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經濟轉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2016-12-03 11:04郗雯
經濟師 2016年10期
關鍵詞:金融支持轉型發展

郗雯

摘 要:山西作為煤炭資源大省為全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但長期高強度的開發導致山西省產業結構不合理。在山西省轉型發展過程中,金融行業對山西省煤炭產業的轉型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文章從山西省資源型經濟轉型大背景和山西省金融產業現狀出發,針對山西金融支持資源型經濟轉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轉型過程中的金融對策。

關鍵詞:資源型經濟 轉型發展 金融支持

中圖分類號:F830;F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10-207-02

山西是典型的資源型省份,其發展長期依靠煤炭資源。2010年,“綜改區”的獲批為山西省經濟轉型提供了新的機遇。在轉型的過程中,金融對產業結構調整有推動作用,能為經濟的轉型提供動力。然而,山西省金融行業對資源型經濟轉型支持力度不足。因此,必須解決山西省煤炭產業金融支持不足的問題,才能促進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

一、山西省資源型經濟現狀

(一)產業結構不合理

改革開放以來,山西憑借持續大量的開采煤炭資源,逐步形成了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山西經濟增長中資源型產業占據較大比重。2014年山西省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生產總值占比分別為6.2%、49.3%、44.5%,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第一產業占比較少,第二產業占比仍然較大,第三產業有待提高。從2000年到2014年,第一產業的占比由10.8%下降至6.2%,第三產業所占比重略有上升,但與第二產業相比,其占比仍然偏小。第二產業的發展消耗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影響第一產業、第三產業的發展,山西省產業結構水平較低,發展不協調。

(二)山西省產業結構具有重工業特征

2014年山西工業增加值構成中,重工業占比93.3%,雖然相比2013年的94.4%略有下降,但仍呈現出明顯的重工業占主導的產業結構。長期以來,煤炭等礦產資源促進了山西省的經濟發展,但山西資源產業能耗較大。山西省2014年第一、二、三產業能源使用占比分別為1.9%、77.8%和11.2%,與2013年相比,第二產業能源使用占比有所上升,而第一、三產業均有下降。山西省一次能源產量較高,但二次能源轉換比例仍然較低,這種忽視能源加工轉換的傳統方式會制約山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山西省金融產業現狀

山西省金融業近年來發展較快,由圖1可以看到,金融業生產總值由2010年的448億元增加至2014年的897億元,增加了100.22%;金融業占GDP的比重也由2010年的4.87%上升至2014年的7.03%,金融業對全省經濟的貢獻率呈上升趨勢。

(一)銀行業發展現狀

2015年山西省銀行業金融機構運行穩健。2015年山西省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達36201.6億元,同比增長9.5%。銀行業金融機構數量達6692個,從業人數116887人。與2014年相比,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分別同比增加12.22%和13.11%,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增加了15個,增幅26.32%。銀行業金融機構體系逐步趨于完善。山西省8家農村信用社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新設立8家村鎮銀行。2014年山西省銀行業各項存款合計26779億元,與2013年相比,增加了2.6%;各項貸款合計16433億元,同比增長10.38%。貸款增幅超過存款,銀行系統資金使用效率提高,但存貸額之間的差距仍然較大,金融效率有待提高。

(二)證券業發展狀況

2015年,山西省新增5家證券機構,代理證券交易金額同比增長191.1%,達到43367.8億元,2家法人證券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142.8%,實現凈利潤17.2億元。證券業創新力度加大,融資融券業務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達19.7%。2015年末,山西省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85家,備案基金46只,管理資金規模53.6億元。2015年,山西省2家公司成功登錄中小板和創業板,33家中小企業掛牌“新三板”,全年股票市場融資306.5億元,同比增長419.1%;并購重組同比增長1266.9%,達156.4億元。

(三)保險業發展狀況分析

2015年山西省保險業總資產達1228.1億元,與2014年相比,增速提高4.7%。2015年全省實現保費收入586.7億元,同比增長26.06%,保費收入全國排位第七。全省保險密度1601.0元/人,同比提高25.5%,保險深度4.40%,同比增加0.7%,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在中部六省中居首位。

