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過程管理信息化探討

2016-12-05 09:56李永超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6年30期
關鍵詞:過程管理教學質量信息化

李永超

摘 要:在“互聯網+”的信息時代,教學過程管理的信息化是我們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文章從教學過程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教學過程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并給出了過程管理信息化的一些措施。

關鍵詞:過程管理 信息化 教學質量

當前,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計算等新技術逐步廣泛應用,經濟社會各行業信息化步伐不斷加快,社會整體信息化程度不斷加深,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日趨明顯。高校在管理的過程中也在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教學過程管理信息化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教學過程是可以量化的,可以分解為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基本單元。任何教學活動的過程都將影響學生的能力,如果利用質量管理方法把各種過程以系統科學的方法整理出來,按照教學規律中的共性找出可以完善的管理,以此確定在各過程單元中教師、學生、管理者各自必須遵守的規范,則可減少及避免教育活動的主觀隨意性,杜絕學校對教學質量失去控制的現象。加強對教學過程的管理可以統一教學標準,規范教學行為,在資源短缺的情況下還是提高教學資源利用率,穩定與提高教學質量的可靠保證。我們認為教學過程管理的信息化是當前實現教育管理目標的重要途徑。[1]

一、教學過程管理存在的問題

1.教學過程松緊不一

學校教師水平也是參差不齊,特別是民辦高校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大量的兼職教師和剛入校的年青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把控松緊不一。大量兼職教師僅僅是給學生上課,考試完畢也就結束了教學活動,教學過程中兼職教師也未能詳細了解學校各門課程的教學大綱和學生水平等情況,只是按照自己以前的經驗來授課,在考試的時候題目過難或太易,造成學生大量不及格或分數分布不合理等現象發生。青年教師剛從學校畢業就步入講臺,缺少授課經驗和對專業知識的應用經驗。教學過程中也存在重點和非重點不突出、教師之間缺少溝通,知識點重復講授等現象常有發生。

2.管理過程“因人而異”

管理過程“因人而異”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教學管理人員對教學過程的管理要求不一樣,有人要求嚴格,注重結果和過程;也有教學管理人員對業務并不熟練,對過程的管理并不重視,過程管理中的資料收集不齊全。二是教學管理人員對教師的要求不一樣,對于關系好的可能在過程管理中給予放松,或對一些比較“難搞定”的教師放松了要求,造成了管理過程的“因人而異”,從而造成教學質量的難以把控。[2]

3.教學過程數據統計困難

在高基表及日常各部門數據統計過程中,教學單位對教學過程中的數據統計比較困難,往往教學管理人員不清楚相關的一些數據,要不停的反復的從教師或實驗員那里要數據,造成扯皮拉筋的現象發生。由于缺少統一的信息化系統,各部門重復統計數據,造成基層工作人員工作量加大,而且統計人員不同數據也存在差異。

二、教學過程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信息系統數據反饋及時快捷,為各級領導、老師、管理人員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決策參考。教學過程管理的信息化已經成為加強教學質量和學校人力成本節約的需要。

1.加強教學質量的需要

學校以教學為中心,教學的生命在質量,質量的關鍵是管理。學校如何做到“向管理要質量”?那就是要強化過程管理,從管理層面為提高教學質量,實現人才目標作有益的探索。質量求生存、求發展,學校同企業一樣也需要加強質量的管理,這樣才能在眾多高校中生存發展。教育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單純從結果來提出創新的方法已經很難了,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教學管理者關注教學過程的管理,通過對教學過程的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2.學校人力成本的節約

教學管理信息系統的上線必定帶動學校機構和人員的變動,人員的崗位職責也會隨之變動,以前依靠人工完成的工作可以通過系統進行收集、整理和統計,人工的減少促進人力成本的節約。從單位角度來說人員減少,工資社保等一系列的開支也會隨之減少;從員工角度來講人員減少,崗位職責的調整,工作量增加,待遇也會隨之增加,激發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避免在工作中的扯皮拉筋現象發生。信息化管理使部門權力發生根本變化,過去信息由各職能部門諸侯割據式占有,成了權力的體現、官僚的根源?,F在統一數據庫,資源共享,職能部門對信息只持有維護的義務,因此利于部門作風的改變、服務意識與質量的提升。

三、教學過程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1.加大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

在教學過程管理信息化的過程中,加大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我們可以直接采購已經比較成熟的信息化系統軟件或者尋找長期從事教學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的軟件公司根據學校情況開發系統,搭建統一的信息化平臺,充分做到數據共享。

2.教學過程進系統

各項教學管理的規范及要求按照教學進度提前錄入信息管理系統,教師及教學管理人員在使用系統中,在不知不覺的強制性操作中,受到了教學行為與教學管理的規范化的教育與影響。實施規范化產生的良好工作效果使他們自然地接受了這種規范。無經驗的年青教師學會了規范,兼職教師也慢慢糾正了思維與方法。

3.加強教學管理人員對信息系統的學習

教學管理人員是教學系統最基層的使用者,是對教學過程管理的執行者。只有教學管理人員切實掌握過程管理信息系統的使用和對教學過程管理的要求,才能做到較好的落實和貫徹。信息化系統在建設過程中也會存在一定阻力,各部門和教學管理人員對現行人工統計或獨立的信息系統已經熟悉,不愿意接受新的信息化系統,這時候要求學校領導對信息化平臺推動有信心和魄力,要求教職工對信息化建設從內心接受。

4.推進高清監控設備進課堂

借助校園安保系統,推進高清攝像頭等監控設備進入教室、實驗室等教學場地,方便對課堂教學的監控和掌握。教學場地采用信息化手段后輔導員可以通過監控視頻查詢學生到課情況,教學管理人員可以通過監控視頻了解教師對知識點的講授,有監控視頻的作用教師的責任感也會隨之增加。

參考文獻

[1]林永平.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探索與創新.中國教育信息化.2007(06)

[2] 麥才淞 黃維躍.加強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 強化過程管理 提高獨立學院教學管理水平.高等教育.2008

猜你喜歡
過程管理教學質量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努力改善辦學條件 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關注學習過程 提升教學質量
幼兒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提高教學質量,重在科學管理
基于Web的畢業設計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
病案首頁質量控制與信息系統實現方法
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
信息化是醫改的重要支撐
信息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