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警部隊后勤保障軍民融合改革面臨的困難及對策探析

2016-12-05 23:53林峰
時代金融 2016年30期
關鍵詞:軍民融合后勤保障武警部隊

林峰

? 【摘要】當前武警部隊后勤保障社會化改革進程中,面臨著理論研究滯后、政策法規不健全、業務部門改革動力不足、市場交易代價高等困難。為進一步深化改革,推進武警部隊后勤保障社會化健康發展,必須加強理論創新、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建立科學的經費補償機制和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關鍵詞】武警部隊 ?后勤保障 ?軍民融合 ?對策研究

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是習主席從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開創富國強軍新局面高度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在后勤領域貫徹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有利于充分整合軍地保障資源,降低整體保障成本,提升綜合保障效益。相較而言,武警部隊和地方聯系較為緊密,經過積極探索和實踐,當前武警部隊后勤保障軍民融合已經初見成效,但由于種種原因,在深化改革的進程中仍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制約著改革的全面推進和深入發展。

一、當前后勤保障軍民融合改革面臨的困難

(一)理論研究滯后,改革實踐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

近年來,武警部隊上下圍繞后勤保障社會化改革問題開展了廣泛的學術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對改革的順利啟動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但綜觀現有的研究成果,總體研究層次仍然比較低,缺乏對深化改革的全局性、系統性的深層次研究,對深化后勤領域軍民融合改革的實際工作指導意義不大。理論研究的低水平和滯后性,致使部分改革實施單位對深化改革的目標認識不明確,信心不堅定,從而制約著改革的深入發展。

(二)政策法規不健全,改革實踐缺乏法律支持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與市場打交道,必須有完備的法律制度作保障。與市場上的其他主體相比,部隊具有明顯的特殊性。因此,必須有一套特殊的法律制度來規范軍隊與市場的各種交易行為,使其既符合市場經濟的共性,又能夠滿足部隊后勤保障的特殊要求?,F實情況是,當前在后勤保障軍民融合立法方面還存在諸多空白,特別是在運行機制、領導責任、勞動人事、經費保障、合同管理、質量監督、服務仲裁和執行等方面,法律制度嚴重缺位[1]。這種情況的存在,使得軍隊與市場主體合作的不確定性明顯增大,一方面導致地方經濟組織介入后勤保障社會化改革的動力不足,另一方面又使得武警部隊合法權益遭受侵害的事件不斷增多。

(三)業務部門控制權部分喪失,改革動力不足

隨著后勤保障軍民融合改革的不斷深入,原有的許多后勤業務部門不再從事直接的后勤保障工作,也不直接管理后勤保障實體,其職能將逐步轉向計劃籌措、協調社會力量以及監督合同執行情況等。業務部門職能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對人、財、物的控制和使用,影響了部分后勤工作人員的既得利益,使其自覺或不自覺地對改革產生某種抵觸情緒,從而導致改革的內部動力不足,甚至會產生一定的內部阻力,影響改革發展的步伐。

(四)市場發育不均衡,交易代價高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第三產業有了很大發展,但整體上講,與后勤保障軍民融合改革密切相關的第三產業仍不發達,從不同地域和不同行業來考察,還存在嚴重的不均衡現象。加之武警部隊駐地較分散,一些單位駐地偏遠,缺乏規模大、實力強、資信好的服務企業。一方面,由于高資質的服務企業數量少,造成合作伙伴難找,一些實力較強的企業往往形成行業壟斷,比如伙食這一塊兒,普遍出現一家單位多個食堂由某一家公司承包的現象;另一方面,個別單位為了追求政治效益,急于完成改革任務,倉促與地方公司簽訂合同,一些條款有可能考慮不深不細。

