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政策選擇研究

2016-12-03 08:31沈群英
經濟師 2016年10期
關鍵詞:會計政策選擇原則

沈群英

摘 要:會計政策的選擇是正確處理會計實務的前提。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對會計的要求越來越高,會計信息的準確性是最基本的要素。雖然當前我國已經在會計政策的選擇問題上加大了管理與制約的力度,但是仍存在著部分問題,會計人員在會計政策的選擇上會犯選擇錯誤。文章找出會計政策選擇失誤的原因,提出會計政策的選擇原則,以期為企業提供會計信息準確性的操作指導。

關鍵詞:會計政策 選擇 原則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10-117-02

會計政策選擇是體現財務信息的前提和基礎,它包括會計政策的初始選擇,也包括會計政策變更后啟用新政策時的選擇。因此,會計政策的選擇是否恰當合理,直接關系著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和企業信息使用者據以做出決策的準確程度。同時,在財務報告中對會計政策選擇的披露有助于會計信息使用者對其的準確理解,企業對于所選擇的會計政策及其變更通常會在財務報表的附注中加以披露。

一、理論分析

(一)會計政策分析

會計政策指會計處理時的原則、方法和程序。在處理會計業務時,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規定,有多種方法可以進行同類業務,企業應該選擇最適合本單位、最能夠準確反映業務本質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會計政策。這里面包含了許多的職業判斷。不同的選擇導致會計信息產生差異。

(二)會計政策選擇的客觀必然性

在現代經濟飛速發展的趨勢下,一些超前的、特殊的新業務不斷涌現出來,導致了會計準則和實際會計工作之間有了一定的時滯性,同時,會計準則也并不是完美的,它隨經濟發展實時更新、不斷完善,每年都可能有變化,因此,這恰好為企業在會計政策的選擇問題中提供了較大空間,這同時也要求會計人員具備適應性和前瞻性,能根據不斷變化的自身以及外部環境進行靈活的選擇及核算,使得企業的財務經營信息得到更完整更真實的呈現,這也說明了會計政策選擇的必然性。

二、會計政策選擇錯誤的原因

(一)會計準則存在滯后性

會計制度相對于實際的會計工作來說,存在相對的時滯性,因為會計準則是之前會計實踐過程總結出來的結果,是企業、政府、社會等利益相關方互相博弈的成果,但現今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導致會計實踐工作中不斷有新的經濟業務出現,而這時的會計準則往往跟不上經濟發展的節奏,涵蓋不了新的會計處理方法,無法對突發的新情況作出準確的規范措施,為企業利用此滯后性粉飾報表、創造利益提供了空間?!稌嫹ā返谑藯l規定:“各單位采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前后各期應當一致,不得隨意變更;確有必要變更的,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變更,并將變更的原因、情況及影響在財務會計報告中說明?!钡覈鴷嫓蕜t并沒有對“隨意變更”作出嚴格的判斷,因此,審計部門及相關監督組織無法作出相關判斷,導致審查及監管工作的困難。此外,我國企業對會計政策選擇的信息透明度不高,未能做到充分披露,很多企業都是泛泛而談,并沒有深入解析其選擇原因。

(二)會計人員專業理解不到位、公司治理機制不科學

會計人員在會計實際工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會計知識的不斷更新,都對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了工作難度。同時,一些會計人員并沒有會計政策選擇的意識,并沒有真正地站在企業自身的角度思考,只是簡單套用過往的經驗,造成會計政策選擇太單一、隨意,使得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受到影響。治理機制不科學、管理者的素質不高的企業在選擇會計政策時,往往會從自身的利益出發,而不顧企業的長期健康發展,選擇一些不合理但卻自己有利的會計政策,導致會計信息質量下降,破壞其真實性及完整性,損害其他利益相關方的利益,同時也不利于企業健康長遠的發展。

(三)企業不能合理有效地選擇會計政策,會計政策選擇的作用不能有效實現

部分企業在進行會計政策的選擇過程中缺乏選擇的意識,沒有一個規范且統一的程序及目標,不能將所選擇的會計政策與自身的企業目標很好地融合,造成選擇政策的不合理,隨意性較大,使會計信息的質量大打折扣,同時也削弱了會計政策選擇的作用。

