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電工學》課堂教學

2016-12-06 13:54韓東剛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6年26期
關鍵詞:電工學課堂教學

韓東剛

摘 要:《電工學》作為中等職業學校機械類教材中必修專業基礎課之一,師生如何共同完成教學大綱制定的教學目的,任務,內容,教師需不斷地研究、探索,創新好的教學方法,掌握好的教學藝術,避開高深理論推導,注重趣味性,實踐性,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電工學》 課堂教學 探索方法

《電工學》是中等職業學校機械類教材中的專業基礎課,這門課概念多,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學生對這門學科感到枯燥,學習熱情不高,尤其是近年來職業學校學生基礎差,對這門學科的學習感到極為吃力。如何改變這種現狀,使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并學好它,一直是職業學校從事《電工學》教學的教師所探尋的問題。本人在《電工學》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總結,收獲了幾點體會,愿與大家分享,進一步探討交流。

一、注重首次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首次的課堂教學中,注重“說課”的作用,即講授緒論課時,必須將本課程的地位、任務、目的要求,同其所學專業的關聯向學生交代清楚。機電專業開設電工學課程,就是讓學生掌握用電技術,了解電工電子技術在所學專業中的應用。并強調指出,在現實生活與工作中“電作用”的無處不在,使機電專業的學生認識到學習電工學課程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說課”的過程中,突出強調該學科重點、難點相關章節,并指出哪些基礎知識與其重點掌握的章節相關,并盡可能的結合現實生活實例講解,增強感性認識。

二、“寓教于樂”提高教學質量

課堂授課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聽課狀態,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加強學法指導,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的能力。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真正提高教學質量。

傳統的“講授”方式能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系統的知識,便于教師掌握時間,確保講課的連貫性和流暢性。但整個授課過程大多數教師“一言堂”,“填鴨式”教學使學生處于被動、盲從地位,缺乏積極進取、獨立求知的欲望和興趣。因此,教師要努力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使教學過程“寓教于樂”。比如, 在分析PN結的單向導電性問題時,多數載流子的運動問題就可以解釋為“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加深學生的印象。串聯型穩壓電路包含三極管、理想運放,穩壓管及反饋多方面的知識,學生理解相對比較困難,解釋時就可以將三極管的作用視為“水箱”,當輸出電壓U過低時,水箱向外放水,反之,水箱本身蓄水,從而使學生理解“調整元件”三極管的作用。當然,提出問題后要善于引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三、加強課堂演示,提高學習興趣

由于電工學的授課對象是基礎參差不齊的學生,對各章節學習要求有很大不同,在授課內容和容量的設置上就必須有所區別,同時對自己授課專業學生重點掌握的章節要采用有效的授課方式,加強理解與掌握,課堂演示就不失為一種有效的途徑。

課堂演示可以利用實物教學和多媒體展示等多種方式。比如,我在講授的籠型電動機的直接啟動與正反轉的控制的實踐內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加入了課堂演示,即利用實物講解電動機的構造,同時利用多媒體動畫展示了電動機的控制線路與動作過程,并在演示的過程中細致講解,使學生能夠有較強的感官認識,從而提高學習興趣,也使得課堂教學真正服務與實踐,使學生切實體會到電工學課程“看得見,摸得著”的學習意義所在。

四、“互動式”教學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點

“教學相長”古來有之,教學的過程是平等交流的過程, 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有一個轉化、吸收的過程,他們會從不同的角度理解、質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 既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還要鼓勵學生發表獨特見解、開拓思路。因此,為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教學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 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如在課堂上對講解的某一內容進行合理的設計和安排,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進入角色,讓學生對問題進行課下分析后,在課堂上提供機會讓學生對問題進行自主授課,學生能夠發表自己的觀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安排內容的主次、講解的結構甚至加入本專業的一些相關內容, 教師可多聽取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與理解, 對其中的內容進行必要的糾正與總結,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掌握知識點?!?一母生九子, 子子各不同”, 某些學生必然有獨特的個性,在互動的過程中出現錯誤或片面的認識是可以理解的,教師應注意從正面加以引導, 利用幽默及富有感染力的語言, 避免挫傷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主觀能動性的培養應該是具體的、可操作的、循序漸進的、符合學生實際的,在互動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授課對象的特點,不斷調整互動的方式和節奏,保證互動雙方能在一個融洽的環境中完成教學任務。

五、實驗課是提高課堂教學的必要保障

鑒于《電工學》實踐性較強的特點,實驗環節非常重要,電工學實驗是課堂教學有效的保障。對于專業基礎比較差的學生而言,難以理解和應用的內容恰恰可以通過實驗課驗證和鞏固。一方面, 實驗課從視覺上比理論授課更加生動具體。例如, 對大多數學生而言三相交流電不好理解, 而實驗課上可以用燈泡串聯電阻去代替三相電路, 學生能直觀地看到燈泡亮滅的變化,并通過電壓、電流的測量, 來理解和掌握電路某一相的短路與斷路時的后果,從而對三相電路加深認識。另一方面, 在實驗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識別電路符號、分析電路的能力,還可以為學生提供自己設計簡單實驗電路的機會, 利于學生開動腦筋,增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有助于學生開闊眼界,拓寬思路。

總之,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去激發和提高學生對電工學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獲取與轉化知識的能力。以上是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會與做法,還有待于進一步改進與提高,只有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和教育質量, 才能培養出高素質、適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姜竹楠. 非電類電工學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5年23期

[2]仲宇璐. 案例教學法在高職電工學教學中的應用[J].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6年06期

[3]余萍. 虛擬現實教學法在《電工學》課程中的應用[J]. 電子世界 2016年05期

[4]魏玲,耿大勇,朱延楓.循環提問教學法在電工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6年04期

猜你喜歡
電工學課堂教學
電工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與探索
電工學中常用電路分析方法應用研究
電工學教材的改革與實踐
取舍有道,方為有效課堂教學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導入法
把“三個倡導”融入課堂教學
基于卓越工程師培養的電工學教學改革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