二、深化軍隊后勤保障軍民融合改革的對策

(一)加強理論創新,為深化改革提供系統的理論指導

武警部隊后勤保障軍民融合改革要向縱深發展,必須緊緊圍繞現實問題進行理論創新,以理論突破推動改革深化。不同部門、不同機構應圍繞改革過程中產生的具體問題,加強對策性理論創新。主要包括三點:一是從全局出發,對深化后勤保障軍民融合改革的內涵、外延、發展方向、發展目標、運行模式、配套政策等基本理論問題進行重點研究,為國家和軍委制定相關政策法規提供科學依據;二是各單位要針對地區環境和自身特點,加強軍民融合改革的運行方式、組織形式、實施步驟及配套措施研究,為擴大改革范圍,提高社會化保障程度提供理論支持;三是具體實施單位要從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出發,加強對具體實施方案研究,增強實施方案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和實效性。

(二)構建完善的政策法規體系,為改革提供完備的法律支持

新的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離不開法規制度的完善和法律意識的普及。武警部隊必須參照國家機關、地方高校和外軍通行的作法,按照社會化改革的目標和要求,抓緊出臺《軍隊后勤保障軍民融合促進法》、《軍隊采購法》、《軍隊后勤保障社會化招標、投標管理規定》等一系列與后勤保障軍民融合密切相關的法規制度,對軍民融合保障的目標、范圍和方式等加以規范,對地方企業的資質認定、軍地雙方的權利與義務、保障效益評估以及糾紛調解等給予具體的確認,確保軍地雙方合作穩定、運作規范[2]。

(三)建立科學的經費補償機制,激發改革單位的積極性

從當前改革的實際情況看,要提高改革單位的積極性,必須從改革單位的實際利益出發,盡快建立起科學、可行的經費補償機制,彌補因改革造成的各種經費缺口,真正實現改革后保障水平穩中有升。具體來講,有以下兩種途徑:一是建立各項經費補償模型,適時調整經費標準。要根據不同經費的供給特點,建立相應的經費標準調整模型,適時預測不同部隊需求和供給條件的變化趨勢,及時調整經費供應標準,建立起動態的經費標準調整機制。二是加快軍人福利貨幣化改革步伐。軍隊要盡快適應市場經濟有償服務的需要,盡量壓縮集體福利投入比重和實物供應比例,提高軍人工資福利貨幣化的水平,將交通、醫療、住房、服裝等實物保障項目逐步以貨幣形式發放,以提高軍人個體的社會消費能力。

(四)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為改革創造更加穩定的運行環境

實行武警部隊后勤保障社會化改革,引進社會保障力量為部隊服務,武警部隊和社會保障實體之間是平等的價值交換關系。然而,由于市場經濟的波動性、承包商的逐利性,部隊需求與地方供給之間存在著先天的矛盾。為有效保障武警部隊這個特殊消費集團的供給,地方政府必須綜合運用計劃、行政、經濟、法律等多種手段,規范市場行為,加大對市場的調控力度,為改革創造穩定的運行環境。武警部隊要積極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使其充分發揮“規劃、協調、服務、監督”等職能。地方政府的作用,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要盡快出臺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通過政策扶持,引導更多的企業參與到武警部隊后勤保障軍民融合改革中來;二要做好中間人,政府要為武警部隊推薦實力強、信譽好的承包商,同時要運用經濟、法律等手段,協調好武警部隊和承包商之間的利益關系[2]。

參考文獻

[1]王永恒.軍隊后勤保障社會化的困境與路徑選擇[D]:[碩士學位論文].淄博:山東理工大學,2009.

[2]陳海濤.深化軍隊后勤保障社會化改革問題研究[J].軍事經濟研究,2012(2):63-65.

[3]龔戰勝,徐欣.論后勤保障社會化中軍隊、政府、市場主體協同[J].軍事經濟研究,2010(9):58-61.

猜你喜歡
軍民融合后勤保障武警部隊
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 后勤保障裝備走向智能化
軍民融合產業的四川探索:產業基金的邏輯和方案
特朗普的“軍民融合”政策能兌現嗎?
武警部隊搶險救援后勤保障應重點把握的問題
天津港“8?12”事故搶險救援對武警部隊的啟示
邊遠地區武警部隊醫院科研管理的實踐
論毛澤東武警部隊建設思想及其創新與發展
金門島登陸作戰后勤保障的主要教訓及啟示
平津戰役中人民解放軍的后勤保障
戚繼光創建的快速后勤保障部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