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保險與社會養老保險協調發展,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

2016-12-05 17:44張瑋
時代金融 2016年29期
關鍵詞:社會養老保險商業保險協調發展

【摘要】十八大三中全會提出,我國將建成可持續發展的,適應不同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文章從構建多層次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出發,提出了商業保險參與社會養老保險的必然性,研究了商業保險如何與社會養老保險協調發展,完善多層次社會養老保障體系。

【關鍵詞】商業保險 ?社會養老保險 ?協調發展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發展,以及社會經濟、社會進步和各項制度的變革,老有所養開始成為國民關注的話,越來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商業保險。十八大三中全會提出了要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國民全覆蓋,讓商業保險成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但是,就我國養老現狀而言,社會養老壓力巨大,養老保險基金主要來源于政府,商業保險并未真正參與到養老保險中,一定程度阻礙了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可持續發展。商業保險與社會養老保險的協調發展可以滿足更高層次的養老需求,實現養老保障體系的多層次化?;诖?,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形式下商業保險參與社會養老保險的必然性,為促進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的協調發展提供了觀點,對完善多層次社會養老保險體系提供較強的理論支持。

一、商業保險與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的內涵

商業保險是指被保險人與保險人形成契約關系,更高層次滿足被保險人各方面需求的一種商業活動。被保險人按照合同要求每年向保險公司繳納一定額度的保費,保險公司則按照合同規定履行相應經濟等方面的賠償義務。由此可見,商業保險是建立在被保險人與保險人自愿平等的原則上開展的,重點體現了服務于效率,體現了國民自我風險管控的意識,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最大限度的發揮了對被保險人的經濟補償作用。

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參照相關法律法規,為超過一定勞動年齡的國民能夠維持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它是社會五大保險種類中的重要險種之一,是目前我國正在普通采用的社會保障方式?;攫B老保險涉及范圍較廣,具有強制性,由政府舉辦,基金來源于國家、企業與個人共同繳納,重點保證了社會的公平。

二、商業保險參與社會養老保險的必然性

(一)人口老齡化與政府財政承受能力的挑戰

我國人口平均壽命正在逐步增長,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從2015年的15%增長到2050年的39%;到2050年,我國平均預期壽命將達到80歲左右。人口老齡化加速的形式下,我國養老金支付則存在巨大壓力,收支嚴重不平衡,養老金替代率僅占整個社會平均工資的38%左右,明顯偏低,極大影響了退休人員的養老生活保障,以往過度依賴政府支出來維持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運轉是不可持續的。

(二)多層次養老保障需求的挑戰

多層次的養老保障體系應該覆蓋不同層次的人群,包含了全民自愿參與的基礎養老金制度、企業職工等參加的基本養老金制度、面向全體公民的各類商業性補充養老金制度,以及面向低收入、無收入等老年人群收入養老保障制度等。我國目前采用的養老保障制度只保障了國民退休以后的最低生活需求,要想提高養老保障,必須依靠商業養老保險等多樣化的產品與服務來實現。

(三)商業保險的重要地位與優勢

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在功能上起到了相互補充的作用,商業保險的發展滿足了更高層次的養老保障需求,體現了市場的效率,有利于減輕政府財政壓力,增強社會養老制度的可持續性發展。商業保險無論在產品設計還是資產負債管理方面,或者運營效率方面,與社會保險相比,都存在著明顯優勢。首先,商業保險保證了其產品的多樣性、費率定價的科學性以及風險評估的精確性;其次,保險公司作為資本市場中重要的投資機構,其資產占全球投資的資產份額不容忽視。除此以外,商業保險的參與使養老保障制服的服務水平得到顯著提升,成本與費用大幅下降,運營效率得到提高。

三、商業保險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隨著國家加快建設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商業保險的發展迎來了重要發展機遇:首先,商業保險在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十八大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要加快建設和完善以基本養老保障為主體,商業保險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吨泄仓醒腙P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也提出了進一步發揮市場的作用,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其次,隨著國民自我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商業保險并參與其中。根據北京保險行業公布的《2015年度北京地區保險消費調研報告》顯示,超過30%的受訪者表示今后有會考慮購買商業保險,其中接近28%的人表示了對商業醫療、養老保險最感興趣。商業保險的發展在面臨機遇的同時,也存在著挑戰:一是公民對養老保障個人責任意識較淡。由于我國傳統的社會養老保障基金主要來源于國家與單位,個人承擔極少一部分,因此人們往往只看到了國家、政府和企業對社會養老保障的責任,缺忽視了自我保障的責任。二是我國保險行業自身專業水平滯后。我國商業保險起步較西方國家而言比較晚,基礎薄弱,專業人才缺乏與專業能力的不足,對商業保險的健康發展存在一定阻礙。三是政府與市場責任邊界不清。我國商業保險的發展至今40余年,由于規律法規的不明確,商業保險與傳統社會保險處于非正常競爭狀態,保險公司在承保過程中由于數據缺乏、在政府招投標過程中沒有話語權、政府衛生理療機構與保險公司的合作關系等原因,都阻礙了保險公司自身優勢的發揮。

四、促進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協調發展的思考

(一)增強公民養老保障的個人責任意識

完善養老保障體系必須合理規劃好政府、企業、個人三方的不同責任,其中,國民個人的責任勢必需要增強。首先,引導國民樹立自我保障的意識與觀點,讓公眾了解如何最大效益的使用自己的收入來解決今后步入老齡階段所面臨的養老保障問題。其次,進一步明確政府在養老保障體系中的地位,讓國民理解在養老保障體系中,政府的責任只是一部分,養老基金費用的主要來源是個人。最后,政府要合理規劃社會保險的運行模式,將保障重點集中在社會弱勢群體與低收入人群中,超出其保障范圍與水平的部分由商業保險來補充。

(二)積極提高保險服務業專業水平

保險服務業要不斷加強自身專業水平建設,探索產品創新、經營思路、風控管理等,從國民需求與消費特點出發,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保險產品種類,滿足不同人群的養老、醫療保障等需求;進一步加大投入進行信息化建設、大數據平臺建設等;探索商業保險與社會養老保險協調發展的合作模式,延伸產業鏈條。

(三)轉變政府在市場中的職能

第一,讓政府做好保險業發展的支持者,提供有利于商業保險發展的制度環境,明確相關法制、財稅支持政策,努力使法定的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積極聯動,同步改革與協同推進。第二,讓政府做好保險市場的有效監管者,確保商業保險交易行為規范,市場的有序運行,通過監管來實現優勝劣汰。第三,讓政府成為保險產品的示范消費者,引領公眾參與購買保險,例如職業年金、財產保險、公眾責任險等,注重全民保險參與意識的培養。第四,讓政府成為保險公司的良好合作伙伴,在一些領域內積極開展合作,提高損失補償的水平,為商業保險發展留出空間。

參考文獻

[1]2015年6月30日中國勞動保障新聞網[OL].Http://wwww.clssn.com/html1/report/13/1272-1.htm,1025-7-2.

[2]褚福林.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應定型[J].中國社會保障,2015(8).

[3]鄭成功.缺失商業保險 多層次社會體系是空話[J].中國保險報,2014(6).

[4]李航.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研究[J].保險研究,2014(8).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新常態下推進江蘇商業保險發展與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研究”(2015SJD629)。

作者簡介:張瑋(1982-),女,漢族,江蘇蘇州人,任職于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研究方向:會計外包、社會養老。

猜你喜歡
社會養老保險商業保險協調發展
淺析新媒體時代商業保險的商機與挑戰
我國商業保險參與養老保險的協調發展
探討如何促進我國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的融合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