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活動性閱讀教學初探

2016-12-05 05:55周雯
讀與寫·教育教學版 2016年8期
關鍵詞:成語筆者閱讀教學

周雯

摘 要:我們現在都是強調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難以做好這些。語文閱讀是學生自身的體會,教師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學生身上。教師要做的是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讓其更好感悟文字中的更深含義。閱讀教學的目標是為了陶冶學生的情操,做一個有心人,去發現身邊的美。讓“活動”走進閱讀課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語文閱讀 情操 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201-01

有一定的教學理念后,教師就要學會尋找一條讓學生更好獲得學習效果的教學方法,因為不同的情況需要采用不同的閱讀方式,如果我們不會轉變那閱讀便不能走入學生的內心,尤其對于小學生,他們心理還未成熟,更加需要適合他們特點的閱讀方式。通過實踐,筆者發現在閱讀教學中開展一些有創造性和活力的活動會讓學生更加有興趣去進行課堂學習,大大提高了閱讀效率。

1 在情境中開展活動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情景交融、文采橫溢的文章。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字里行間間都能感悟。如果我們在情境中開展閱讀活動,可以讓學生走進作者世界,感受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

《林?!肥侵骷依仙嵯壬淖髌?,選自老舍訪問內蒙的游記《內蒙風光》。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大興安嶺的美麗風光,抒發了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并由景展開聯想,贊美了大興安嶺在祖國經濟建設和政治穩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筆者首先讓學生把搜集到的有關大興安嶺的資料進行了交流,應該說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對林海有了初步印象。為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上課開始,筆者利用多媒體再一次展示了大興安嶺的美麗風光,然后讓學生談談“林?!苯o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在孩子們歡暢的交流中不知不覺為孩子們營造了良好的樂學氛圍。在情境中我們才能使學生體會到作者的寫作心情。

2 引導學生有效積累

新課標規定語文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如何才能使積累更加輕松進行呢?有時候不起眼的寫寫畫畫也能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憫農》這首詩,第一、二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繪出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仍然在田里勞動,這兩句詩選擇特定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寫出勞動的艱辛。有了這兩句具體的描寫,就使得第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嘆和告誡免于空洞抽象的說教,而成為有血有肉、意蘊深遠的格言。如何讓學生快速掌握這首詩?筆者有意去除詩句中的一些關鍵詞,然后讓學生描繪出自己認識的畫面,然后補上關鍵詩句再讓學生描繪。結果前后兩幅畫有很大的不同,我們只有通過這種愉悅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積累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這種兩全其美的方式何樂而不為呢?

3 在看法不一時活動

每個人的思考大多時候是不同,他們會有不同的看法和見解,這些問題都是我們難以預料的。對于這些問題我們需要認真考慮,隨機應變,及時想出解決方案,不能忽視學生的問題,能當場解決的就及時幫學生解決,難以解決的我們可以師生共同討論找出其中的答案,也可以讓學生課外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找真理。

在教學《水不停流》一文時,針對文章中哪個小朋友的做法正確,每個同學有不同的看法:有點說小明的做法是正確的,因為他他看到水龍頭的水嘩嘩地留能及時報告老師;有同學說小張的做法正確,因為他能動手及時把水龍頭關掉能更好節約水。在這節課,筆者做了一個觀察者,把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探究其中的對與錯,使學生能全面考慮問題,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做出正確的判斷。讓學生從淺顯的直觀感覺過渡到更深層次的理解,這就是這節課的教學目的。很多時候,學生只有自己有深刻理解后才能辨別對錯。

4 在學生個性十足時活動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有強烈的自我表現意識,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作為教師,我們要尊重和發揚學生的個性,幫助學生更好找到自己的優勢。課堂中我們可以開展相關的競賽活動來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

如在教學《草船借箭》一文時,筆者讓班上的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模擬演示書中發生的故事:(1)抓重點詞句,通過人物心理、言行的揣摩,體會人物個性特點和品質。(2)以讀為本,讀中提升情感;引入材料,豐滿人物形象。喚起學生對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共鳴。通過扮演把學生的特點充分展示出來,進一步再現文章的情節,這樣不正是達到閱讀的目的嗎?不單單是角色扮演,我們還可以通過游戲、演講等方式來進行活動。

5 在內化語言時活動

現在的語文教材中大多數課文中都有大量的名人名言和成語,供學生積累。假如我們只是要求學生自己把這些優美的詞背下來,我們發現學生并不是能在作文的寫作中很好的運用,很多時候出現張冠李戴的情況。源于學生根本沒有理解詞句的意思和使用的語境。我們做法是要學生通過查找字典來真正了解成語的意思以及它相近的一些成語,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夠掌握更多的成語,在運用的時候得心應手。如在學習《我的戰友邱少云》一課時,筆者引導學生首先理解文章中的居高臨下、紋絲不動等成語,然后要學生用更多的成語來形容邱少云這位英雄如:舍己為人、舍生忘死、機智勇敢、無私奉獻……通過舉例,學生就能在短時間內掌握更多的成語,當自己寫抗戰英雄類的文章時就能快速在腦海中搜索到對應的成語。一時間掌握過多的成語對于小學生來說有很大的難度,我們可以要學生當時及時運用所學的成語進行造句或者寫一段話來幫助學生記憶。這樣既讓學生掌握了成語又培養了學生對成語的運用能力,還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很受老師和學生喜歡。

我們只有在不斷探索中才能找到教學的規律,才能恰當運用活動性閱讀教學。只要我們和學生共同奮進,就一定在困難和迷茫中尋找到一條道路。不斷喚起學生的積極性,開發學生的潛能,創造一個自由、激情的教學環境,不斷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讓我們的教學課堂活躍起來,使學生在活動中能真閱讀、真進步、真收獲。

猜你喜歡
成語筆者閱讀教學
老師,別走……
換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師,你為什么不表揚我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猜成語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