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鎮學校開展網絡教學的實踐探索

2016-12-05 06:38陳宇
讀與寫·教育教學版 2016年8期
關鍵詞:網絡教學實踐教育

摘 要:網絡為學生接受社會教育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農村學生有自身的實際情況,信息技術在因人制宜,照顧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方面是不同的,這就使網絡的應用研究有著嶄新的課題。本研究從在網絡環境下,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的教育活動,家長的培訓活動方面進行了積極積極的探索。

關鍵詞:鄉鎮學校 網絡教學 教育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233-02

1 問題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互聯網的普及,信息技術在逐漸改變人們日常生活的同時也在悄然改變著傳統的學習方式,研究如何在網絡環境下進行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鄉鎮學校里,常??梢钥吹接行W生整天忙忙碌碌的學習,可是學習效率低,究其原因學習方法不當是很大的問題。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通過網絡化學習已逐漸成為一種新型且有效的學習方式,網絡環境學習具有學習資源共享性、學習過程交互性、學習方式的個性化、學習目標多層次化等許多傳統學習模式所不具備的優點。因此,我們不妨利用網絡資源去彌補學生的信息獲取的不足,讓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拓展學習空間,改善學習方式,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但是現在學生們利用網絡資源獲取信息的并不多見,原因在于很大部分學生缺少網上學習的意識和相應方法。更多學生是把網絡當成休閑娛樂的工具,如玩游戲、看電影等。故而,我們的學生有必要強化網絡化學習的意識,教會學生利用網絡學習的技能,讓學生在網絡環境下,進行自主學習、協作學習。

1.2 概念界定

網絡環境:學習者在追求學習目標和問題解決的活動中可以使用多樣的工具和信息資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場所。

學習能力:是指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會學”。什么是學習能力?其含義有寬有窄,說法不盡統一。本研究中學習能力的內含:一是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三是學會分享與交流。

1.3 國內外相關研究

近年來關于普通教育領域學生們利用網絡學習有很大的發展,可以說很多已相當成熟。然而,相對于鄉鎮教育領域來說,這些資料雖然有一定的利用和參考價值,但由于留守兒童的各種身心缺陷導致他們在利用這些資源時會變得非常困難,有些偏難,有些缺乏針對性,而且對很少接觸過信息技術教育的學生來說,根本起不到幫助作用。另外現在學生們利用計算機進行課余獲取信息的并不多見,更多的學生缺少網上學習的意識和相應引導。針對鄉鎮農村學生學習能力的研究較少,學生學習能力依舊較差。

2 研究方法與策略

2.1 研究目標

(1)調查學生學習能力的現狀和網絡學習現狀。

(2)培養學生網絡學習的意識。

(3)搭建學生網絡學習的平臺。

(4)教會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的能力。

(5)組織網絡環境下的教育實踐活動。

2.2 研究策略

在本校,根據學生情況選擇確定實驗班級,編寫問卷,根據問卷的調查結果,確定研究的內容和培訓方案。在學生的學習中,主要針對學生的網絡學習方法、方式等做重點探索,同時舉辦了相應的展示活動,展示學生網絡學習成果。舉行相關的家長培訓講座,提高家長們處理信息技術的能力,創造家?;拥臈l件,有效利用網絡資源,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

2.3 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搜集國內外有關利用網絡資源,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資料,通過問卷,進行學生網絡學習的現狀調查、學習能力現狀調查,擬訂學生網絡知識普及培訓方案。

第二階段:(1)實施學生網絡知識普及培訓方案。(2)與學生一起制定網絡學習的使用要求(網上操作利用機房、教室的電腦,學生家庭電腦、學生手機)。(3)搭建交流平臺。

第三階段:(1)開展實踐學生網絡課程下的教育活動(學生繪畫、電子郵件、個人博客、作業搜索等)。(2)家長網絡知識的培訓和學習。(3)在學校網上開辟教育專業知識,尋找,修改學生更樂于接受的教育課件。

