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的閱讀教學改革的一點嘗試

2016-12-05 10:58王黎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6年30期
關鍵詞:教學嘗試設計思路反思

王黎

摘 要:聽了許多節文言文的課堂教學,感覺文言文教學成了一種模式:先讀,正音斷句,再譯,疏通課文,串譯課文,比賽練習,這樣最少得一節課。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其實講的并不太多也不太深,如果要講深了又需再拿出一節課來講。這樣幾節課下來教文言文,還免不了課下要背課文背注釋要聽寫要默寫,在一篇文言文上所花費的時間相當長,這只是一個方面,最大的問題是這樣教學學生并不快樂,學得也很累。但從現實情況來看,這種踏踏實實背了來的知識對待考試效果卻很好。在今天倡導自主學習的教育前提下,對于老師而言,雖然這種教和學都很踏實,卻總歸是一種過于笨拙的辦法。特別是能選入教材的文言文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如果忽略了對它內在美、情感美的品讀,忽略了對學生性情的熏陶,忽略了對古典文學及古人情懷的審美,那么這樣的教學只能是識字教學。所以,怎樣處理好這種矛盾,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能發揮作用,文言文的課堂教學又不是很沉悶,還要重視文章的內涵,我就想嘗試一種文言文的教學法。

關鍵詞:教學嘗試 設計思路 反思

一、對于文言文的教學嘗試

首先要考慮文言文的幾點特性:

1.它同現代文在體例上有很大不同,它不同于現代文可以拿來就能讀懂,所以要認識到學生學習文言文能力的困難,就必須正視它的字詞教學。但是要把它的字詞作為學習文章主題的一個基礎和前提,而不是全部。

2.文言文主題教學比現代文來講更有難度,因為教材中所選文言文一般都是主題深邃,這與作者的生平經歷甚至個性情趣有關,也與遠離學生生活的時代背景有關,學生把握起來會更困難。那么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引導就尤為重要了。這就需要教師大量閱讀有關作者的資料,還需要結合學情設計好教學環節及活動形式,還需要教師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可以根據課堂學習的生成來引導學生的學習。

二、《湖心亭看雪》的設計思路

基于對文言文特點的考慮,怎么用行之有效的辦法在課堂上對待這種教學內容,我在上《湖心亭看雪》做了一點嘗試。

在設計這篇課文之前,我首先查找了一些關于張岱的生平經歷資料,讀了對于張岱其人的評價,在了解這個人的性情之后再來看這篇不過一百六十多個字的小品文,我有了自己的理解。文中寫自己在“大雪三日”后,“湖中人鳥聲俱絕”的情境下,“擁毳衣爐火”在“更定”后前往湖心亭賞雪,可見他與眾不同的情趣和特立獨行的性格,而“獨往”不結友恰恰是古代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對于雪景,作者寫得渾然難辯、恍惚迷離、天地蒼茫,結合他當時所作已是五六十歲,回憶往事之時不免融入此時的情感,景已非那年所見之景,而成為了此時筆下回憶中的景,自然這樣的景就增添了許多作者自己的情感?!跋胗嗌?,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保ā短这謮魬?序》)這樣一種歲月流逝,世事變遷,繁華如過眼煙云的人生感慨就融入在了這篇《湖心亭看雪》中。

結合課標對文言文的要求,我將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體會作者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為達到這一目標,需要對作者情感進行把握,而把握情感仍需從文字和作者經歷入手,所以我的教學思路就定為:品析文字,把握人物形象;知人論世,了解作者情感。依思路我設計了三個教學環節:咬文嚼字品癡行——身臨其境賞美景——知人論世悟癡情。

三、對教學實施過程的反思

反思這篇課文的實踐操作,我側重了下面三個突破。

1.找好切入點

從文章最后一句舟子的話入手,“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抓住“癡”作文章,讓學生尋找文中寫到了張岱什么行為表現是“癡”的表現。學生很快能找出“大雪三日;是日更定;獨往湖心亭看雪;強飲三大白而別”等等,先理解這些字詞的意思再分析。比如“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西湖經歷三天大雪后,人鳥聲俱絕,空闊的雪景使天地間呈現出一股肅殺、冷寂,作者偏偏此時去賞雪,可見他此時的心態及與眾不同的情趣。再如“獨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兩三?!?,看似矛盾,實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在分析中讓學生體會張岱其人的性格特點,并帶著理解讀課文。

2.突破寫法

在了解了張岱的癡行之后,我提出問題:“讓張岱如此癡迷的是那場雪,那么我們一起來欣賞張岱是如何描繪這場雪景的?”找出寫景句子后,我運用了比較法來賞析寫景的句子。(1)句中的三個“與”能否刪除?(2)句中的景物順序能否顛倒?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我仍是先讓學生翻譯這兩個句子意思,再進行分析。通過這兩個問題,學生體會到了雪景的畫面美:天地間白茫茫一片,渾然難辨,天地蒼茫、闊大遼遠、寂寥空曠的景象,著眼于“大而白”的畫面感。湖中景物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給人一種似有似無,依稀恍惚之感,借不斷縮小的量詞表現人物之渺小,渺小的人與蒼茫浩大的天地形成對比,讓人頓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感嘆。而后再讓學生想像自己是作者,想象畫面,并體會作者的心情。

3.體會情感

我拋出問題:“張岱與金陵客是志同道合的人嗎?”引導學生通過章中的字詞來分析。經過分析學生其實對張岱的“獨”“別”有了自己的理解:同是在大雪三日,同是在夜晚,同樣來到人鳥聲俱絕的西湖賞景,可謂是情趣相同。但二者又有所不同。張岱是“獨”往湖心亭,強飲三大白之后“別”,并未與金陵客對坐飲酒??梢娫趶堘穬刃纳钐幍墓掳僚c清高。順勢我又引出問題:張岱為什么會有如此特立獨行的表現?適時引導學生了解張岱的生平經歷和《陶庵夢憶》的內容介紹,讓學生體會張岱的情感。最后我也談了自己的理解:“隱居在山中的張岱用自己的文字描述著曾經的繁華,描述著那一段段風花雪月的日子。一個老人,在訴說著35歲那年獨往湖心亭看雪的往事,那段往事那么地特立獨行、清高自賞,那么地超凡脫俗。天地悠悠,只有他張岱一人。在這篇文章中,張岱癡迷的不僅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還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更癡迷對故國家園的思念與懷戀。他活在一個人的世界里,一個人的熱鬧里。如此,我們回過頭來再去理解張岱的“癡行”,我們便懂得了他在超然之外的那份難言的寂寞,懂得了他特立獨行背后的那份孤傲?!?我又補充了張岱的《金山夜戲》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張岱特立獨行、超凡脫俗的性情。最后以英國詩人、散文家瓦特·蘭德的詩歌《我和誰都不爭》作結:“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p>

我希望達到的目的是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懂得了一點閱讀的方法,體會了一點作者的情感,讀出了一點古代文的情懷。

猜你喜歡
教學嘗試設計思路反思
水利工程建筑的設計思路分析
基于人本管理的企業薪酬體系設計思路探索
朗朗韻味話經典
作文啟蒙教學要從一年級抓起
面向小學課堂教學的智能闖關游戲設計思路
記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一次歸類、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學生早戀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時期中學美術課教學方法的思考
初中英語生本化教學的嘗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