感和自我意識的現代公民。人們不再盲目崇拜、畏懼權威,而是能從自身利益的角度進行理性的思考,并較為積極地關注國家政治生活和參與政治活動,由此中國公民的政治參與開始形成和普及。改革開放也使人們擁有更多的信息、機會、生活方式和社會化渠道,人們越來越看重政府的實際作為和實際效果,對政府的評價也越來越現實??梢?,現如今人們在追尋“民主”的道路上開始變得更為理智,在探索我國政治發展道路的問題上更強調符合中國國情的“民主制度”。因此,社會轉型直接為我國參與型政治文化提供了環境、現實基礎和主體因素,而參與型政治文化的創建對當代中國的政治發展具有積極的、重要的意義。

(二)社會轉型帶給公民政治參與的負影響。

社會轉型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實現了社會的整體進步,但城鄉、地區差距不斷拉大,社會分配嚴重不公,貧富差距日益加大,失業人口激增、就業難等社會問題威脅著當代中國的社會穩定。穩定是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同時也是政治參與良性發展的重要保障?,F代化進程中的一些社會問題直接導致社會的不穩定,社會的不穩定必然導致非法式或不合理的政治參與,而不良的政治參與又將加劇社會的不穩定。此外,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經濟上的成果毋庸置疑,但政治體制改革的成績卻相對較少,傳統的政治體制對人們的影響仍然很大,民主化進程緩慢。最后,許多人無法消除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消極影響,封閉、盲目崇拜和盲目從眾的心理也嚴重的制約著中國的政治發展。

二、轉型期加快參與型政治文化建設的對策

在社會轉型時期,參與型政治文化對當代中國民主政治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須尋求有效傳播和普及參與型政治文化的對策和建議。這里,我對如何建設我國公民參與型政治文化提出如下幾點對策。

(一)加快政治體制改革。

經濟是政治的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經濟體制改革成就斐然,這勢必要求政治體制的改革要跟上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改革開放帶來了經濟的超前發展,但政治改革卻相對滯后,這種反差不但制約了當代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的進一步發展,同時,也極大地限制了中國公民政治參與的發展空間。因此,加快政治體制改革勢在必行。

切實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健全民主監督機制。公民政治參與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社會監督,而其監督效力的發揮則有賴于法制的完備和監督機制的健全。當前,一是要建立健全相關政策法規,細化公民參與的程序、步驟、規則,切實保障公民的權利與義務。二是建立完善問責制度、會議制度、公示制、人大代表述職制、聽證制和旁聽制等監督制度,使公民真正了解政治事務,參與政治生活,表達利益訴求,監督政府工作。在法制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強調民主監督的法制建設,只有以此為基礎,才能真正建立起合法、有效的民主監督機制,才能充分發揮民主監督的應有效力。這是確保民主政治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

提高公務人員的素質和能力。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未使一些公務人員的素質和能力得到相應的提高。當今中國官本位思想仍然盛行,導致有這么一群所謂的官員,公民意識、法律意識、平等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失,個人權力感、優越感和占有欲極度膨脹,腐敗之風屢禁不止?,F實中許多領導干部不是把手中的權力看做是受之于公眾、服務于公眾的公共權力,而是將其視為謀取個人私利的特權。這些都導致人們對政府的失望與不信任,從而使政府的權威受到質疑,這也是當代中國政治發展的最大隱患。公務人員個人的欲望是這種現象產生的主觀因素,但其根本原因是體制因素。公務人員的素質和能力影響著公民政治參與的態度與熱情,必須切實加強政治體制改革,提高公務人員的服務意識、執法意識,增強公務人員的業務能力,促使公務人員尊重并維護公民的參與權利,嚴格依法辦事,最終實現制度正常運轉的目的。

拓寬公民的政治參與渠道。一是健全和完善社會團體和各種群眾組織,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社會群眾組織在政治參與中的積極作用;二是建立健全大眾傳播媒介的組織機構,充分利用報刊、廣播影視、互聯網絡等大眾輿論媒體的作用,為公民提供及時的信息和發表言論、意見的平臺,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三是建立健全政治參與制度,比如在網絡化、信息化不斷發展的今天建立微博、微信互動制度,拓寬政治參與渠道。

(二)在實踐中激發公民政治參與的熱情。

參與型政治文化是現代中國政治文化建設的方向,是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心理依托。參與型政治文化要求社會成員主動的參與政治生活。當前,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人們普遍熱衷于追求物質利益,認為擁有更多的財富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從而產生了政治冷漠感。這種功利主義傾向大大阻礙了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因此,在實踐中激發公民的參與熱情,培養公民的參與意識已成為當前中國政治文化建設的主要課題。

重視民意表達,鼓勵人們提出自己的政治見解。在政治生活中,中國人普遍缺少獨立的政治見解和鮮明的政治個性。改革開放以來,在漫長的民主政治發展的過程中,雖然人們有提出在政治上的要求,但其政治要求卻僅限于爭取必要的生存空間和有限的改善生活境遇。要改善這一現狀,建設參與型政治文化,各級政府部門必須增加開放度、透明度以及與公眾之間的親和力,廣泛開展政府和公眾之間的平等協商與對話等實踐活動。人們應該多關心政治事務,人們可以通過各種傳媒渠道進行民意表達,提出自己的政治見解,從而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政治興趣,提升自己的政治參與能力。

重視和組織政治實踐活動,增強人們的參與愿望和參與熱情。民主政治的深入人心歸根到底要通過人們的實踐、參與來實現。首先要完善選舉制度。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之一。如今很多人不重視自己的這項基本政治權利,在人大代表等選舉活動開展時放棄自己的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甚至對此漠不關心,這些現象都不利于民主政治的發展。其次,公民自治組織和社會團體要經常組織各種規范的政治實踐活動,比如民主交流會、辯論會,來有效的表達出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和意愿。

參考文獻:

[1]阿爾蒙德.比較政治學:體系、過程和政策[M].上海譯林出版社.1987

[2]范靜.政治文化與當代中國政治發展[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1(1)

[3]劉曉麗.轉型期我國公民參與型政治文化建設考略[J].柴達木開放研究.2009(3)

[4]劉曉麗.論我國參與型政治文化的構建[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09(3)

[5]鄧薇.政治文化對當代中國政治發展的影響[J].青海社會科學.2006(4)

[6]劉彤,楊弘.試論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創新與發展[J].東北師大學報.2005(3)

[7]方盛舉.參與型政治文化與當代中國政治文明建設[J].社會科學研究.2006(5)

[8]胡偉.關于政治文明若干問題的思考[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3(2)

作者簡介:湯麗華(1990-3-18),女,漢族,江蘇海門人,法學碩士,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

猜你喜歡
政治參與社會轉型
社會轉型時期的大眾傳媒與公共政策
社會轉型時期新疆高校民族民間美術教育的建設性構想
網絡對大學生政治參與影響的實證研究
我國大學生政治參與的現狀及對策分析
改善農村婦女政治參與對策研究
現象級“老炮兒”折射社會轉型之惑
土地改革與農村社會轉型——以1949年至1952年湖南省攸縣為個案
社會轉型環境對“小產權房”購買行為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