第四階段:組織相關學生信息技術運用評比。

3 研究嘗試及效果

3.1 在網絡環境中,學生在基本的操作技能上,信息的拓寬上有了很大的進步

課堂教學案例1:在學會了新浪博客的登錄方法后,老師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開通博客。有的學生在自己的博客里放入了自己的照片,有的學生對新聞時事發表自己的意見,還有的學生也在博客里寫下了自己的心情,很多學生的博客都具有自身的特色,而且內容豐富多彩。

3.2 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收集信息的能力的到了較大的提高

課堂教學案例2:《怎樣收集資料》介紹了幾種常見的收集資料的方法。其中對學生在網上搜尋自己所需要的資源,學會運用標題搜索,主題搜索和關鍵詞搜索的技術進行了重點的簡介。課后,學生在完成收集《春節》的相關內容中,熱情較高,積極的收集了“春節文化”,“春節飲食”“春節傳統活動”等相關內容。在以后的學習中,如執教《杜甫詩三首》,老師欣喜地發現學生在課前自主的學習關于杜甫的相關知識。

3.3 教師在網絡環境下,主動進行多種教育方式的探究

課堂教學案例3:在數學課堂里,老師制作微課,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學生在課后,部分學生主動觀看電腦里存放的微課內容,通過學生的反復觀看和同學間的相互討論,促進了知識的掌握。

課堂教學案例4:在美術課堂里,老師在執教的《我心中的太陽》改變了傳統的美術課堂教學,從以往的學生觀摩到學生資助練習,教師個別指導的方法,改變為學生先欣賞自然界的太陽,包括早中晚的不同顏色,形狀等。然后在電子白板上演示太陽形狀和光芒的畫法,最后,學生自主創作。通過這種形式的教學,同學們的畫較往常更加的充滿個性特點和童真情趣。

3.4 教師和學生交流形式的多樣,促進了教學和教育的時效性

課堂教學案例5:在數學課后練習里,老師通過班級QQ群發作業,通過微信向學生答疑,通過微信向學生發作業,通過微信向學生互動答疑過程。

3.5 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全面展示學生信息技術的能力

我們設計了學生信息技術大賽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在活動中踴躍參與、大膽表現,如實地反映了在信息技術的發展狀況。

4 研究成效

4.1 通過網絡環境下的活動,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現在我們的學生會在網上學習,進行網頁瀏覽,會在論壇上進行簡單文字交流等等。學生的學習方法也有很大的改變,如中高年級的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特別是預習中已經能夠主動通過網絡或課外書籍來收集信息來解決學習的重難點。

4.2 對家長進行了網絡知識培訓,提升家長的信息化意識

對家長進行了網絡知識培訓,提升家長的信息化意識,提高家長們處理信息技術的能力,創造家?;拥臈l件,有效利用網絡資源,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

4.3 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

我們指導學生采用QQ、微信等工具與他人進行在線即時通信,也可以運用網上留言板、電子郵件等手段來傳遞信息,參與評價,分享作品。還為學生推薦了一批優秀的網站,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這些網站上瀏覽信息,參與問題的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提高了交往意識。

5 研究反思

由于我們精力及學識有限,因此本研究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探討研究:

5.1 網絡交往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具有雙重作用

它在擴大人們信息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如虛假信息的存在,網絡游戲等,這些都需要學生的自主抵制和辨別,當然,這也是我們努力的一個方向。

5.2 網絡環境下的硬件設備要求

我校部分學生來自農村,有些同學就只有在電腦課上接觸電腦,操作的時間和機會較少,所以,在學生信息技術成品展示時,作品還不夠理想。

參考文獻:

[1] 林崇徳.發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70.

[2] 王艷麗.現代遠距離教育[J].2007(3):37-39.

作者簡介:陳宇(1978-),男,四川資中人,小學語文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鄉村教育問題。

猜你喜歡
網絡教學實踐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