三、山西金融支持資源型經濟轉型中存在的問題

(一)銀行貸款過多集中于資源型行業

從金融機構貸款投向來看,銀行貸款主要集中于煤炭等資源型行業。在“十二五”期間,山西省金融機構提供給煤炭行業貸款的增速明顯高于其他各項貸款,2015年煤炭行業占各項貸款的比重達25.1%,與2010年相比,上升了6.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2015年山西省煤炭行業的不良貸款同比增長42.6%,不良貸款余額達到184億元。

(二)金融服務分配不均衡

在山西,城市中分布的大型銀行較多,農村及其它中小城市只有銀行的基層分支機構,銀行的營業范圍狹窄,對于轉型中或待轉型的資源型城市不能給予有力的金融支持。隨著銀行在大型城市的集中,資金也會大量流入這些城市,金融服務的不均衡分配會影響部分資源型城市的資金規模和金融效率,影響城市轉型中金融支持的力度。

(三)融資結構不合理

隨著融資方式的發展,除了傳統的銀行貸款,還產生了多種融資方式,但一直以來山西都將銀行信貸作為其主要的融資方式。2014年山西省股票籌資額達1045.12億元,相比2010年的841.16億元,增長了24.25%。山西省的直接融資規模逐年擴大,但與間接融資相比其占比仍然較低,間接融資在企業資金來源中占據重要地位。而山西省的產業特點決定了其在轉型過程中對資金的需求量較大,銀行貸款已遠遠不能滿足較大規模的資金需求,因此,擴大直接融資的比例是山西省產業轉型的有效途徑。

四、山西省資源型城市轉型的金融對策

(一)豐富金融服務

在當前的山西省金融支持體系下,直接融資所占比重較低,因此為了滿足資源型經濟轉型中的融資需求,就要不斷豐富金融服務。首先,商業銀行應不斷擴大其覆蓋面,引進更多的股份制商業銀行,鼓勵商業銀行在地級市、縣域開設網點,優化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布局,為基層企業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其次,增強金融機構的自主性,鼓勵商業銀行針對不同企業量身定制不同的金融產品,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務,加大對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效率,為煤炭產業轉型提供融資支持。

(二)創新融資機制,發揮資本市場作用

資源型經濟轉型過程中的金融支持不能僅僅依靠銀行信貸,還應該重視直接融資市場,擴大直接融資在企業資金來源中的比例,優化融資結構。完善企業的上市推動機制,鼓勵企業積極上市,企業可以利用其自身優勢,通過資本市場積極并購、重組,吸收優質資產,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提升公司競爭力。同時,鼓勵企業利用銀行間債券市場,通過發行債券、票據等融資方式,降低融資成本,調整企業債務結構。

(三)引導資金流向

長期以來第二產業在山西省的產業格局中占據相當大的比重,雖然近些年第二產業占比有所下降,但與第一、三產業相比仍然占據主導地位,第二產業的發展過多地依靠能源消耗。因此,在山西省轉型發展的過程中,應該注重提升二次能源的比重,轉變山西省傳統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這就要求金融信貸向高新技術產業傾斜,加大對科技的投入。此外,中小企業融資難也是山西省轉型發展中面臨的一大難題,為此,可建立多元化的融資平臺,設立投資基金為中小企業提供支持,為中小企業制定優惠的稅收政策,減輕中小企業的稅負,從而降低其經營成本,提高金融行業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

參考文獻:

[1] 何宏慶.金融支持資源型經濟轉型對策分析——以延安市為例[J].改革與戰略,2014(4):51-54

[2] 孫晶,何暢.金融支持山西經濟轉型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建議[J].華北金融,2012(1):55-58

[3] 劉驍毅.中國金融結構與產業結構關系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3(5):24-28

[4] 2015年山西省金融運行報告

[5] 山西統計年鑒2015

(作者單位:太原師范學院經濟系 山西太原 030000)

(責編:若佳)

猜你喜歡
金融支持轉型發展
轉型發展形勢下國際市場營銷學教學方法
農業現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國際經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