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2016-12-05 05:34何苗
讀與寫·教育教學版 2016年8期
關鍵詞:興趣培養創新意識歷史教學

何苗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人類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不符合當下的社會要求。而今,教育的主題為“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并且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堅持創新是一個民族生存、發展與進步的靈魂,是民族興旺的動力。因此,在當今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意和創新能力成為教師不可忽視的任務。

關鍵詞:歷史教學 創新意識 自主學習 興趣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148-01

增強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僅擴寬了學生的學習視野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教師的工作更加順利的開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單單是指某一學科,而是指全面的綜合的創新教育,本文將聯系初中歷史教學從四個方面來探究初中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1 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通過范例創新,使學生掌握歷史知識結構

歷史是一門強化記憶的學科,教師教給學生的大多是現成的結論,并不要求學生知道所學結論是如何分析而得到的。本文所倡導的培養創新意識就要求突出教學思維和靈活性,使學生成為會思考的人。通過教師的教育,學生能夠真正的理解知識的產生過程,而不是僅僅知道所學的知識內容。學生不是被動的接收器,比起教學生學會現有的知識成果,教師更應該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教會他們如何去學習。其他科目教學中所用的的范例創新也同樣適用于歷史教學。所謂范例創新,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典型的歷史事件,使學生掌握這一類知識的普遍性和共性內容并掌握其最規律最本質的知識。掌握典型事件后,學習同一類型的知識就比較容易。在之后的學習中,學生會在對典型認知的基礎之上,得出這一類知識的知識結構,使學習內容變的典型化、系列化。由此一來,不僅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還會大大提高其學習效率。例如初中歷史中的中國近代史的教學中,主要分為兩方面的學習,一方面是近代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史,另一方面是中國人民抗爭與探索史。前者的學習應著重于西方列強對中國發動的侵華戰爭,對戰爭的名稱、時間、原因、結果及其影響要做到全面了解,這也是學習最基本的內容。在這個基礎上,讓學生總結中國由封建社會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原因;而后者的學習,著重點應在于中國各個階級在與西方列強抗爭中的抗戰形式。從農民階級的太平天國運動到地主階級的洋務運動,再到資產階級的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再到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最終新中國成立。把整個中國近代史按照一定的順序串聯起來,不僅容易理解還方便記憶。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得到了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能力在此基礎上也會有一定發展。

2 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成為歷史課堂教學中的主人

要培養中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很關鍵。在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愛學習想學習呢?教師要做的就是改變死板的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想象性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抓住青少年愛冒險、敢于向權威挑戰、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在教課過程中積極設疑,啟發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學習,從而達到探究式學習的目的。教師在備課、鉆研教材的過程中,設計的課堂教學結構和問題應該立足于中學生的基礎,符合學生的思維過程及歷史教學規律,盡可能的使歷史教學結構合理化。設計問題應該在依據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之上具有啟發性,能夠讓學生在以往學習經驗的基礎之上理解、解答問題。提問要有一定的分量,應該考慮大多數學生的掌握情況,過難或過易都起不到理想的學習效果。提出問題后,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思考,必要時可以互相討論,學生之間思想的交換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在談論后暢所欲言,教師應該認真傾聽,并加以糾正和總結。如此一來,既提高了學生歷史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氛圍,也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 組織歷史知識競賽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歷史學習中,可以將課本內容分成幾部分,學完一部分后組織一次歷史知識競賽,鼓勵學生積極設問、踴躍回答。知識競賽的內容可按照不同的類別進行劃分,初中歷史知識就可以分為三次科技革命、古今中外的改革、中國抗戰中重要戰役和關鍵會議等等。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模塊的內容,課下搜集資料、組織6材料設計與模塊相關的問題。小組準備好問題后,教師給以指導修整,選定一節課開展活動,各個小組按照順序提問,最后答對問題最多的小組勝出,教師給以一定的鼓勵。設置的問題可以是課本中的知識點,比如: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什么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日戰爭的開始?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什么條約?也可以是由所學內容延伸出來的知識點,例如:播放一段戰爭視頻,讓同學觀察屬于哪一次戰役;在多媒體上播放不同時代的服飾,提問同學這些服侍分別屬于哪個時代等等。無論是課下學生組織材料,還是課堂上學生參與競賽,對學生來說都是一次鍛煉思維的機會。

4 作業的布置要重在培養學生的整合歷史知識能力

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應付考試,而是培養一種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平時的訓練中慢慢積累起來的。課堂上的學習很重要,課下作業的布置對能力的養成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課下作業不宜過多,重在提高布置作業的質量,例如每學完一課,可以讓學生寫寫本節課的歷史知識框架;學完一個朝代的內容,可以讓學生寫出這個朝代的歷史進程,構建一個知識框架圖等。課后習題是為是為學生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服務的,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所以教師布置的作業一定要注重質量,切不可應付了事。

5 結語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交給學生歷史基礎知識的同時,也應該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的歷史學習變得條理化、系統化,變得靈活多變。初中學生在歷史學科中的創新意識的培養并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把創新能力意識和能力培養放在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吳芹.中學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宿州教育學院.

[2] 陸彥秀.政治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甘肅教育,2008.

猜你喜歡
興趣培養創新意識歷史教學
高中生物學習興趣培養方法探討
靈動指尖的藝術
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擴展閱讀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論歷史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應用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淺析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