三、影響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因素

(一)外部因素

影響會計政策選擇的外部原因很多,例如經濟、法律、政治、社會環境因素。當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時,企業可以采取合理的較為積極的會計政策,順勢發展;而當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時,企業則應充分考慮到自身經營的安全性,避免采取激進的會計政策,而應選擇相對謹慎的、平穩的會計政策來規避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任何企業在進行會計政策的選擇時都應遵循相關會計法律法規,在其規定的范圍和約束下進行,因此,會計法律是影響會計政策選擇的直接因素。但是,目前我國的相關會計法律仍然不夠健全,需要完善,否則,部分企業將會鉆法律的空子,因此,健全的會計法律是進行合理會計政策選擇的大前提。一些巨額的利潤常常會收到政府的特別關注,并且引起一些不利于企業發展的限制性政策,因此,為了避免此類現象的發生,企業管理者會選擇相應的會計政策來減少財務報表上顯示的利潤。而社會因素的內容非常寬泛,例如:不同地方的文化差異、不同企業職工的價值觀等都會或多或少影響到企業的經營發展,從而影響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

(二)內部因素

1.會計人員的職業素質和判斷能力。在會計的實際操作工作中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因此需要會計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以及及時更新自己的會計知識,對經濟業務作出全面的分析,對各種影響因素作出多方權衡,積極參與決策工作,作出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符合現狀的預估和判斷;同時,會計人員還需恪守自己的職業道德,只有不被眼前利益引誘、忠于職守、客觀公正的會計人員才能反映出企業最真實、最完整的會計信息。

2.利益相關方的利益因素。管理者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同時,會設法增加自身的利益,在這樣的動機之下,管理人員會特別關心會提高報告收益的會計政策,甚至利用其職務之便,操縱會計政策的選擇,利用提前確認會計收益、減少費用、將費用資本化等會計手段來使企業增大報告收益,從而增大自己的報酬。而投資者往往會使用保全資本的穩當的會計政策,同時,股東們通常不會選擇分配現金股利等會稀釋股權的會計政策,因此,他們在會計政策的選擇問題上往往偏向于保守。債權人為了降低風險,保證其債權的及時完整收回,往往會特別注重企業的償債能力,并在契約上增添一些限制型條款來保證自己的利益,因此,有債務契約的企業更可能會采用提高財務比率的會計政策來避免違約。

四、會計政策選擇原則建議

(一)合法性原則

企業在進行會計政策的選擇時,必須在有關法律規定的會計準則和會計處理方法的限度內進行取舍,如果企業在選擇時超出了法律的范圍,就屬于違法行為,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也是企業在進行會計政策的選擇時所需遵循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則。而目前,我國對于會計政策的相關法律包括《會計法》《所得稅法》《公司法》等,會計人員都需要對這些相關法律進行學習和了解。但在選擇的同時,應該保持一定的獨立性和穩定性,遵循會計政策與會計核算過程中自身的固有規律,若選用的會計政策與稅收法規有不一致時,應充分考慮全局。

(二)合理性原則

企業在選擇會計政策時,除了要滿足合法性原則,還必須保證其合理性,只有建立在合理性基礎上的政策方向,才有利于實現企業發展目標,保障各方的經濟利益,會計政策與企業內部的制度是相輔相成的。合理性原則中所包含的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即從企業自身的情況出發,充分考慮企業目標、當前狀況、發展前景、在同行業中的地位水平等綜合因素,來進行會計政策的選擇和調整。只有基于對企業綜合情況的全面了解,才能合理恰當地選擇會計政策,保證其質量。同時,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或自身改變,當原有的會計政策不能充分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及完整性時,企業還可能存在需要變更當前所使用的會計政策的情況,這為選擇新的會計政策提供了一定的空間。需要注意的是,企業在調整會計政策時需具備一定的靈活性,正確處理好各利益相關方間的關系,保持其穩定性及利益均衡性,不能影響企業目標的實現過程。

