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樂教學體態語的理論及實例研究

2016-12-06 06:11陳楠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6年23期
關鍵詞:體態語知識聲樂教學

陳楠

摘 要:體態語言在聲樂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能夠通過一定的體態語言表達出文字或者是聲音所不能表達出的情感、思想。體態語是人們傳遞情感最直接的一種表達方式,聲樂教學中運用體態語言利于啟發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加聲樂教學在學生腦海中的印象,讓學生更容易接受聲樂知識,對聲樂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過程。

聲樂具有抽象性,老師在聲樂教學中利用體態語,更容易讓學生接受聲樂中要傳達的情感,更利于學生接受情感的變化。本文從聲樂教學中體態語的概述、聲樂教學中體態語的特點以及聲樂教學中體態語的作用,采用實例結合的模式,進行論述。

關鍵詞:聲樂教學;體態語;理論;知識;實例研究

聲樂教學中體態語的運用已經是現在聲樂教學中重要的手段,人們交流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通過聲音的傳播,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另外一種方式就是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對于整個聲樂的學習過程,體態語在聲樂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

一、聲樂教學中體態語的概述

人類交流的過程主要依靠三種方式:口頭語言、書面語言、體態語言。這三種交流的方式中直接的傳遞信息的方式就是體態語。體態語又稱為身勢語、姿態語、形體語言等,是非言語的表達人類情感的方式,也是重要的文字手段?!缎揶o學發凡》中就指出:體態語言就是用態勢動作來交流思想的語言。體態語在人際交往中是非常常見的交流方式,能夠促進交流雙方的友誼。具有含蓄、朦朧美和幽默感等特點,能促進人們的交流。隨著社會的發展,形態語在教學任務中必不可少,尤其是在聲樂教學方面。合理的體態語的利用能夠增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對于聲樂知識的掌握更牢固。

二、聲樂教學中體態語的特點

聲樂教學是一個抽象化到具體化的過程,需要聲樂學生通過聲樂老師的指導,不斷加強自己對聲樂的理解,展開對應的學習。準確來說在聲樂教學中“身教重于言教”,聲樂老師通過自身準確的發音姿勢,引導學生練習發聲,記住發聲時,自己的生理機能的表現方式,促使學生展開技巧性的演唱方式。

1.具有表情的功能,形象生動

聲樂教學中需要練習發聲,需要聲樂老師指導學生進行聲樂部分發聲的練習,這個時候老師可以通過自己夸張的動作,或者夸張的表情讓學生記住發音時,自己的嗓子里面氣流的變化。

2.能增長學生對聲樂的認識能力

人活著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聲樂教學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需要老師進行引導,感受聲樂中的美感,這時候適當的動作,能夠加深學生對聲樂這個抽象概念的理解。

3.具有指引的作用,能夠培養樂感

聲樂教學過程中音符的變化,需要學習聲樂的人,具有先天的聲樂敏感能力,當然這個也要通過后期的訓練才能夠達到訓練的目的,而聲樂教學體態語就是訓練這些樂感的重要指示。比如在練習發聲的時候,需要拉展練習,當聲樂老師發出練習的指令后,學生能夠跟著老師的指示,練嗓子。

4.具有模仿的效果

每一個學聲樂的學生都需要按照聲樂老師的指導,慢慢地訓練出來,自己對聲樂的認識度,通過不斷的練習,使得自己在演唱的過程中,展示出自己明白的道理。

三、聲樂教學體態語的分類

聲樂教學體態語的分類根據本文筆者參考的文獻,大致將聲樂教學體態語分為下列的八大類:

1.示范性的聲樂教學體態語

聲樂教學體態語中示范性的教學方法能夠促使學生對聲樂知識這個抽象概念有了實際的感受能力。聲樂教材課本上的知識是固定的,只有通過熟知相關概念型的聲樂知識,再結合實際的運用才能使得整個交流的方式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概念中,能夠加深學生的記憶。

比如聲樂練習中需要口部肌肉的鍛煉,這個時候聲樂老師應該先講解訓練的要點,老師帶領學生一起練習,讓學生在講解中,知道口部肌肉的鍛煉需要抬頭,固定下巴,展開嘴練習。老師正確的演示后,再讓學生一一做出姿勢來。

2.誘導性的聲樂教學體態語

聲樂教學需要聲樂老師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有熟練的現場演示能力。然后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學習聲樂知識。我們都知道聲樂知識比較抽象,直觀性比較差,需要學生的領悟能力。對于聲樂的發音部位需要學生自己去感受,聲樂老師只能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

比如發聲練習的時候,聲樂老師需要借助鋼琴這一樂器,引導學生練習,聲樂老師通過聽,然后了解到學生的發聲情況,通過自己的示范,具體的指出來糾正學生的發音錯誤,通過反復練習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發音,形成記憶性肌肉,當老師發出指令的時候,自然的發出正確的音。

