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決玉米賣難,需從供給側發力

2016-12-03 10:19李寧潔
經濟師 2016年10期

李寧潔

摘 要:我國糧食實現了歷史性的“十二連增”,玉米作出了突出貢獻。2015年以來,國內玉米市場價格直線下跌,國內外價格倒掛,庫存爆滿,玉米滯銷賣糧難。解決玉米賣難,需從供給側發力,從供給方面下功夫,圍繞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進行生產,特別是在品種和質量契合上做文章,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玉米有效供給市場。

關鍵詞:玉米賣難 供給側發力 儲備糧結構 補貼機制 調整種植結構

中圖分類號:F30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10-069-02

2015年,我國糧食實現了歷史性的“十二連增”,玉米作出了突出貢獻。從面積上看,近幾年我國糧食播種面積增加了1.99億畝,其中玉米增加了1.95億畝,占98%。從產量上看,糧食總產量增加了3528億斤,其中玉米增產1997億斤,占增量的57%。玉米的持續增產帶來了供大于求,2015年以來,國內玉米市場價格直線下跌,部分企業收購國標三等玉米已跌至1650~1700元/噸。國內外價格倒掛,庫存爆滿,玉米滯銷賣糧難。嚴重影響了糧食經濟的有效健康發展,解決玉米供大于求,價格倒掛,庫存爆滿,必須從調整儲備糧結構,改變需求導向,引導結構升級;改革價格補貼機制,讓市場導航,農民把舵;調整種植結構,培養消費需求,引導消費需求,綜合施策,圍繞人的需求進行生產,儲備調節,使玉米供給數量上更充足,品種和質量上更契合消費者需要,收儲價格和國際市場價格不發生大的偏離,真正形成結構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有效供給。

一、調整儲備糧結構,改變需求導向,引導結構升級

建立糧食儲備的主要目標是為了調節糧食市場,保障豐、欠平衡,在緊急情況下糧食產品得到安全供給。我國四級糧食儲備(中央、省、市、縣)更多地擔負了平抑市場價格,保障農民利益的功能,在價格低的時候,啟動保護價敞開收購,而緊急情況下的安全供給保障卻被弱化,儲備了一些不該儲備或不需要儲備那么多的品種。存在原糧多,成品糧少;普通品種多,優質品種少;玉米多,高口糧消費的少的問題。據公開數據綜合判斷,2014/2015年度我國玉米總庫存約1.2億噸。2015年我國玉米產量為2.23億噸,玉米凈進口約548萬噸。從消費看,據萬德資訊數據,2015年國內玉米消費量是1.86億噸,食用口糧只有250億斤左右。合理預計2015/2016年我國玉米庫存還將增加4248萬噸以上,達1.62億噸,占全球庫存的85.66%,庫存消費比高達87.29%,比全球庫存消費比高68.05個百分點。玉米庫存高企,流通不暢,財政壓力加大,已經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

糧食儲備不能搞就“儲備”而儲備,要更多地兼顧“儲備”與“市場”之間的關系?!皟洹币龊门c時俱進地調整糧食儲備結構,應根據各地口糧消費習慣減少玉米儲備規模,增加優質小麥、稻谷儲備數量,適當增加成品糧儲備,增加專用優質品種,通過調整儲備結構,改變需求導向,進而引導生產結構的升級?!皟洹边€要做好與市場的與時俱進,具體說就是要穩步推進儲備政策市場化改革,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減少農民增收對于糧食價格政策的過度依賴。我們現在推行的玉米收儲政策具有保供給和保收益的雙重功能,因玉米產量穩步提升,需求過剩,應該減少或者退出玉米儲備政策,讓市場發揮重要作用,同時減輕國家財政負擔。這樣就能讓市場刺激生產結構的改善,讓農民根據市場的變化調整種植品種和種植數量,達到政策性儲備與市場化需求相銜接,從而提高儲備糧的使用效率,降低財政負擔,可謂一舉多得。

二、改革價格補貼機制,讓市場導航,農民把舵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解決賣糧難的問題,必須有全球化的思路。因為,在中國開發的市場環境中,糧食貿易全球化、糧食購銷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國際糧食市場對中國的糧食市場影響愈來愈嚴重。因此,解決我國的玉米問題,必須采取全球化的思維,積極主動參與到國際競爭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國際國內兩個因素,來實現玉米供求基本平衡。我國在儲備政策的支撐下,國內玉米價格長期維持高位,而持續10多年的國際農產品價格上漲周期已經結束,價格大幅跌落已成為現實。2015年雖然國內調低玉米臨儲價格,但是國內外玉米價格倒掛仍然非常明顯,造成國內用糧企業加大了玉米的進口量,嚴重擠占國內玉米市場份額,加劇了產大于需的矛盾。

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糧食供求關系由偏緊向寬松轉變,供求格局改變之后,我國玉米正呈現生產量、進口量、庫存量“三量齊增”,折射出糧食儲備和糧食價格政策方面需要調整和完善。我國長期實行的托市收購政策必須改變,改革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政策的基本思路是“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分品種施策,漸進式調整”。我們要根據玉米品種的功能敏感性和市場扭曲度,實行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減少因摻雜補貼而扭曲價格,導致資源配置失衡進而導致的農業結構性矛盾。讓市場來定價,實際就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實現市場導航,農民把舵,政府主要起護航作用。

三、調整種植結構,培養消費需求,引導消費需求

當前的突出問題是品種結構不平衡,玉米出現階段性供大于求,大豆、棉花、油料、糖料等供求缺口逐年擴大,進口不斷增加。面對國內玉米供求失衡,國際玉米市場充裕,價格低廉的現實,我們當務之急是盡快推進玉米生產種植結構調整。重點是推動玉米發展由數量增長為主真正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上來,由依靠資源和物質投入真正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我們要堅持“提高糧食產能,穩定糧食產量,提升糧食品質,增加種糧效益”的原則。改變過去單純追求規模,向注重規模、質量和效益并重轉變。在玉米的生產種植上,要讓市場去調節,農民種什么賺錢就種什么,什么好賣就生產什么,這樣就為玉米生產和農業結構調整提供了更加寬松的政策環境和資源空間。按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要以市場為導向,以提升糧食等農產品供給能力、農產品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標,優化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牧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發展格局。形成以產品的高質量適應消費需求,最終培養消費需求,引導消費需求。解決問題的思路是:“一保、一減、一增、一穩”?!耙槐!本褪潜?诩Z、保谷物,“一減”就是減非優勢區玉米,“一增”就是恢復增加優質食用大豆,“一穩”就是穩定棉油糖自給水平。其中調減玉米是重點,嚴格按照農業部確定的目標任務,2016年調減玉米種植面積1000萬畝以上,2020年將玉米面積穩定在5億畝,減少5000萬畝。

參考文獻:

[1] 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

[2] 劉慧.穩步推進玉米臨儲政策市場化改革.經濟日報,2016.1.13

[3]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伍振軍.糧食去庫存要警惕生產滑坡.農民日報,2016.1.23

[4] 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農民日報,2016.1.28

(作者單位:晉中市商務糧食局 山西晉中 030600)

(責編:若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