在出現多種備選的會計政策的方案都合理的情況下,會計人員還需遵循謹慎性原則。在實際會計操作中,很多經濟交易或事項都存在一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都可能會為企業帶來損失從而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這時會計人員就應當本著謹慎性原則,慎重地選用備選政策中相對來說偏向于保守穩健的方案,避免高估資產和利潤、低估負債和費用,盡可能全面詳盡地核算企業有可能產生的費用和損失。

(三)統一性原則

當企業在前述原則的基礎上完成了對會計政策的選擇后,那么企業的實際會計操作就要嚴格按照所選擇的會計制度來執行,保證會計處理方法的統一性和一貫性,不可隨意變更。若會計人員違背自己的職業道德,利用職務之便對會計政策進行操縱,隨意變更會計政策來牟取自身利益,則此行為將觸犯法律,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但需要指出的是,在理解統一性原則時,不能理解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變更會計政策,準確的理解是不能隨意變更。企業可以變更會計政策的情況一般分為兩類:第一類,隨著大環境的變化,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企業變更,則企業必須按照國家規定進行變更,并在財務報表附注中對其變更的情況進行充分披露;第二類,當所選擇的會計政策已經不符合企業的發展狀況及運營制度時,其反映的會計信息也已經不能保證其可靠性及完整性,那么此時,會計人員應在把握新的企業情況的基礎上,及時準確地變更會計政策,使之能最恰當合理地反映出企業的財務狀況,以便于信息使用者及時掌握其轉變的內涵,作出更有效的決策。

(四)成本與效益相結合原則

為了滿足多方面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政策的選擇時應將成本與效益相結合來考慮。首先,會計人員必須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即其基本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在此基礎上,考慮到成本問題。在產生的效益相識時,會計人員要傾向于選擇更便于理解和實施,可操作性強的會計政策,以此來降低企業的成本,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綜合效益。因此,此原則需要會計人員在結合權益和成本的基礎上作出權衡。

(五)遵守職業道德原則

會計是每日和金錢打交道的職業,因此,會計工作中的職業道德問題顯得尤為重要,每一位會計人員在從業前都學習過有關會計職業道德的相關知識,同時這也是會計人員上崗開始工作的必要條件。隨著現代社會環境日益復雜,經濟利益對會計人員產生的巨大誘惑和恪守職業道德、保持公正坦蕩的立場始終是對立的,而會計信息最基本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又必須靠會計人員的誠信來保證,因此,會計領域的職業道德建設問題應受到整個社會的廣泛關注,從而進一步保證上述列舉的各項原則。

(六)專業人員素質提高原則

在實際工作中與會計政策聯系最緊密的就是會計從業人員,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工作態度、知識儲備、素質水平是影響會計政策執行的重要因素,因此,會計人員除了要具備過硬的專業能力之外,還要有整體優化的概念、敏銳的職業眼光、專業的判斷能力,同時還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專業知識,熟知新的會計準則、法律法規,以便于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在會計準則的合理約束下選擇合理合法的會計政策。會計工作者的創新意識也非常重要,實際工作有時需要會計人員通過自己過硬的專業素養以及豐富的工作經驗,作出科學合理的判斷,提出可操作的方法,選擇最合理的會計政策。

參考文獻:

[1] 陳嵐.會計倫理下企業會計政策選擇優化[J].財會通訊,2014(8)

[2]李妮.公司會計政策選擇問題研究[D].重慶.重慶理工大學會計學院會計信息化系,2014

[3] 苑莉.會計政策及其選擇的思考[N].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

[4] 李晶波.會計政策選擇初探[N].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2)

[5] 萬宇洵,孫遠.論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N].湖南大學學報,2006(5)

[6] 王瑞.論我國企業會計政策的合理選擇[N].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4(12)

[7] 溫琳.我國會計政策選擇研究回顧與展望[J].財會通訊,2014(7)

(作者單位:上海航天化工應用研究所 浙江湖州 313000)

(責編:賈偉)

猜你喜歡
會計政策選擇原則
堅守原則,逐浪前行
新準則下境外子公司合并報表編制的研究
會計政策與會計方法選擇對會計職業責任的影響
無罪推定原則的理解與完善
惹人喜愛的原則(二)
惹人喜愛的原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