3.形象性聲樂教學體態語

形象性聲樂教學體態語要求聲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姿勢示范或者是各種形象動作。使學生加深記憶,比如在聲樂教學吸聲練習時,如果聲樂教師單方面地說出“控制氣息、穩定喉頭”,學生對于老師提出的這個概念是一知半解的,但是如果老師在說這個概念的同時又運用形象性聲樂教學體態語,一只手放在喉部,一只手放在腹部,學生就能很快領悟。比如老師想要學生提高音調,采用體態語言將一只手從后腰處向下慢慢落下,另一只手豎起從上口蓋外側慢慢舉過頭頂,學生就會根據老師的動作,發聲的時候聲音越高就越往上掛,氣息就越要保持,并向下沉,聲音、氣息要上下貫通;當教師用手臂做一個由下到上、再從上滑落下來的“流水動作”,學生就會明白歌唱要連貫而流暢等。形象性聲樂教學體態語,能夠將抽象的聲音感覺,或者是不具有可視性的歌唱器官的形態等聲樂教學內容直觀、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能輕松地掌握更多的聲樂基礎知識與聲樂技巧。

4.解釋性聲樂教學體態語

聲樂教學的過程是引導學生對教學理念的理解過程,對一個抽象模糊的概念,進行相對應的理解,掌握聲樂的要領。例如聲樂教師在糾正學生學習歌唱的正確姿勢時,首先指導學生的眼睛平視,兩臂垂落,胸部挺起,小腹收縮,脖子、脊梁、腰連成一線,全身處于積極運動的狀態;然后具體地講解歌唱氣息的呼和吸時,用俯下身體的姿勢來體會歌唱時身體內部氣息呼和吸的對抗感覺。能夠讓學生在不斷的交流過程中理解發聲和姿勢的重要性。

5.表情性聲樂教學體態語

聲樂需要結合人們的相關概念的理解,對抽象的聲樂物象有一個自己的體會,例如“打哈欠”是一種已被普遍采用的打開喉嚨的教學方法,至于用全打哈欠、半打哈欠、還是不張開口打哈欠的選擇,可因人而異,成敗關鍵并不在于打哈欠本身,而在于利用這種方法打開喉嚨時,發出具聲帶邊緣振動機能的聲音來,也就是我們習慣上叫作“高位置”的聲音。這樣做可收到一舉兩得的效果。在打哈欠的實踐中,學生可以充分感覺到舌頭后部的位置是充分抬起的,喉頭是充分下沉的,只要學生掌握了喉—舌對抗機能,那么任何鼻腔意識的使用,都不會產生鼻音,任何喉部意識或聲帶意識的直接調節也不會產生喉音。再如:集中聲音要靠拉緊聲帶和收縮聲帶的對抗;保持氣息要靠收下腹和鼓上腹的對抗。整個人的樂器建造到演奏,全部過程都貫穿著力的抗衡作用。

6.聲樂教學空間語

學生和聲樂老師之間的距離不應該離得太遠,第一便于老師細致地觀察學生的發音,第二利于學生和老師互動。

7.聲樂教學副體態語

聲樂老師的服飾這些搭配要符合學生學習的環境,不然容易分散學生學習注意力。

8.無意性聲樂教學體態語

聲樂老師的儀態對于學生來說很重要,無意性的聲樂教學體態語指的是在學習過程中,老師手插進褲兜、挖鼻孔、撓耳朵等不雅行為。

四、聲樂教學體態語的作用

聲樂教學體態語對于聲樂這個教學任務來說尤為重要,能夠讓學生對此進行相對應的交流,能夠促進對聲樂知識的理解,化抽象為具體,加深學生的記憶,促進學生對聲樂交流和理解,能夠融洽課堂氣氛。

1.增加課堂趣味性,吸引學生

傳授聲樂的知識一味的采用言語的交流,會造成課堂的枯燥感,讓整個課程交流只是老師作為傳授者,學生作為接受者,學生容易在課堂上走神,而投入了體態語言后,學生會被聲樂教師的姿勢吸引,注意力集中,學起聲樂知識來也就更加認真。

2.能夠突出教學任務重點

聲樂教學體態語的運用,能夠促使學生對教學的內容集中精力進行理解,展開相對應的文化知識的理解,產生文化上面重要的知識理解的重要能力。

3.能夠輔助語言表達

適度的聲樂教學體態語的運用能夠輔助語言表達,增加信息交流,帶動師生之間互動,且聲樂教學中采取體態語能夠調節課時,靈活地節省課時,增加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參考文獻:

[1]李莉.聲樂教學體態語的理論研究與實例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2007.

[2]劉林利.論肢體語言在聲樂教學和演唱中的作用[J].戲劇之家,2014(10):63-63.

[3]王小娟.淺談肢體語言在聲樂演唱教學中的運用[J].北方音樂,2014(10):97-97.

[3]鄧殷.聲樂教學體態語初探[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6(1).

[5]陸夢蝶.王秉銳聲樂教學理論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4.

[6]覃冬春.淺談聲樂教學中的肢體語言藝術[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9):199-199.

[7]呂燕.高職聲樂教學中體態語的運用探討 [J].LiteraryGallery,2011(1):222-223.

猜你喜歡
體態語知識聲樂教學
習題變一變 思維現一現
是“知識”,還是“知識權力”追求?
論流行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
愛與知識的力量
初中英語教師體態語應用建議
初中英語教師體態語應用建議
跨文化交際中教師體態語研究述評
淺談節目主持人體態語的運用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